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城市学院 编辑
苏州城市学院(Suzhou City University)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苏州大学支持办学。学院是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首批江苏省绿色高校。
1998年12月,学院前身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成立,院名“文正”二字取自范仲淹谥号。 2003年,学院图书馆获评中国建筑艺术奖公共建筑类优秀奖。2005年,学院获准成为独立学院。 2006年,正式由民办二级学院转设为独立学院。 2012年,学院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6年,学院获“苏州市优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称号。 2020年12月,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 ,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 2022年,学院获评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高校)”。2022年12月,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3年,学院获2022年度苏州市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和新媒体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截至2023年12月,学院占地面积42.5万平方米,设有8个学院以及1个基础教学部,设有文学、理学、工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开办46个本科专业。学院已通过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评审,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8个 ,学院有省特色专业1个,7个省一流专业。全校在校生共11918人,其中,四年制普通本科生10697人,“专转本”学生1221人。学校在职专任教师319人,外校教师及兼职教师822人,折合师资共计542人。
中文名:苏州城市学院
外文名:Suzhou City University
所在地:江苏省苏州市
创办时间:1998年12月
办学性质:公办高校
学校类别:综合类
学校特色: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高校)”(2022年入选)
主管部门:江苏省人民政府
现任领导:芮国强(党委书记)、赵志宏(校长)
本科专业:46个本科专业(截至2023年12月)
院系设置:8个二级学院(截至2023年12月)
校训:文者文章,正者道德
校歌:《绽放光荣》
院校代码:13983
主要奖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2014年)苏州市优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2016年)2022年度苏州市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和新媒体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
知名校友: 郭芮
占地面积:425000 m²(截至2023年12月)
学生人数:11918人(本科生10697人,专升本1221人)(截至2023年12月)
专任教师:319人(截至2023年12月)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时期
1998年12月,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正式成立,其院名“文正”源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谥号。 是全国首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办学并在教育部登记设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 1999年9月,学院首次开启招生工作,共计招收了1301名学生,覆盖13个专业。 2005年,学院获准成为一所独立学院。 自该年起,所有新招收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并满足成绩要求后,将获得由苏州大学文正学院颁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对于符合苏州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还将由苏州大学颁发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学士学位证书。 2012年8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由民办非企业单位转变为事业法人单位。
苏州城市学院时期
2020年11月11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拟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办学性质为公办 ;12月,教育部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 2021年2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的通知》,学校正式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
2023年3月21日,苏州城市学院揭牌成立当代作家创作与研究中心。 4月,苏州城市学院成立光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9月28日,苏州城市学院附属苏州评弹学校、苏州城市学院附属苏州市艺术学校正式揭牌。 12月,苏州城市学院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同月,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揭牌成立。
2024年4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与苏州城市学院联合共建,成立苏州城市学院工业文化研究中心。 4月17日下午,苏州城市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正式成立。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学院下设8个二级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部,开设5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
二级学院 | 本科专业 |
---|---|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测控工程 |
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新闻学(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广告学、播音主持与艺术、日语、文化产业管理、英语、英语(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 |
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 | 法学、城市管理、档案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 数字经济、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学、会展经济与管理、金融学(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物联网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 |
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 | 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车辆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智能建造 |
设计与艺术学院 | 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截至2024年6月,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8个。 2022年12月,通过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评审。
类别 | 名称 |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光学工程 |
校级重点学科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中国语言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院有3门课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省一流本科专业 ,7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立项培育点,1个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获得立项,1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产教融合一流课程,2个市优秀教学团队 。
类别 | 名称 |
---|---|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 | 档案学 |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档案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汉语言文学 |
江苏省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立项建设点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 |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 | 英语 |
苏州市优秀教学团队 | 普通物理学及实验、光电信息技术教学团队 |
学院(部)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学校) | 课程负责人(企业) |
---|---|---|---|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 光电子技术 | 吴丹 | 周小红 |
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 | 工程制图及其Autocad | 梁志涛 | 杨永敏 |
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 | 传媒实务 | 常江 | |
资料来源: |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
线下一流课程 | 量子力学 | 高雷 |
线下一流课程 | 钢结构设计原理A | 毛小勇 |
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 自动控制原理 | 钱敏 |
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在职专任教师319人,外校教师及兼职教师822人(其中当年在聘425人,按照0.5系数,折合成213人),师资共计54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36人,硕士177人,硕博士比例达98.11%;具有正高级职称31人,副高级职称77人,高级职称人数比例达33.39%。在专任教师中,3人获“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9人获“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各1人,1人获江苏省“双创博士”。
类别 | 名称 |
---|---|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李晓峰 |
国家商务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 李晓峰 |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 于惠(2020年) 、余亚荣(2021年) 、龚兰兰(2022年)、温云云(2022年) 、程承(2023年)、孙晓燕(2023年)、王超(2023年)等 |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 戴晓(2022年) 、赵晓辉(2023年)等 |
江苏省优秀力学工作者 | 姚林泉 |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博士集聚计划”入选者 | 陆伟新 |
江苏省“双创博士”入选者 | 马英壮 |
苏州市教工委优秀党员教师 | 唐强奎 |
苏州市“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入选者 | 马英壮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苏州城市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合作项目超过400项。学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成功获批工信部光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并成立康养、数字金融、人工智能、智能载运装备等4个校级产业学院,开设了城市数字化建设与运维、健康服务与管理、新能源发电技术、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半导体与平板显示等6个微专业。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校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爱达荷大学联合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举办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涵盖金融学、新闻学、英语3个专业。
项目 | 专业 |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 |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 金融学、英语、新闻学 |
截至2023年12月 |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江苏省级科研平台1个,苏州市级科研平台4个 ,校级科研平台19个 。
类别 | 名称 |
---|---|
江苏省级科研平台 | 江苏城市更新研究基地(共建) |
苏州市级科研平台 | 文正智库、苏州市生物光子科技重点实验室、太湖研究院、航空文化与航空模型科普馆 |
校级科研平台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华电电力技术研究所、苏州城市学院苏州发展研究院、苏州城市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苏州城市学院先进生物功能材料研究所、苏州城市学院品牌研究院、苏州城市学院当代作家创作与研究中心、苏州城市学院当代苏州研究院、苏州城市学院智能动航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城市学院高档数控机床主轴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城市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苏州未来城市设计研究院、苏州城市学院书法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院、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研究院、苏州社会心理学研究与实践中心、苏州城市学院华电智能检测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城市学院跨文化研究所、苏州城市学院未来产业研究院、苏州城市学院智能软件与数据工程研究院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院有市级以上人文社科类纵向项目200项、自然科学类纵向项目51项、校级项目53项、横向项目49项。 学院出版著作18部 ,获得专利29项 ,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6项 。
成果名称 | 奖项 | 奖别 | 申报人 | 时间 |
---|---|---|---|---|
灵动与超越——大学生成长动力研究 | 江苏省2018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9年 | |
网络道德焦虑的纾解之策 | 江苏省2018年度高等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卞海勇 | 2019年 |
以新工科为理念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 江苏省2018年度高等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唐灯平 | 2019年 |
关于完善我市失能半失能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议 | 苏州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陈晓红 | 2020年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仿真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 江苏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唐灯平 | 2020年 |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 第五届苏州市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方鸣 | 2021年 |
微纳颗粒体系的光学微操控和非线性光学器件设计 | 第三届江苏省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高雷 | 2022年 |
Geometer symmeter—free and higer—order optical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muum | 2020—2021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一等奖 | 高雷 | 2022年 |
直流高电压国家计量标准和现场校验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姜杏辉 | 2022年 |
Membrane perturbation of fullerene and graphene oxide distinguished by pore—forming peptide melittin | 2020—2021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卢雪梅 | 2022年 |
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异步优势行动者评论家算法 | 2020—2021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 三等奖 | 凌兴宏 | 2022年 |
神经类型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 苏州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史新广 | 2022年 |
关于推荐我市医养结合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苏州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陈晓红 | 2022年 |
我国独立学院转设的动因、困境与发展之路 | 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朱跃 | 2023年 |
以数字化赋能苏州“老字号”传承与振兴的建议 | 第六届苏州市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曹钰华 | 2023年 |
基坑群施工影响下运营期地铁高架结构变形预测与控制技术 | 2023年度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吴楠 | 2023年 |
资料来源: |
学术资源
苏州城市学院图书馆于1999年建设完成,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是“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的代表作之一,2003年获评中国建筑艺术奖公共建筑类优秀奖。图书馆已经形成以文学、艺术、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机械类、管理类、经济类及其相关学科藏书为特色,以光学工程学科为主体,理工学科相互支撑,文科、理科、工科、管理、艺术等学科有机融合的多科性藏书体系。
截至2023年12月,学院图书馆馆藏纸图书100万余册,期刊杂志1400余种,拥有82万册超星电子图书,其中学校产权10万册;购买自有电子数据库:维普考试库、中国知网、读秀、移动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POP服装设计;与古吴轩出版社合作,在校园内打造新型阅读空间。
图书馆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标志以“苏”“州”“城”“市”四个汉字为基础,融入苏式花窗、姑苏平江图、相关书籍等地方文化元素和教育理念,通过笔画的共用和正负形的设计手法融入校徽标志,突出了苏州城市学院的办学特色、精神传承和发展愿景,体现了苏州城市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高校扎根苏州文化沃土、矢志铸魂育人的办学宗旨和理念,也体现了广大师生员工继往开来新征程、砥砺奋进再向前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心。
校徽

校徽设计草图

校徽设计草图

校徽设计草图

校徽设计草图

校徽设计草图
精神文化
校训
文者文章,正者道德
寓意:既祈教书以致青年学生美好文章,亦盼育人而使之端正美德。
“文正”既是中国传统的文人典范,也是立德树人的时代呼唤,寓意大学既要培养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素质青年人才,更要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高尚的模范公民。
校歌
《绽放光荣》 作词:陈可 为了理想去拼搏 学会感受 输赢的光荣 再大的风雨绝不能低头 无数闪烁泪光在悸动 见证你我的梦 那一刻 绽放美丽的笑容 伸出你我的手 一起去奋斗 在文正的每天每一刻 上方山草木葱笼 翠微湖清澈与灵动 让我们携起手画青春的彩虹 友谊常伴左右 握着勤勉的火种 用光和热迎接笑容 苏大历史的厚重 古城苏州的蓬勃 养育 文正的新风 为了理想去拼搏 学会感受 输赢的光荣 再大的风雨决不能低头 无数闪烁泪光在悸动 见证你我的梦 那一刻 绽放美丽的笑容 友谊常伴左右 握着勤勉的火种 用光和热迎接笑容 成功和挫折都会有 肩并着肩一起战斗 铭记 每一次感动 为了理想去拼搏 学会感受 输赢的光荣 再大的风雨决不能低头 无数闪烁泪光在悸动 见证你我的梦 那一刻 绽放美丽的笑容 为了理想去拼搏 学会感受 输赢的光荣 再大的风雨决不能低头 无数闪烁泪光在悸动 见证你我的梦 那一刻 绽放美丽的笑容 绽放属于我们的光荣 |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芮国强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赵志宏 |
党委副书记 | 周玉玲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周高、高雷、毛小勇、吴昌政、黄涧秋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
以上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资料来源: |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任期 |
院长 | 殷爱荪(兼) | 2007-2014 |
院长 | 吴昌政 | 2014-2022 |
田径场

综合楼

翠微湖

校园航拍

文正广场

教学楼
范仲淹史料陈列馆
范仲淹史料陈列馆
雕塑《前行》
雕塑《前行》
雕塑《文正》
雕塑《文正》
姓名 | 备注 |
---|---|
郭芮 | 一站式潜水俱乐部的合伙人、PADI体系的教练训练官,水下人鱼秀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
冯媛媛 | 先后担任香港青少儿视觉艺术研究学会理事、加拿大Kids To Kids国际交流组织专家、中国儿童造型学会终身会员和阿拉善SEE华东项目中心会员等 |
浦敏 | 截至2019年,任苏州纽克斯电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中国照明学会农业照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交通运输照明和光信号专委会副主任 |
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学校荣誉
时间 | 荣誉奖项 |
---|---|
2012年 |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2016年 | “苏州市优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称号 |
2022年 | 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高校)” |
2023年 | 2022年度苏州市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和新媒体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排名信息
2024年,苏州城市学院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上位于第540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昆山杜克大学
上一篇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