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邑 编辑

汉语词语

京邑京邑

京邑,读音jīng yì,汉语词语,意思是京都;春秋郑地。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京邑

拼音:jīngyì

解释:春秋郑地

参考:《左传•隐公元年》

解释

编辑
京都;春秋郑地。

出处

编辑
汉·张衡 《东京赋》:“京邑翼翼,四方所视。”

唐·王昌龄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唐·刘禹锡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目前仰酬高韵》:南宫词客寄新篇,清似湘灵促柱弦。京邑旧游劳梦想,历阳秋色正澄鲜。

唐·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舆驾还京邑,朋游满旁畿。”

唐·李朝威《柳毅传》:洞庭之与京邑。

徐铉《送写真成处士入京》:传神踪迹本来高,泽畔形容愧彩毫。京邑功臣多伫望,凌烟阁上莫辞劳。

宋·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京邑之盛,莫如今日。”

京邑历史地图京邑历史地图

《左传·隐公元年》:“请京”、“今京不度”。均指此邑。在今荥阳市区东南10公里、豫龙镇京襄城村。郑庄公封其弟叔段于此。由于叔段受母姜氏之宠爱、支持,擅自扩大地盘,出现“京不度”之现象,威胁庄公,甚至与其母姜氏暗中勾结,谋袭郑国,以夺庄公之位。庄公遂于其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伐京,京人叛叔段。叔段于五月辛丑日逃出京邑,奔共国(今辉县市)而去。

下一篇 安邑之战

上一篇 废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