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堌堆遗址 编辑
梁堌堆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侯集回族镇梁堌堆村北部,包含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文化遗存。
梁堌堆遗址于196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南北长1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30000平方米。现堆中心南北长35米,东西宽40米,高约5米。 梁堌堆遗址为研究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状况、聚落形态、原始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的发展水平、农业发展状况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对研究夏、夷、商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0月7日,梁堌堆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梁堌堆遗址
地理位置: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侯集回族镇梁堌堆村北部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周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067-1-06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梁堌堆遗址
1957年,菏泽地区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梁堌堆遗址。
196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进行了重点文物调查。
1973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梁堌堆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复查。
1975年,梁堌堆遗址出土了铁剑、铜矛、陶壶等遗物。
1976年春,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在梁堌堆遗址西侧试掘。
1998年起,多方筹集资金200余万元,先后在遗址周围建起了高约3米的城墙以及碑林、水上公园、望山亭等。
梁堌堆遗址
梁堌堆遗址
梁堌堆遗址出土文物
梁堌堆遗址简介
夏禹时期,景山因为遍布桑林而被当地人们叫作桑台,据说大禹治水时,见到在此等待的涂山氏女娇,于是与其在桑台成婚,所以桑台也见证了历史上最早的一段美好姻缘,在《楚辞·天问》中就有“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的记载。再后来,桑台便成了当地青年男女相会的一个场合。
夏朝中后期桑台为楚人所居,故称楚丘,后来楚人集体南迁建立楚国。在先秦时期的《诗经·商颂·殷武》中也有这样的记载: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梁堌堆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侯集回族镇梁堌堆村北部。
梁堌堆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梁堌堆遗址,路程约26.7千米,用时约47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