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渡而击 编辑
半渡而击之,是指(当敌人的军队)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再去歼灭它。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孙子·行军篇》提出“半渡而击”,是因为敌人有一部分已上岸另一部分部还在渡河,这时候向此时敌方发动攻击,敌人就会首尾不接,行列混乱。
译文:韩信利用敌人实行“半渡击”的作战原则,以沙囊壅水,引军半渡而击,先佯败而退,以诱敌半渡,导敌就范,尔后决水,分割歼敌,一气呵成,制敌于死命。见“囊沙壅水”
两军隔水对垒,敌方主动进攻,我方在敌军渡过一半时发动攻击,这种战术称为“半渡而击”。《孙子·行军篇》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在正常情况下,“半渡而击”是打击敌人的最佳时机,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在楚军半渡时不愿乘人之危,坐失良机;在潍水之战中,韩信先主动渡河进攻,吸引对方“半渡而击”,然后佯败后退,在敌方渡河来追时放上游水灌敌,大败敌军。
《孙子·行军篇》之所以提出“半渡而击”,是因为敌方一部分已上岸,余部尚在渡河,此时敌方首尾不接,行列混乱,是我方发动攻击的最好时机。如果这个时候不出击,让敌方全部渡河站稳脚跟,要取胜就没那么容易了。
田穰苴战燕军
田穰苴战燕军
燕军的大撤退变成了大溃败,上了船的士兵想赶紧过河逃命,没有上船的士兵一看齐军战车压了过来都吓呆了,反应过来后,无数的燕军士兵往河里跳,于是人数劣势的齐军反而大败燕军。最终战死和淹死的燕军达到一万多人,而齐军由于多是战车,所以基本没有伤亡。
宋襄公泓水之战
自命仁义之师,不肯乘人之危的“宋襄公”
宋襄公泓水之战
韩信战龙且
韩信主动攻击对方,龙且轻敌兵败被杀
公元前203年,韩信率兵攻打齐军,齐王广引兵撤退至高密,并向项羽求救,项羽派大将龙且率兵救齐。龙且的部队号称20万,齐王广的部队也不少,两军合在一起准备迎击韩信率领的汉军。部队集结后,有人建议龙且按兵不动,深沟高垒,叫齐王广派人通知所有齐城坚壁清野,使韩信的部队“无所得食”,从而“不战而降之”。
韩信战龙且
11月,齐楚联军与汉军在潍水(山东淮河)两岸对垒。韩信命令部队在夜色中悄悄用上万个沙包壅塞潍水上游,第二天,“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笑道:“吾固知信怯也!”亲自率领大军渡河追击汉军,韩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渡”。韩信见对方阵势已乱,率兵攻打对方已上岸的先头部队,斩杀龙且,齐楚联军大败,韩信乘胜追击,俘虏了齐王广,与汉将灌婴、曹参等将领平定齐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