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枣阳市 编辑
枣阳市,湖北省辖县级市,由襄阳市代管,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唐白河入汉水汇合处的东部;介于东经112°30′~113°00′,北纬31°40′~32°40′之间;是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引擎城市、汉江流域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地形以丘陵岗地为主,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总面积3277平方千米,2022年初,常住人口888794人; 截至2022年10月,枣阳辖3个街道、12个镇。 市政府驻北城街道。
枣阳市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故里,境内有新石器时期雕龙碑古人类遗址、九连墩战国楚墓、白水寺等文化遗存;地域内秦,置蔡阳县。北魏,改襄乡置广昌县。隋初郡废,寻避太子讳,改广昌县为枣阳县,因境内枣阳村得名。 1988年,撤县改设县级枣阳市。
枣阳市是中国桃之乡、 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境内景点众多,中国汉城及其周边景点众多。
2021年,枣阳市地区生产总值756.06亿元,增长15.2%。人均生产总值85056元,增长25.2%。
中文名:枣阳市
外文名:Zaoyang City
别名:蔡阳
行政区划代码:420683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华中地区,湖北省襄阳市
地理位置:湖北省西北部
面积:3277 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12个镇
政府驻地:北城街道朝阳路1号
电话区号:0710
邮政编码:4412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888794 人(2022年初,枣阳市常住人口888794人)
著名景点:中国汉城、白水寺风景名胜区
火车站:枣阳站
车牌代码:鄂F
地区生产总值:756.06 亿元(2021年)
现任市长:孔令波
市委书记:杨晶
东周,唐国于前505年被楚所灭,今境属楚国。
秦,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今枣阳境内置蔡阳县(治所在今城西的蔡阳),属南阳郡。
西汉,初元四年(前45年),划蔡阳县的白水(今吴店镇)、上唐(今随州市唐县镇)两个乡,置舂陵侯国(治所在今吴店镇北的古城),与蔡阳县同属荆州的南阳郡。
枣阳市历史名人——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建武六年(30年),光武帝刘秀命改舂陵乡为章陵县,后又分蔡阳县东北地带置襄乡县。今境时乃三县分治,同属南阳郡。汉献帝初(190~193年),升章陵为郡,辖蔡阳、襄乡两县。
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降章陵郡为安昌县,立义阳郡(治所在安昌)辖8县。不久义阳郡废,安昌、襄乡和蔡阳三县同属南阳郡。
西晋初,撤销襄乡县,并入蔡阳县。太康元年(280年),恢复义阳郡(治所在安昌),辖新(野)、邓、随、蔡(阳)、安(昌)等12个县。
东晋,今境安昌属义阳郡,蔡阳县归属无考。
南北朝,今境内州、郡、县置,朝置夕改,变化无常。大致为:宋,安昌属司州的义阳郡,蔡阳县属雍州的新野郡,复设襄乡县属雍州的河南郡。齐,安昌、襄乡归属未变,升蔡阳为郡,隶属宁蛮府(治所在襄阳),辖东蔡阳、西蔡阳等6县。 梁,沿用齐制。北魏,置南荆州(治所在安昌)。废襄乡县,置广昌县,立广昌郡管辖。分安昌地增设丰良县,立安昌郡管辖。置南雍州(治所在蔡阳),合并东蔡阳、西蔡阳为蔡阳县,立蔡阳郡管辖。西魏, 改南荆州为昌州,辖安昌、广昌两郡。改南雍州为蔡州,辖蔡阳郡。此时,各郡辖县未变。后又分蔡阳郡地置千金郡,辖瀴源县;分蔡阳县地置南阳县,后改为双泉县。后周 ,沿用旧制。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以州统县。仁寿元年(601年),为避太子杨广讳,改广昌县为枣阳县,属舂陵郡;并分丰良地置清潭县,又废丰良县并入舂陵县;废双泉、瀴源二县并入蔡阳县。炀帝大业初(605~618年),改州为郡,昌州改为舂陵郡(治所在枣阳),辖枣阳、舂陵、蔡阳、清潭(此四县在今枣阳境内)、上马、湖阳(此二县在今唐河县境)6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舂陵郡为昌州(治所在枣阳),蔡阳县并入枣阳县,属昌州。武德五年(622年),改昌州为唐州。武德九年(626年),唐州治所迁沘阳(今河南唐河县),清潭县并入枣阳县。贞观元年(627年),舂陵县并入枣阳县。贞观十年(636年),枣阳改属随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分枣阳县地置唐城县(今随州市唐县镇)。至此,枣阳疆域基本定型。
五代 沿用唐制。
宋初(960年~996年),依袭旧制。至道三年(997年),国分15路,枣阳县属京西路的随州。南渡后,枣阳沦为宋金战区。绍兴十二年(1142年),升枣阳为军,当年又降为县。嘉定十二年(1219年),枣阳再次县升军,属京西路。
元,降枣阳军为县,属南阳府。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初,沿用旧制。洪武九年(1376年 ),改行省为承宣布政司,枣阳属湖广布政司襄阳府。次年撤枣阳县入宜城县,不久复为枣阳县。隆庆四年(1570年),鹿头店(今鹿头镇)设巡检司。
清初,沿用旧制。康熙三年(1644年),湖广布政司分为湖南、湖北两个布政司,枣阳隶属湖北布政司襄阳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府制,枣阳县直属湖北省。次年5月,省下设道,枣阳初属鄂北道,后改襄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废道,由省辖县,枣阳县属湖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省下设督察区,枣阳县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襄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第八区改称第五区,枣阳县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改称鄂北办事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鄂北行署等。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鄂北行署撤销,复称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其间,枣阳隶属关系未变。11月,中原军区部队解放枣阳,成立县民主政府,属鄂北专属,次月因部队转移撤销。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刘邓大军所属部队解放枣阳,今境以襄花公路(316国道)为界,路北置枣阳县,属桐柏行署三专署;路南置随枣县、襄枣宜县同属江汉行署一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撤销随枣县、襄枣宜县,两县所辖原枣阳地区合并设枣南县(治所在熊集);同时,划清潭、平林入洪山县,属江汉行署一专属。同年8月,撤销枣南县并入枣阳县(治所在城关镇),属襄阳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枣阳县属湖北省襄阳行政专员公署。
1955年7月,洪山县撤销,清潭、平林复归枣阳。
1981年,枣阳县属襄阳地区行署。
1983年10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属襄樊市管辖。
1988年元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枣阳县,建立枣阳市,延续至今,现属襄阳市管辖。
枣阳城区
区划沿革
民国初年,枣阳沿用清末行政区划。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全县在撤并区署、废联保设乡(镇)推行新县制的前提下,划为26个乡(镇),241保,2930个甲。同年12月,枣阳解放,境内属枣阳县、襄枣宜县、随枣县分治。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随着随枣、襄枣宜两县的撤销,除平林、清潭外,其所管原枣阳的区又并入枣阳,分为城关、鹿头、太平、杨垱、七方、刘升、琚湾、熊集、吴店、资山10个区。
1955年秋,平林、清潭回归枣阳,全县划为城关、城郊、太平、杨垱、徐寨、七方、琚湾、熊集、平林、吴店、资山、兴隆、鹿头、新市14个区,242个乡,4个街。
1956年5月,精简行政机构后,全县并为8个区(镇),66个乡(街),辖572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8月,境内成立国光(环城)、燎原(杨垱)、灯塔(太平)、幸福(七方)、英雄(琚湾)、飞跃(梁集)、和平(熊集)、卫星(吴店)、高峰(清潭)、伟大(资山)、钢铁(平林)、东风(兴隆)、火箭(新市)13个人民公社和国营红旗(鹿头)农场。
1961年,全县设城关镇和杨垱、七方、环城、太平、琚湾、梁集、熊集、吴店、清潭、资山、平林、兴隆、新市、鹿头等14个公社,随阳、车河两个农场及姚岗果园场,76个管理区。1961年6月,改人民公社为区,改管理区为人民公社,全县14个区,1个镇,2个农场,辖72个公社、4个分场、13个区辖镇、2个区辖农场。
1975年7月,撤区并社后设有城关镇及环城、鹿头、新市、姚岗、太平、杨垱、罗岗、七方、琚湾、梁集、熊集、耿集、吴店、平林、资山、清潭、兴隆、刘升等18个公社,下辖74个管理区。
1981年,枣阳有18个公社、1个镇、1个农场,93个管理区。
1984年3月,将原设置的18个公社、1个镇、1个农场,重新划分为环城、鹿头、新市、姚岗、太平、杨垱、罗岗、七方、琚湾、熊集、梁集、耿集、吴店、清潭、平林、王城、兴隆、刘升、车河、随阳20个区,城关、鹿头、太平、杨垱、七方、琚湾、吴店、兴隆8个县辖镇(区级)。
1987年9月,枣阳撤区并乡。新设环城、吉河、钱岗、徐寨、蔡阳5个乡,保留城关、鹿头、新市、姚岗、太平、杨垱、罗岗、七方、琚湾、梁集、熊集、耿集、吴店、清潭、平林、兴隆、王城、资山、刘升19个镇,车河、随阳2个国营农场。1988年1月撤县建市后,撤销城关镇、环城乡,设立北城街道办事处、南城街道办事处、环城街道办事处。
2001年3月,乡镇、办事处行政区划部分调整,撤销梁集镇,其行政区划划归南城街道办事处管辖;撤销耿集镇,其行政区划划归熊集镇管辖;撤销钱岗乡,其行政区划划归新市镇管辖;撤销吉河乡,其行政区划划归鹿头镇管辖;撤销徐寨镇,其行政区划分别划归七方镇、杨垱镇管辖;撤销罗岗镇,其行政区划划归七方镇管辖;撤销蔡阳镇,其行政区划分别划归七方镇、琚湾镇管辖;撤销姚岗镇,其行政区划划归太平镇管辖;撤销清潭镇,其行政区划划归吴店镇管辖;撤销资山镇,其行政区划划归王城镇管辖。全市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由原来的26个撤并为16个,其中南城、北城、环城3个街道办事处,鹿头、新市、太平、杨垱、七方、琚湾、熊集、吴店、平林、王城、兴隆、刘升12个镇和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4年2月,湖北省国营车河农场、湖北省国营随阳农场按照属地关系,交由枣阳管理,更名为“枣阳市车河管理区委员会”、“枣阳市随阳管理区委员会”。
2016年,枣阳市辖南城、北城、环城3个街道办事处,鹿头、新市、太平、杨垱、七方、琚湾、熊集、吴店、平林、王城、兴隆、刘升12个镇和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车河、随阳2个管理区(农场)。
区划详情
枣阳市地图
截至2022年10月,枣阳市辖3个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环城街道)和12个镇(鹿头镇、新市镇、太平镇、杨垱镇、七方镇、琚湾镇、熊集镇、吴店镇、平林镇、王城镇、兴隆镇、刘升镇);1个开发区(枣阳经济开发区),2个农场(随阳农场、车河农场); 市人民政府驻北城街道朝阳路1号。
位置境域
枣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唐白河入汉水汇合处的东部,属汉水流域;介于东经112°30′~113°00′,北纬31°40′~32°40′之间;东与随州接壤,西与襄州区毗连,南与宜城为邻,北与河南省唐河县相连,东北与河南省桐柏县交界,西北与河南省新野县为邻;全境东西宽53千米,南北长78千米,总面积3277平方千米。
枣阳市
地形地貌
枣阳市位于中国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境内东北部为桐柏山余脉,南部为大洪山余脉。地表呈马鞍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是东北部鄂豫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778.5米;最低点是西南部与襄州交界处的瓦子岗,海拔70米;地表构成境内水由东往西流的独特特点。随着山河走向,漫岗、平畈、低山丘陵三种地貌自然形成。
气候
枣阳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降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无霜期长,平均为232天,严冬酷暑时间短。
水文
枣阳市属汉水流域,地表径流汇聚唐白河后注入汉江,内有小水系6支,大小河流180多条,承雨面积3514平方千米(入境客水284平方千米)。年总水量7.74亿立方米左右。
滚河
土壤
枣阳市系黄棕壤土向褐土过渡地带,土壤普查表明共有60个土种,归类合并为40个。主要有黄棕壤土、水稻土和潮土三大类型,分别占土壤面积的54.3%、42.71%和2.91%。
植被
枣阳市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之间,属温带和亚热带植物过渡区,常绿针叶和落叶阔叶林相互混交,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森林植物景观具有多样性,成片山林主要分布在枣东部的新市、鹿头、刘升和枣南部的吴店、平林、熊集、王城等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土壤因子,既便于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的繁衍,又有利于藤本、灌木及乔木的生长,从而在境内发育成近十种不同的植被群落。在植被地带内,根据类型趋向的变化,大体划为大洪山余脉马尾松、枣东南松栎杂草、枣东北桐柏山余脉松栎、枣北低丘陵马尾松、枣中枣西北零星木本五个植被区。
土地资源
枣阳市土地总面积3277平方千米,占襄阳市土地总面积的16.6%,占全省总面积的1.76%。其中耕地面积1607.21平方千米,园地面积79.62平方千米,林地面积618.43平方千米,草地面积81.84平方千米,村庄面积266.77平方千米,交通面积98.45平方千米,水利面积412.62平方千米,其他用地面积112.06平方千米,分别占总面积的49%、2.4%、18.9%、2.5%、8.2%、3%、12.6%、3.4%。
水资源
枣阳市水资源总量为7.74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地表水资源量为6.6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2亿立方米。全市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4.7758亿立方米,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4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31亿立方米;用水量分布大致为生产用水4.30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46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02亿立方米,年用水消耗量2.67亿立方米,耗水率55.8%。除滚河枣阳市琚湾全年水质评价,多数劣于Ⅲ类常为劣Ⅴ类外,监测的饮用水源地(刘桥水库、北郊水库)以及大型水库(华阳河水库、熊河水库),全年期水质评价均为Ⅲ类。
矿产资源
枣阳市初步探明金红石(钛)、金、银、铜、铁、锰、铅、钒、锌等金属矿藏9种,储量最大的是金红石矿(钛);另有滑石、石榴子石、云母、钾长石、萤石、重晶石、岩盐、透辉石、膨润土、石膏石、冶金石英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辉绿岩、建筑石料(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非金属矿藏20余种,又以金红石伴生矿床石榴子石储量为最多。枣阳3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中,进行过地质详查或勘探的有金红石、饰面用花岗岩、石英岩、岩盐、膨润土等7种,大中小型矿床40多个,总储量130亿吨以上。
植物资源
枣阳市种籽植物在千种以上,有木本植物91科237属536种,草本植物928种;常见的木本植物有120多种树种,以松科、壳斗科、杨科为主,国家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杉、杜仲、刺楸,其中水杉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杏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受国家级保护古树名木160株(一级13株、二级48株、三级99株)。木本树种17类果树中共有144个品种,草本植物中常见野生草药有154种、主要园林花卉150余种。有6门30多科藻类水生植物,以及挺水、浮叶、混水、漂浮四大类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野生菌类有露水菌、栎树菌、松树菌、毛木耳、地耳(俗称地脸皮)等;人工培植菌类有黑木耳、白木耳、平菇、花菇、猴头菇、鸡腿菇、金针菇等。
动物资源
枣阳市有野生动物5纲21目7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纲8目19种。
兽类有猕猴、狼、赤狐、貉、豺、黄腹、鼬、狗獾、猪獾、花面狸、豹猫、大灵猫、华南兔、赤腹松鼠等14种;
鸟类有鸬鹚、芲鹭、大白鹭、白鹭、白鹳、灰雁、赤麻鸭、绿头鸭、茑、芲鹰、鸟雕、鸟灰鹞、金雕、猫头鹰、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株颈斑鸠、楔尾绿、小杜鹃、白喉针尾雨燕、白腰雨燕、斑姬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家燕、虎纹伯劳、八哥、灰喜鹊、喜鹊、大嘴乌鸦、画眉、麻雀等33种;
爬行类有平胸龟、草绿龙晰、脆蛇晰、五锦蛇、玉斑锦蛇、乌梢蛇、花红柳蛇、青处彪蛇、土布袋蛇等9种;
两栖类有中国小鲵、中华大蟾蜍、虎纹蛙、沼蛙、湖北金线蛙、棘胸蛙、青蛙、中国林蛙、花姬蛙等9种。
有鱼类18科65种,其中鲤鱼科(含四大家鱼)37种;原生、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四大类浮生动物,寡毛类、蛭类、瓣腮类、腹足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六大类底栖动物以及龟、鳖、虾类水生经济动物。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枣阳市常住人口888794人。
2021年,枣阳市户籍总人口为110.8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43.7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3‰。全市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0.9:10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9万人。
2022年初,枣阳市常住人口888794人,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04741人相比,减少115947人,年均下降1.22%,其中:男性450097人、女性438697人;全市共有家庭户312579户,集体户10495户,家庭户人口为838441人,集体户人口为5035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9人相比,减少0.61人。
民族构成
枣阳市境内有少数民族15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土家族等。
综述
2021年,枣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6.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65亿元,增长12.2%;第二产业增加值307.47亿元,增长19.5%,其中工业276.58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329.94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为15.7:40.7:43.6,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更加协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5056元,同比增长25.2%。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枣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3%。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9.3%。全年施工项目总数359个,比去年增加8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04个。
财政收入
2021年,枣阳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3.15亿元,同比增长34.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6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税收收入16.56亿元,同比增长3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17亿元,同比下降22.2%。
第一产业
2021年,枣阳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04.22亿元,可比增长15.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0亿元,增长13.0 %。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5.93亿元,可比增长12.1%。
农业生产
第二产业
工业
工业生产
2021年,枣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17.9亿元,增长36.7%,实现利润总额49.9亿元,增长103.5%。全市全社会用电量26.3亿千瓦时,增长27.2%,其中,工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增长43.5%。
2021年,枣阳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27.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8%,出口交货值增长31.4%。
建筑业
2021年,枣阳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法人企业实现总产值126.4亿元,同比下降26.3%。
第三产业
2021年,枣阳市42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9.97亿元,营业成本10.96亿元,营业利润5.68亿元;本年平均用工人数3329人,应付职工薪酬1.7亿元。
国内贸易
2021年,枣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8.37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0.47亿元,增长38.5%。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达247.82亿元,同比增长2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30.5亿元,同比增长4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252.3亿元,同比增长26.0%;住宿餐饮业消费品总额26.1亿元,同比增长28.1%。
对外经济贸易
2021年,枣阳市招商引资实际投资额388.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招商引资项目120个。全市完成出口创汇37655万美元,同比增长90.5%。实际利用外资7555万美元,同比增长19.9%。
邮电和旅游业
2021年,枣阳市邮政业务总量1.76亿元,同比增长8.0%;电信业务总量1.28亿元,同比增长6.7%。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72.96万户。本地电话用户4.6万户,比上年减少0.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34.92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90万人次,同比增长28.7%,国内旅游收入57.01亿元,同比增长11.8%。
金融业
2021年末,枣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602.75亿元,比年初增加61.3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518.30亿元,比年初增加82.14亿元。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339.19亿元,比年初增加41.14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238.0亿元,比年初增加17.93亿元。
2021年末,枣阳市公路通车里程5330.65千米,其中等级公路5222.03千米,过境高速公路108.62千米。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到100%。全市拥有一级客运站1个,客运周转量36265万人千米。
职务 | 姓名 | |
---|---|---|
市委 | 市委书记 | 杨晶 |
市委副书记、市长 | 孔令波 | |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 张少卿 | |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 | 杨朝晖 | |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 邢红丽 | |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康丹 | |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望少辉 | |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 乔军强 | |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 张文广 | |
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 | 曾刚 | |
市政府 | 市委副书记、市长 | 孔令波 |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 乔军强 | |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 邢红丽 | |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 廖新安 | |
副市长 | 张小顺 | |
副市长 | 聂荣毅 | |
副市长 | 王金峰 | |
副市长 | 马磊 | |
人大 | 党组书记、主任 | 谢正旺 |
副主任 | 刘国清 | |
党组成员、副主任 | 任显成 | |
党组成员、副主任 | 陈明修 | |
党组成员、副主任 | 檀耀军 | |
党组成员、副主任 | 刘国强 | |
党组成员、副主任 | 李忠燕 | |
政协 | 党组书记、主席 | 孙襄林 |
副主席 | 白 锴 | |
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 殷少波 | |
副主席 | 李小燕 | |
党组成员、副主席 | 刘全红 | |
副主席 | 王 霞 | |
参考资料: |
教育事业
2021年末,枣阳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6所,在校学生12.30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3737人;普通中学43所,在校学生5.08万人;小学108所,在校学生6.84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763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枣阳市第一中学 | 枣阳市第二中学 | 枣阳高级中学 |
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 | 枣阳市实验中学 | 枣阳市第六中学 |
文体事业
2021年末,枣阳市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1.09万册。体育场馆1个,剧场影剧院5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
医疗卫生
2021年末,枣阳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57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919张;医疗卫生机构人员6489人,其中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654人,执业(助理)医师1862人,注册护士2449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人民生活
2021年末,枣阳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14元,比上年增加3983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74元,比上年增加2649元,增长13.5%。
社会保障
2021年末,枣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7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5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2.4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7.1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29万人,同比增长14.1%,全年登记失业率为3.08%。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51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6万人。共有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48个,床位6181张。
环境保护
2021年,枣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8天,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87.1%。当年造林面积3.0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2.18%。
地名由来
枣阳,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老家,在设县前为一个村子,初次取名枣阳是在隋朝,在此之前,名为广昌县,为避太子杨广名讳而改名。至于为什么要取名叫枣阳,一说是因为当地有个枣阳村;另一说是枣阳的“枣”字由“棘”的古体“棗”字转书而来,而古代棘阳县与今天的枣阳县并不远,故此有“昔为棘阳,今为枣阳”之说;还有种说法是枣阳古时枣树众多,前人以枣树多、枣子大取名枣阳。
文物
截至2021年,枣阳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雕龙碑遗址、九连墩古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襄阳市级文化瑰宝1处。
非遗项目
截至2023年,枣阳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5个,其中国家级1个(传统棉纺织技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省级5个(枣阳黄酒制作技艺、刘秀传说、枣阳粗布手工制作技艺、枣阳酸浆面) ,襄阳市级19个。
方言俚语
枣阳方言属于西南官话鄂北片。汉语方言中以西南官话的一致性最高,然而地处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过渡地带的枣阳方言却比较特殊,不仅与西南官话其他片存在差异,就是鄂北片内部的差异也比较明显,部分语言特点与邻近的中原官话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历史上频繁的移民,决定了枣阳方言的复杂性和混合型特征。枣阳方言作为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过渡方言,虽然古入声今全归阳平,但阴平是中平、阳平是高降、上声是高平。
生活习惯
●饮食
枣阳境内居民习惯日进三餐(农民冬春两季节多为两餐)。一般是中午一餐较丰,早晚两餐较俭,农忙较丰,农闲较俭的习惯。枣南产水稻,习惯吃米饭;枣北产小麦、杂粮、红薯等,习惯吃面食加杂粮和红薯;枣中小麦、水稻均产,习惯米面兼食。建国后,由于大量兴修水利工程,枣北水稻迅速得到发展。民间也习惯米面兼食,杂粮、红薯已不再作为主食。改革开放以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杂粮、红薯制作的食品受到人们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喜爱。
●住宅
旧时,枣阳境内居民起房盖屋是一个家庭中的大事,因此,在动工前,要请阴阳先生择地基,选座向,安排吉日动土。建国前,民间住宅一般习惯选正屋三间,两暗一明,一般土墙瓦盖。枣南及枣中一带的土墙,多是在水田里用石磙碾压平整后,用利刀切出来的土坯垒砌成的,瓦直接盖在木椽子上,俗称“干缮瓦”;枣北一带的土墙,多是用泥土托成土坯,晒干后砌起来的,有条件的还在墙外夹一层砖,瓦铺在用麻杆在木椽上笈好的笆箔上,俗称“翻毛鸡”。
主屋选好后,一般都在两厢再选1至2间厢房,土墙瓦盖或草屋,用作厨房和牛屋。穷家多是2至3间矮小的土墙草屋,人畜同住。无论穷家或富家均无房后开窗的习惯。建国后,住房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建房质量逐渐提高。除边远山区条件较差外,一般都建造砖瓦房,条件较好的大都盖起了楼房。
民间文艺
枣阳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戏剧《刘秀还乡》曾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此外,该市境内的代表性民间文艺还有“平林山歌”、“鹿头皮影”、“杨当曲剧”、“吴店小戏”、“琚湾菜花龙”、“北城女子龙灯”、“兴隆大头和尚戏柳翠”、“南城威风锣鼓”、“西城军乐团”、“太平旱船腰鼓”等等。
平林山歌
名称 | 简介 | 图片 |
---|---|---|
雕龙碑风景区 | 雕龙碑风景区位于枣阳城东北25千米处。自1990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对此进行了五次发掘,在发掘的1.5万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3个不同时期的房屋基址21座,窑穴75座,土坑竖穴墓133座,陶瓮葬63座,动物葬23处,出土了4000多件斧、铲、刀等石质生产工具。 |
|
九连墩楚墓风景区 | 九连墩楚墓风景区位于枣阳市城东南25千米处吴店镇东赵湖村。墓地遗存封土堆九个,由南往北依次编为1-9号墓,站在岗地东西远眺,可见九座隆起的土堆由南至北耸立在岗脊上。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唐梓山 | 唐梓山位于枣阳市太平城镇北五千米处,地处鄂豫两省结合部,平地凸起,海拔383米,与紫玉山毗连,方圆4平方千米,系桐柏山余脉,是道教文化胜地。 |
|
熊河风景区 | 熊河风景区位于枣阳城西南28千米,南牵大洪山脉。风景区规划面积68.42平方千米,下辖青龙山景区、婴水湖景区、花果山景区、野果沟景区、婴源山景区5个景区和1个游客服务区,共99个重要景点和5个度假村,8个生态农业庄园。 |
|
白竹园寺风景区 | 白竹园寺风景区是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枣阳城北45千米处,属桐柏崇山峻岭脉,是以佛教文化为主体,集山、林、石、寺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8%。 |
|
白水寺风景名胜区 | 白水寺风景名胜区位于枣阳市南十五千米的吴店镇,是刘秀故里。景区内有1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列为湖北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
中国汉城 | 中国汉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核心区项目占地1800亩,是一个集汉代建筑精华与古典园林景观为一体的大型复古建筑群。 |
|
参考来源: |
名称 | 简介 | 图片 |
---|---|---|
枣阳黄酒 | 枣阳黄酒仅有鹿头等少数乡镇能生产出来,主要用当地的自制麦曲、糯米和水为原料,酒性温和、酒味甘醇、绵长。 |
|
酸浆面 | 酸浆面为枣阳独特面食,发源于清朝。制作酸浆面采用小白菜和芹菜,浸泡酸菜必须用陶制缸,还有浸泡的热水温度、时间长短、原料比例等,只有工序火候把握得当,才能做出好酸浆面。 |
|
枣北黄牛 | 枣北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产于枣阳北部的黄牛,体型结构匀称,皮薄坚韧,毛短光滑,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肉质细密紧致。 |
|
四井岗油桃 | 四井岗油桃主产于枣阳市平林镇,所产曙光甜油桃果面光滑无毛,果色鲜红,果质甜脆,平均单果重50-100克。 |
|
参考来源: |
孟珙(1195—1246),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南宋将领。
程克绳(1893年~1932年),湖北枣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期军事将领、鄂北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始人。
唐克威 (1913年~1943年),枣阳罗岗人,曾在水东抗日根据地任水东地委书记兼水东独立团政委。
黄火青(1901年5月~1999年11月),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中共十二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刘道玉,字叔嘉,笔名路石,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等职务。
聂海胜,枣阳杨垱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以上内容参考来源: )
2020年5月,枣阳市入选“2020年全国百强县”。 2020年6月,被命名为第二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8日,入选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2021年2月18日,枣阳市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8月,入选“2021年赛迪百强县”。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022年7月,枣阳市入选赛迪《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百强县排名第84位。 2022年10月8日,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2年11月,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排名第91。
2023年1月,枣阳市被命名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3年3月,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2023年7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80。 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揭晓了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系列榜单,枣阳市位于第100位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