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州市 编辑
随州市,湖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1°19′至32°26′,东经112°43′至113°46′,东承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西接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北临河南省南阳市、河南省信阳市,南接省内的荆门市、孝感市,全市总面积9636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7月,随州市下辖1个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随州市常住人口200.37万人。
随州古称“汉东之国”,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被称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荆楚名胜大洪山,风光秀丽,景观奇特,是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闻名于世的编钟出土于此,也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为鄂北重镇,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东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转站。2018年12月13日,随州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2023年,随州市生产总值133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
中文名:随州市
外文名:Suizhou
别名: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
行政区划代码:4213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湖北省
地理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中地区、湖北省北部
面积:9636 km²
下辖地区:1个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曾都区迎宾大道9号
电话区号:(+86)0722
邮政编码:4413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00.37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曾侯乙墓、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机场:厉山通用机场
火车站:随州站、随州南站、随县站、广水站
车牌代码:鄂S
地区生产总值:1330.85 亿元(2023年)
随氏族日渐发展壮大,其中一支族随为帝向北扩张。虞夏至商初,随人在中原建立“犀”方国。同时,从商代中期至战国末期,先后在随境有“厉”、“随”、“唐”三个诸侯国建置都邑,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姬姓四十人,其中“随”、“唐”封建随境。
从秦代至今的二千多年间,随州建置虽然变迁频繁,但大部分时期或设郡、州,或置专署,成为江汉、鄂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战国末,楚灭随建县,秦汉因之。晋设义阳郡,南北朝改设随阳郡,后又改为随郡、北随郡;北周设汉东、义阳二郡。西魏随升为州,辖郡、县。隋仍设州,后废州设汉东郡。唐改郡为随州。宋、元仍为随州。民国后废州为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湖北省三专区公署设在随县。
1949年5月16日,随境随县、洪山县并列,分别隶属孝感、襄阳两专署。1955年4月30日,湖北省人民委员会13号命令,将洪山县制撤销,其辖区分别归并宜城、钟祥、枣阳和随县。
197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原随县城关镇和北郊公社为基础,设立随州市,与随县并存。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164号文通知,撤销随县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11月20日,县、市正式合署办公。
1991年8月2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45号文决定,把随州市的发展列入全省统筹规划中,各项计划指标直接单列。
1994年11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152号文件通知,随州市由省直管县级市。
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改名曾都区,隶属地级随州市;代管广水市。
2009年,国务院批准随州市重新设立随县,即在原随州市曾都区(市政府所在地)区划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曾都区继续保留;随州市管辖随县、曾都区,代管广水市。
随州行政地图
地区 | 政府驻地 | 下辖乡镇 |
---|---|---|
曾都区 | 西城街道 | 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南郊街道、北郊街道、涢水街道 、淅河镇、万店镇、何店镇、洛阳镇、府河镇 |
随县 | 厉山镇 | 厉山镇、洪山镇、柳林镇、三里岗镇、均川镇、澴潭镇、安居镇、万福镇、新街镇、高城镇、殷店镇、长岗镇、草店镇、小林镇、淮河镇、万和镇、尚市镇、唐县镇、吴山镇 |
广水市 | 应山街道 | 应山街道、十里街道、广水街道、城郊街道、武胜关镇、杨寨镇、陈巷镇、长岭镇、马坪镇、关庙镇、余店镇、吴店镇、郝店镇、蔡河镇、李店镇、太平镇、骆店镇 |
位置境域
随州地理地图
随州市
地形地貌
随州市地势由南北渐向中部微缓倾斜。南、北、西部为海拔2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中部为海拔百米以下的陂陀岗地,东南一隅为海拔60米左右的平川。最高点为北部太白顶,海拔1140米,最低点为东南水出境处的河床,海拔47米,全境地貌类型分为五大区。境内山以大洪山和桐柏山为脉,呈西北—东南向分布。
气候
随州市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据统计,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865—1070毫米,年光照总数在2009.6—2059.7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220—240天。
水文
随州市河流众多,有名常流河139条,无名小溪不可尽数。按其所归,可分为4大流域:府河流域,占全市流域面积的79.4%;淮河流域,约占全市流域面积的10%;汉水流域,占全市流域面积的7.5%;漳水流域,占全市流域面积的3.1%。有涢水、淮河、漳河、大富水等河。主要支流是激水、漂水、滥水、均水、浪河、刘家河、长安河、清水河、游河、四十里冲河、三夹河等。
水资源
随州市境内河流流域面积735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深344.3毫米,径流总量25.25亿立方米。平水年径流深318.1毫米,径流总量23.34亿立方年径流深220.1毫米,径流总量16.13亿立方米;特枯年径流深144.6毫米,径流总量8.45亿立方米。其中,境内流域面积698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4.2亿立方米;平水年径流量为22.38亿立方米,偏枯年径流量15.52亿立方米,特枯年径流量8.19亿立方米。修建大、中、小型水库513处,流域面积折净拦控3208.32平方千米,折净拦控率达45.9%。
植物资源
随州市境内植物有137科760余种,其中主要木本植物有71科174属35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闽楠、桢楠、秤锤树、香果树、青檀、山拐枣、牛鼻栓、黄杨木、黄山木兰、天目木姜子、华榛、凹叶厚朴、兰花等60多种。珍贵药材有鄂北贝母、杜仲、白干、五倍子、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
动物动物
随州市境内家养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等。森林动物有鸟类11科123种,兽类10科55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雉鸡、杜鹃、穿山甲、娃娃鱼、金钱豹等120多种。水产有7目12科47种,其中鲤科鱼类30余种,占70%以上,养殖的经济鱼类有20余种,以花鲢、白鲢、草鱼、鲫鱼、鲤鱼等常规品种为主。名特优水产品有银鱼、青虾、鳜鱼、武昌鱼、细鳞斜颌鲴、黄颡鱼、甲鱼、乌龟、黄鳝等。
矿产资源
随州
随州市常住人口变化(2018—2023)
参考资料来源:
市委 | |
市委书记 | 钱远坤 |
副市长、代理市长 | 胡志莉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夏卫东 |
市政协主席 | 冯茂东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综述
2023年,随州市生产总值133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4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51.26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9.12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14.8:42.7:42.5调整为14.3:41.4:44.3。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6254元。
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2019—2023)
参考资料:
2023年,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1%。其中,民间投资下降5.7%。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内资企业投资增长8%,港澳台投资下降37.3%,外商投资下降76.7%,个体经营投资下降22.0%。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9.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9%。商品房销售面积103万平方米,下降6.4%;销售额48.6亿元,下降9.1%。
2023年,随州市完成财政总收入9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09亿元,增长20.7%。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9.16亿元,增长1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5.95亿元,增长19.4%。
第一产业
2023年,随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9.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粮食种植面积211.23千公顷,增长0.7%;棉花种植面积3.71千公顷,下降4.0%;油料种植面积42.79千公顷,下降2.4%。粮食总产量147.37万吨,增长1.1%;棉花总产量0.3万吨,增长1.1%;油料产量9.72万吨,下降11.2%。完成人工造林0.93千公顷。
2023年,随州市主要畜禽肉类产量29.38万吨,比上年增长3.1 %(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生猪出栏219.07万头,增长3.7%;羊出栏45.08万只,下降3.1%;家禽出笼7822.27万只,增长0.9%。水产品产量9.13万吨,增长3.7%。
第二产业
2023年,随州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6%,股份制企业增长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7%,私营企业增长3.6 %。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46.5%,制造业增长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纺织业增长1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0.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3%,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3.2%,专用设备制造增长13.4%,汽车制造业增长8.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76.91亿元,比上年下降6.3%。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0.13亿元,下降7.1%;制造业63.53亿元,下降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3.24亿元,下降13.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15元,增加0.1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减少0.34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7.9%,上升3.1个百分点。
2023年,随州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51个,完成施工产值106.3亿元,比上年下降1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6.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7.8万平方米,下降4.8%。
第三产业
内外贸易
2023年,随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63亿元,比上年增长8.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17.44亿元,增长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1.19亿元,增长9.8%。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70.08亿元,增长13.8%;零售业实现销售额553.43亿元,增长7.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3.47亿元,增长10%;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4.23亿元,增长12.6%。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3.32亿元,增长8.8%。其中,网上零售额达到24.35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5%。
2023年,随州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5.0亿元,比上年下降11.3 %。其中,进口2.2亿元,下降43.0%;出口112.8亿元,下降10.3 %。在出口中,农产品出口75.91亿元,下降2.8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61.1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3.0%
邮政
2023年,随州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累计完成业务总量9.46亿元,增长15.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17亿元,增长27.6%;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155.72万件,增长27.1%。
旅游
2023年,随州市接待旅游人数2998.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 %;旅游收入193.20亿元,增长28.5%。
金融
截至2023年末,随州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72.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57.10亿元,增长14.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17.54亿元,增长11.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67.69亿元,增长11.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49.83亿元,增长11.6%。
科学技术
2023年,随州市全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2项,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183.63亿元,其中四上单位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182.41亿元,比上年增长6.9%。
教育事业
2023年,随州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190人,在校生8979人,毕业生2391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703人,毕业生471人;普通高中在校生43212人,毕业生12276人;普通初中和小学在校生214950人。
中学 | 随州市辖 | 随州一中、随州二中、随州市实验中学、随州市欧阳修中学、随州市汉东中学、随州市烈山中学 |
曾都区辖 | 曾都一中、曾都二中 | |
随县辖 | 随县一中、随县二中 | |
广水市辖 | 广水一中、广水二中、广水三中、广水四中、广水市实验高中、广水市育才高中 | |
高校 | 随州市辖 |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12月底,随州市共有文化机构65个(含文旅局机关、局属单位,乡镇文化站41家),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院11个,公共图书馆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30.71万册,博物馆(纪念馆)3个。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融媒体3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底, 随州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435个。其中:县级医院43个(含民营),乡镇医院46个;卫生技术人员13308人。其中:执业医师5342人,注册护士5831人;病床床位14099张。
综述
2023年,随州市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129.33亿吨公里,比上年上升4.7%;旅客周转量7.69亿人公里,上升2.5%。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累计完成业务总量9.46亿元,增长15.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17亿元,增长27.6%;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155.72万件,增长27.1%。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998.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 %;旅游收入193.20亿元,增长28.5%。
铁路
铁路 | 车站 |
汉丹铁路 | 随州站、平林站、马坪站、厉山站、唐县镇站 |
汉十高速铁路 | 随州南站、随县站 |
京广铁路 | 广水站、杨寨站 |
鸡杨铁路(京广铁路附属线) | 广水西站 、孝子店站、东篁店站、杨家寨站 |
宁西铁路 | 小林站 |
小厉线(汉丹铁路和宁西铁路的联络线) | 高城站、殷店站、草店镇站 |
随州站,隶属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车站管辖的二等站。新站位于随州城东新区,处在双向十车道的迎宾大道的终端。随着汉丹铁路新线(武汉—丹江双线电气化铁路)的开通,随州新站于2009年6月30日正式启用,同时随州老站停止使用,只做火车票代售点,新老车站之间开通216路公交便于人员往来。随州站距汉口站166千米,距襄阳站149千米,宜万铁路开通之前,是前往川渝必经之地,2010年途径随州站的列车日最高达95趟。
随州南站(SuizhounanRailwayStation)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等站,2019年10月正式启用。随州南站对随州旅游城市发展,招商引资等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形成了随州至武汉的“半小时经济圈”,加快了随州与武汉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广水站,京广铁路的车站。
厉山站,位于厉山镇勤劳村汉丹铁路和小厉线交汇处的客货混运二等站。
公路
随州市
随州东望江汉,西走川陕,南至洞庭,北通中原,随州交通便利,汉丹铁路、宁西铁路,福银高速麻竹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70(福银高速)横穿东西公路(随州境内汉十段),鄂高速S49(随岳高速)贯通南北;107、316、312三条国道,随南、小应、周新、寺沙、牛程、宋长、平伏7条省道构建出完善的千米网;境内武康、京广、宁西、小厉四条铁路成为通往外界快捷、便利的大通道。G107:北京—深圳,G316:福州—银川,G312:上海—霍尔果斯。
汽运
随州中心客运站
市内:均川、安居、广水、余店、徐店、界河、王家冲、陈巷、肖店(广水)、吴店、浆溪店、小林、淮河、三道河、天河口、岩子河、殷店、新城、万和、三合店、唐镇、吴山、万福店、双河、长岗、解放、洪山、环潭、郧阳、新集、三里岗、尚店、古城、彭家河、洛阳、建国、府河、新街、河源店。
省内:武汉、孝感、天门、十堰、襄阳、沙市、宜昌、钟祥、荆门、宜城、京山、大悟、孝昌、黄冈。
省外:信阳、桐柏、唐河
随州客运东站
市内:同中心客运站
省内:武汉、孝感、天门、十堰、襄阳、沙市、宜昌、钟祥、荆门、宜城、京山、大悟、孝昌、黄冈、宜城。省外信阳、桐柏、唐河。
省外:北京,苏州,昆山,上海,温岭,路桥,石狮,晋江,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桂林,南宁,海口。
历史
随州风光
随州市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作为炎帝神农故里,这里开启了华夏5000年的农耕文明;作为编钟古乐之乡,随州出土的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随州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编钟之乡”光荣称号。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据传炎帝神农就诞生在随州市随县厉山镇,他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兴贸易,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
中国文字起源地之一
2002年3月,考古工作人员在随州曾都区洛阳镇金鸡岭村发现一古代遗址(后命名为“金鸡岭遗址”),“金鸡岭遗址”联合考古研究发现:随州是中国文字起源地之一。
曾侯乙墓与随州
编钟
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楚楚”就是以鹿鹤为原型。
随州曾侯乙编钟表演第一次奏响:1978年出土时,考古人员在随州一处修理厂内试敲响过编钟。1978年建军节,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在驻随炮兵师某部礼堂,被敲响。
第二次奏响: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省博物馆演奏人员被特批随编钟进京,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创作曲目《楚商》以及《欢乐颂》等中外名曲。
第三次奏响:1997年,著名音乐人谭盾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大型交响乐《天·地·人》时,由国家特批再次敲响了编钟。
编钟2008年为北京奥运健儿喝彩奏响音乐
编钟演奏
编钟敲响随州之音感受“世界第八大奇迹。
2012年7月17日下午,“中部支点新湖北”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行全体记者来到了位于湖北省北部的随州市进行实地采访。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最年轻的地级市”。
炎帝神农与随州
随州古文物
随州境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物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物近几年来3000件。其中,较著名的有淅河西花园遗址和三里岗冷皮垭遗址。
淅河西花园遗址距随州城约20千米,遗址分上下二层。下层因潜入水面以下,未能大规模发掘,从出土少部分遗物来看,已证实其文化内涵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类似。上层为屈家岭文化层。在这一层中发掘房基5座,皆由红烧土块堆积而成,木骨泥墙,茅草盖顶。还发现大量稻谷壳、窖穴、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及当时人们使用的石刀、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和彩陶壶、杯、钵、豆、碗、罐、鼎、盆、锅、甑、空心陶器、玉珠等大量生活用具和工艺品。
炎帝神农
随州历史悠久据《礼记》、《左传》等众多文献记载:随州上古为烈山氏,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本起烈山。五千年前,炎帝神农氏在此“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开启史前农耕文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这里使封因为随。《左传》中有“汉东之国随为大”之说。
每年农历四月廿六炎帝诞辰纪念日,都有大量华人华侨到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湖北随州市寻根谒祖。自2009年起,作为国家级祭祀大典,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年。
隋文帝杨坚和随州
隋书
《隋书》卷五十《庞晃传》云:“……时高祖出为随州刺史,路经襄阳,卫王令〔庞〕晃诣高祖。……”这里的“随州刺史”,就是现位于湖北北部、桐柏山脉以南的“随州市”。周武帝即位时,杨坚“迁左小宫伯。出随州刺史,进位大将军。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其后袭爵隋国公。”这里的“袭爵”要特别说明一下,“爵”是北周封杨坚之父杨忠“随国公”的“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杨坚发迹就是在随州(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自秦后,各“王公”都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诸侯王国,杨坚的父亲杨忠的封地在随州,他儿子在随州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取得武功是占了“人和”的因素),他的封号也是以封地“随州”为名的,这就解释了杨坚为何建“隋朝”的原因(杨坚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他以自己曾受封于随,因以为国号,又忌恶“随”字带“走”旁,恐不祥遂改为“隋”。同年,随州改为“隋州”。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把州郡名的文字拆去偏旁而为国号,这是仅有的一次。)。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
隋朝建立之初,即着手改革地方行政制度,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北朝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随州改置为汉东郡,领随、土山、安贵、顺义、光化、平林、上明、唐城等8县。然而,隋王朝国祚短促,汉东郡在隋的地位和发展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欧阳修与随州
欧阳修在随州生活了18年,可以说随州是欧阳修成名成家的摇篮,他在这里吸取了智慧的乳汁。从4岁到22岁,这是人生成长的最难忘的时间段。对于欧阳修来说,使其终身难忘的就是随州城南的李氏东园。李氏乐园是其好友李晓辅的花园。欧阳修22岁离开随州,20年后到随州探望其叔父欧阳晔,故有机会再次到李氏东园故地重游。老友相逢,感慨万千,回返京师洛阳时,他便写了这流传千古的《李氏东园记》,以表达对随州的眷恋之情。他深情地说:“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
民俗
随州神农公园
以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曲艺为主体的随州民间文艺集南北之精华,绚丽多姿、独具一格,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宗极珍贵的文化财富。一般常见的民间文艺形式有龙灯、板凳龙、狮子、旱船、高跷、鼓书、道情、唢呐、山歌、号子等数十种,尤为突出的是以随州(独人轿、独龙杠、独角兽)为代表的民间文艺形式,更是显示了地方艺术特色的魅力。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民间称其:杆子当轿,好看好笑,不是真轿,而是嘻闹。独角兽指表演者两手向上伸直合并头部,形成摱澜菙,在肚皮上画出人或兽的脸谱,以双乳为眼,以肚脐为嘴,中间胃部画上鼻,腰部围上一个黑裙子(意为胡子),与一群小孩嘻玩,体现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艺术境地。1993年的开幕式上,成功表演令数万名中外来宾大饱眼福。
炎帝神农传说(湖北省随州市、神农架林区)及花鼓戏(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宣城市;湖北省随州市、麻城市;湖南省岳阳县、邵阳市、常德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标
鹿鹤
在大大小小一万五千件文物众中,还有一件随着编钟出土的后来被专家定名为“鹿鹤”的青铜器,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出土文物中绝无仅有的,“鹿鹤”还被随州市定为自己城市的标志。
乐都旋风
因出土大型系列编钟、编磬被誉为“古乐之都”的湖北省随州市,理所当然应拥有自己的地理标志。于是,“乐都旋风”应运而生。该雕塑占地近1万平方米,主体雕塑高16米,以青铜为主要材料,通过对古编钟、编磬的抽象变形,塑造出一个以编钟、编磬为基调、螺旋式升腾的“彩色音符”,以展示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暗喻随楚古乐随着旋转升腾的乐曲旋风般地席卷宇宙,同时蕴含随州传承历史文化、迅速崛起之意;雕塑表面饰以随楚文化艺术图形和符号;基座采用花岗岩制成,其上辅以编磬等图案。
综述
随州人文地图
景点
炎帝神农故里
炎帝神农故里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大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中北部,总面积305平方千米,横卧江汉,蜿蜒荆襄,气势磅礴,风光秀丽,以峰俊、林幽、洞奇、湖美、泉醇而著称。景区壮丽的山岳风光,茫茫的原始森林,神奇的千年古银杏,幽幽的千年古刹,九洞十八泉的奇特地质,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土特产品,浓郁的人文风情,动人的故事传说,交相辉映,融自然景观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与一体。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千年银杏谷
随州洛阳镇古银杏群落居世界古银杏群落之首,以古银杏群落为标志的天人合一的田园风光,楚天无双,也是洛阳镇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洛阳镇现有定植银杏树510多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17000多株,千年以上的308株。
随州博物馆
随州博物馆
徐家河旅游度假区
三潭风景区
三潭风景区
三潭风景区位于广水市北部,地处鄂豫之交。有三潭、高贵山金顶、许家冲水库、平靖关古关隘4个游览区,35个游览点。清奇幽邃的“三潭叠韵”是三潭景区标志性景点,被誉为“中原一秀”。中国第一青檀园总面积2000余亩,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青檀群落。风景区最高峰大贵山金顶海拔908米,其门匾“崧高峻极”与河南少林寺门匾如出一辙。
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广水市东北部,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是江淮流域的分水岭,南北景观兼而有之。景区面积6927公顷,是湖北省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气候宜人,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共有木本植物69科155属1830种。这里地形复杂,地势险峻,有“九峰、七寨、五寺、一百零八岭”之称。这里山水风光秀丽,分为莲花湖、祖师殿、香峰寺、龙泉沟、古井庵、观音寺六大景区,金牛溪、哈哈岭、宝林寺、兴王寨等50多个景点。
广水滑肉(应山滑肉)
广水市的一道传统名菜。相传,10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广水名厨詹厨师得知,便为其做了一道滑肉,荤素搭配。唐太宗吃后,觉得醇香可口,又不腻人,很是开胃,一碗滑肉很快被吃光。此后,詹厨师每天都为李世民做上这道菜,李世民身体强壮起来,便封詹御厨为厨王。
随州春卷
随州春卷也称春饼。清朝满汉全席中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据传东晋就有,唐宋更为盛行。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都反映当时这一习俗。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李时珍:“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
马坪拐子饭
马坪拐子饭
广水奎面
广水奎面又名应山奎面,传说中曾被誉为“银丝贡面”,以“色泽白、根条细、不连条、不浑汤”等优点,受消费者青睐。
除此之外,随州特产还有红梅李、广水胭脂红鲜桃、吉阳大蒜,徐家银鱼、随州泡泡青、厉山腐乳、随州银杏、随州蜜枣、广水白灵菇、随州油桃,黑土猪肉等。
刘永富
2016年12月7日,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12月15日,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曾都区:武汉市青山区
广水市:安徽省宁国市
随县:湖南省炎陵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