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 编辑

王位或皇位继承人

太子太子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仅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太子

外文名:Crown prince

含义: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

类别:名词、称谓词

注意1: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

注意2:仅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

注意3:皇太子仅一人担当,无二三四

释义

编辑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称太子或世子。两汉,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 但惟皇储称“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太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独有的称呼。封建社会的太子,在朝堂其地位次于皇帝与宰相,拥有监国的权力,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官。

需要指出的是,“太子”并非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皇帝赋予的身份。只有获得“册封”(见下),才会取得太子的身份。

因被册封者与皇帝关系的不同,与太子类似的的称谓有“太孙”、“太叔”、“太弟”等。太子多为皇帝的儿子,少数为皇帝的侄子或养子。元代不谙中国礼法,闹了弟弟是哥哥“太子”的笑话。

待遇

皇太子冠服——《Q版大明衣冠图志》皇太子冠服——《Q版大明衣冠图志》

封建王朝太子的地位在朝廷中仅次于皇帝。太子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太子诸率”(唐制)。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有正式的封号,如太子妃、良娣、良媛、承徽、昭训、奉仪等。

实际地位:

太子的地位不低于妃嫔,以唐宋为例:即使是后宫妃嫔中最高等的贵妃,也只有正一品,是亲王爵位,皇太子与太子妃都是与皇帝皇后一样不列品级,故除帝后外太子地位不低于任何人。

册立

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继承人的原则是:“立嫡立长”,也就是说,继承顺序是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嫡子中,最年长者为第一继承人,如没有嫡子,则由庶子(非嫡所生之子)中年长者为继承人。另一种情况是嫡子早逝,则立其子为继承人,如朱元璋在太子朱标逝世后立其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除了“立嫡立长”的原则外,还有:“立子以贤”,就是说,要看诸位庶子的德行而定,最次的是皇帝“立储以爱”就是皇帝最喜欢哪个儿子,就立他为太子,这种方式历史上虽有,却为数不多,也极易引发宫廷权利争斗。

历史上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矛盾。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继承人,但继承人的存在又会对皇权构成一定威胁。由于皇太子有极大权力,所以往往会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例如汉景帝废太子刘荣、汉武帝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自杀,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等,而力量强大的皇太子由于不满皇帝约束、也会有叛逆、乃至弑君。如宋文帝刘义隆为太子刘劭所杀。另一方面,由于觊觎皇太子储位,皇帝的儿子们往往相互倾轧、甚至兵戎相见,这样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通常,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皇太子顺利册立、顺利继承皇位的并不多见。 随着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皇太子的权力越来越被削弱,皇帝有足够的权力来约束他的其他儿子们,所以后期的皇太子顺利继位的比较多。

由于太子与皇帝关系的特殊和敏感。大臣们在办理有关事项时,不得不小心翼翼。他们既不敢违抗皇命,又不愿得罪太子。

称谓

太子对皇帝称“儿臣”,对下级称“本王”或“本太子”,秦以前没有特定,对下也称“孤”。

例举唐代时,皇太子常被左右之人称为“储君”、“郎君”;而亦有自称为“寡人”的,这个可见于顺宗为太子时同王叔文的对话,详见《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五》:王叔文者,越州山阴人也。以棋待诏,粗知书,好言理道。德宗令直东宫。太 子尝与侍读论政道,因言宫市之弊,太子曰:“寡人见上,当极言之。”

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点可以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亦或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亦或名后加上什么“~儿”之类:如桓儿,构儿等。皇太子自称:平时多用“本王”、“本宫”或“吾”,对下人也可谦称“小王”。另外对皇帝、皇后或皇妃时亦称用“儿臣”。

东宫

概述

中国封建社会为教育、辅导、保卫太子,以保证皇 权长久承袭而专门设置的系列职官的制度。在封建社会册立太子,是巩固皇权、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太子所居之地称“东宫”,或“青宫”、“春宫”等。《诗·卫风·硕人》以东宫指太子,后世沿用。故太子系列的官属称东宫官或宫臣。

沿革

东宫官制度始建于殷周。《通典·职官·东宫官》载,当时有师、保、太傅、少傅。太傅、少傅使知君臣父子之道,师教之以事,保则慎其身。秦汉时,东宫官制度初具规模,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先马(或作洗马)、舍人;有詹事掌管太子家,设丞,辖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还有太子宾客赞相礼仪,规诲过失,但未作为官属。东汉时,太子太傅只管辅导,礼如师,不领官属。太子少傅则因无詹事之设而既要管辅导,又要管理全部太子官属。若未有太子,则设舍人隶于少府,其余皆撤。

晋朝的太傅、少傅总管东宫事。愍怀太子时置六傅,后称三师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以后历代相承,但人数多少不一。由晋至隋,詹事时省时置,一般均有家令、率更令、仆三卿。隋朝省詹事,设门下坊、典书坊、左右卫等。唐朝除坊局沿隋制外,有太子宾客,詹事府统家令等三寺,左右率等十府。还有东宫图书馆,称崇文馆。宋朝东宫官或以他官兼,或省或置,很不固定。开始有由丞相兼师傅、参政兼太子宾客。始置侍读、侍讲,太子肄业的资善堂亦有翊善等官属。元朝六傅不常设,詹事院或称徽政院、储庆使司、储政院、宫傅府,时置时撤。

列表

编辑

两汉三国

两汉

西汉

汉高帝刘邦皇太子刘盈

汉惠帝刘盈皇太子刘恭

汉文帝刘恒皇太子刘启

汉景帝刘启

首任皇太子刘荣

次任皇太子刘彻

汉武帝刘彻

首任皇太子刘据

次任皇太子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嗣太子刘贺

汉宣帝刘询皇太子刘奭

汉元帝刘奭皇太子刘骜

汉成帝刘骜皇太子刘欣

新建兴帝王莽皇太子王临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首任皇太子刘彊

次任皇太子刘庄

汉明帝刘庄皇太子刘炟

汉章帝刘炟

首任皇太子刘庆

次任皇太子刘肇

汉顺帝刘保皇太子刘炳

三国

魏文帝曹丕皇太子曹叡

魏明帝曹叡皇太子曹芳

汉昭烈帝刘备皇太子刘禅

蜀汉后主刘禅皇太子刘璿

吴大帝孙权

首任皇太子孙登

次任皇太子孙和

末任皇太子孙亮

吴景孙休皇太子孙

下一篇 东厢

上一篇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