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武酱大头 编辑
成武酱大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成武县地处鲁西南,是天然酱菜之乡。成武酱大头创始于清乾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成武酱大头经过32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历经三年,每道工序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特别是酱制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利用日晒夜露,自然发酵、浸渍,能使其形成多种特殊的酚香气味,酱制好的酱大头,棕红透明,集香、咸、甜三味于一体,咸甜适度,香味绵长,口感清脆,酱香浓郁,富含还原糖和氨基酸风味独特,是物美价廉的地方小菜 。生产工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成武酱大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成武酱大头
产地名称: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
品质特点:咸甜适度,香味绵长,口感清脆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0年第166号
批准时间:2010年12月29日
成武酱大头
成武县丰富天然纯净的水资源与成武酱大头的品质不无关系。成武酱大头的超群品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水质,县境内河湖密布,水源充足,植被良好,水质清澈,凉滑、甘甜,适合制造甜面酱。尤其是县城北的万亩文亭湖水源,水质清澈、无污染,地下水硬度平均30.7度,含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终年水源不绝呈淡甜性、天然,适宜于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为成武酱大头的良好品质,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成武县志》1986—2005年版有专门大头菜记载:“大头菜,成武县人民种植大头菜历史可追溯到周武王年间,种植面积分布零散,唐朝时期开始大量种植,经过明清两代形成一定的区域规模,成武特产是用大头菜经过一系列的工序酱制而成的酱大头,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周武王年间,有鲁人武忠友为宫御厨,尤擅腌制宫廷小菜,深为宫中喜爱,武忠友回乡后,将其秘方传于后人,遂经过了多少代武氏后人的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
清雍正年间,武氏后人武银昌,在成武县城东门里建“老银昌”酱园,用当地芥菜(大头菜)腌制酱大头,产品因“鲜、甜、香、脆”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在黄河流域名声鹊起,因出产自成武,便有了“成武酱大头”之美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下江南途经济宁州,成武县令吴秉仁贡以“老银昌” 酱园产的成武酱大头,深得称赞,赐名“紫琥珀”。光绪年间,成武酱大头作为贡品年年上贡京城,深合慈禧太后的口味,曾赐匾一块(文革期间被烧毁)。武银昌前后至清末有10代,传至清末以后人丁不旺,遂传孟氏、曹氏,出现孟氏、曹氏酱菜。曹氏后也失传,只有孟氏传承下来。
为保护这一传统工艺和技术传承,2007年,成武县投资20余万元建立“成武酱大头”博物馆。收集了各类酱大头腌制容器和传统的专用工具,介绍了成武酱大头的历史渊源、传统古老的工艺、产品风格、食用方法、营养成分以及芥菜的种植和酱大头产业的发展。
解放后公私合营,成立了成武县副食品加工厂,之后的十几年间酱大头年产量也仅十万余斤,但以其传统的工艺,优良的品质,成为群众家庭必备的酱菜食品。虽然当时的产品包装十分粗糙、简单,却经常造成脱销断货,特别是在两节前后,当地和周边群众都以成武酱大头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成武酱大头当时在菏泽已是家喻户晓的品牌。
1984年,原菏泽地区专员王玉柱到成武视察时曾题词:“曹州牡丹甲天下,成武酱菜冠九州”的美誉,成武酱大头成为名副其实的成武特产。
2010年3月,成武县政府成立了成武酱大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王留根任组长,质监局、财政局、农业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地方政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给予大力支持。质监部门组织对“成武酱大头”原材料、生产技术工艺、生产设备、质量、包袋、标识标签、市场监控等方面做了详细调查研究,制定了《酱大头》地方标准。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等手段,统一种植规程和技术要求,积倡导“酱大头”原料生产采用“公司+农业合作组织+农户+标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等标准化组织模式,申报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开展“酱大头”地理标志产品资源的普查工作,聘请专家对“酱大头”产品的历史文化渊源、地理气候特征、土壤水系特点、原料生产工艺、产品独特作用、市场及产业发展前景等做好论证。
成武酱大头
2009年,成武县大头菜种植面积超2万亩。随着大头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酱菜生产规模不断提升,总产量8万余吨,年创产值近亿元。
2010年,成武县大头菜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了1333公顷,年产量达6万余吨。
成武酱大头
地域保护范围
成武酱大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山东省成武县成武镇、九女集镇、天宫庙镇、孙寺镇、苟村集镇、白浮图镇、张楼乡、大田集镇、党集乡、南鲁集镇、汶上集镇、伯乐集镇等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主要原辅材料
1.芥菜(大头菜):保护区内种植的芥菜,选用抗病、高产、商品性好、适合于腌制的优质桥杂58品种,每年11月中下旬采摘,要求成熟适度,新鲜完整,无病虫害。
2.甜面酱:选用保护区内生产的小麦粉,用晒酱工艺生产甜面酱。
3.生产用水:使用保护区内的地下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
(二)加工工艺
成武酱大头
清洗芥菜→腌制→削皮→脱盐→酱渍(四酱→三酱→二酱→原酱)→成品。
(三)加工要点
1.腌制:腌制菜坯时间不低于9个月。
2.脱盐:采用清水浸泡脱盐,脱盐期间换水2至3次。
3.酱制:菜坯入酱缸酱渍,每日打耙两次,日晒夜露,不得淋雨。春夏秋季,四酱工序酱制时间1个月,三酱工序酱制时间为2个月,二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2个月,原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3个月;冬季,四酱工序酱制时间1个半月,三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2个月,二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3个月,原酱工序酱制时间不低于4个月。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色泽:红褐色,有光泽。
(2)香气:酱香浓郁。
(3)滋味:咸甜适口,无酸味,无异味。
(4)质地:脆、嫩。
2.理化指标:
项目 | 指标 |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克/100克)≥ | 10 |
总酸(以酸度计,克/100克)≤ | 2.0 |
食盐(以氯化钠计,克/100克) | 8.0—12.0 |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成武酱大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东省成武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成武酱大头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