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 编辑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十里铺村北约100米处,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完全淤埋于地表下,由北部的堌堆遗存及西南、东南部的两块岗地构成,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00米。堌堆遗存座落于北部土丘高地上,平面近圆形,直径约180~19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西南、东南部的岗地发现有东周、汉代夯土遗迹及墓葬。十里铺北堌堆遗址大规模发掘,对于研究夷、夏文化的交流及探讨鲁西南地区在中华古代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具有重大价值。
2019年10月,十里铺北堌堆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十里铺北堌堆遗址
地理位置: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十里铺村北约100米处
占地面积:约 9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065-1-065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发掘区全景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发掘
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春季,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为中心,半径1.2公里范围内,周围环以官堌堆、仿山、何楼、程庄、十里铺、高河等6处堌堆遗址,形成了北辛文化晚期至夏商周时期连续发展的堌堆遗址群,这是一个区域性政治实体,而十里铺北遗址则是该政治实体的中心。十里铺北堌堆遗址完全淤埋于地表下,由北部的堌堆遗存及西南、东南部的两块岗地构成,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
堌堆遗存
堌堆遗存座落于北部土丘高地上,平面近圆形,直径约180~19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存约2/3周的夯土墙,墙体沿高地边缘绕行修筑,南部有一缺口,东部遭河道破坏。墙体顶部距地表约0.30~1.5米,宽约7~8米,底部宽约11~13米,残高约2.3~3.5米。在南墙中部探沟解剖,剖面显示墙体建筑、使用可分三大期。第I期墙体主体部分建于岳石文化黑色堆积上,夯层较薄,厚度一般不超10厘米,夯窝多不清晰,局部可辨认出圆形单棍夯窝,堆积由褐色粉砂土掺和大量灰杂土构成,出土遗物主要为龙山文化时期陶片,少量属岳石文化时期,外坡堆积有多层,土质紧密,斜向下延伸至水位线下,含少量岳石文化遗物;第II期是在前期内、外坡基础上增筑形成,主要是向外侧拓宽,夯土由黄褐色砂土与较多灰杂土构成,并含少量料姜石颗粒,结构较致密,可辨认出直径3~4厘米的圆形小棍夯窝,包含遗物主要为龙山文化陶片,少量岳石文化时期,内坡发现多层向上翘起的活动面叠压墙体,内、外坡堆积中均含少量晚商绳纹陶片;第III期,主要是大规模加高、加宽第II期墙体,夯层变厚,达15~20厘米,单棍圆形夯窝,夯窝直径约5~6厘米,加工致密,夯土夹杂陶片主要为晚商时期,同时利用掺杂有料姜石粉末的堆积加固外坡。综合各期墙主体、护坡堆积中包含遗物及内外护坡的叠压关系,推断第I期墙体为岳石文化时期,主体部分曾遭严重破坏,第II期始建于岳石文化时期,沿用至商代晚期,第III期系商代晚期修补加固而成,东周时期可能仍在沿用。
西南、东南部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出土文物
陶鬲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大规模发掘,对于研究夷、夏文化的交流及探讨鲁西南地区在中华古代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具有重大价值,亦对区域历史地位的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的增强及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年,菏泽市定陶区编制了《定陶十里铺北堌堆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方案》,获批省级专项资金210万元。
2019年,菏泽市定陶区实施了十里铺北堌堆遗址东侧河道西部护壁保护工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4月,十里铺北堌堆遗址入选第一批山东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地理位置
十里铺北堌堆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十里铺村北约100米处。
十里铺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十里铺北堌堆遗址,路程约12.1千米,用时约2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