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颍川陈氏 编辑
颍川陈氏,是以颍川郡为郡望的名门望族。起源于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市禹州市)。
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陈书》等书,其中陈寔、陈纪、陈群、陈泰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高门望族,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可说是陈氏最早的私家谱录。可惜经历代丧乱,该谱已不复存,但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时曾征引该谱,是以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世系资料。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
颍川陈氏由汉末入于魏晋,子孙历十余世贵显,家族地位历三百年而不坠,可说是魏晋间历史最为悠远的世家大族之一。相比而言,所谓王谢之家也只能算是后起之秀了。虽然颍川陈氏主支南迁,但在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定士族,在历史上首次以朝廷的威权采取法律形式明确制定门阀序列,陈氏也一直列为颍川首姓。
自陈霸先“自云汉太丘长陈之后”以来,天下陈氏大都以颍川为祖。
著名人物有汉太丘长陈寔,汉大鸿胪陈纪,魏司空陈群,魏尚书左仆射陈泰,晋太尉陈准。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後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後,得妫满,封之於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胡公九世孙厉公佗生陈完,完生穉,穉生湣,湣生须无,须无生无宇,无宇生开与乞,乞生常,常生盘,盘生臼,臼生和,和生午,午生因齐,因齐生辟强,辟强生地,地生法章,法章生建。
陈完十五世孙齐王建,建生轸,轸徙颍川生婴,婴生成安君余,余生轨,轨生审,审生安,安生恒,恒生愿,愿生四子清、察、齐、尚,齐生源,源生太邱长寔。
第一代
陈寔
第二代
陈纪(128-199)陈寔长子,字元方,亦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及遭党锢,发愤著书数万言,号曰《陈子》。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遭父忧,每哀至,辄欧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董卓入洛阳,乃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迁侍中。出为平原相,往谒卓,时欲徙都长安,乃谓纪曰:「三辅平敞,四面险固,土地肥美,号为陆海。今关东起兵,恐洛阳不可久居。长安犹有宫室,今欲西迁何如?」纪曰:「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宜修德政,以怀不附。迁移至尊,诚计之末者。愚以公宜事委公卿,专精外任。其有违命,则威之以武。今关东兵起,民不堪命。若谦远朝政,率师讨伐,则涂炭之民,庶几可全。若欲徙万乘以自安,将有累卵之危,峥嵘之险也。」卓意甚忤,而敬纪名行,无所复言。时议欲以为司徙,纪见祸乱方作,不复辨严,即时之郡。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尚书令。建安初,袁绍为太尉,让于纪;纪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卒于官。
陈谌,陈寔四子,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世者靡不荣之。谌早终。
第三代
陈群
第四代
陈泰
陈泰同辈中著名的有陈佐,是陈谌的孙子,陈忠之子,官至青州刺史。陈佐的弟弟陈坦,官至廷尉。
第五代
陈凖(?~300年)陈佐子。早年居于乡里,被乡人称赞有声望,初任中书令,后因协助赵王司马伦废黜贾后党羽有功晋封海陵公,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时,陈凖设计诓骗惠帝打出督战的令旗白虎幡,可是却因传旨之人被赵王收买而导致司马允被杀,不知内情的司马伦在篡位成功后晋封陈准为太尉,录尚书事。改封广陵郡公。不久,陈准病死,谥曰元。
陈凖的弟弟陈戴、陈徽及从弟陈堪,也都官位显赫。陈戴,一作陈载,早年辟太保掾,后改国子助教。陈徽一作陈征,任东宫卫队长官太子左卫率,淮南王允讨赵王伦,曾集结东宫兵在宫内回应淮南王。从弟陈堪,陈坦之子。
陈恂,陈泰子,继承父爵位,无子,弟陈温嗣爵。魏末咸熙中开建五等,改封陈温为慎子。
第六代
陈眕,陈凖子。晋惠帝元康初年贾后专政的时候,其外甥贾谧最受骄宠,权势过人,贾谧同时又喜好文学,善为文章,当时洛阳的名门豪族贵游子弟竟相与之结交,石崇、潘岳、陆机、刘琨、左思等二十四个人与之过从最密,号为“二十四友”,陈眕也位居其中。永兴元年(304年),陈眕任左卫将军,当时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以皇太弟、丞相身份遥控朝政,东海王司马越联合陈眕要求晋惠帝免去成都王颖的皇太弟身份,复立惠帝养子司马覃为皇太子,同时护持惠帝御驾北征讨伐成都王颖,讨伐大军在荡阴(今河南汤阴)被成都王击败,惠帝被扣邺城,东海王退回东海,陈眕则奉太子覃退守洛阳。不久,胡族刘渊、石勒等势力兴起,天下大乱。怀帝永嘉五年(311年)石勒先后攻陷新蔡、许昌,最后洛阳也被攻破,晋军在胡族的进攻面前不堪一击,陈眕也败退江东。东晋立国后,在元帝、明帝间陈眕还历任尚书、镇东将军、幽州刺史、都督幽平二州诸军事。陈眕袭封广陵公,死后谥凯。
陈眕有弟弟陈匡、陈规。陈匡在惠帝元康时侍东宫,当太子司马的陪读。
第七代
陈逵,字林道,陈眕子。小时就表现出优秀的才干,为人文雅而有风采,以清纯敏睿知名。东晋成帝咸康七年(341)为给事黄门侍郎。穆帝永和五年(349)为西中郎将,领梁、淮南二郡太守,镇戍历阳。征北大将军褚裒北伐,陈逵领军进至寿春。八年(352)中军将军殷浩再度北伐,进军许昌、洛阳,陈逵担任前锋。不断的征战,最终也难以恢复北方故土。陈逵在南渡士人中非常有名,当时人们将他和谢安、谢弈兄弟作比。他也擅长行草,其书法有羲献之风。陈逵袭父爵封为广陵公,死后追赠卫将军。
陈达,陈匡子,晋怀帝永嘉中南迁,为丞相掾,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
第十一代
陈茂先,陈凖的七世孙,陈逵五世孙,东晋安帝时袭封广陵公。义熙九年(413年)尚书祠部郎荀伯子上奏说陈在赵王之乱中对淮南王遇害负有责任,要求削除陈氏的广陵封国。陈茂先上表自辩,封国得以保存。但这时距东晋灭国也只有六七年的时间了,大约在刘宋代晋的时候,和其它前朝旧族一样,颍川陈氏一族的封爵承袭才从此断绝。
长城陈氏
长城陈氏即南朝陈氏,陈达,陈匡子,永嘉南迁,为丞相掾,历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达生康,复为丞相掾,咸和中土断,故为长城人。康生盱眙太守英,英生尚书郎公弼,公弼生步兵校尉鼎,鼎生散骑侍郎高,高生怀安令咏,咏生安成太守猛,猛生太常卿道巨,道巨生皇考文赞。
陈武帝
南朝陈朝国亡后,宗室中的一部份人被押送到了隋都长安,其中包括后主陈叔宝在内。
义门陈氏
陈后主之弟陈叔明的五世孙陈兼,在唐玄宗时考中进士,官右补阙。兼之子京,仕于德宗朝。京无子,以侄陈褒为嗣。褒任盐官(浙江海宁县西南盐官镇南)县令,生有一子叫陈灌。陈灌之子陈环任临海(今属浙江)县令时,举家迁往福建泉州仙游(今莆田市)。他有六子,其中第五子伯宣遁往江西庐山圣治峰,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
陈兼之弟陈旺(宜都王叔明五世孙),字天相,生于浙江金华,随陈兼至江州。唐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四月,因陈兼迁升别任,陈旺迁居江西江州郡浔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轿镇义门陈村),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山之祖。世人称这一支陈姓称江州义门陈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