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 编辑

湖北省襄阳市代管县级市

老河口市老河口市

老河口市,古称赞阳、光化, 湖北省辖县级市,由襄阳市代管,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0°30′~120°00′,北纬32°10′~32°38′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具有南北气候性过渡特征。 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若干条“鸡爪子”状丘岗伸向东南,形成丘陵、平岗、平原三种地形。 总面积1032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末,老河口市户籍人口49.93万人,常住人口42.13万人; 截至2022年10月,老河口市下辖2个街道、7个镇、1个乡。 市政府驻老河口市上海路26号。

老河口市因地处汉江故道而得名,挟蜀汉、扼新邓、枕太和、通秦洛,得舟楫之利、扼四省要冲,素有“襄郧要道、秦楚通衢”之称,享有“天下十八口,数了汉口数河口”之誉。 老河口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汉相萧何的封地,北宋文豪欧阳修治邑,《黄河大合唱》词作者、诗人张光年故乡,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此隐居著书,抗战时期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驻节六年之久。

老河口市是全国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务院落实政策措施“免督查”待遇、全国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018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奖。PPP实践走进中国PPP论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9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3年,老河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14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老河口市

外文名:Laohekou City

别名:光化

行政区划代码:420682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省襄阳市

地理位置:汉江中下游

面积:1032 km²

下辖地区:仙人渡、竹林桥、洪山嘴等

政府驻地:老河口市上海路26号

电话区号:0710

邮政编码:4418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49.93 万(2023年末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梨花湖、百里生态丹渠、桃花浔、李宗仁司令部旧址等

车牌代码:鄂F

地区生产总值:443.14 亿元(2023年)

市花:栀子花

市委书记:张学

历史沿革

编辑
老河口市境古为阴国,因位于荆山之北而得名。治所在今袁冲区古城水库淹没区内。春秋时绝,为楚属地。“鲁昭公十九年(前523年)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下阴城址在今傅家寨附近。

老河口市风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酂、阴二县,酂县故城与下阴相近,约在今谷城县固封山北(已没于汉水)。

两汉沿袭秦制,高祖五年(前202年),封萧何为酂侯,“食邑八千户于此”。东汉光武帝封邓为酂候,“食邑万户于此”。建安十三年(208年),曹魏得荆州,以南阳西为南乡郡,辖酂、阴等八县,南乡郡城临汉水,在县境内。曹魏时期一度名称南乡县。

西晋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以其地为顺阳王封地,改南乡郡为顺阳郡,辖酂、阴、筑阳三县,郡治设于酂城,曾称顺阳县。西晋永嘉(307年~313年)中,城没于汉水。

南北朝,战争频仍,郡、县设置多有变迁。

唐初,置酂州,旋废。贞观八年,阴城县并入谷城县,改称阴城镇,隶属襄州。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以阴城镇建光化军,境内另设置乾德县,属光化军。熙宁五年(1072年),废军,改乾德县为光化县,取“光大王化”之意为名,属襄州。元祐初年,复光化军,领乾德县,属京西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光化县,属南阳府,至元十九年(1282年),属襄阳路。

明洪武十年(1377年),光化县并入谷城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光化县,属襄阳府。

清,设置光化县,属襄阳府。

民国元年~民国三十七年(1912年~1948年),置光化县,先后属襄阳道、第八、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置老河口镇,为光化县治。

1949年,属襄阳专区。

1948年9月至1949年9月、1951年7月至1952年8月,老河口由镇两度设立老河口市,均撤销。

1960年,均县并入光化县。

1962年,二县分治,属襄阳专区。

1970年,属襄阳地区。

1979年,划老河口镇及近郊置县级老河口市。

1983年,撤销光化县,并入老河口市。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老河口行政区划图老河口行政区划图

1996年,老河口市辖5个街道、8个镇、2个乡:酂阳街道、中山街道、光化街道、洪山咀街道、李楼街道、仙人渡镇、孟楼镇、张集镇、竹林桥镇、纪洪岗镇、傅家寨镇、秦集镇、薛集镇、袁冲乡、赵岗乡。

2004年末,老河口市辖4个街道(光化、酂阳、洪山嘴、李楼)、5个镇(孟楼、薛集、张集、仙人渡、竹林桥)、1个乡(袁冲),38个社区、227个村委会。

2005年末,老河口市辖4个街道(光化、酂阳、洪山嘴、李楼)、5个镇(孟楼、薛集、张集、仙人渡、竹林桥)、1个乡(袁冲)。共有31个社区、227个村委会。

2006年末,老河口市辖酂阳、光化、李楼、洪山嘴4个街道,仙人渡、张集、竹林桥、薛集、孟楼5镇以及袁冲乡,共有224个行政村、34个社区,1609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老河口市下辖2个街道、7个镇、1个乡:光化街道、酂阳街道、孟楼镇、竹林桥镇、薛集镇、张集镇、仙人渡镇、洪山嘴镇、李楼镇、袁冲乡,另辖3个乡级单位:蔬菜原种场、百花山林场、林茂山林场。 共有217个村、38个社区、1577个村民小组、184938户。 市人民政府驻老河口市上海路26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缘,汉江中游北东岸,地理坐标东经110°30′~120°00′,北纬32°10′~32°38′之间,东北部与河南省邓州市接壤,西北部毗邻丹江口市,北部与河南省淅川县相邻,东部和南部毗邻襄阳市樊城区和襄州区,西部和西南部以汉江为界与谷城县相望。东南至省会武汉市418千米,距襄樊市71千米,西至十堰市133千米。版图面积市境东西最宽47千米,南北最长51千米。总面积1032平方千米。

老河口市

地质

老河口市位处华北陆台与杨子陆台之间,秦岭地槽东端,武当隆起之东北部。市区西北部因受北面挤压力的作用,使其形成以断裂少,褶皱多的构造形态。其褶皱均为向南倒转之复式褶皱,其地层多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及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其次为新生界地层。汉水中游地区在老岩层上部沉积了较厚的下第三系白垩系砂岩,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低丘地带,此后又沉积了第四系沉积岩。

地形地貌

老河口市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位于汉水中游东岸,南阳盆地边缘,地貌形态多姿。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若干条“鸡爪子”状丘岗伸向东南,形成丘陵、平岗、平原三种地形。平岗地高程在100米至150米之间,其面积占总面积的42.94%;丘陵地高程在150米至450米之间,其面积占总面积的39.17%;平原地高程在100米上下,其面积占总面积的17.89%。境北朱连山东西横断,与河南省渐川县、邓县相隔,为境内最高山脉;自西向东,高庄寨高346米(黄海高程,下同)。彭家寨高451米,煤铁垭高402米,青杠扒北岭高462米(为境内最高点),家庄东岭高408米,大山寨高393米,至六股营北岭高239米,再向东即为岗坡地带,高程在200米以下。朱连山以南之岗岭均为自北向南走向。其主岭自二劈山向南经渔关庙、黄庄、孙家洼西岭、梁岗、袁冲、郝岗、杨陈扒、韩家大堰、石碑岗、九里岗、张岗、晋公庙、土地岭、西张湾西岭、杨家山,再向南入襄阳县境,岭长57千米,沿线岭高在186米至159米之间。这道岗岭,将境内水系分为东西两片,岭西地形起伏较大,属丘陵地带,其间大小河流均直接汇入汉水;岭东属平岗地带,其河流则分别汇入排子河、黑水河,再入小清河,至襄樊市北入汉水。朱连山主岭以西的支岭,均为自东向西南走向,由主岭直至汉水边。

气候

老河口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具有南北气候性过渡特征。年平均气温15.54℃,多年平均降水量836毫米。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

土壤

老河口市西北丘陵区成土母质,主要有泥灰岩、硅质灰岩及少量泥灰岩、红色砂岩等。土壤类型,主要是各种岩性土,如石灰土、紫色土及相应的水稻土。向东南过渡为平岗地带,其母质为第四纪粘土、红砂岩,形成的土壤以黄土为主,红砂泥土少量镶嵌及相应各种水稻土。西南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母质,所形成的土壤为天石炭反映的潮土、灰潮土。1983年土壤普查,全市土壤有5个土类,10个亚属,23个土属,103个土种,具有土壤酸碱适中,含钾较高,土层深厚等优点。

水文

老河口市有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北部洪山咀镇傅家寨入境,经城区向南东至仙人渡镇贾洲出境,汉江河流境内长约58平方千米,境内水域面积26.8平方千米,流域面积58.99平方千米。枯水期水面宽度500~800米,洪水期为1000~4000米,最低水位82.32米,最高水位92.35米,最大洪水流量57200立方米/秒。老河口市境内有26条小河,总流域面积896平方千米,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老河口市土地总面积1032平方千米。地形以肖地为主,西北部丘陵区面积225.3平方千米,东部平岗区面积590平方千米,中南部平原区面积216.7平方千米,各占全市总面积的21.8%、57.2%、21%。

水资源

老河口市在流域水资源分区中,三级区为汉江丹江口以下干流区,四级区为三北引丹灌区。老河口市水资源可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地表水分为当地地表径流、汉江过境客水、引丹干渠客水和水库拦截客水四类。当地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多年平均降雨量831.3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69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水资源量约320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及全省人均水资源量,属于水资源贫乏区。汉江在老河口市境内全长57.8千米,南水北调后年平均过水量259亿立方米。引丹干渠设计流量80~100立方米/秒,引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唐西引丹灌区供水6.28亿立方米,其中老河口市分配引丹水量2.09亿立方米。老河口市境内水库拦截境外承雨面积数量很少,仅30.50平方千米,年拦截客水量0.05亿立方米。老河口市地下水包括河谷阶地砂、砂卵石孔隙潜水,深部埋藏的砂岩、砂砾岩承压水和深部构造岩溶承压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约0.82亿立方米。

2020年,老河口市地表水资源量为3.076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95.6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多58.1%;地下水资源量1.693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41.4%;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0.103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3.180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58.1%。全市产水量占降水总量的29.1%,每平方千米产水量30.6万立方米。

水利资源

老河口市有大中小型水库57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7座,小(Ⅰ)型水库19座,小(Ⅱ)型水库30座,库群总库容合计3.21亿立方米,调节库容合计2.36亿立方米。全市现有塘堰4429座,引水主干渠65条、288千米,引水流量不大于1立方米/秒的灌溉渠道894条,总长1326千米;涵闸、渡槽、倒虹吸、跌水和机耕桥等渠系建筑物总计4356座(处),完好率54%;已建泵站203处,总装机19355.5千瓦,有效灌溉面积33.8万亩;已建有小型水电站13座,总装机24台,装机容量5980千瓦,年发电量2392万度。

矿产资源

老河口市域内64%的面积被新生代古近纪—第四纪地层覆盖,汉江河床上分布有砂金矿、河砂,北西部36平方千米的面积出露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生代寒武纪地层,发现有铁矿、石煤、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白云岩,水泥用和制灰用灰岩,水泥配料用页岩等矿产资源。目前被开发利用的主要为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碳质页岩、水泥添加用页岩和建筑石料用灰岩、白云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受基岩出露面积狭小的客观条件限制,老河口市发现的矿产资源种类和能够被利用的矿产资源极少。市境内袁冲乡和洪山咀镇发现石煤矿3处,金属矿点3处,非金属矿21处,低温矿泉水1处。

老河口市已探明矿产9种,主要分布:赵岗的煤矿、赵岗至袁冲的铁矿、赵岗的白云石矿、汉水沿岸的砂金和石英石、纪洪的石灰石、傅家寨一带的型砂和枯土矿。

森林资源

老河口市境内共有树种56科192种,其中乡土树种39科99种,引进树种34科93种。

野生动物资源

老河口市有鸠、鸽、鹌鹑、鹰、燕、鹊、啄木鸟、莺、兔、狐、獾、豹(40年代绝迹)、蛇、蝎、蜈蚣、萤、蚁、蜂、蝶、蜻蜓、螳螂、壁虎等野生动物。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老河口常住人口420495人。

2021年末,老河口市户籍人口为50.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9.8%。新出生人口3345人,人口出生率为6.6‰;死亡人口2625人,死亡率为5.2‰。全市男女性别比为104.3:100。

2022年末,老河口市户籍人口50.25万人。

截至2023年末,老河口市户籍人口49.9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23.3%。全年出生人口2571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13‰;死亡人口2783人,户籍人口死亡率为5.5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1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42%。

民族构成

老河口市有15个少数民族,即:回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壮族、苗族、藏族、瑶族、白族、低族、彝族、布依族、锡伯族、维吾尔族。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1年,老河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16亿元,增长11.5%;第二产业增加值153.13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68.98亿元,增长12.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0%。

2022年,老河口市地区生产总值422.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9%。

2022年,老河口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5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13元,同比增长7.2%,增速分别高于全省、襄阳平均1.4个、0.7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66元,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高于全省、襄阳平均0.9个、0.2个百分点。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1.85,比上年同期缩小0.03。

2023年,老河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7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77.57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99.85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比由2022年的16.6:40:43.4调整为14.8:40.1:4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5万元。

2023年,老河口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93万户,比上年增长77.0%;市场主体累计达到6.18万户,增长23.4%。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0.89万户,累计达到1.58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04万户,累计达到4.52万户。

第一产业

2021年,老河口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04.68万亩,粮食总产量35.8万吨;生猪出栏88.7万头。

2022年,老河口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3.16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产量35.32万吨;全年生猪出栏88.9万头,增长0.3%;水产品产量3.78万吨,增长3.5%。

2023年,老河口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0.9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

2023年,老河口市粮食种植面积104.8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35.86万吨,增长1.5%;油料产量1.8万吨,增长10.2%;生猪出栏94.92万头,增长6.8%,水产品产量3.91万吨,增长3.4%。

第二产业

2021年,老河口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36.3亿元,增长12.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全市工业用电量6.4亿千瓦时,增长17.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9.9亿元,增长19.1%;利润总额达到17.2亿元,增长22.3%。

2021年,老河口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5.7亿元,增长10.1%。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5万平方米,增长15.9%。其中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3万平方米,增长19.3%。

2022年,老河口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多数行业实现稳定增长。分行业看,行业增长面接近六成,木材加工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均实现高速增长。从产销看,规上工业销售产值达608亿元,同比增长14.7%,产销率达98.3%,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老河口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71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30.9%,制造业增长11.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5.7%,产品销售率为98.9%。全社会用电量12.44亿千瓦时,增长2.0%。其中,工业用电量6.91亿千瓦时,增长4.1%。

2023年,老河口市具有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企业完成总产值76.51亿元,增长1.0%。

第三产业

2021年,老河口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7亿元,增长23.7%。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136.8亿元,增长23.9%;乡村实现零售额28.9亿元,增长22.8%。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0223万美元,增长2.4%,其中外贸出口额30111万美元,增长6.9%;实际利用外资6906万美元,增长28.6%。

2021年,老河口市旅游总人数308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21.6亿元,旅游外汇收入5万美元。

2021年末,老河口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9.7亿元,比年初增加26.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45.5亿元,比年初增加29.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8.2亿元,比年初减少3.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4.9亿元,比年初增加29.9亿元,其中:住户贷款47.2亿元,比年初增加9.2亿元。

2021年,老河口市各类保险机构23个,其中支公司14个。全年保费总收入6.6亿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4.7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9亿元。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1.9亿元。

2022年,老河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同比增长3.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2.25亿元,同比增长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75亿元,增长2.8%。分行业看,全市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全口径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12.8%、4.6%、4.9%、2.3%。

截至2022年12月末,老河口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8.49亿元,比年初增加38.7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0.55亿元,比年初增加35.65亿元。

2023年,老河口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比上年增长25.7%。按产业划分,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1.8%、51.8%、0.8%。分领域看,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为51.8%、0.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09万平方米,下降1.2%;实现商品房销售额9.79亿元,下降0.1%。

2023年,老河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59亿元,增长12.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9.41亿元,增长12.1%;乡村实现零售额33.19亿元,增长11.6%。按消费类型统计,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29.25亿元,增长17.5%;限额以上餐饮收入3.18亿元,增长6.2%。

2023年,老河口市进出口总额38.1亿元,增长40.3%,其中出口总额34.7亿元,增长28.7%;实际利用外资(FDI)3939万美元。

2023年,老河口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5.25亿元,增长27.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4亿元,增长24.7%,其中税收收入12.33亿元,增长23.1%,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4亿元,增长18.5%。

截至2023年末,老河口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7.58亿元,比年初增加39.1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26.24亿元,比年初增加40.28亿元。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09.02亿元,比年初增加38.4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69.61亿元,比年初增加11.26亿元。

2023年,老河口市共接待国内游客713.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4.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65亿元,增长85.9%。

交通运输

编辑

综述

老河口市素有“襄陨要道、秦楚通衢”之称,是历史上有名的商贸重镇。老河口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为主体,以水运及铁路多种运输方式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21年,老河口市客运周转量36946万人千米,增长4.7%;货运周转量282055万吨千米,增长81.9%。全市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100%。

公路

老河口市境内有316国道长同线(福建长乐至青海省同仁)、328国道启老线(上海启东至湖北老河口市);302省道襄丹线(襄阳至丹江口市)、310省道魏王线(襄州魏集至老河口市王土沟)、316省道新土线(枣阳市新市至丹江口市土官垭)。汉十高速公路、老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2021年末,老河口市公路通车里程2406.2千米,国道50.6千米,高速公路30.5千米。

截至2023年末,老河口市公路通车里程2476.60公里,国道53.32公里,高速公路30.47公里。全市客运周转量8616.76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401026.17万吨公里。全市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100%。

铁路

老河口市境内有襄渝线、汉丹线2条铁路穿境而过。

水运

老河口市属四级航道的汉江水运可上达陕西,下至汉口,全年可通航500吨级驳船,并建有杂件、沙石磷矿专用码头和正在建设襄阳港老河口陈埠综合码头。

航空

老河口机场,位于老河口市城区东郊,系全国六大军用机场之一。

政治

编辑
市委书记:曹祖金

市委副书记、市长:冯玉强

截至2023年4月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21年末,老河口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6所,在校学生71248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208人;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22833人;小学40所,在校学生31621人;全市共有幼儿园89所,在校幼儿14586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174人。

截至2023年末,老河口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35所,在校学生65835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402人;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24169人;小学40所,在校学生28664人;幼儿园75所,在园幼儿10600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3640人。

科技技术

2021年末,老河口市高新技术企业44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8.4亿元,增长19.1%。全年专利授权量41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项。

截至2023年末,老河口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2家。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7.08亿元,增长35.9%。全年专利授权数450件,其中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26件。

文体事业

2021年末,老河口市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站)1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4.6万册。全市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机构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中心建成率100%。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99%;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99%,有线电视用户7.7万户。全市拥有体育场地2个,其中体育馆1座,运动场1个。

截至2023年末,老河口市共有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

医疗卫生

2021年末,老河口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乡镇卫生室)321个,其中医院10个、卫生院10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床位3922张,其中医院2470张;卫生工作人员353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33人,医生1135人,注册护师(士)1212人。

截至2023年末,老河口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乡镇卫生室)317个,其中医院11个、卫生院10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床位3915张,其中医院2493张;卫生工作人员3665人,卫生技术人员2947人,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155人,注册护士1282人。

人民生活

2021年末,老河口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44元,增长9.9%;人均消费性支出25483元,增长1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42元,增长12.3%;人均消费性支出16935元,增长17.4%。

2023年,老河口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95元,同比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48元,增长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04元,增长7.8%。全市城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9092元,增长9.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321元,增长10.9%。

体育事业

2023年,中国第八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唯一“金牌健走示范城市”在老河口市举办;在亚运会比赛中老河口籍运动健儿斩获2金1银的优异成绩。

社会保障

2021年末,老河口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8.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万人。

截至2023年末,老河口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8.8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2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4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94万人。

截至2023年末,老河口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0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608人。

安全生产

2023年,老河口市生产安全上报事故8起,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老河口”地名出现在明洪武年间,因地处汉江故道之口,最早称老河口镇。清光绪版的《光化县志》记载,“镇长十里,为邑一大都会”,曾“商贾辐辏,烟火万家,诚为富庶之地”。

文物

老河口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霸王坟墓群 、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非遗

截至2022年,老河口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老河口木版年画、老河口丝弦、老河口锣鼓架子)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项(席氏庆元堂、老河口玉雕 、老河口木版年画、老河口丝弦、老河口锣鼓架子) ,襄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项,老河口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0项。

语言

《中国方言分布》,将老河口方言归纳为西南官话,也就是和四川话,贵州话分在一起,老河口话虽大体像河南话,但很多代表词句却是以南方话的发音和意思来表达的,比如说"去"的发音,就很能代表北方话和南方话的区别,北方的话读"qu",而老河口人却读南方话发音"ke".其他如"干什么"(老河口音读:"zhua子"),给(老河口音:ge)等等。

风景名胜

编辑
引丹渠水利风景区

襄阳引丹渠水利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和襄州区境内,依托引丹灌区而建,属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180.7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21.25平方千米。引丹灌区是国家大型灌区,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总干渠长68千米,灌区自然面积2980平方千米,结束了鄂北岗地“十年九旱”的历史,素有“北有红旗渠,南有引丹渠”的说法。景区拥有丹渠博物馆、袁书堂纪念馆、鄂西北五县暴动点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于2016年12月被省水利厅批准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23年,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

<p>引丹渠水利风景区

引丹渠水利风景区

引丹渠水利风景区风光

引丹渠水利风景区风光

袁书堂纪念馆

袁书堂纪念馆位于老河口市袁冲乡境内,革命时期这里是中共鄂均(丹江口)、光(老河口)、谷(谷城)三县联席地,四县临时特委。馆内展览厅陈设袁书堂、袁氏姐妹、早期党员及袁书堂生活起居4部分,同时建有红亭、烈士陵园、袁书堂中学文化长廊、袁氏姐妹图书馆、晗(吴晗)亭、袁书堂纪念林等设施。

袁书堂纪念馆袁书堂纪念馆

红河谷生态旅游度假区

该度假区位于老河口市洪山嘴镇,建设涵盖高尔夫公园、桃花岛森林公园、儿童乐园、半月湾商业街、中国超高音乐喷泉、水幕电影、露天公共泳池、天然滨水沙滩浴场、渔人广场、国学书院、国际马球俱乐部、游艇俱乐部、水上运动中心等配套设施,打造鄂西北国家4A级生态旅游度假胜地。

红河谷生态旅游度假区红河谷生态旅游度假区

梨海涌雪

梨海涌雪风景区位于洪山嘴镇,曾被授予“省级农业旅游示范基地”,现已发展起以大仙桃、汉水梨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1.3万亩;以山药、花生、西瓜为主的高效作物套种面积6000亩;精养鱼蟹、荷塘面积2000亩。3月底,这里桃花竞相开放,4月初梨花满园。

梨海涌雪风景区梨海涌雪风景区

桃花浔风景区

桃花浔景区位于老河口市境内,以农村田园风光为基调,分为桃花林、桃花坡、桃花湾、桃花溪四部分,小桥流水、青石小径、草屋茅舍、四季花草别具特色。游客可在此品尝桃花酒,吃桃花饭,用葫芦瓢舀水,推石磨碾米。

桃花浔桃花浔

天襄原牡丹园

该园分为三大板块:油牡丹种植基地、油牡丹深加工生产线、“天襄原”生态旅游观光区。已建成油牡丹9600亩,栽种种苗2600万株,套种苗木97万棵,将打造集牡丹种植、文化展示、休闲度假、康体养老为一体的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油牡丹生态产业园。

天襄原牡丹园天襄原牡丹园

春雨生态科技园

春雨开心果园位于老河口市李楼镇百花山南麓,现有苗木面积325亩,果园面积3046亩。在此,您可观“水果文化展示厅”,拜“千年梨仙”,赏“一树多果”“一树异果”的独特品种,采摘“黄如金、大如拳、脆如酥、甜如蜜”的上等果品。

马冲水库生态旅游区

马冲水库生态旅游区位于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境内,水面面积1700余亩,总库容1871万立方米,承雨面积2.15平方千米,全长1417米。修建环自行车绿道、外环半程马拉松跑道、综合服务区、现代农业园及景观绿化区等景观和娱乐设施,打造“自行车浪漫骑行的集聚地、市民自驾游的宿营地,养生娱乐休闲的目的地”。

<p>马冲水库

马冲水库

李家染坊民俗文化村(老爷车博物馆)

该村位于老河口市仙人渡镇,相传楚国名将伍子胥遭奸臣陷害逃到江边巧遇仙翁搭救脱险而得镇名,古有“千叶小舟云集、八方商贾过往”之称,境内国道、高速纵贯互通。有老爷车馆、手工作坊馆(豆腐馆和染房染布馆)、奇石馆、农耕文化馆等四个民俗文化展馆。

李家染坊民俗文化村

国民政府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

老河口市国民政府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位于老河口市区,占地2530平方米,由一井三院构成,其中前、中院为砖木结构的北方民居,召开战时会议的后院则是仿欧式建筑。已复原“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室”、“李将军书房、卧室”、“侍从室”、“接待室”、“调查室”、“机要室”、“作战室”等战时设置。

国民政府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

太平街古建筑群

太平街古建筑群始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占地面积约21400平方米,位于老河口市市区西部,东接两仪街,南邻乐盛街,靠汉江码头,属清代建筑。民国时期,太平街有增修,为东西走向,长196米,天生行、鸿昌行、万昌行、豫西盐行等38家店行分布在道路的南、北两侧,多为硬山阁楼式砖木穿枋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杂货行为民国初期建筑。现存的太平街各商行建筑,古朴典雅、错落有致,是老河口市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街区。

太平街古建筑群太平街古建筑群

汉江王甫洲电站

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是汉江中下游规划兴建的七个梯级的第一个枢纽工程,又名梨花湖,梨花湖面积332.6平方千米,核心景区42平方千米,千里汉江第一座低水头发电站——王甫洲电站截流后形成了宽阔水域和丰富的湿地景观。是省政府命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梨花湖风景区是集观光、度假、疗养、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风景区。

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

老河口市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7月,现址坐落于“抗战第五战区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位于老河口市区北京路东侧。

老河口市博物馆老河口市博物馆

地方特产

编辑
老河口市有吉仙桃木、铜雕、木版年画、御豪酱醋、丹河稠黄酒、莲花井米、汉水牌砂梨、春雨黄金梨、仙仙牌大仙桃、老河口锅巴等特产。

著名人物

编辑
范晷:西晋官员。字彦长,南阳顺阳(今湖北光化北)人,少年时游学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东)。历任冯2(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太守、州(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北)刺史。时土地荒芜,百姓困敝,他劝农民务农桑。有政绩。晋惠帝元康(291年~299年)中,加左将军。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人。在朝廷,先后任刑部沿书、参知政事、宣徽南院使等职。也做过滁州、颖州等地方官吏。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修文忠集》。

张友直:北宋官员。字益之。阴城(今湖北光化西)人。初补将作监主簿,调秘阁校理,赐进士出身,著作有《资善录》。

范泰:(355年~428年),东晋及南朝宋大臣。字伯伦,顺阳(今湖北光化西北)人。初为太学博士。撰有《古今善言》二十四篇等。

伍被(音皮):赞(今老河口市)人。伍被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的谋士。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长的儿子,受父封亦为为淮南王,是西汉的文学家、思想家。

范汪:(约308~约372年),东晋大臣。字玄平,南阳顺阳(今湖北光化北)人。著有文集十卷。

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伍氏,名员,字子胥。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此时官分三等:上卿、大夫、士)。后为吴国破楚有功,被封于申(约在今黄浦江下游一带),又称申胥。楚太子太师伍奢次子。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赞(今湖北光化西北)人。南朝梁将领。

张国荃:(1886年~1916年)会党首领,老河口起义发动者。原名国威,亦名东炳。原籍天门,后随父居汉川。

李秀昂:(1880年~1912年)清代会党首领,老河口起义发动者。原名正唐。德安(府治在今湖北安陆)人。勇武有膂力,善射。

张士逊:(964年~1049年),北宋官吏、字顺之。阴城(今湖北光化西)人。太宗淳化进士。调郧县(今属湖北)主簿,迁射洪(今属四川)令,后改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令。

荣誉称号

编辑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利用基地

全国首个县级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市

全国文化先进市

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

湖北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全国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湖北省农村卫生改革发展先进县

湖北省卫生城市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

湖北省园林城市

湖北省文明城市

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市

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湖北省农村居民健康工程先进县

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湘鄂西片区分县

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市”

湖北省双拥模范城

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第三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

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下一篇 随州市

上一篇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