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福古镇 编辑
光福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江苏历史文化名镇,距苏州城西25公里,地处太湖之滨,邓尉山麓。它是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岛。主要景点有铜观音寺、司徒庙、圣恩寺、石嵝庵、香雪海等,更有光福核雕等一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文名:光福古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吴中区
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面积:0.62 km²
电话区号:0512
邮政编码:215159
著名景点:铜观音寺、司徒庙、圣恩寺、石嵝庵、香雪海
车牌代码:苏E、苏U
荣誉:AAAA景区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价格:联合门票:56元
建议游玩时长:1天
光福古镇
光福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文资源又十分丰富。光福山水如画,花果遍地,南朝梁大同年间九真太守舍宅为寺,取其“光福”两字,故名。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积,为这里增添了迷人的典故和神秘的传说,而光福则在扑朔迷离之间愈加显得魅力无穷,令人神往不已,是中外客商投资开发的热土。 光福自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享有“鱼米之乡”,“四季有果”之美称;光福是传统工艺之乡 ,苏绣的发源地之一,精湛的雕刻工艺巧夺天工;光福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密集,吴文化内涵深厚,形成了多层次的旅游专线,是国家太湖名胜风景区之一。
光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前,考古学家在东太湖水域底部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稻谷、瓦片、绢片、丝绒、竹器、纺轮等遗物。光福镇相传为吴王养虎处,萧梁时建光福寺于龟峰,遂以寺名镇。
铜观音寺
光福古镇铜观音寺
光福寺的前身是私家住宅,系黄门侍郎(侍从皇帝、传达诏命要职)顾野王舍宅为寺。唐代武则天当政时期(685-704年)改为光福寺,香火十分鼎盛。宋代康定元年6月(1040年),有位村民在光福寺旁取土,挖得铜观音一尊,随即敬赠给光福寺。由此轰动了吴郡各地,朝拜佛教徒络绎不绝,人流如海,人们改称光福寺为铜观音寺。惜几经废兴,现存大雄宝殿、西方殿都是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修建。
现光福铜观音寺及光福寺塔、香花桥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光福寺塔
光福古镇光福寺塔
1999年苏州市政府投资修缮保护。塔矗立在寺后龟山之巅,塔为四面七级,高27.95米,平面呈正方形,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佛塔。底层西北面设券门,二层以上四面置壶门,各层门内壁左右置佛龛,陈列佛像49尊。塔的顶部设有方形、圆形、八角形等各不相同的藻井。各层置腰檐平座,做法简洁朴素。塔底层设迥廊,各层均按有楼板,可拾级而上。该塔外观古朴。由于位置得当,加上周围景物衬托,颇有“不在画中已入画”的意境。若登塔顶,放眼天平、灵岩诸山,仿佛近在咫尺。登塔眺望,远山峰峦连绵,东西崦湖交相辉映。值得一提的,明代苏州文人、“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多次登上光福寺塔,写了《登光福塔》一诗,生动地描述了登塔赏览风光:“山围水抱开农桑,乐土风光真画里”。结尾又深表感慨:“三年潢潦(积水成涝)我无家,恨不携书亦居此”。
光福寺桥
光福古镇光福寺桥
香雪海
香雪海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邓尉山,为中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
光福古镇香雪海
1986年香雪海被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邓尉探梅
在光福“邓尉探梅”早已成为一种习俗。邓尉山植梅,始于汉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素有“邓尉梅花甲天下”的盛誉。梅花除观赏外,可入药,可食用,故当地人都以种植梅花为业。宋孝廉张诚《探梅》诗中有“望衡(横)千万家,种梅如种谷”之句,“十里梅乡”就是当时真实情景的写照。康熙南巡写下了“邓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缤纷开万树,相对惬佳辰”之诗句。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来此赏梅,赋诗《雨中元墓探梅》,“香雪海”遂名扬天下。乾隆帝曾6次到邓尉探梅,并6次赋诗,有御碑和石刻为证。
司徒庙
光福古镇司徒庙
1986年司徒庙及古柏被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奇古怪
光福古镇清奇古怪
“古”者,少皮秃顶,古朴苍劲,姿态肃穆,纹理萦纡似百索绕躯盘旋而上,又如蛟龙盘绕在身。给人以粗犷憨厚之感。
“怪”者,不知何年何月被雷劈成两爿,一爿远离母本落地生根,卧地三曲,形似笔架,又似走地蛟龙,另一爿却似悬空吊篮,就地卧到,似昂首蛟龙,欲腾空起飞之势,实谓怪者!
清、奇、古、怪尽管遭受千百年的磨劫,疮疤累累,却依然郁郁苍苍,四季常青,显示出一副百折不挠的气概。那种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性格,给人以充满希望和奋发抗争的感受。
经文石刻
司徒庙赏柏厅侧碑廊内,置有两部佛经。一部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一部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
《楞严经》由吴门章懋德镌刻,字迹匀称,刀法有力,至今仍十分清晰。该石刻本当送藏涿州房山,因清兵入关,兼之河竭道阏,不得已才藏光福下绞村狮林寺内, 1976年因狮林寺年久失修塌毁,由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移置司徒庙碑廊中。《楞严经》是一部保存得非常完整的明代石刻经卷。
1957年8月30日《楞严经》石刻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圣恩寺
光福古镇圣恩寺
大雄宝殿前有巨柏三棵,树龄一千八百余年,最粗一棵腰围5.2米,挺拔劲秀 活化石。康熙帝所题《松风水月》碑,乾隆赋并书写的一块诗碑《再邓尉香雪海歌旧韵》
正月初九为帝释天(玉皇)诞辰,俗称“天生日”。苏城有“斋天”之习俗。圣恩寺“斋天法会”自康熙三十八年(1699)诏建“万寿道场”始,由来已久,是日“酬愿者骈集,观者如堵”。每年到圣恩寺参加“斋天”法会的人数达3—5万人。经常车堵于光福镇中,人拥在圣恩寺外。自正月初八到初十,历时三天,热闹非凡。每到这个日子,来自各方的善男信女、游客、商贩都会云集于此。其为佛教圣地,是日宣扬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保留了众多的民间艺术活动。
1986年圣恩寺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嵝庵
光福古镇石嵝庵
台上现有清代至民国年间摩崖石刻多处。站在万峰台上,可见诸山蜿蜒相向,太湖云帆上下,七十二峰离立波际,抱揽光福地区青山绿水之美,旧时为邓尉探梅必到之处。
石嵝庵于1986年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行政区划现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光福古镇光福核雕
2006年光福核雕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下来的核雕技艺,主要以橄榄果核为材料,橄榄核来自广东一带的“乌榄”品种,质地硬而细腻。有了好的材料才能制作出好的工艺品。苏州核雕工艺精巧,作品造型活泼,立体感强;线条明晰,人物有神,风格细腻,集中反映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神奇魅力,是我国微雕杰出代表。
核雕的技巧以浮雕、圆雕和透雕为主,外形基本保持果核的原形。核雕形式有三个系列:珠串式、坠件式和摆件式。所反映的题材一般有四个系列:吉祥如意系列、神仙人物系列、民间民俗故事系列和山水园林系列。精美的核雕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技艺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2013年10月中旬,接受了国家4A级景区创建检查考评,获得了考评组的充分肯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