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郭氏 编辑

中古时期著名士族

颍川郭氏,中国东汉至唐代大族,出东虢国,系虢叔后裔定居河南颍川郡而形成的郭姓名门望族。颖川郡为秦设置,地域在河南中南部、郑州和许昌一带,州为其中心。东周以来就是郭氏族人聚居之地,均为东虢后裔。郑庄公灭东虢后,族人流散河南中南部地区。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两汉时期已成为郡中名门望族。东汉时刑法世家、一门七廷尉的郭弘家族最为著称,而魏晋之际颖川郭氏更以智囊策士为人称道,使颖川郭氏望重朝野。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颍川郭氏

籍贯: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

郡望:颍川郡

时代:两汉至魏晋

家族源流

编辑
颍川郭氏出自东虢国,是虢叔后裔,春秋初年,东虢国被郑国所灭,后裔一支落居阳翟,至秦汉时期为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初年成为汝、颍地区的名门望族。

基本情况

编辑
颍川郭氏,两汉、魏晋时期时期名人辈出。汉昭帝时,郭忠以战功封成安侯,世居颍川。东汉初年,郭弘任颍川郡掌管刑律的曹掾,断狱三十年,主持公道,享有名誉。郭弘子郭躬,少时传父业,讲授法律,徒众数百人,曾奏请修改律令四十一条,皆改重刑为轻刑,为朝廷采纳,颁布施行。郭躬中子郭晊,亦明法律,官至南阳太守,政有名迹。郭晊弟子郭镇,迁官尚书、尚书令,封定颍侯,食邑二千户。郭镇弟子郭禧,少明习家业,兼好儒学,有名誉,历任廷尉、太尉。郭禧子郭鸿,历五原郡太守、司隶校尉,封城安乡侯。郭嘉,东汉丞相曹操谋士兼祭酒,封洧阳亭侯。郭图,东汉末大将军袁绍谋士。当时称颍川郭氏,“郭氏自弘后,数世皆传法律,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侯者三人,刺史、二千石、侍中、中郎将者二十余人,侍御史、正、监、平者甚众。”但是西晋以后,颍川郭氏陷入沉寂,几乎很少有名人出现于正史记载,至唐代仅有郭孝恪家族列于正史。

籍贯

编辑
颍川郡,秦置。高帝五年为韩国,六年复故。莽曰左队。阳翟有工官。属豫州。户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万九百七十三。县二十:阳翟,夏禹国。周末,韩景侯自新郑徙此。户四万一千六百五十,口十万九千。莽曰颍川。昆阳,颍阳,定陵,有东不羹。莽曰定城。长社,新汲,襄城,有西不羹。莽曰相城。郾,郏,舞阳,颍阴,崇高,武帝置,以奉太室山,是为中岳。有太室、少室山庙。古文以崇高为外方山也。许,故国,姜姓,四岳后,太叔所封,二十四世为楚所灭。傿陵,户四万九千一百一,口二十六万一千四百一十八。莽曰左亭。临颍,莽曰监颍。父城,应乡,故国,周武王弟所封。成安,侯国也。周承休,侯国,元帝置,元始二年更名郑公。莽曰嘉美。阳城,阳城山,洧水所出,东南至长平入颍,过郡三,行五百里。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荆州浸。有铁官。纶氏。

代表人物

编辑
郭忠,汉昭帝、宣帝时官至都尉,曾任张掖属国都尉,匈奴入寇,与匈奴大战立功,汉元凤三年(前78年)封成安侯。

郭弘,东汉初任颍川郡掌管刑律的曹掾,断狱三十年,主持公道,去世时享年九十五岁。

郭躬,少时传父业,讲授法律,徒众数百人。后为郡吏,征辟公府。主张审案定刑从宽从轻,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官至廷尉。曾奏请修改律令四十一条,皆改重刑为轻刑,为朝廷采纳,颁布施行。永元六年(94年),卒于官。

郭晊,郭躬之子, 东汉南阳郡太守。

郭镇,字桓钟,郭晊侄子。历太尉橼、尚书,以功迁尚书令,进封定颍侯,汉顺帝追谥“昭武”。

郭贺,郭镇之子,少修家业,官至廷尉。

郭旻,东汉丹阳郡太守,孙子郭范。

郭禧,字公房,郭镇侄子。汉桓帝、灵帝年间,历廷尉、太仆。汉灵帝建宁二年,官至太尉。

郭鸿,郭禧之子,历任五原郡太守、司隶校尉,封城安乡侯。

郭柔,郭禧之子,东汉议郎。

郭嘉,字奉孝,东汉丞相曹操谋士。

郭图,字公则,东汉大将军袁绍谋士。

郭孝恪,本名郭敬,字孝恪,许州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唐初名将。

下一篇 宝丰县

上一篇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