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餐条 编辑

鲤形目鲤科鲦属下的一种动物

油餐条油餐条

油餐条,背鳍有硬刺,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折,为习见的中上层鱼类,以小型甲壳类动物和浮游生物为食,分布于全国各流水和静水水体中,是小型食肉鱼类。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油餐条

拉丁学名:Hemiculter bleekeri bleekeri warpachowsky

别名:油餐、白条、鳝子、贝氏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辐鳍鱼纲

亚纲:新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

亚目:鲤亚目

科:鲤科

亚科:鮊亚科

属:鲦属

种:拟餐鲦

分布区域:中国各主要水系流水和静水水体

生活习性

编辑
油餐个体小,数量多,适应性较强。既可作肉食性鱼类的饵料,又可食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分布于江河、湖泊和池塘中,常群集在沿岸浅水区水面活动觅食,是中上层小型鱼类。多集群觅食,幼鱼摄食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成鱼主要食藻类、高等植物碎片和甲壳动物,也食掉在水中的陆生昆虫。属杂食性鱼类。一般繁殖为5一7月,产粘性卵,粘附在水草、砾石上孵化发育。性成熟年龄为1龄。怀卵量5000--10000粒。繁殖季节在4~6月,产卵时多集群逆水跳跃产卵,产漂流性卵。

识别特征

编辑

油餐条油餐条

背鳍III-7;胸鳍I-12--13;腹鳍I-8;臀鳍III-11--15。侧线鳞40(8-9)/(2-V)4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9—25。下咽齿3行,2. 4. 5—5.4.2或2. 4. 4--5.4. 2。鳔2室,后室较长,末端尖。肠管较短,其长度略比标准长为长,腹腔膜深黑色。标准长为体高的3.7-4.4倍,为头长的1. 2—5. 2倍.为尾柄长的5. 6—6.5倍。头长为吻长的3.4--4.4倍,为眼径的3.1—3. 6倍,为眼间距的3. 0--3.6倍,为尾柄长的1.5--1.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 5—2.2倍。体长形,侧扁,头后背部稍突起,背部和胸部轮廓呈弧形。腹棱从胸鳍基部至肛门前存在。头短,略呈三角形。口端位,裂斜状,后伸达鼻孔后下方。吻短,其长度与眼径相当或较小。上下颌等长。眼大,位于头侧近前端。鼻孔位于眼前缘上方离眼前缘较近。鳃耙较短,排列较稀疏。下咽齿稍粗壮,基部呈圆柱形,末端尖,呈钩状。背鳍短小,外缘平截,最后一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硬刺,其长大于头长,其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胸鳍较小,末端尖,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后伸不达肛门。臀鳍较短,外缘稍内凹。尾鳍分叉深,末端尖,下叶较上叶长。鳞片大,易脱落,腹鳍基部具腋鳞。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逐渐向下弯曲,然后沿着腹部边缘向后伸延,至臀鳍基部后上方又向上弯曲,然后通过尾柄中轴向后延伸。身体背部青灰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背鳍和尾鳍灰色.其余各鳍灰白色。

下一篇 高体鳑鲏

上一篇 白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