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浩 编辑
何浩(1929年-),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省楚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创立者之一,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史学家,专注于楚史、党史研究。
何浩治学严谨,运用史料娴熟,立意开阔,选题新颖,每有所得。在楚史研究方面筚路蓝缕地辛勤耕耘的累累成果,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的楚史论文不断地被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文献中心主办的刊物转载,10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史研究动态》,《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摘发要点。在日本同行中,他的楚史新论,多次被引用,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他的楚史研究也引起了史学同行的注目。
著有《战国时楚封君初探》《楚灭国研究》等。
中文名:何浩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9年
代表作品:《楚灭国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试论楚国的君位继承制》
主要成就:楚史、党史研究
职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何浩与学术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却是在60年代中期发生的那场劫难中,他被下放到省五七干校的后期。他利用在教务处当资料员的机会,一面抓紧学习,一面编写了《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提要和注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简介和注解》等小册子,共20余万字。那时,他因患着类风湿性疾病而瘫痪,行动极为不便,生活也难以自理。可以想象,当时他是以多大的毅力、多大的艰辛在努力自学和研究。
1975年,他在通读《史记》时,开始对史学著作爱不释手,特别注意收集楚国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1979年,他调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在《江汉论坛》编辑部从事史学编辑和学术研究工作。白天编辑史稿,晚上则挤出时间读书、研究,做文章。从979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唐诗选>注释中几处地名位置质疑》开始,便一发不可止。8年内,他先后在中央和地方综合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楚史及党史研究论文48篇,逾35万字。他身残志坚,勤奋不息,在写楚史研究论文时,还研究了湖北的历史文化,参与主编了一部《湖北历史人物辞典》,还主编了一部60余万字的《历代爱国名人辞典》。两部辞典同时荣获1986年湖北省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三等奖。
何浩治学,善于旁征博引,以小见大,窥探全豹。在一系列重大的楚史研究问题上有开拓,有创新。他的《试论西周春秋时楚国土地制度》,第一探探讨楚国的宗法制度,并从楚国的宗室贵族家族入手,对西周、春秋时的楚国土地制度及其相关问题作了尝试性研究,提出了土地王有制前提下的宗法贵族等级占有的观点。文章发表后,在楚史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中国人民大学《先秦秦汉史》、《经济史》同时转载,《中国史研究动态》并详加介绍。他的《战国时楚封君初探》,首次论证了楚国封君制的起源,特点,指明了封君制的弊端和危害,《试论楚国的君位继承制》,则一反传统观点,详细地考察了楚国君位嬗变的具体史实,明确得出了楚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结论。两篇论文,立论高,气势大、统揽宏观,新论恢宏,在先秦史学界颇有好评。
楚灭国研究
作者名称 何浩
作品时间1989-11-1
《楚灭国研究》是武汉出版社在198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楚史大家何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