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岩山 编辑
灵岩山位于江南水乡苏州西南的木渎灵岩山,因为灵岩塔前有一块"灵芝石"十分有名,因此得名"灵岩山"。 山上多奇石。巨岩嵯峨,怪石嶙峋,物象宛然,得于仿佛。旧有"十二奇石"或"十八奇石"之说,灵岩山有"灵岩秀绝冠江南"和"灵岩奇绝胜天台"的美誉。有昂首攀游状的石蛇,敲打有声的石鼓,状若发团的石髫,伸首隆背的石龟,两耳直竖的石兔,形影不离的鸳鸯石,埋头藏泥的牛背石等。
灵岩山,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也是越国献西施的地方。现今尚存吴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响廊、琴台、西施洞、智积井、长寿亭、方亭等。
中文名:灵岩山
外文名:Lingyanshan
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开放时间:8:00-16:30
门票价格:0元
海拔:182 m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全年皆宜,但春季游玩最佳
苏州灵岩山
灵岩山下全景
北西走向,长2.3公里,宽1.2公里,海拔182米。灵岩山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岩石球状风化明显。
灵岩山
乾隆御道
灵岩山风景
沿登山御道拾级而上,首先是继庐亭,因灵岩山住持,一代名僧印光法师的别号继庐而得名。亭柱上有对联“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接着是迎笑亭,相传始建于宋代,东坡居士曾在此笑迎释友。盘折再上是“落红亭”,灵岩也有“象山”之称,旧有“象王回顾落花红”之句,这里是观日落之佳处。亭东乃印光塔院,为印光和尚埋骨处。印光法师(1861~1940)为近代佛教界泰斗、净土宗一代宗师,东南亚印光派创始人。落红亭西有西施洞,相传越王勾践与范蠡献西施给吴王夫差于此等候。
后人在洞前建屋,洞内镌刻观音像,洞外种有紫竹,所以又名“观音洞”,香火颇旺。落红亭左折而上约300余步,人称“百步阶”,为乾隆帝登灵岩时所筑御道的一段,山势陡峻。道旁有一方形砖砌之台为梁代灵岩山开山和尚智积的衣钵塔,塔南有一巨石,形似乌龟,昂首面向太湖,故有“乌龟望太湖”之说。
石背镌有“望佛来”三字,石上有脚印,据说西施常站在此石上眺望故乡。
灵岩山寺
灵岩山寺
灵岩寺现存寺院规模宏大,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净土道场之一。灵岩寺建在山顶,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寺门前松柏参天,门额“灵岩山寺”为赵朴初题写。进门便是天王殿,亦称弥勒阁,殿中央供奉天冠弥勒,背后供韦驮菩萨,两侧排列着四大天王。再进为前院,院中有池名砚池,池上架有“界清桥”,据说大雨后,桥东之水清,桥西之水浊。大雄宝殿高25米,宽20米,气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巨像,迦叶、阿难两弟子侍立两旁,佛祖背后为海岛观音,东西两壁排列十六罗汉。大殿后壁供奉文殊、普贤。
位于大殿东侧的灵岩塔初建于梁代天监二年,历经沧桑,现为七级八面砖塔,挺拔耸立,是灵岩山的标志,凡来游山者莫不在此留影纪念。灵岩塔又称多宝塔,高34米,7级8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游人可拾级登塔,极目远眺姑苏景色。塔南有钟楼,楼高15.3米,为两层木构。上悬大钟,下置地藏佛像。
山顶花园
馆娃宫
山麓景点
灵岩山南有采香泾,专为西施去香山采种香草之用,传说是依据吴王一箭所射的方向而开凿,所以又叫“一箭河”。山西南麓有韩世忠墓。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合葬于此,墓碑巨大,碑文长达13000余字,世所罕见。灵岩山南麓香水溪北,百步小浜石桥东有清初诗人张永夫之墓。
2、乘坐2路、64路、65路、312路、326路、505路、506路、508路、511路、512路、621路、663路、663路支线、691路、692路、游4、游4长线、假日6号、夜3、夜专5至木渎古镇严家花园站下车向西步行即达;乘坐621路、668路、5012路、游4长线至灵岩山东站下车向南步行即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