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冬秀 编辑
江冬秀(1890年—1975年),女,安徽旌德县江村人,著名学者与文学大师胡适之妻。江家是旌德县的望族。江冬秀的外祖父曾位至翰林,其舅母是胡适的姑婆。
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未征得胡适的同意,就由两家老太太所定。
中文名:江冬秀
国籍:中国
民族:汉
籍贯:安徽
出生日期:1890年
逝世日期:1975年
毕业院校:私塾
出生地:安徽旌德县江村
丈夫:胡适
简介
胡适与江冬秀女士
江冬秀和孩子
结识胡适
江冬秀与胡适的结合,有着一段戏剧性的过程。江冬秀与胡适原是亲戚,胡适的姑婆是冬秀的舅母。有一次,江冬秀的母亲到绩溪旺川胡适的姑婆家走亲戚、看出神赛会,恰巧胡适也随母到了姑婆家。江母看中胡适眉清目秀,聪明伶俐,表示要把女儿冬秀许配给他。但胡适颇有顾虑:一因冬秀大一岁,绩溪俗谚有“男可大十,女不可大一”之说;二因冬秀属虎,认为属虎的人八字硬,尤其“母老虎”更厉害;三因江家兴旺,胡家已中落,有兴衰不相称之虑,因此不肯表态。由于江母一心想成就这门亲事,便托胡适的本家叔叔,在江村教私塾的胡祥鉴做媒,冬秀又是胡祥鉴的学生,胡祥鉴为成全这桩喜事,便在胡母面前千般说好,万般怂恿,胡母这才同意让他把冬秀的“八字”开来看看再说。红纸“八字”送来,经过算命先生的推断;冬秀命带宜男,两人生肖很合,不冲不克,女大一并不妨碍。胡母又把红纸八字叠好,放进摆在灶神爷面前的竹筒里。那竹筒里原先也放进了几个初被选中的“八字”。过了一段时间,家中平安无事,没有一点不祥之兆.胡母这才虔诚地拜过灶神,拿下竹筒摇了摇,然后用筷子夹出一个“八字”来,摊开一看,正是江冬秀的,真是“天赐良缘”。当时还只有14的胡适与15的江冬秀的终身大事,就这样在家母之命、媒妁之言、算命先生的撮合与灶神爷保佑之下定了下来。
十年之期
江、胡两家订了婚约之后,胡适就先后到上海、美国求学去了。过了十多年他俩还未结婚。这时,家乡谣言四起;有的说,胡适在美国有了女朋友,有的说他已经和一个外国洋姑娘结婚了,甚至还有人说他已经生了孩子。可是,江冬秀的思想不但没有因此而波动,而且这时还做了放大缠足的尝试。她的放足的行动,后来还得到了胡适的赞赏和鼓励。
举办婚礼
江冬秀一家
胡适和江冬秀
一九四一年江冬秀回江村探亲时。发现从上庄到江村这条古道上的杨桃岭一带路面多年失修,坑坑洼洼,十分难走。她回到江村后.便慨然捐资修复了杨桃岭附近的路面三处,还请了监工检查验收,至今,当地人们还念念不忘。 抗战期间,胡适去美,江冬秀避居沪上。她得知游击区的革命实情,非常同情革命人民。一九四五年春,她回到绩溪上庄。当时上庄既有国军驻防,也有新四军、游击队住,安徽省保四团驻扎在镇上,常到上庄去抓人,游击队员汪木海同志找她求援,她总是拿起她的名片去保。王必英同志的家住在革命老区王家庄.国军把他房屋烧了,又下令捉拿他的母亲。王母无处栖身,逃到她的家中躲避,她欣然接受,并给予庇护⑦。
江冬秀虽长年寓居外地.但对本族晚辈仍不乏教育,她听说生辉娘经常赔钱,又得知月仙和士全公家吵闹,便亲自写信给近仁叔公,请他严加斥责.并叫他们严守规矩,爱惜名誉,不要败坏家声.如果“再有闲话给我听见,我就不寄钱给他了”。
江冬秀嫁了胡适以后.总是劝胡适不要走上政治道路,不要做官,希望他好好研究学问。但胡适还是违背了妻子的劝告,涉身于政界,做了“过河卒子”。一九三八年蒋介石两次电报给胡适,要他出任美国大使,胡适不能简单回绝了事,只好勉应其命。他写信给冬秀,想让她对此有所精神准备。信中说:“我在这(此时在欧美讲学)十几天,遇见了一件‘逼上梁山’的事(即指蒋要他出任美国大使的事),我知道你听了一定很不高兴,我心里也觉得对不住你”。胡适为什么说“对不住”夫人的话呢?因为江冬秀始终不赞成胡适搞政治。一个多月后,胡适再度写信给冬秀,谈及此事,信中说:“我二十一年做自由的人(胡适留学归国时曾发下一愿: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入政界。这时两者均末实现,所以说二十一年)不做政府的官,何等自由?但现在国家到这地步,调兵调到我,拉夫拉到我,我没有法子逃。所以不得不去做一年半年的大使。我声明做到战事完结为止。战事一了,我就仍旧教我的书去。”江冬秀与胡适远隔重洋,虽不同意,但也无可奈何。后来,胡适又写信给冬秀说:“现在我出来做事,心里常常感觉惭愧,对不住你。你总劝我不要走上政治路上去,这是你在帮助我。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你跟我二十年,从不作这样想。……我感到愧对老妻,这是真心话”。⑨
作为学者的胡适,任美国大使后,在外交场合偶尔讲了些不该讲的话,这就给国内一些本来不满胡适的人以口实,掀起了一种反胡动向。这风声传到了避居上海的江冬秀的耳朵里。她本来不愿胡适在政府做官。听到这种风声后,更觉陷身政界划不来。这位颇有胆识的女人,遂即要求胡适的好朋友张慰慈出面,要他一边劝胡适借病辞职,一边发电要求政府当局允许胡适辞职。
一次胡适外出.江冬秀一人在家,一个彪形大汉破窗而入,江冬秀下意识地把公寓大门打开,反身对那盗贼大叫一声:“GO”。那贼看了她一眼,真的“GO”了。江冬秀不会英语,只会说“GO”。 江冬秀还会烧一手好吃的“徽州菜”,尤其会烧“徽州锅”、豆腐渣,她常常请在美国的同乡到她家赴“豆腐宴”。
打牌
江冬秀除了为胡适的生活服务以外,经常以打牌消遣日子。她在麻将桌上赢来的钱,也是胡家的经济收入之一。后来,胡适在台湾任研究院长时,胡太太也经常邀朋友来家打牌,胡适也从不干预,当四缺一时,她还要胡适来凑一角。身为院长的胡适,为了维护前院长(蔡元培)规定不准在公房打牌的好传统,所以曾对他的秘书说,请帮他买所房子给他太太住,因为太太打麻将的朋友多,在公房打牌不方便。看来,胡适对太太也够体贴的了。
武侠
江冬秀平时除了打牌,就是看武侠小说。寓居纽约期间,她还停留在看武侠小说阶段。唐德刚说:“胡太太找不到‘搭’子,就读武侠小说。金庸著作,胡太太如数家珍,金庸的小说,在胡家的书架上,竟亦旎旎然与戴东原,崔碧诸公(的著作)揖让进退焉!”
1948年,胡适夫妇到达南京,胡开文墨店请他们赴宴,店里的小伙计如胡生发等,都收到江冬秀的见面礼,胡生发后在宣城市经贸委任总工程师(退休)。据他回忆,陪同赴宴的有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他对江冬秀执礼甚恭,江上楼时梅在旁扶持保护。1948年大学校长的各种待遇远非只热衷“官本位”的人所想象,由此不难看出江冬秀受到人们尊重的程度。曾任“台大”校长后接任“台科学院”院长的著名科学家钱思亮,其夫人即认江冬秀为干娘,在胡适故居有其侍立在江冬秀身旁的合影。江冬秀会烧胡适喜欢吃的徽州一品锅,他们在北京驻地宽敞(东厂胡同一号原黎元洪故居),江冬秀还去函故乡请寄一些种子,利用边角地种菜,完全没有一般名教授夫人的派头,这或许与她早年的劳动习惯以及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有关。江冬秀待人有魄力且具侠义心肠,更难得的是在那个时代就具有民主法治意识,主动与北京大学法文系主任、留法教授梁宗岱遗弃发妻案,对薄公堂,轰动京华。
胡适(左二),江冬秀(右一)
据唐德刚说,胡太太还用铅笔写过一份自传,曾经带到纽约请他看。文中虽然错别字很多,但却生动地叙述了她的身世。可惜这份自传,如今不知落在何处?
江冬秀在大军渡江前夕,本想回到江村老家悦心堂居住,由于胡适执意要她同去美国,她只好随之离开祖国而出走。在纽约度过了十年的清淡寓居生活之后,于一九五八年回到台湾,直到一九七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