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崇陵 编辑

清德宗和孝定景皇后的合葬陵寝

清崇陵清崇陵

清崇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清西陵内的金龙峪。 是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皇后)的合葬陵寝,由于光绪皇帝生前未动工修建陵寝,所以崇陵是其驾崩后才进行修建的。清崇陵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始建,完工于民国四年(1915年),共耗银438400两。

清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依照同治帝的惠陵,没有设置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但崇陵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它的特色。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 崇陵其隆恩殿的木结构均为名贵的梴楠木,质地坚硬,如铜似铁,被誉为“铜梁铁柱”。

1961年3月4日,包含清崇陵在内的清西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清崇陵

所属年代:清代

类别:古墓葬

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清西陵内的金龙峪

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文保批号:1-180-6-19

景点级别:AAAAA级

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17:3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30—17:00

门票价格:旺季(4月1日—10月31日):45元/人;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35元/人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光绪皇帝侍奉慈禧太后谒西陵时选定金龙峪为其万年吉地。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皇帝在幽禁中死去,因尚未建陵,其梓宫暂安在景山观德殿。

清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 ,清政府开始营建崇陵。 同年三月,光绪皇帝梓宫移至清西陵梁各庄行宫停放。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崇陵工程尚未过半,宣统皇帝退位时向民国政府提出优待条件,其中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的议和代表伍廷芳和各省督应允了这些条件,立即拨款赶修崇陵。

民国二年(1913年),崇陵地宫先期建成,光绪皇帝的梓宫奉安于地宫,同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葬入地宫。

民国四年(1915年),崇陵陵寝工程全部完工。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崇陵地宫被不明身份的军队盗掘。

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将崇陵地宫清理整修,向国内外游客开放,它是迄今为止清西陵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地下宫殿。

清崇陵全貌 清崇陵全貌

建筑格局

编辑

布局

清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依照同治帝的惠陵,总体不如雍正帝、嘉庆帝陵墓的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整个崇陵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

清崇陵及其附属妃园寝平面布局图 清崇陵及其附属妃园寝平面布局图

清崇陵布局全景(正向)清崇陵布局全景(正向)

清崇陵布局全景(背向)清崇陵布局全景(背向)

特点

清崇陵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还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故仍具有它的特色。其中,崇陵隆恩殿的木结构均为名贵的梴楠木,质地坚硬,如铜似铁,被誉为“铜梁铁柱”。崇陵虽然没有碑楼、石像生等建筑,但有比较完备的排水系统,三座门前和明楼前各有一条玉带河通向围墙之外。明楼前的玉带河,沟通地宫的14个泄水孔。如果向泄水孔倒入带颜色的水,经半个小时就会流入宝城外的玉带河里。月牙城内有渗水孔,宫殿基部还有2米宽、青砖砌成斜坡的“散水”。

崇陵的排水系统 崇陵的排水系统

主要建筑

编辑

崇陵的主要建筑

建筑名称

建筑介绍

建筑图片

五孔石拱桥

五孔石拱桥是崇陵主体建筑的发端。桥长42.1米,宽8.95米,由青白石建成,雕有桃形望柱头和荷叶净瓶栏板。

五孔石拱桥

石望柱

石望柱青白石制作,柱身浮雕龙、云朵等纹饰。望柱被石栏杆围绕,栏板和望柱各四个,望柱为狮子柱头。

石望柱

牌楼门

崇陵的牌坊(牌楼门)位于崇陵神道碑亭南侧,为木石结构,长27.54米,高10.53米,为五门六柱五顶的形式,额枋斗拱均用铜、铁木制成。铁木即铁力木,又称铁栗木,产于中国云南、广西、等地,为常绿大乔木,木材坚硬耐久,是优良的建筑和家具用材。牌坊顶覆黄色琉璃瓦,枋柱皆披麻底幛油漆彩画,旋子点金花纹。牌坊每间有两扇门。门的上部为梅花窗,下部装修雕花裙板;门窗皆披麻涂红描金线。整座牌坊显得肃穆庄重,美观大方。

崇陵牌楼门

神道碑亭

神道碑亭又名小碑楼,内竖光绪皇帝的谥号碑,重檐歇山,黄色琉璃瓦覆顶。内竖一统石碑,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光绪皇帝的谥号、徽号和庙号

神道碑亭

神厨库

神道碑亭东侧的一组建筑独成院落,称作神厨库。内建神厨、神库和省牲亭等建筑,是祭祀时制作和存放各种肉食品的地方。

位于神道碑亭东侧的神厨库

三路三孔桥

东西朝房

隆恩门

神道碑亭之后为三路三孔桥,东西两侧分别为东西朝房,是祭祀时准备奶茶和瓜果的地方,又叫茶膳房,是根据关外奶房、果房的遗制而制造的。三路三孔桥正前方的建筑叫隆恩门,是进入宫殿区的门户,也是整个陵寝组合群引导建筑的结束与主体建筑的开始,两侧是宽厚高大的朱红围墙,把宫殿区的所有建筑包围起来,使其形成结构严谨的两层院落。

三路三孔桥、东西朝房、隆恩门方位图三路三孔桥、东西朝房、隆恩门方位图

三路三孔桥、东西朝房、隆恩门

隆恩殿

东西配殿

进入隆恩门内,正面高大的建筑叫隆恩殿,是祭祀的主要场所。两侧为东西配殿,东配殿是存放祝板和制帛的地方,同时又是临时存放牌位的地方。西配殿则是喇嘛念经的地方,每当帝后忌辰大祭之日,由永福寺派十三名喇嘛到此念经,为死去的皇帝超度亡灵。在通往隆恩殿的台阶上有一块石雕刻叫丹陛石,也叫龙凤石。是由一整块儿石料雕刻而成,上面雕有龙凤、浮云、寿山、福海,寓意帝后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隆恩殿殿内设三间暖阁。中暖阁是存放帝后牌位的地方,西暖阁是存放妃子牌位的地方,东暖阁是存放佛像的地方。殿内通风设施也比较完善,有类似清代钱币的通风孔,是古代建筑的改良与创新。

隆恩殿

琉璃花门

大殿之后为崇陵三座门,又称三座琉璃花门、陵寝门,是前朝后寝的分界。陵寝门内由南向北依次有石五供、祭台、方城、明楼(崇陵陵门内未建二柱门)。

琉璃花门

石五供

(祭台)

崇陵的祭台分上、下两部分。下为供座,两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台上居中置香炉一樽,两侧各有花瓶、蜡台分列,计三种五件供品。

石五供

方城明楼

宝顶

明楼为整个陵寝中地势最高的建筑物,重檐歇山顶,楼内矗立一统石碑,明楼中间两侧墙壁对称的花纹,据考证是当年帝后棺椁的入口。 明楼下方形城墙称方城,楼后半圆形土丘称宝顶,宝顶下方为光绪皇帝安息的地宫。

方城明楼和宝顶

地宫

崇陵的地宫是清西陵唯一开放的皇陵地宫。地宫是拱券式的石结构建筑,整个地宫有隧道1条,石门4道,券9道(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1座,门洞券3座),金井1眼,龙须沟2条,漏眼14个,墓道全长63.19米,面积为349.95平方米,空间为2170.61立方米。地宫内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个,是地宫的主体建筑,高大宽敞,券顶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结构。每道石门顶上都装有重达十几吨的铜管扇,既能支撑门上的巨石,又能使高3.52米的巨大沉重的石门开关自如,石门之上还有用整块的青白石雕成的石门楼,八扇石门上,浮雕有造型生动的菩萨立像各一尊,菩萨的立像,高1.99米,神态庄严,气势威武。

崇陵地宫

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画像 光绪皇帝画像

清德宗光绪皇帝名载湉,爱新觉罗氏。清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廿六日生于太平湖醇王府邸槐荫斋。生父为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亲妹。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命年仅4岁的载湉继清文宗为子,次年嗣承皇位,年号光绪。清光绪二年(1876年),载湉开始在毓庆宫入学读书。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载湉举行了亲政典礼,然而慈禧太后训政两年后,才允许载湉亲政。为了继续控制光绪帝,慈禧太后又立她弟弟桂祥的女儿为皇后,使光绪帝在亲政与大婚后仍然形同傀儡。中日甲午战争,光绪帝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战后光绪帝痛定思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由于变法直接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利益,被后党发动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被幽禁于西苑瀛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沦陷。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帝自西安回銮后,仍居瀛台形同废帝,惟行光绪年号而已。光绪帝本来体质孱弱,加之多年的抑郁与愤懑,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先慈禧太后一天去世,享年38岁。谥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崇陵。

孝定景皇后

清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1868—1913年),都统桂祥之女,慈禧太后的内侄女。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慈禧太后为德宗(光绪帝)纳聘。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立为皇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进逼北京,随慈禧皇太后出逃至西安,一年后还京师。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统帝入承大统,称之为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携宣统帝下诏退位。两年后卒于紫禁城后宫,享年46岁。与光绪帝合葬清西陵之崇陵,祔太庙。谥为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孝定景皇后是清代最后一位皇后。

梁鼎

梁鼎芬崇陵植树照 梁鼎芬崇陵植树照

清崇陵的植树与梁鼎芬有着直接关联。陵寝的仪行树,不仅能起到树威仪,壮观瞻的作用,而且还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沙的功能,所以树株是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然而崇陵经费不足,加之与厂商在订合同时又没有植树的条款,所以崇陵快完工的时候,植树一事尚无着落。民国三年(1914年),宣统帝溥仪见梁鼎芬对清事忠心耿耿,于是就派他去守护崇陵,并办理植树事宜。梁鼎芬知道此事非常难办,但他勇于上任,竭尽全力去办。首先他率先垂范,自己带头捐了1000元。同时为了筹集经费,梁鼎芬将酒瓶里装满崇陵宝顶上的雪,封存好瓶口,制作成“崇陵雪水”,并挨门挨户地到宗室皇亲、王公大臣家登门拜访赠送雪水,请求他们为崇陵植树捐赠资金。梁鼎芬这种执着精神感动了许多人,筹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资金。梁鼎芬用筹集到的资金从丰台、蠡县买回了松树、柏树、桧树树苗。他不顾年老体弱,在植树时仍身先士卒,带头挖坑、浇水。由于梁鼎芬的艰苦努力,崇陵的砂山,后宝山,陵园内,共栽树40601株。梁鼎芬后在崇陵周边梁各庄购地作为死后埋葬之所,以期九泉之下也可以守在光绪皇帝的陵旁。民国九年(1920年)1月5日梁鼎芬病逝,终年61岁。宣统帝溥仪知道梁鼎芬病故,加恩赐谥“文忠”,赐太子少保,赏给罗坨经被,并赏三千元治丧。

学术研究

陵地选址

光绪皇帝生前没有建陵,宣统皇帝登基后才在清西陵金龙峪为其建造崇陵。金龙峪原名魏家沟,清同治年间改名为九龙峪,此处为一处风水宝地,但此地是一处弃地,先后4次被遗弃。乾隆皇帝在清乾隆四年(1739年)为其子永琏(端慧皇太子)选择陵地时曾选择此处,后来抛弃。道光皇帝也曾选择此地为陵地。咸丰皇帝选择了清西陵九龙峪和清东陵龙泉峪两处宝地,但后来选择了清东陵龙泉峪。 慈禧太后为同治帝选陵,选择了清西陵的九龙峪和清东陵的双山峪,但后来慈禧太后破坏了乾隆皇帝立定的昭穆之制,将同治帝的陵地选在了清东陵的双山峪。直到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光绪皇帝侍奉慈禧太后谒清西陵时选定金龙峪所在位置为其万年吉地。

帝陵被盗

1980年6月至7月,河北文物部门和清西陵工作人员对崇陵盗洞进行了实测,并通过盗洞进入到了地宫,证实了清崇陵曾被盗墓贼盗掘过。崇陵墓室内东西二侧的木箱七零八落,破砖满地,有的稍微还能看出箱子的形状。光绪帝的棺椁被凿了洞,隆裕太后的棺椁已经揭开了盖子。光绪的棺椁是被盗墓者用锤斧凿开的,死者头朝北。盗洞是从位于死者的脚部的棺椁挡板上打开的。洞的东西长1.10米,高0.85米。光绪的脚被盗墓者拉出,落在了棺床上,鞋子也没有了,只是死者身上穿的一件龙纹图案的衣服还能看得比较清楚,贴身穿的衣服因腐烂无法辨认。光绪的尸体被盗墓者翻过来,趴着面朝下,身上佩戴的装饰被全部盗走,只是在光绪的左手内还紧紧握着一件翡翠套环和莲花玉石。在光绪的身下垫有六厘米厚的檀香木料,檀香木料下有4公分厚的青灰色的粉面,也可能是一种香料。光绪帝的发辫残留两节,一节编有十花,一节编有三花。 通过清宫档案中记载的光绪皇帝的《万年吉祥账》得知,盗墓者仅从光绪的棺椁内,就盗走宝物近200件。 不过,盗贼未发现光绪皇帝棺椁底下的“金井”,后世考古工作者从中掘出珍珠、翡翠、玉石、子母铁球等珍贵文物二百多件。

<p>光绪棺椁上的盗洞

光绪棺椁上的盗洞

随葬物品

根据在清官档案中存有光绪帝随葬品的清单得知,崇陵主要的随葬品有绿玉佛手簪、绿玉葫芦、大东珠、饭块珠、珍珠、小飞珠、各色宝石、各种名贵皮毛、绸缎料衣服袍褂等等。 由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崇陵地宫被不明身份的军队盗掘。 地宫表面只剩下光绪帝左手握有的一件翡翠套环和两件玉石。 传说连体翡翠环大有来历,是光绪帝生前极为珍爱之物。

<p>玉石

玉石

光绪帝死因

2003—2008年之间,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与其他四家单位合作,通过现代化高科技的手段化验光绪皇帝的头发衣物,发现光绪皇帝体内的含砷量是正常人的2000多倍,最终确定光绪皇帝是三氧化二砷中毒而死,简称砒霜中毒。

文物价值

编辑
清崇陵经清末和民国两期建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隆恩殿木料采用质地坚硬的铜藻、铁藻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亦使殿内愈加美观;陵内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建筑地基使用水泥等等。崇陵在西学东渐影响下诸多近代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念的综合运用,是当时时尚建筑的典范。 同时崇陵建成距今时间不长,保存比较完整,故崇陵是研究清末陵寝发展、清末建筑西学应用的实物例证。

文物保护

编辑
1961年3月4日,清崇陵(作为清西陵的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十一五”时期,中国国家有关部门曾对崇陵西配殿进行保护维修。

2023年,保定市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崇陵宝城进行抢险加固,并通过河北省文物局省级技术初步验收。

机构设置

编辑
清崇陵所在的清西陵陵区设有管理部门“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主要职能是对清西陵整个陵区进行保护、研究与合理的开发利用。具体职责为对清西陵文物本体的保护、维修及周边风貌原始性的保护;对清西陵进行文化挖掘与清史研究;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下,对清西陵进行适度开发利用。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清崇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清西陵内的金龙峪。

崇陵在清西陵的地理位置崇陵在清西陵的地理位置

清西陵-崇陵

开放时间

清西陵开放时间

景区旺季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景区淡季

【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00—17:30

8:30—17:00

参考资料:

门票信息

清西陵门票价格

购票类型

景区旺季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景区淡季

【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景点通票

108元/人,有效期为2天

(泰陵、崇陵、昌西陵、慕陵、永福寺)

80元/人,有效期为2天

(泰陵、崇陵、昌西陵、慕陵、永福寺)

单景点门票

下午2:00以后可购买各单点门票

泰陵:45元/人

崇陵:45元/人

昌西陵:20元/人

慕陵:10元/人

永福寺:15元/人

下午2:00以后可购买各单点门票

泰陵:35元/人

崇陵:35元/人

昌西陵:15元/人

慕陵:10元/人

永福寺:15元/人

优惠政策:

1、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残疾人、1.2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年人、无偿献血者凭本人有效证件到景区售票处领取免费门票。

2、中小学生、大学生、60岁-69岁老年人凭本人有效证件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政策。

景区路线

清西陵景区提供免费中巴车 。游览线路分为1号线和2号线,1号线:综合服务区—泰陵—崇陵—永福寺;2号线:泰陵—昌西陵—慕陵,1、2号线在泰陵服务区停车场处换乘(购票免费乘坐)。

运营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日早上8:00—下午5:4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早上8:30—下午5:10。

外部交通

公共交通

游客可乘坐火车从保定和高碑店火车站下车。保定站下车后从保定中心客运站乘坐通往易县汽车站的681路和981路客车可以到达易县,然后在易县汽车站乘坐9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清西陵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售票处);在高碑店下车后,可在112国道乘坐通往易县汽车站的班车,然后在易县汽车站再乘坐9路公交车直达清西陵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售票处)。

自驾出行

清西陵景区自驾出行指南

出发方向

行驶路线

北京

京昆高速转张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转直行2千米后可以到达清西陵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售票处),车程98千米,1小时左右

石家庄

京昆高速转张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转直行2千米可以到达清西陵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售票处),车程160千米,3小时左右

天津

荣乌高速转京昆高速北行再转张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转直行2千米可以到达清西陵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售票处),车程160千米,3小时左右

大同

张家口

京大高速转张石高速清西陵出口下道,可以到达清西陵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售票处),车程180千米,3个半小时左右

太原

石太高速转京昆高速北行再转张石高速西陵出口下道,右转直行2千米可以到达清西陵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售票处),车程400千米,5小时左右

参考资料:

下一篇 宫殿建筑

上一篇 清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