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腰燕 编辑
金腰燕又名黄腰燕、赤腰燕、花燕儿 ,是雀形目燕科的鸟类 。金腰燕体型大小与家燕相似,体长16-20厘米;背及翼上覆羽深黑蓝色,后颈栗黄色,形成领环,腰有栗色横带,下体栗白色而具黑色纵纹;尾长而分叉,黑色,无斑,眼褐色,嘴和脚黑色。
金腰燕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也有分布,主要为夏候鸟。外国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平原的村落、城镇等地,常伴人生活。常成小群活动,迁徒季节集大群。大部分时间在村落及田野上空飞翔,边飞边捕食蚊、蝇、蜂等飞虫,休息时则栖息在电线、房顶的屋檐等处,并发出“唧唧”的细弱叫声。繁殖期在4—9月,在建筑物的屋檐下、房梁上或顶棚吊灯、角落处筑巢,雌雄亲鸟共同营巢,衔泥伴以植物纤维堆砌成瓶状巢,巢口为细小而外伸的瓶颈状,巢室扩大呈囊状,内部垫有干草、碎布、羽毛等柔软材质。每年繁殖1~2窝,第一窝约5枚卵,第二窝平均4枚,孵化期约17天。雏鸟晚成,在双亲共同喂养下,约26~28日可飞翔离巢 。
金腰燕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文名:金腰燕
外文名:Red-rumped Swallow
别名:赤腰燕
拉丁学名:Cecropis dauric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亚目:燕雀亚目
科:燕科
亚科:河燕亚科
种:金腰燕
亚种:9亚种
命名者与年代:Linnaeus, 1771
同义学名:Hirundo daurica
保护级别:无危(LC) IUCN标准
金腰燕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跗跖和趾暗褐色。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上体缺少光泽,尾亦较短。
大小量度:体重♂18-30克,♀15-31克;体长♂155-206毫米,♀153-196毫米;嘴峰♂6-9毫米,♀6-9毫米;翅♂102-130毫米,♀109-131毫米;尾♂85-122毫米,♀78-114毫米;跗蹠♂12-14毫米,♀12-14毫米。(注:♂雄性;♀雌性)
金腰燕 | 家燕 | |
---|---|---|
体量 | 体重♂18-30克,♀15-31克;体长♂155-206毫米,♀153-196毫米 | 体重雄14-22克,雌14-21克;体长雄134-197毫米,雌132-183毫米 |
特征 | 金腰燕体型大小与家燕相似,体长16-20厘米;背及翼上覆羽深黑蓝色,后颈栗黄色,形成领环,腰有栗色横带,下体栗白色而具黑色纵纹;尾长而分叉,黑色,无斑,眼褐色,嘴和脚黑色 | 家燕的头顶、颈背部至尾上覆羽带有金属光泽的深蓝黑色,翼亦为黑色,飞羽狭长;颏、喉、上胸棕栗色,下胸、腹部及尾下覆羽浅灰白色,无斑纹;尾深叉形,蓝黑色;喙黑褐色,短小而龇阔;跗跖和脚黑色,较纤弱;雌雄相似 |
图片 |
|
以昆虫为食,而且主要吃飞行性昆虫,主要有蚊、虻、蝇、蚁、胡蜂、蜂、蝽象、甲虫等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
游荡:奥地利、比利时、芬兰、德国、冰岛、爱尔兰、卢森堡、马尔代夫、荷兰、挪威、波兰、瑞典、瑞士、英国。
每年可繁殖2次,每窝产卵4-6枚,多为5枚,第二窝也有少至2-3枚的。卵纯白色,个别有少许棕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9-23.5毫米×13-15毫米,重1.6-1.9克。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亦有在卵未产齐就开始孵卵的。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孵化期17±1天,在巢期26-28天。雏鸟孵出时体重仅1-1.6克,体长35-40毫米,全身赤裸无羽,孵出6日后睁眼,雌雄亲鸟共同育雏。孵出23日龄时已能站在巢口张望,26日龄时出飞,在无干扰情况下可留巢到28日,留巢期26-28天。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
---|---|---|---|
1 | 金腰燕指名亚种 | Hirundo daurica daurica | Laxmann, 1769 |
2 | 金腰燕亚非亚种 | Hirundo daurica domicella | Hartlaub & Finsch, 1870 |
3 | 金腰燕东非亚种 | Hirundo daurica emini | Reichenow, 1892 |
4 | 金腰燕印度亚种 | Hirundo daurica erythropygia | Sykes, 1832 |
5 | 金腰燕普通亚种 | Hirundo daurica japonica | Temminck & Schlegel, 1845 |
6 | 金腰燕喀麦隆亚种 | Hirundo daurica kumboensis | Bannerman, 1923 |
7 | 金腰燕埃塞俄比亚亚种 | Hirundo daurica melanocrissus | Rüppell, 1845 |
8 | 金腰燕尼泊尔亚种 | Hirundo daurica nipalensis | Hodgson, 1837 |
9 | 金腰燕欧亚亚种 | Hirundo daurica rufula | Temminck, 1835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金腰燕是中国常见的夏候鸟,在中国分布广、数量大,长期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和保护,被认为是一种吉祥鸟,能给人们带来好运,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它来家筑巢,并给它提供种种方便条件。但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些人嫌它在房上筑巢拉得满地是鸟粪不卫生而加以驱赶和毁坏,因此在中国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不少地区也难见到踪迹。为了保护这一有益鸟类,有的省区已将它列入了地方保护鸟类名单。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