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编辑

官署名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官署名。明朝时期直属中央政府管理的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民间简称“行省”或“省”。

承宣布政使司,前身为元朝的行中书省,随着太祖洪武九年的行政区划变革,太祖高皇帝将原行中书省一分为三,其中负责一省民事事务的部分列出,设立“承宣布政使司”。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机构职能:负责一省民事事务的部分

所属朝代:明朝

沿革

编辑
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部分直属中书省。

洪武元年,置中书分省,定开封府为北京,同年中书分省改置河南分省,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河间府、保定府、真定府来属,并信阳州升信阳直隶州来属。

洪武二年,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河间府、保定府、真定府另属北平行省。同年河南分省改置河南行中书省;

洪武四年,信阳州降散州;

洪武九年,河南行省改置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同年湖广布政司荆州府、黄州府、沔阳直隶州来属。

洪武十一年罢北京;

洪武二十四年二十四年(1391)荆州府、黄州府、汉阳府、沔阳直隶州另属湖广布司。

成化十二年,汝州升汝州直隶州;

嘉靖二十四年,归德州升归德府;

辖境

编辑

开封府

元为汴梁路。洪武元年改置开封府,同年属分省,同年定为北京,洪武十一年罢北京。

下辖县

祥符县、陈留县、杞县、通许县、太康县、尉氏县、洧川县、鄢陵县、扶沟县、中牟县、阳武县、原武县、封丘县、延津县、兰阳县、仪封县、新郑县

下辖散州

陈州、许州、州、郑州

河南府

元为河南路。洪武元年改置河南府,同年属分省。

下辖县

洛阳县、偃师县、巩县、孟津县、宜阳县、永宁县、新安县、渑池县、登封县、嵩县、卢氏县

下辖散州

陕州

归德府

元为直隶府。洪武元年属分省,同年降为归德州,改属开封府;弘治十六年归德州州南徙今治,嘉靖二十四年(1545)复升为归德府,属布政司。

下辖县

商丘县、宁陵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县、虞城县

下辖散州

睢州

汝宁府

元为直隶府。洪武元年属分省。

下辖县

汝阳县、真阳县、上蔡县、新蔡县、西平县、确山县、遂平县

下辖散州

信阳州、光州

南阳府

元为直隶府。洪武元年属分省。

下辖县

南阳县、镇平县、唐县、泌阳县、桐柏县、南召县

下辖散州

邓州、裕州

怀庆府

元为怀庆路。洪武元年改置怀庆府,属分省。

下辖县

河内县、济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

卫辉府

元为卫辉路。洪武元年改置卫辉府,同年属分省。

下辖县

汲县、胙城县、新乡县、获嘉县、淇县、辉县

彰德府

元为彰德路。洪武元年改置彰德府,同年属分省。

下辖县

安阳县、临漳县、汤阴县、林县

下辖散州

磁州

汝州直隶州

元属南阳府。洪武元年省倚郭梁县入州,成化十二年(1476)升为直隶州,属布政司。

下辖县

鲁山县、郏县、宝丰县、伊阳县

历任河南布政使

共有 85 筆資料

-

任職人員

任職資訊

類別

卸任資訊

備註

1

吳璥

乾隆五十七年六月十一日(1792,7,29)

嘉慶四年三月三日(1799,4,7)調署河東河道總督

二年八月五日以辦理軍務在任守制

2

顏檢

嘉慶四年三月三日(1799,4,7)

嘉慶四年三月十二日(1799,4,16)調直隸布政使

由江西按察使遷,未到任

3

恩明

嘉慶四年三月十二日(1799,4,16)

調

嘉慶四年十一月四日(1799,11,30)精神欠佳,調奉天府府尹

-

4

王秉韜

嘉慶四年十一月四日(1799,11,30)

嘉慶五年二月五日(1800,2,28)調河東河道總督

-

5

馬慧裕

嘉慶五年二月五日(1800,2,28)

調

嘉慶五年九月廿三日(1800,11,9)調湘撫

-

6

先福

嘉慶五年九月廿三日(1800,11,9)

嘉慶六年三月日丁母憂

離職根據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186頁33

7

裘行簡

嘉慶六年四月二日(1801,5,14)

嘉慶六年四月十六日(1801,5,28)調江寧布政使

由太僕寺卿遷,未到任

8

完顏岱

嘉慶六年四月十六日(1801,5,28)

嘉慶六年九月廿一日(1801,10,28)卒

離職根據嘉慶朝宮中檔006238號

9

方維甸

嘉慶六年十月一日(1801,11,6)

嘉慶八年五月八日(1803,6,26)調陝西布政使

-

10

溫承惠

嘉慶八年五月八日(1803,6,26)

調

嘉慶十年十月九日(1805,11,29)調贛撫

-

11

齊布森

嘉慶十年十月九日(1805,11,29)

嘉慶十三年閏五月十七日(1808,7,10)緣事降調

-

12

錢楷

嘉慶十三年閏五月十七日(1808,7,10)

嘉慶十四年十二月六日(1810,1,10)調桂撫

-

13

蔣繼勳

嘉慶十四年十二月六日(1810,1,10)

嘉慶十八年七月廿日(1813,8,15)調安徽布政使

-

14

台斐音

嘉慶十八年七月廿日(1813,8,15)

嘉慶十九年二月廿四日(1814,3,15)調桂撫

-

15

慶炆

嘉慶十九年二月廿四日(1814,3,15)

調

嘉慶十九年五月七日(1814,6,24)調山東布政使

-

16

諸以謙

嘉慶十九年五月七日(1814,6,24)

嘉慶廿年二月十日(1815,3,20)緣事革職

離職根據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190頁30

17

海慶

嘉慶廿年二月十日(1815,3,20)

嘉慶廿年五月十六日(1815,6,22)調鴻臚寺卿

由安徽按察使遷,離職根據嘉慶廿年五月(下)起居注冊

18

姚祖同

嘉慶廿年五月十六日(1815,6,22)

嘉慶廿年十二月四日(1816,1,2)調山西布政使

-

19

吳邦慶

嘉慶廿年十二月四日(1816,1,2)

調

嘉慶廿三年九月廿五日(1818,10,24)調湘撫

-

20

琦善

嘉慶廿三年九月廿五日(1818,10,24)

調

嘉慶廿四年三月十四日(1819,4,8)調巡撫

-

21

糜奇瑜

嘉慶廿四年三月十四日(1819,4,8)

道光二年正月五日(1822,1,27)調貴州布政使

-

22

羅含章

道光二年正月五日(1822,1,27)

道光二年六月十七日(1822,8,3)調粵撫

-

23

陳中孚

道光二年六月十七日(1822,8,3)

調

道光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23,1,24)同上

-

24

楊國楨

道光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23,1,24)

道光七年九月廿八日(1827,11,16)調巡撫

-

25

陸言

道光七年九月廿八日(1827,11,16)

道光八年六月十七日(1828,7,28)丁憂

離職根據道光八年六月長編總檔

26

費丙章

道光八年六月十七日(1828,7,28)

道光九年六月十五日(1829,7,15)卒

離職根據道光九年六月奏摺檔,頁241

27

薩迎阿

道光九年六月廿一日(1829,7,21)

道光九年八月三日(1829,8,31)調哈密辦事大臣

-

28

戴宗沅

道光九年八月三日(1829,8,31)

道光十年十一月廿八日(1831,1,11)調刑部右侍郎

-

29

林則徐

道光十年十一月廿九日(1831,1,12)

調

道光十一年七月三日(1831,8,10)調江寧布政使

-

30

陸言

道光十一年七月三日(1831,8,10)

調

道光十二年三月一日(1832,4,1)卒

離職根據道光十二年三月奏摺檔,頁169

31

栗毓美

道光十二年三月七日(1832,4,7)

道光十五年五月廿日(1835,6,15)調河東河道總督

-

32

朱(澍)樹

道光十五年五月廿一日(1835,6,16)

道光十九年三月九日(1839,4,22)調巡撫

-

33

鄂順安

道光十九年三月九日(1839,4,22)

道光廿一年閏三月十三日(1841,5,3)丁憂

-

34

張祥河

道光廿一年閏三月十三日(1841,5,3)

道光廿一年七月四日(1841,8,20)緣事解任

-

35

張晉熙

道光廿一年閏三月十三日(1841,5,3)

道光廿二年七月五日(1842,8,10)因病解任

實六月廿七日卒(道光廿二年七月奏摺檔,頁082)

36

鄂順安

道光廿一年七月四日(1841,8,20)

-

張晉熙尚未到任

37

張日晸

道光廿二年七月五日(1842,8,10)

道光廿六年八月廿三日(1846,10,12)調滇撫

由川按遷,奉督臣命結案再赴任

38

賀長齡

道光廿六年八月廿三日(1846,10,12)

道光廿七年二月廿日(1847,4,5)因病解任

-

39

王簡

道光廿七年二月廿日(1847,4,5)

道光廿八年八月十六日(1848,9,13)緣事革職

-

40

嚴良訓

道光廿八年八月十六日(1848,9,13)

道光卅年十一月十日(1850,12,13)留京以三品京堂候補

由陝西按察使遷,未到任前,以按察使吳式芬兼署,卅年九月十七日召

41

張集馨

道光卅年十一月十一日(1850,12,14)

調

咸豐元年五月廿九日(1851,6,28)緣事革職

以甘肅布政使任內有失

42

蔣霨遠

咸豐元年六月一日(1851,6,29)

調

咸豐元年十月八日(1851,11,30)調黔撫

-

43

嚴正基

咸豐元年十月八日(1851,11,30)

-

由廣西右江道遷,未到任前,以南汝光道鄭敦謹署理

44

沈兆澐

-

-

山西按察使

45

嚴正基

-

-

咸豐三年七月十一日(1853,8,15)調廣東布政使

-

46

鄭敦謹

咸豐三年七月十一日(1853,8,15)

調

咸豐五年五月廿一日(1855,7,4)命到京

由廣東布政使遷

47

林揚祖

咸豐三年八月十日(1853,9,12)

-

-

48

咸豐五年五月廿一日(1855,7,4)

咸豐九年二月廿一日(1859,3,25)調巡撫

-

49

祥裕

咸豐九年二月廿一日(1859,3,25)

咸豐十年三月八日(1860,3,29)卒

離職根據咸豐十年三月奏摺檔,頁063

50

賈臻

咸豐十年三月十五日(1860,4,5)

咸豐十年十月廿日(1860,12,2)緣事撤任

十一年五月十二日改留任(降四級留任)

51

邊浴禮

咸豐十年十月廿日(1860,12,2)

咸豐十一年十月十二日(1861,11,14)緣事革任

-

52

元善

咸豐十一年十月十二日(1861,11,14)

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廿四日(1862,1,23)調巡撫

-

53

張曜

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廿四日(1862,1,23)

同治元年三月六日(1862,4,4)丁憂

離職根據同治元年三月長編總檔

54

王榮第

同治元年三月六日(1862,4,4)

同治元年七月廿一日(1862,8,16)丁憂

任職根據同治元年三月長編總檔

55

王憲

同治元年七月廿一日(1862,8,16)

-

-

56

張曜

-

-

同治元年九月廿二日(1862,11,13)以總兵官候補

-

57

王憲

同治元年九月廿三日(1862,11,14)

同治三年正月廿八日(1864,3,6)命到京

實授

58

蘇廷魁

同治三年正月廿八日(1864,3,6)

-

-

59

蘇廷魁

同治四年正月一日(1865,1,27)

同治五年八月十七日(1866,9,25)調署河東河道總督

實授

60

卞寶第

同治五年八月十七日(1866,9,25)

同治六年十一月廿六日(1867,12,21)調閩撫

-

61

李宗燾

同治六年十一月廿六日(1867,12,21)

同治八年四月十八日(1869,5,29)因病解職

-

62

劉齊銜

同治八年四月十八日(1869,5,29)

光緒三年十一月十日(1877,12,14)緣事革職

-

63

裕寬

光緒三年十一月十一日(1877,12,15)

光緒四年十月廿二日(1878,11,16)調閩撫

-

64

成孚

光緒四年十月廿三日(1878,11,17)

光緒五年正月廿日(1879,2,10)調廣東布政使

-

65

長賡

光緒五年正月廿日(1879,2,10)

光緒五年十二月廿八日(1880,2,8)到京另候簡用

-

66

成孚

光緒五年十二月廿八日(1880,2,8)

調

光緒九年十二月廿二日(1884,1,19)調河東河道總督

-

67

孫鳳翔

光緒九年十二月廿二日(1884,1,19)

光緒十二年七月廿三日(1886,8,22)因病解職

-

68

劉瑞祺

光緒十二年七月廿三日(1886,8,22)

光緒十六年二月十七日(1890,3,7)調福建布政使

-

69

廖壽豐

光緒十六年二月十七日(1890,3,7)

調

光緒十九年十二月二日(1894,1,8)調浙撫

-

70

劉樹堂

光緒十九年十二月二日(1894,1,8)

調

光緒廿年十一月五日(1894,12,1)調巡撫

-

71

額勒精額

光緒廿年十一月六日(1894,12,2)

光緒廿四年十月六日(1898,11,19)因病休致

-

72

景星

光緒廿四年十月六日(1898,11,19)

光緒廿六年八月十九日(1900,9,12)調贛撫

-

73

延祉

光緒廿六年八月十九日(1900,9,12)

光緒廿六年十二月十四日(1901,2,2)調陝西布政使

-

74

端方

光緒廿六年十二月十四日(1901,2,2)

調

光緒廿七年三月十五日(1901,5,3)調鄂撫

-

75

陳夔龍

光緒廿七年三月十七日(1901,5,5)

光緒廿七年十一月十一日(1901,12,21)調漕運總督

-

76

延祉

光緒廿七年十一月十二日(1901,12,22)

調

光緒廿九年六月六日(1903,7,29)緣事開缺,另候簡用

-

77

瑞良

光緒廿九年六月七日(1903,7,30)

光緒卅二年十一月二日(1906,12,17)調贛撫

-

78

袁大化

光緒卅二年十一月二日(1906,12,17)

光緒卅四年二月三日(1908,3,5)署魯撫

-

79

朱壽鏞

光緒卅四年二月三日(1908,3,5)

調

宣統二年八月廿四日(1910,9,27)開缺

-

80

王乃徵

宣統二年八月廿四日(1910,9,27)

調

宣統三年四月十五日(1911,5,13)調貴州布政使

-

81

沈瑜慶

宣統三年四月十五日(1911,5,13)

調

宣統三年四月廿三日(1911,5,21)調黔撫

未到任

82

俞鍾穎

宣統三年四月廿四日(1911,5,22)

宣統三年十月二日(1911,11,22)開缺另候簡用

-

83

齊耀琳

宣統三年十月二日(1911,11,22)

調

宣統三年十月十三日(1911,12,3)調巡撫

-

84

倪嗣沖

宣統三年十月十三日(1911,12,3)

-

-

85

王祖同

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一日(1912,2,8)

-

-

历任河南按察使

共有 87 筆資料

-

任職人員

任職資訊

類別

卸任資訊

備註

1

陳文緯

乾隆五十七年六月十一日(1792,7,29)

嘉慶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798,1,30)調山東布政使

-

2

馬慧裕

嘉慶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798,1,30)

調

嘉慶三年十一月廿一日(1798,12,27)調山西布政使

-

3

瑚圖禮

嘉慶三年十一月廿一日(1798,12,27)

嘉慶四年二月十三日(1799,3,18)調刑部右侍郎

-

4

張師誠

嘉慶四年二月十三日(1799,3,18)

嘉慶四年七月卅日(1799,8,30)調江蘇按察使

-

5

完顏岱

嘉慶四年七月卅日(1799,8,30)

調

嘉慶六年四月十六日(1801,5,28)調布政使

-

6

陳鍾琛

嘉慶六年四月十六日(1801,5,28)

嘉慶六年十月四日(1801,11,9)調山東按察使

-

7

策丹

嘉慶六年十月四日(1801,11,9)

調

嘉慶八年十一月卅日(1804,1,12)調雲南布政使

-

8

台斐音

嘉慶八年十一月卅日(1804,1,12)

嘉慶九年七月十三日(1804,8,17)調湖北布政使

-

9

慶格

嘉慶九年七月十三日(1804,8,17)

嘉慶十年五月廿日(1805,6,17)調直隸按察使

-

10

方受疇

嘉慶十年五月廿日(1805,6,17)

嘉慶十二年三月廿三日(1807,4,30)同上

-

11

朱棟

嘉慶十二年三月廿三日(1807,4,30)

調

嘉慶十二年六月二日(1807,7,6)調山東按察使

-

12

諸以謙

嘉慶十二年六月二日(1807,7,6)

嘉慶十四年正月廿一日(1809,3,6)緣事降調

離職根據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190頁30

13

馬書欣

嘉慶十四年正月廿一日(1809,3,6)

嘉慶十五年二月十日(1810,3,14)病解

離職根據十五年二月分春季上諭檔,頁00093

14

趙宜喜

嘉慶十五年二月十日(1810,3,14)

嘉慶十六年五月廿八日(1811,7,18)緣事交部嚴加議處

六月九日降調(嘉道兩朝上諭檔(十六),頁338)

15

沈長春

嘉慶十六年六月九日(1811,7,28)

嘉慶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811,8,6)仍回天津道任

以趙宜喜無罪,故未到任

16

趙宜喜

嘉慶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811,8,6)

嘉慶十七年九月六日(1812,10,10)調廣東按察使

-

17

諸以謙

嘉慶十七年九月六日(1812,10,10)

嘉慶十九年五月七日(1814,6,24)調布政使

-

18

和舜武

嘉慶十九年五月七日(1814,6,24)

嘉慶十九年七月廿三日(1814,9,6)調廣東按察使

-

19

韓克均

嘉慶十九年七月廿三日(1814,9,6)

嘉慶十九年七月廿四日(1814,9,7)調雲南按察使

未到任

20

伊湯安

嘉慶十九年七月廿四日(1814,9,7)

調

嘉慶十九年十月七日(1814,11,18)年老改京職

-

21

琦善

嘉慶十九年十月七日(1814,11,18)

嘉慶廿三年五月廿一日(1818,6,24)調江寧布政使

-

22

敦良

嘉慶廿三年五月廿一日(1818,6,24)

嘉慶廿四年閏四月廿五日(1819,6,17)調湖南按察使

-

23

嚴士鋐

嘉慶廿四年閏四月廿五日(1819,6,17)

調

嘉慶廿四年七月十四日(1819,9,3)因病開缺

未任,離職根據嘉慶廿四年七月(上)起居注冊

24

德奎

嘉慶廿四年七月十四日(1819,9,3)

嘉慶廿五年六月十日(1820,7,19)調安徽按察使

-

25

琦善

嘉慶廿五年六月十日(1820,7,19)

嘉慶廿五年九月十三日(1820,10,19)調山東按察使

-

26

斌良

嘉慶廿五年九月十三日(1820,10,19)

調

道光元年九月十二日(1821,10,7)命到京

-

27

祥德

道光元年九月十二日(1821,10,7)

道光三年二月十五日(1823,3,27)調貴州按察使

-

28

蘇成額

道光三年二月十五日(1823,3,27)

調

道光三年十二月廿一日(1824,1,21)調山西布政使

-

29

鄂山

道光三年十二月廿一日(1824,1,21)

道光四年八月二日(1824,9,24)調陝西布政使

-

30

阿勒清阿

道光四年八月二日(1824,9,24)

道光七年八月七日(1827,9,27)調廣東布政使

-

31

桂良

道光七年八月七日(1827,9,27)

道光九年三月六日(1829,4,9)調四川布政使

-

32

惠吉

道光九年三月六日(1829,4,9)

道光九年十月十九日(1829,11,15)調福建按察使

-

33

麟慶

道光九年十月十九日(1829,11,15)

道光十二年二月一日(1832,3,2)調貴州布政使

-

34

經額布

道光十二年二月一日(1832,3,2)

調

道光十四年七月十九日(1834,8,23)調雲南布政使

-

35

楊振麟

道光十四年七月十九日(1834,8,23)

道光十七年五月四日(1837,6,6)調陝西布政使

-

36

張祥河

道光十七年五月四日(1837,6,6)

道光十七年九月四日(1837,10,3)丁父憂

離職根據東華錄

37

成世瑄

道光十七年九月四日(1837,10,3)

道光廿年四月八日(1840,5,9)調江寧布政使

-

38

張祥河

道光廿年四月八日(1840,5,9)

道光廿一年七月四日(1841,8,20)緣事解任

服闋

39

況澄

道光廿一年七月四日(1841,8,20)

-

-

40

張祥河

-

-

道光廿四年正月八日(1844,2,25)調廣西布政使

-

41

王簡

道光廿四年正月八日(1844,2,25)

道光廿七年二月廿日(1847,4,5)調布政使

-

42

吳式芬

道光廿七年二月廿日(1847,4,5)

道光廿九年八月廿二日(1849,10,8)調直隸布政使

-

43

郭夢齡

道光廿九年八月廿二日(1849,10,8)

咸豐元年六月一日(1851,6,29)調山西布政使

病痊

44

沈兆澐

咸豐元年六月一日(1851,6,29)

咸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1852,12,31)調山西按察使

-

45

張集馨

咸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1852,12,31)

咸豐二年十二月廿六日(1853,2,3)調湖北按察使

-

46

周啟運

咸豐二年十二月廿六日(1853,2,3)

調

-

由直隸按察使遷,未到任

47

張集馨

咸豐三年正月五日(1853,2,12)

-

-

48

張集馨

咸豐三年正月卅日(1853,3,9)

咸豐三年二月十八日(1853,3,27)調直隸布政使

實授

49

林揚祖

咸豐三年二月十八日(1853,3,27)

咸豐三年八月十日(1853,9,12)調署布政使

-

50

牛鑑

咸豐三年八月十日(1853,9,12)

-

-

51

林揚祖

-

-

咸豐四年八月二日(1854,9,23)調陝西按察使

-

52

余炳燾

咸豐四年八月二日(1854,9,23)

咸豐七年四月二日(1857,4,25)卒

離職根據咸豐七年四月外紀檔頁036、續碑傳集卷35頁21

53

周士鏜

咸豐七年四月十五日(1857,5,8)

咸豐八年十二月廿二日(1859,1,25)丁父憂

離職根據咸豐朝宮中檔009989號(其父在署卒)

54

賈臻

咸豐九年正月八日(1859,2,10)

咸豐十年三月十五日(1860,4,5)調布政使

-

55

邊浴禮

咸豐十年三月十五日(1860,4,5)

咸豐十年十月廿日(1860,12,2)調布政使

-

56

鄭元善

咸豐十年十月廿日(1860,12,2)

咸豐十一年十月十二日(1861,11,14)同上

-

57

王榮第

咸豐十一年十月十二日(1861,11,14)

同治元年七月廿一日(1862,8,16)丁憂

-

58

王憲

同治元年七月廿一日(1862,8,16)

同治元年九月廿三日(1862,11,14)調布政使

-

59

洪貞謙

-

同治元年九月廿二日(1862,11,13)緣事撤任

-

60

李鶴年

同治元年九月廿三日(1862,11,14)

-

-

61

李鶴年

同治二年三月十日(1863,4,27)

同治二年五月廿一日(1863,7,6)調直隸按察使

實授

62

王正誼

同治二年五月廿一日(1863,7,6)

-

-

63

王正誼

同治四年正月一日(1865,1,27)

同治五年八月廿日(1866,9,28)因病解職

實授

64

德蔭

同治五年八月廿日(1866,9,28)

同治五年十一月四日(1866,12,10)丁憂

離職根據同治五年十一月月摺檔

65

吳昌壽

-

-

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一日(1866,12,17)調廣東布政使

疑實錄誤

66

李宗燾

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三日(1866,12,19)

同治六年十一月廿六日(1867,12,21)調布政使

-

67

胡大任

同治六年十一月廿六日(1867,12,21)

同治七年七月廿九日(1868,9,15)調山西布政使

-

68

譚鍾麟

同治七年七月廿九日(1868,9,15)

同治八年正月三日(1869,2,13)丁母憂

離職根據傳包

69

紹諴

同治八年二月廿一日(1869,4,2)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74,10,20)調安徽布政使

-

70

興奎

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74,10,20)

-

-

71

沈秉成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廿四日(1875,1,1)

光緒元年四月廿九日(1875,6,2)調四川按察使

-

72

傅壽彤

光緒元年四月廿九日(1875,6,2)

光緒四年九月十一日(1878,10,6)緣事交部議處,尋議降調

十月四日降調(光緒四年十月長編總檔)

73

許應鑅

光緒四年十月五日(1878,10,30)

光緒四年十月廿三日(1878,11,17)調江蘇按察使

由江西吉南贛寧道遷,未到任

74

德馨

光緒四年十月廿三日(1878,11,17)

調

光緒五年八月一日(1879,9,16)調浙江布政使

-

75

豫山

光緒五年八月一日(1879,9,16)

光緒九年六月十五日(1883,7,18)緣事降調

-

76

唐咸仰

光緒九年六月廿五日(1883,7,28)

光緒十一年六月十三日(1885,7,24)到京另候簡用

-

77

許振禕

光緒十一年六月十三日(1885,7,24)

光緒十二年六月廿日(1886,7,21)調江寧布政使

-

78

邵友濂

光緒十二年六月廿日(1886,7,21)

光緒十三年二月廿四日(1887,3,18)調閩臺布政使

-

79

賈致恩

光緒十三年二月廿五日(1887,3,19)

調

光緒十七年正月廿三日(1891,3,3)調浙江布政使

-

80

長祿

光緒十七年正月廿三日(1891,3,3)

光緒廿四年十月廿四日(1898,12,7)調江寧布政使

-

81

延祉

光緒廿四年十月廿四日(1898,12,7)

光緒廿六年八月十九日(1900,9,12)調布政使

-

82

鍾培

光緒廿六年八月十九日(1900,9,12)

光緒卅三年九月十九日(1907,10,25)調安徽按察使

-

83

朱壽鏞

光緒卅三年九月十九日(1907,10,25)

調

光緒卅三年十一月廿三日(1907,12,27)調陝西布政使

-

84

左孝同

光緒卅三年十一月廿三日(1907,12,27)

光緒卅四年二月七日(1908,3,9)調江蘇按察使

-

85

李經邁

光緒卅四年二月七日(1908,3,9)

調

光緒卅四年九月四日(1908,9,28)調浙江按察使

-

86

惠森

光緒卅四年九月四日(1908,9,28)

調

-

-

87

和爾賡額

宣統二年九月六日(1910,10,8)

-

-

历任河南学政

共有 43 筆資料

-

任職人員

任職資訊

類別

卸任資訊

備註

1

盧蔭溥

乾隆六十年八月十八日(1795,9,30)

-

-

2

王宗

嘉慶三年八月十一日(1798,9,20)

-

-

3

吳芳培

嘉慶六年八月八日(1801,9,15)

-

-

4

王麟書

嘉慶九年八月八日(1804,9,11)

嘉慶十年十月廿三日(1805,12,13)卒

離職根據嘉慶十年十月長編總檔

5

鮑桂星

嘉慶十年十月廿六日(1805,12,16)

-

-

6

王引之

嘉慶十二年八月廿一日(1807,9,22)

-

-

7

姚文田

嘉慶十五年八月廿二日(1810,9,20)

嘉慶十八年二月六日(1813,3,8)回京供職

離職根據嘉慶十八年二月份上諭檔,頁00061

8

葛方晉

嘉慶十八年二月六日(1813,3,8)

-

-

9

姚元之

嘉慶十九年五月廿三日(1814,7,10)

-

-

10

史致儼

嘉慶廿一年八月十一日(1816,10,1)

-

-

11

盧浙

嘉慶廿四年九月五日(1819,10,23)

-

-

12

吳慈鶴

道光二年八月十三日(1822,9,27)

道光五年八月三日(1825,9,14)調山東學政

-

13

朱襄

道光五年八月三日(1825,9,14)

-

-

14

吳文鎔

道光八年八月三日(1828,9,11)

-

-

15

周作楫

道光十一年八月二日(1831,9,7)

-

-

16

趙光

道光十四年八月二日(1834,9,4)

-

-

17

錢福昌

道光十七年八月二日(1837,9,1)

-

-

18

許乃釗

道光廿年八月二日(1840,8,28)

-

-

19

劉定裕

道光廿三年八月二日(1843,9,25)

-

-

20

葛景萊

道光廿六年八月四日(1846,9,23)

道光廿七年正月廿日(1847,3,7)丁母憂

離職根據道光廿七年正月外紀檔,頁083

21

蕭時馥

道光廿七年正月廿日(1847,3,7)

道光廿八年四月十九日(1848,5,21)丁嗣父憂

離職根據軍機處檔081958號(父四月十三日卒)

22

俞長贊

道光廿八年四月廿四日(1848,5,26)

-

-

23

張之萬

咸豐二年八月六日(1852,9,19)

-

-

24

俞樾

咸豐五年八月二日(1855,9,12)

咸豐七年七月六日(1857,8,25)緣事革職

-

25

李鴻藻

咸豐七年七月六日(1857,8,25)

咸豐十年閏三月十九日(1860,5,9)到京供職

-

26

景其濬

咸豐十年閏三月十九日(1860,5,9)

-

四月廿三日抵省,五月十八日接任(咸豐朝宮中檔012451號)

27

歐陽保極

同治三年八月一日(1864,9,1)

-

-

28

楊慶麟

同治六年八月一日(1867,8,29)

-

-

29

何金壽

同治九年八月一日(1870,8,27)

-

-

30

費延釐

同治十二年八月一日(1873,9,22)

-

-

31

瞿鴻禨

光緒二年八月一日(1876,9,18)

光緒五年正月十日(1879,1,31)丁母憂

離職根據歷史檔案1986年第4期,頁40

32

廖壽恆

光緒五年正月廿日(1879,2,10)

-

-

33

馮文蔚

光緒八年八月一日(1882,9,12)

-

-

34

華金壽

光緒十一年八月一日(1885,9,9)

-

-

35

陳琇瑩

光緒十四年八月一日(1888,9,6)

光緒十五年七月日丁艱

離職根據閩侯縣志卷72頁19

36

吳樹棻

光緒十五年七月十六日(1889,8,12)

光緒十七年三月六日(1891,4,14)丁父憂

離職根據光緒十七年三月(下)月摺檔(父於三月三日在京卒,六日行至息縣接電信)

37

邵松年

光緒十七年三月八日(1891,4,16)

-

-

38

徐繼孺

光緒廿年八月一日(1894,8,31)

-

-

39

朱福詵

光緒廿三年八月一日(1897,8,28)

-

-

40

林開謩

光緒廿六年九月十日(1900,11,1)

-

-

41

王垿

光緒廿九年八月一日(1903,9,21)

光緒卅二年四月二日(1906,4,25)裁缺

-

42

孔祥霖

光緒卅二年四月廿日(1906,5,13)

-

-

43

孔祥霖

宣統元年十一月九日(1909,12,21)

-

實授

下一篇 朱橚

上一篇 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