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 编辑

汉语词汇

少帝少帝

少帝( shào dì ) :

1.称被废黜的皇帝。如西汉前少帝刘恭、东汉少帝刘辩、南朝宋少帝刘义符等。【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天子见黜者, 汉 魏 已后,谓之少帝。”

2.指新登基的皇帝。【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十:“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注:“少帝”的“少”应读shǎo,音调为第三声,“多少”的“少”。而非第四声shào“年少”的“少”。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少帝

外文名:Shao Di,Little emperor

中国在位时被废黜的皇帝

编辑
1.

(西汉)刘恭,西汉前少帝。

2.

(西汉)刘弘,西汉后少帝。

3.

(西汉)刘贺昌邑王,海昏侯。

4.

(东汉) 刘懿,汉少帝,通称“北乡侯”。

5.

(东汉)刘辩,东汉少帝。

6.

(曹魏) 曹芳,魏少帝,齐王。

7.

(东孙亮,会稽王。

8.

(西晋)司马奕,海西公。

9.

(刘宋)刘义符,宋少帝。

10.

(南齐)萧昭文,海陵王。

11.

(陈朝)陈伯宗,陈废帝。

12.

(北魏)元恭,节闵帝。

13.

(西魏)元钦,西魏废帝。

14.

(北齐)高殷,北齐废帝。

15.

(北周)宇文觉,北周孝闵帝。

16.

唐朝李显,唐中宗。

17.

(唐朝)李重茂,唐少帝。

18.

(后唐)李从厚,后唐闵帝。

19.

(后晋)石重贵,晋少帝。

20.

(南宋)赵昺,宋少帝。

21.

(西夏)李纯祐,西夏桓宗。

22.

(西夏)李安全,西夏襄宗。

23.

(金朝)完颜永济,卫绍王。

24.

(明朝)朱祁钰,明代宗,明景帝,景泰帝。

西汉少帝

编辑
前少帝刘恭

西汉前少帝刘恭西汉前少帝刘恭

西汉前少帝刘恭(?—前184年):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位,汉朝第三任皇帝。皇太后吕雉命令汉惠帝皇后张嫣,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佯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立所名子为太子。汉惠帝七年秋八月戊寅(公元前188年),孝惠崩,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即前少帝。前187年为汉少帝元年。

吕雉成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并分封吕姓诸王,极力扩展吕氏势力。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前184年,吕雉得知后,囚禁他于永巷(即宫廷监狱),对外声称皇帝重病,拒绝接见任何人。吕雉又对朝臣说皇上重病,无法治理国家,应有人接替,得到朝臣肯定。于是,刘恭被废黜,并被处死。

后少帝刘弘

后少帝刘弘(?—前180年):前184年6月15日—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汉朝第4任皇帝。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生母不详。前187年四月二十八日,被封为襄成侯。前186年七月,常山王刘不疑死后,刘山于七月二十七日接封为常山王,并改名刘义。

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吕雉命常山王刘义继任帝位,并改名为刘弘,即后少帝。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一般改称第二年为元年,但因太皇太后吕雉临朝听政,故未改称元年。

公元前180年9月,吕雉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铲除吕氏家族力量。朝臣认为,少帝刘弘及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等并非汉惠帝亲生儿子,应当废黜。注待朝臣选定汉高祖与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即汉文帝),并迎入长安后,11月14日刘弘等被诛杀。

东汉少帝

编辑
前少帝刘懿

东汉前少帝刘懿东汉前少帝刘懿

北乡侯刘懿(?-125年):济北惠王刘寿的儿子。

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少帝在位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但少帝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后立刘保为帝。之后宦官孙程等人合谋诛杀阎显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汉安帝的儿子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

后少帝刘辩

汉少帝刘辩(176年-190年):汉灵帝刘宏的儿子,在位时间为189年四月~189年九月。

东汉后少帝刘辩东汉后少帝刘辩

刘辩为灵帝和何皇后所生,汉献帝刘协的哥哥。初灵帝嫌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欲立刘协为帝,但因何皇后受宠且何进位高权重而犹豫未决。189年灵帝病重,将刘协托给蹇硕,灵帝去世後,蹇硕想先杀何进再立刘协为帝,于是请何进入内,但是何进刚进入,蹇硕司马潘隐是何进的旧识,便前来看何进。何进大惊,先退出,从儳道归营,然后称疾不入,蹇硕的计划因此失败,而刘辩也得以继承帝位,是为汉少帝。董卓入京後,少帝被董卓废为弘农王,置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鸩。王曰:“是欲杀我耳。”不肯饮。强之,乃与姬及宫人饮宴别。酒行,王悲歌曰: “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藩。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因令姬起舞,姬抗袖而歌曰: “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异路兮从此乖,奈何茕独兮心中哀。” 歌竟,泣下呜咽,坐者皆欷歔。王谓姬曰:“卿王者妃,势不复为吏民妻,幸自爱!从此长辞。”遂饮鸩死,时年十八。

他弟弟刘协後来追谥他“弘农怀王”。

魏少帝

编辑
曹魏政权于公元220年替代了东汉政权,魏文帝曹丕迁汉献帝于浊鹿城,自己作了皇帝,并追封曹操为魏武帝。曹丕登基,在位仅六年,于公元226年死去。曹丕死后其子曹叡继承皇位,即魏明帝。因明帝无子,遂收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芳为义子。当时曹芳年仅六岁,被封为齐王。公元239年,即曹魏景初三年,明帝死,由这个过继的儿子,年仅8岁的曹芳继承皇位,是为魏少帝。因其年幼,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

曹芳继位时,曹爽和司马懿共同执掌大权。曹爽担心司马懿势力壮大,用明升暗降的手法,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削夺了他的兵权。司马懿运用韬晦之计,告病在家,不问朝政。以等待时机。

公元249年新年,曹芳随曹爽去城外祭扫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占据洛阳,并以太后(明元皇后)的名义免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不久又以谋反的罪名,杀死曹爽,独揽大权。自此,曹魏政权实际上已转入司马氏手中。

公元251年,司马懿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执掌朝政。两人专横残暴,大臣中只要谁稍有微议,谁就被他们除掉。曹芳恨之入骨,与心腹密谋,准备削夺司马师兄弟的兵权。不料事情泄漏,司马师先发制人,逼迫太后下诏,于公元254年9月甲戌日将曹芳废黜,降封为齐王,迁居旧宅,规定没有皇帝宣召,不能随便入朝。当时,曹芳乘坐牛车,辞别太后,自太极殿出南门,哭别群臣而去。

后来,司马炎代魏建晋,降封曹芳为邵陵公,后事不详。曹芳史称少帝。

刘宋少帝

编辑
宋少帝刘义符

宋少帝刘义符(406年—424年):是南朝宋的第二位皇帝,字车兵,宋武帝刘裕长子,母曰张夫人。义熙二年(406年),生于京口。义熙十二年(416年)刘义符10岁时,拜豫章公世子。宋台建,拜宋世子。元熙元年(419年),进为宋太子。武帝刘裕受禅,立为皇太子。永初三年(422年),刘裕去世,由皇太子刘义符即皇帝位,时年17岁,下令大赦。次年改年号“景平”。尊皇太后萧文寿为太皇太后;封太子妃司马茂英为皇后。司马茂英是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女儿海盐公主。

刘义符为太子时,即好狎呢群小,在他父亲刘裕生病时,无人管束,更好游狎。经常座龙舟移师天渊池,水上玩乐,笙歌妙舞,管弦悠扬,直到月落参横,疲劳袭身,才在龙舟上过夜。

刘裕临终前嘱咐顾命大臣太子义符继位(即宋少帝),因他游戏无度,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等,诏曰:“后世如有幼主,朝事一一委以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刘义符在位时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青春少年,童心未泯,但知玩耍嬉戏,什么父丧,什么军国大事,更不放在心上。群臣谏言,一概不听。魏兵犯境,作战失利,将军自劾,国人惊惶,他也不管,真个是无忧无虑,得快乐时且快乐,不作杞人去忧天。

公元424年6月,文武将官徐羡之、檀道济等人带兵杀入,将酣睡中的刘义符带到岸上,收取了他的印玺,以太后的名义废其为营阳王。不久被杀,时年仅十七岁。徐羡之又派人杀刘义真于新安,后立刘裕三子刘义隆为帝。

唐朝少帝

编辑
唐少帝李重

唐殇帝李重茂(694年—714年):又称“唐少帝”,唐中宗第四子,母亲不详,非韦后所生。

圣历三年(700年)被封为北海王,神龙初年(705年)受封温王,且任右卫大将军兼遥领并州大都督。710年5月中宗猝死,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由韦太后临朝称制。李重茂即位后不足一个月,临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当政的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为首的政治女性。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宰相十几人集体商议并由上官婉儿执笔的中宗遗诏是由韦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而以时为安国相王的睿宗加太尉参谋辅政。后来,韦后的党羽认为不应该用相王辅政,实际上是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把睿宗当作了一大障碍,是对曾经做过大唐皇帝和皇嗣的睿宗心怀疑忌。睿宗在先有中宗顾托遗志,而韦后自怀私心剥夺其辅政权力的时候,他也从没有正面争锋,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这说明睿宗在躲避政治斗争漩涡的冲击时,具有寻常人不曾具备的高超本领。

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睿宗重新登基。根据史书记载,在这场宫廷政变成功后,王公百官上表,认为国家多难,应立长君,认为睿宗众望所归,推举他即位。在少帝下诏让位的时候,睿宗依旧上表推让。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唐隆(710)元年六月二十四日,睿宗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由于少帝李重茂自六月初七即位,二十四日就逊位,前后不足一个月,加上这期间还有韦后临朝,他实际上并没有掌握权力,所以无论是唐朝历史上还是在历史年表的谱系上都没有把他当作一任皇帝。

后晋少帝

石重贵(914年7月22日―974年7月10日),后晋高祖石敬瑭养子,后晋末代皇帝(942年-946年在位)。史称“后晋出帝”或“后晋少帝”。天福七年(942年)六月,晋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因石重贵不肯向契丹国称臣,惹怒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契丹进攻后晋,于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攻占后晋都城开封,迫使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石重贵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气的皇帝,他敢于同契丹开战,可惜他身边却无可用之人。他在位只有4年,国破后被俘送往契丹,北宋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974年)六月,石重贵病死,终年61岁,葬于今辽宁省朝阳县,追封晋王

南宋少帝

南宋少帝赵昺南宋少帝赵昺

赵昺(1272年-1279年)即宋怀宗、恭哀皇帝,南宋第九位皇帝,也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史称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或宋祥兴帝。公元1278年-公元1279年在位,仅在位两年,卒年8岁。

他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

1278年4月在冈州即皇帝位,改元祥兴。

1279年3月19日,宋、元在崖山海战开展决战,宋军被元军击败,全军覆灭,元军随后包围崖山,左丞相陆秀夫眼看靖康之耻又要重演,在广州崖山(今新会崖门)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后(杨淑妃)等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朝覆亡。

下一篇 王忌

上一篇 歃血为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