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义真 编辑
刘义真(407年—424年),小字车士 ,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武帝刘裕次子,宋少帝刘义符异母弟,宋文帝刘义隆异母兄,母为孙修华。
刘义真仪貌俊美,神情秀彻。东晋末年受封桂阳县公。跟从刘裕北伐后秦,平定关中地区,拜雍州刺史。不久刘裕回建康,让刘义真镇守长安,但被夏国赫连勃勃击败,全军覆没,逃回建康。义熙十四年(418年)十月,迁扬州刺史,镇守石头城。宋武帝刘裕即位后,受封庐陵王,迁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
景平二年(424年),刘义真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诬陷,贬为庶人。7月15日,刘义真被徐羡之派人杀害,年仅十八岁。少帝刘义符也被杀。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追赠刘义真为侍中、大将军、庐陵王,谥号孝献,过继皇五子刘绍嗣位。
别名:庐陵孝献王
字:车士
所处时代:东晋、刘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晋陵郡丹徒县(今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407年
逝世日期:424年7月15日
本名:刘义真
籍贯: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徐州)
官职1: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侍中
官职2:都督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
爵位:庐陵郡王
谥号:孝献
早年经历
刘义真是晋末权臣刘裕的次子 ,生得相貌俊美,神情清秀。他在义熙九年(413年)九月时因父亲此前讨平南燕、卢循之功 ,被晋廷封为桂阳县公,食邑一千户。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北伐,并于次年(417年)八月攻灭后秦,夺取长安(治今陕西西安西北)。 刘义真时年仅十余岁,也随北伐大军进入长安。晋廷曾授其为员外散骑常侍,但他没有接受任命。
丢失关中
刘裕在攻灭后秦后,本欲经略关中,继续北伐。但留守国都建康的宰相刘穆之却于此时病逝。刘裕担心后方不稳,于是由长安南归建康。 当时,随军诸将多有归意。刘裕认为“止留偏将,不足镇固人心”,遂将刘义真留在关中,授为雍州、东秦州二州刺史 ,加安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他又以谘议参军王修为安西长史,“委以关中之任”,辅佐刘义真镇守长安。
夏主赫连勃勃得知刘裕南归,和宰相王买德都认为刘裕已无恢复中原之意,于是亲率大军向长安进发。 刘义真命司马王镇恶、中兵参军沈田子出兵抵御夏军。沈田子却与王镇恶起了内讧。他在军中谋杀了王镇恶,随后又被王修处死。 而王修因多次裁减刘义真对左右亲信随意的赏赐,遭到了他们的嫉恨。刘义真竟听信谗言,命人处死了王修。一时间关中大乱 ,人心离散,各自为政。
夏军不久便逼近长安,关中各郡县纷纷投降。刘义真忙将驻防在外的军队全部调入长安城中,闭城据守。当时,刘裕闻听关中之变,忙命刘义真撤往洛阳,又以朱龄石为雍州刺史,接替刘义真镇守长安。 但刘义真却纵容部下在长安周围大肆劫掠,满载财物、美女,一日行军不过十里,缓慢东撤。傅弘之劝其弃车轻装疾行,但不为采纳。
夏军很快便追上了刘义真一行。辅国将军蒯恩拼死断后,掩护刘义真撤退,最终在青泥(在今陕西蓝田)被夏军击溃。 蒯恩与傅弘之、安西司马毛脩之全部被夏军擒获。 刘义真逃在最前,又因天色已晚,夏军未再穷追,这才幸免于难。 而此时,晋军因刘义真纵兵劫掠一事,在长安民心尽失。朱龄石只得撤出长安 。赫连勃勃进驻长安,不久又遣军擒杀了朱龄石,随后便在长安正式称帝。 时为义熙十四年(418年)十一月。 关中之地至此尽为夏国所有。刘裕虽欲再次北伐,但却为谢晦等谋臣所劝阻,只能登上城头,望北而哭。 但他对刘义真并未严惩,只是将其降为建威将军、司州刺史。
封王外镇
元熙元年(419年),刘裕进爵宋王 ,都于寿阳(治今安徽寿县)。其所领扬州刺史一职由刘义真接任。 刘义真镇守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清凉山一带)。 当时,刘裕的继母萧文寿以刘义真年幼,建议由己子刘道怜(刘裕异母弟)担任扬州刺史。刘裕却道:“正因为义真年幼,故而他虽为刺史,但扬州大小事务都还是由我作主。这一点是道怜所做不到的。”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南朝宋,史称宋武帝。刘义真被封为庐陵王,食邑三千户,并移镇东府城(在今南京秦淮区通济门附近)。他于次年(421年)又进拜司徒。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命刘义真出镇历阳(南豫州州治,在今安徽和县),授为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并以使持节的身份都督南豫州、豫州、雍州、司州、秦州、并州六州诸军事。 不久,刘裕病逝。太子刘义符即位,史称宋少帝,由谢晦与宰相徐羡之、傅亮辅政。
被废及遇害
刘义真与谢灵运、颜延之、慧琳道人等人有很深的交情,但与朝中重臣徐羡之不和。少帝刘义符无道,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等人密谋废掉刘义符的皇位。由于刘义真是武帝的次子,按次序当立他为帝。徐羡之不想立他,以他与少帝不和睦的罪名,于宋少帝景平二年正月癸巳(424年2月16日)将刘义真废为庶人,徙往新安郡。同年六月癸未(424年7月15日),刘义真被徐羡之派人杀害,年仅十八岁。
元嘉三年(426年),宋文帝刘义隆以弑君的罪名诛杀了徐羡之等人,恢复了刘义真的爵位,谥号孝献王。
《追恤庐陵王义真诏》:故庐陵王含章履正,英哲自然。道心内昭,徽风遐被。遭时多难,志匡权逼。天未悔祸,运钟屯险。群凶肆丑,专窃国柄。祸心潜构,衅生不图。朕每永念雠耻,含痛内结。遵养奸慝,情礼未申。今王道既亨,政刑始判。宣昭国体,於是乎在。可追崇侍中、大将军,王如故。为慰冤魂,少申悲愤。(《宋书·庐陵王义真传》 )
王买德:刘裕灭秦,所谓以乱平乱,未有德政以济苍生。关中形胜之地,而以弱才小儿守之,非经远之规也。(《晋书·卷一百三十·载记第三十》 )
父母
父亲:刘裕,宋武帝。
母亲:孙氏,刘裕妾室,封修华。
兄弟
刘裕共生七子,刘义真排行第二,有一个哥哥、五个弟弟。
1.刘义符,南朝宋第二位皇帝,史称宋少帝,在位两年,被徐羡之等废为营阳王,随即被杀。
2.刘义隆,南朝宋第三位皇帝,史称宋文帝,在位三十年,最终被太子刘劭弑杀。
3.刘义康,封彭城王,官至司徒、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一度独掌朝政,后因主相生嫌被罢相外贬,又受范晔谋反案牵连,废为庶人,最终被刘义隆赐死。
4.刘义恭,封江夏王,官至太宰,宋前废帝(文帝孙)在位时与柳元景等密谋废立,事泄被杀。
5.刘义宣,封南郡王,官至丞相、荆湘二州刺史,宋孝武帝(文帝子)在位时起兵叛乱,兵败被杀。
6.刘义季,封衡阳王,官至征北大将军、徐州刺史,刘义康被废后终日酗酒,是兄弟七人中唯一善终者。
姐妹
1.刘兴弟,会稽公主,下嫁秘书监徐钦之之子徐逵之,徐逵之出身东海徐氏。谥为会稽宣公主。
2.刘荣男,吴兴公主,下嫁始兴郡公王嘏之子王偃,王偃出身琅琊王氏。谥为吴兴昭公主。其女王宪嫄为宋孝武帝刘骏皇后。
3.刘氏,广德公主。
4.刘氏,宣城公主,下嫁侍中周淳之子周峤,周峤出身汝南周氏。谥为宣城德公主。
5.刘氏,新安公主,下嫁王景深,王景深出身太原王氏。
6.刘氏,吴郡公主,下嫁太常褚秀之之子褚湛之(为褚湛之继室),褚湛之出身阳翟褚氏。谥为吴郡宣公主。
7.刘氏,富阳公主,下嫁南平郡公徐羡之之子徐乔之,徐乔之出身东海徐氏。
8.刘氏,始安公主,下嫁太常褚秀之之子褚湛之,褚湛之出身阳翟褚氏。谥为始安哀公主。
9.刘惠媛,义兴公主。谥为义兴恭公主。
10.刘欣男,豫章公主,下嫁徐乔,徐乔出身东海徐氏。再嫁大司农何融之子何瑀,何瑀出身庐江何氏。其女何令婉为宋帝刘子业皇后。
妻妾
谢妃,庐陵王妃,尚书左仆射谢景仁之女,出身陈郡谢氏。
子孙
嗣子
刘绍,刘义隆第五子,元嘉九年(433年)出继刘义真为嗣,袭封庐陵王,官至左将军、扬州刺史。
嗣孙
刘敬先,南平王刘铄第三子,继刘绍为嗣,袭封庐陵王,后为前废帝刘子业所害,谥号恭王。
刘子舆,孝武帝刘骏第十一子,初封晋熙王,后继刘绍为嗣,袭封庐陵王,官至辅国将军、南高平临淮二郡太守,为明帝刘彧所杀。
刘德嗣,桂阳王刘休范第二子,继刘绍为嗣,袭封庐陵王,官至建威将军、淮陵南彭城二郡太守,后随生父谋反,被杀。
刘暠,临澧侯刘袭第三子,继刘绍为嗣,袭封庐陵王,官至给事中,谥号元王,最终因无子除国。
《南史·卷十三 列传第三·宋宗室及诸王上》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