犬牙相制 编辑

汉语成语

犬牙相制犬牙相制

犬牙相制,汉语成语,拼音是quǎn yá xiāng zhì,意思是指地界连接,如犬牙交错,可以互相牵制。出自《史记·孝文帝纪》。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犬牙相制

注音:ㄑㄨㄢˇ ㄧㄚˊ ㄒㄧㄤ ㄓㄧˋ

拼音:quǎn yá xiāng zhì

近义词:犬牙交错

出处:《史记·孝文帝纪》

成语出处

编辑
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文帝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

成语典故

编辑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刘氏天下,封了许多同姓王。

刘邦死后,吕后一度专权,吕后的近亲也从各方面把持了朝政。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死去,大将周勃陈平等诛灭诸吕,迎接代王刘恒为帝。

当使者来到代地,向刘恒报告朝廷大臣公推他即位,请他立即动身时,刘恒不敢轻易答应。他召集大臣们询问对策。郎中令张武说:“朝廷上的大臣都是高帝(刘邦)手下的将军和谋士,他们只知欺诈,不讲信义,大王不如推说有病,看看动静再说。”中尉宋昌不同意张武的意见,他对刘恒说:“大王尽可放心地去。残暴的秦皇失了天下,诸侯窝蜂似的起兵,谁都想做皇帝,然而只有高帝成功了,统一了天下。高帝封了同姓王,使他们地界相连,如犬牙相制,使刘氏天下坚如磐石。现在老百姓厌乱思治,就算有的大臣想作乱,老百姓也不肯听从。大王可以放心地回去即位。”

刘恒觉得宋昌的话有道理,又派娘舅薄昭到长安见太尉周勃,探听到朝臣们拥他为王是真心实意,便动身回京,做了皇帝,史称汉文帝。

成语用法

编辑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领土等。

示例

唐初府兵最盛,后变为藩镇,虽跋扈不臣,而~,终藉其力。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成语解释

编辑
制:牵制。

下一篇 孝文本纪

上一篇 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