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郡 编辑
河南郡,存在于中国汉朝至唐朝时期的行政区划,辖区大小不一,中心地带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秦朝时期为三川郡,西汉初年改为河南郡,东汉、曹魏、北魏时期曾改为河南尹,隋文帝时废置,隋炀帝时复设,唐高祖时再次废置,改为洛州,河南郡成为别称,唐玄宗时期置洛州为河南府。
中文名:河南郡
初设时间:公元前205年
废置时间:公元618年
相关区划:三川郡,河南尹,洛州,河南府
中心地带:洛阳
秦汉时期
先秦三川郡
秦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攻韩,韩献成皋、巩,秦国疆界至大梁,置三川郡,郡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一说治荥阳(今郑州市古荥),辖域和韩国的三川郡相当。可考领县有洛阳、河南、荥阳、京、索、阳武、缑氏、卷、巩、新城、启封、成皋、宛陵、新安、宜阳、渑池、陕、梁、平阴。
西楚河南国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侯,分封河南国,瑕丘人申阳被封为河南王,以洛阳为都。
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率军东进,河南王申阳投降刘邦。
西汉河南郡
西汉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析置新城县。
汉景帝时期,启封县更名为开封县。
汉武帝时期置十三刺史部,河南郡属于司隶校尉部。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分新安、宜阳以西设立弘农郡。
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期,辖有雒阳、荥阳、偃师、京县、平阴、中牟、平县、阳武、河南、缑氏、原武、巩县、谷城、故市、密县、新城、开封、成皋、苑陵,梁县、新郑共计22县。
新朝保忠信乡
王莽建立新朝后,改河南郡为保忠信乡,属县不详,属司隶校尉部。
东汉河南郡、河南尹
东汉
永和五年(140年),辖有雒阳、河南、梁县、荥阳、卷县、原武、阳武、中牟、开封、苑陵、平阴、谷城、缑氏、巩县、成皋、京县、密县、新城、偃师、新郑、平县共计21县。
建安十八年(213年),改划属冀州刺史部。
三国时期
三国
汉末时置有荥阳都尉,领荥阳等县。正始三年(242年)升格为荥阳郡,辖有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计8县。魏末时废郡,划归河南尹。
咸熙元年(264年)以原武置原武郡。
西晋时期
西晋
泰始元年(265年),辖有洛阳、巩、河阴、成皋、缑氏、新城、偃师、梁、新郑、谷城、陆浑、阳城、阳翟、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共21县。
泰始二年(266年),分荥阳、京、密、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8县置荥阳郡,河南郡辖县减为13县。
泰始、咸宁年间(265年-280年),废偃师入洛阳,谷城入河南,增置新安,河南郡辖有洛阳、巩、河阴、成皋、缑氏、新城、偃师、梁、新郑、谷城、陆浑、阳城、阳翟、新安共12县。
永嘉五年(311年),汉国主刘聪派遣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占据洛阳,史称永嘉之乱。
东晋十六国时期
东晋建立时,河南郡故地归属汉国,是否置郡不详,此后河南郡先后归属汉赵、后赵、东晋、 前燕、前秦、东晋、后秦、东晋。东晋曾三次收复河南故地,重置河南郡。
大兴二年( 319年),汉国主刘曜改国号为赵国,建立前赵,占据洛阳、长安一带。
咸和三年( 328年),后赵主石勒击败刘曜,占据洛阳。
东晋河南郡1
永和五年(349年),后赵主石虎去世,诸子争位,东晋桓温趁乱收复洛阳,复置河南郡,属司州。
兴宁三年(365年)三月,前燕攻克洛阳。
建元六年(370年),前秦苻坚进攻前燕,占据洛阳。
东晋河南郡2
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战后,东晋收复河南故地。
隆安三年(399年),后秦主姚兴攻东晋,占据洛阳。
东晋河南郡3
义熙十二年(416年)一月,后秦主姚兴死,姚泓继位,八月,东晋刘裕北伐。十月,王镇恶占领洛阳。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河南郡先后归属南朝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
南朝宋河南郡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河南郡领十一县:洛阳、河南、巩、缑氏、新城、梁、河阴、陆浑、东垣、新安、西东垣。河内郡寄治河南郡内,领十县:温、野王、轵、河阳、沁水、山阳、怀、平皋、朝歌。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去世,北魏攻取河南。
元嘉七年(430年),南朝宋收复河南地区。
元嘉八年(431年)二月,北魏再次占据河南地区。
元嘉末年,侨立河南郡于汝南郡,寻亦省废。
北魏河南郡、河南尹
永初三年(422年),北魏攻取河南地区。
元嘉七年(430年),南朝宋收复河南地区。
元嘉八年(431年)二月,北魏再次占据河南地区。
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置河南尹。
东魏北齐河南郡
天平元年(534年),北魏分为西魏、东魏,东魏迁都邺,河南尹改为河南郡。
天平二年(535年),分置洛阳郡,领洛阳、缑氏二县。河南郡领县一,宜迁县,户三千六百四十二 口一万四千七百一十五。
西魏北周河南郡
大统四年(538年),西魏宇文泰占据洛阳。北周河南郡,领县不详
隋唐时期
隋朝河南郡1
隋
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废天下诸郡,河南郡废置,其属县归洛州。
隋朝河南郡2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迁都洛阳,洛州改称豫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郡,再置河南郡,户二十万二千二百三十,领县18:河南、洛阳、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偃师、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缑氏、嵩阳、阳城。
唐朝河南郡
唐
武德四年(621年),讨平王世充,改河南郡为洛州,领河南、洛阳、偃师、巩、阳城、缑氏、嵩阳、陆浑、伊阙等九县。 河南郡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划之名终于此,成为洛州或河南府的别称、雅称。
开元元年(713年),洛阳为东都,升级洛州为河南府。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废州置郡,但是洛州已经改为河南府,未改为河南郡。
行政区划 | 治所 | 时间 | 隶属 |
河南国 | 洛阳 | 前206-前205 | 河南王申阳 |
河南郡 | 前205-8年 | 西汉 | |
保忠信乡 | 8年-23年 | 新朝 | |
- | 23年-25年 | 更始帝刘玄 | |
河南郡 | 洛阳 | 25年-39年 | 东汉 |
河南尹 | 39年-220年 | ||
220年-265年 | 三国曹魏 | ||
河南郡 | 265年-311年 | 西晋 | |
- | 311年-319年 | 汉国 | |
319年-328年 | 前赵国 | ||
328年-349年 | 后赵国 | ||
河南郡 | 洛阳 | 349年-365年 | 东晋 |
- | 365年-370年 | 前燕国 | |
370年-383年 | 前秦国 | ||
河南郡 | 洛阳 | 383年-399年 | 东晋 |
- | 399年-416年 | 后秦国 | |
河南郡 | 洛阳 | 416年-420年 | 东晋 |
420年-422年 | 南朝宋 | ||
422年-430年 | 北魏 | ||
430年-431年 | 南朝宋 | ||
431年-495年 | 北魏 | ||
河南尹 | 495年-534年 | ||
- | 洛阳,宜迁 | 534年-581年 |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
河南郡 | 宜迁 | 581年-583年 | 隋朝洛州 |
洛州 | 洛阳 | 583年-605年 | 隋朝 |
豫州 | 605年-607年 | ||
河南郡 | 607年-618年 | ||
618年-621年 | 王世充 | ||
洛州 | 621年-713年 | 唐朝 | |
河南府 | 713年-907年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