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汉墓群 编辑
金山汉墓群,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金山店子村北1千米,为西汉时期墓葬群。
金山汉墓群,被当地百姓俗称为金山大洞、秦王避暑洞、金山崖墓等,巨野八景中的“金册春晓,秦洞云霞”均出自此地。经考古发现,该处崖墓实为西汉废帝、巨野县的西汉昌邑国第二代昌邑王刘贺的一处废冢。金山汉墓群是一处西汉时期的大型崖墓,墓地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70米,面积约6300平方米。整个墓地由M1、M2两座崖墓构成,崖墓系人工劈山、凿洞而成,工程浩大,墓道的东、西两壁上从宋代至民国时期的46帧大型摩崖石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考古研究价值。
2019年10月7日,金山汉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金山汉墓群
地理位置: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金山店子村北1千米
所处时代:西汉
占地面积:约 63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181-2-014
北宋时,邓御夫将金山汉墓群辟为寺院的一部分,并在洞门上方镌“大明禅院”四字。
金山汉墓群
金山,因“凿石得金”而名,属于泰山余脉,是一座颇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山。西汉景帝六年(前144年)建山阳国于昌邑,即取金山之阳意。金山汉墓群就位于巨野县独山镇金山南麓的半山腰处,被当地百姓俗称为金山大洞、秦王避暑洞、金山崖墓等,巨野八景中的“金册春晓,秦洞云霞”均出自此地。经考古发现,该处崖墓实为西汉废帝、巨野县的西汉昌邑国第二代昌邑王刘贺的一处废冢。金山汉墓群是一处西汉时期的大型崖墓,墓地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70米,面积约6300平方米。整个墓地由M1、M2两座崖墓构成。整个崖墓系人工劈山、凿洞而成,工程浩大。
M1
金山汉墓群
M1,即刘贺废塚,南北长约89.8米,东西宽约28米,高约15米,面积约2514平方米,由墓道、侧室、耳室、主室组成。整个墓道系劈山、凿壁而成,墓向正南,在墓道的东、西两壁上,镌刻有宋代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46帧。文化内涵丰富,如大型摩崖石刻,独具一格,其内容涉及金山四时风光、游览抒怀和金山与秦始皇避暑传说等。
崖墓正门上方,刻有“敕赐大明禅院”六个古字,落款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而在墓道北端近墓门处,有东西对称呈长方形耳室,据考证应为车马室。墓门呈长方形,后接甬道,直通墓室。甬道左右两侧各有一耳室。
墓室的构造为西汉时期典型的“前堂后室”布局。前室是一个宽敞的厅堂,室顶素面平整,其地面与墓道和侧室都处于同一个水平。前室东西两侧有耳室,均未完工。后室是主墓室,有石阶三级。平顶、四壁陡直。室顶石缝有泉水从东北角渗出流向墙下的水池,当地村民称为龙头池。
M2
M2,位于M1的西侧约20米,与M1呈东西平行状,仅凿出了墓道的轮廓。”专家认为,金山地处古昌邑国境内,且墓地符合汉代诸侯王盛行夫妻异穴合葬的葬制,很可能就是当年第二代昌邑王刘贺为自己和其配偶修建的墓地,后因变故而弃用。
弥勒残像
金山汉墓群石刻
刘贺(前92年~前59年),曾任昌邑国王,国都在巨野县昌邑集。历史上,刘贺在赴京做了27天的短命皇帝后,史书称其因为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大臣霍光贬为废帝,之后又回到巨野县的昌邑国。后来即位的汉宣帝经过观察,见刘贺没有政治野心,又是自己的叔叔,于是赐给他丰厚的财宝,让他去南昌养老,做起了海昏侯。五年后,33岁的刘贺死去。
金山汉墓群石刻
金山汉墓群是一座典型的依山凿洞的横穴式墓葬。纯系人工开凿,工程浩大,凿制工整;其墓道的东、西两壁上从宋代至民国时期的46帧大型摩崖石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考古研究价值;巨野古八景中的“秦洞云霞”“金山春晓”均出自此处;是古昌邑国和鲁西南地区千余年以来社会、环境变迁的缩影,其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内涵,是重要的历史见证物。
地理位置
金山汉墓群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金山店子村北1千米。
金山店子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金山汉墓群,路程约28.6千米,用时约52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