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 编辑
牡丹(学名:Paeonia × suffruticosa Andr.)又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富贵花、洛阳花、谷雨花 ,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数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正是东都洛阳(一说长安)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投票总数362264票,牡丹胜出,得票高达79.71%。
中文名:牡丹
拉丁学名:Paeonia × suffruticosa Andrews
别名: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百两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虎耳草目
科:毛茛科
属:芍药属
种:牡丹
命名者及年代:Andr.,1804
汉代即有“牡丹”之名,传说西汉末年,王莽新朝,光武帝刘秀为躲避追杀,藏于柏乡县北郝村弥陀寺牡丹花丛中而得救。刘秀称帝后,遂赐名“汉牡丹”。民国21年(1932年)《柏乡县志》记载,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巡视河北时,经过柏乡,由感而发,题咏牡丹诗一首:“萧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荒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
“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代牡丹的栽培中心在长安,牡丹由武则天引种宫苑以后,在长安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推广种植热潮,牡丹的分布也迅速由宫苑波及高级寺观、达官贵人宅第,最后及至一般士人家中,牡丹迅速融入了长安文化。唐代除长安外,洛阳、杭州、九江、成都等地亦有牡丹的零星分布,这些地区的牡丹或直接从京城长安移植过去,或辗转从它地购置,可算是京城长安牡丹文化的辐射区。 洛阳曾是唐朝的东京,交通方便,贸易兴隆,城内园圃林立,有几乎家家种植牡丹传统,赏花之风盛极一时,被誉为“牡丹王国”。 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当时的“艺人”因受社会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绝技”是不外传的。所以,宋单父种植牡丹的“绝技”使后人“不能知其术”。但是,从“植牡丹一万本(株),色样各不同”来看,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王昌龄、韦庄、刘禹锡等众多名家纷纷为牡丹留下诸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等流芳百世的诗句。
在唐代,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据《杜阳杂记》记载:“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酉阳杂俎》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剧谈录》载:“慈恩寺浴堂院有花两丛,每开五六百花,繁艳芬馥,绝少伦比。”当时,刺激牡丹种植业发展的原因,不仅是牡丹被众多的人们喜爱,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唐国史补》载:“人种以求利,本有值数万者。”在唐代的大量栽培下,繁育出众多的品种,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花型花色增多。
在栽培方面角度说,唐代已开始尝试牡丹的熏花试验,据《事物纪原》记载:“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这虽为传说,但从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独迟”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真正掌握其生长规律而造成熏花的失败,使其不能与其它花卉同放。
曹州牡丹与唐朝开国功臣李勣有关,清代李良民的《漆园轶事》中也有“富贵开花在日边,天子梨树争相看,若非李勣连故里,谁疑仙葩到漆园”的记载。
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据宋《清异录》记载:“后唐庄宗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有百药仙人、月宫花、小黄娇、雪夫人、粉奴香、蓬莱相公、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支紫等品种。”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赏牡丹习俗在洛阳民间更为盛行,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描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宋代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称得起名贵非凡,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之王”和“牡丹之后”。 宋代牡丹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择地、花性、浇灌、留蕾、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方法,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成熟经验。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载:“种花必择善地,尽去旧土,以细土用蔹末一斤和之”,“白蔹能杀虫,此种花之法也”。《洛阳花木记》中载:“凡栽牡丹不宜太深,深则根不行,而花不发旺,以疮口(根茎交接处)齐土面为好。”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对栽培牡丹十分严格,从选地到种植都十分讲究,这也许是洛阳牡丹能够甲天下的原因之一。
宋代,山东种植牡丹的地区较多,且有规模大的特点。1034年,欧阳修所著的《洛阳牡丹记》出版,是世界上首部牡丹专著。书中写到“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体现了北宋时期山东已经是牡丹的主要产区。山东青州、密州、曹州早有种植牡丹、办赏花大会的风俗。
熙宁八年(1075)至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担任知密州太守期间,也曾多次赏牡丹,戴牡丹、写牡丹。熙宁八年(1075)密州遭遇罕见的旱灾蝗灾,苏轼斋戒吃素,到常山祈雨,无心赏花,九月,果然下了雨。这时候,已经是春尽花残,一天,细雨中,突然开了一朵千叶重瓣的牡丹花,于是苏轼特置酒花前,赏花寄情,填《雨中花漫》词: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曹州即今山东省菏泽市,也就是现今牡丹的主要产地之一。宋代《兖州府志·风土志》中就有曹州“楼台牡丹”的记载。宋代曹州出了许多文学大家,如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之一的王禹偁就是巨野人,他曾写有《芍药诗》一首,通过描写牡丹凋落芍药盛开,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宋代的巨野人士晁补之才思飘逸,文章温润典雅、富有文采,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作中的牡丹诗也很有特色。
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首次出现了“鞓红”,又名“青州红”:“鞓红者,单叶,深红花,出青州,亦曰青州红。故张仆射(宰相)齐贤有第西京贤相坊,自青州馲驼驮其种,遂传洛中。其色类腰带鞓,故为之鞓红。”据《宋史·张齐贤传》记载:张齐贤原籍曹州冤句
牡丹: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落叶小灌木,高1-1.5米;二回三出复叶,小叶常3-5裂;初夏开白色、红色或紫色花,花单生大型;雌蕊生于肉质花盘上,密被细毛。
紫斑牡丹(变种)
紫斑牡丹(变种) :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var. papaveracea (Andrews) Kerner
与牡丹的区别:花瓣内面基部具深紫色斑块。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不分裂,稀不等2-4浅裂。花大,花瓣白色。
分布于四川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太白山区)。生海拔1100-2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在甘肃、青海等地有栽培。
根皮供药用,称“丹皮”;为镇痉药,能凉血散瘀,治中风、腹痛等症。
矮牡丹(变种)
矮牡丹(变种):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var. spontanea Rehder
与牡丹的区别:叶背面和叶轴均生短柔毛,顶生小叶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4-6厘米,宽3.5-4.5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再浅裂。
产自中国陕西延安。生山坡疏林中。
株型
直立型: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达1米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疏散型: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开张型:枝条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矮生型:枝条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条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厘米高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独干型: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等。
|
|
|
根系
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长,一般来说,根深的植株枝叶茂盛,植株较高,根浅则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直根型:此类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面条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称“丹皮”)产量高,质量好。如“凤丹”、“赵粉”、“二乔”、“墨魁”等。这类牡丹多为药用兼观赏两用品种。
坡根型:此类根条粗细长短不一,分生侧根较多,交叉生长,俗称“鸡爪根”,多数入土较浅,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贯雪”、“白玉”、“黄花葵”等品种,此类牡丹产丹皮质量、产量低于直根型,不适于药用栽培。
中间型:此类根条稀密适中,无明显主根,生有多数粗细均称、根皮光滑的“面条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种生黑”、“姚黄”等,既可观赏,又可药用。
|
|
|
叶柄
牡丹的叶柄凹处多为暗紫、紫红、灰褐、黄绿等不同颜色,叶柄也有粗细、硬软、长短之分,长者可达40厘米,短者不过10厘米;叶柄的长短,特别是叶柄和枝条夹角的大小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同时对花的观赏价值影响也较大,叶柄与枝夹角大,叶面平展或下垂,叶也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叶丛之上,形成花美叶秀,相得益彰的观赏价值;相反,叶柄较短,叶柄与枝条夹角较小,因枝叶紧密,花朵常藏在叶丛中,造成“叶里藏花”现象,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
胚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牡丹以鳞芽越冬。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为花芽、叶芽、潜伏芽和不定芽四种。
花芽: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干枯回缩一段。着生在干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叶芽:叶芽只抽枝长叶,多数着生在花芽下部的叶腋间,也有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较花芽瘦小,萌发后发育成枝条。
潜伏芽:潜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状瘪小,如粟粒,俗称“狗鳖”。平时不萌发,在花芽、叶芽或枝条受伤后才能萌发,其寿命较长,可维持10-15年之久。
不定芽:着生在根茎处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为萌蘖枝,俗称“土芽”。不定芽萌发力特强,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来源。不定芽当年不开花,生长旺盛者,在顶部当年可发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开花。
牡丹在芽因品种不同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态百出,各有特征。大体上有圆锥型、珍珠型、扁圆型、长锥型、鹰咀型等;各形状之间又有大小、鳞片的多少、芽质瘪瘦虚实等差别;颜色也有青绿、黄绿、土红、土黄、银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红等色;另外还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单靠芽的形状、颜色等很难识别牡丹的品种,需靠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种鳞芽的特性。
分枝
因当年生效枝上节间长短不同,着生芽数及新枝萌发力强弱也不同,分枝的习性也有明显差异但分枝上有以下类型:
单枝型:当年生新枝节间长,着生芽较少,仅在基部1-2节部位或第1-3节部位上生芽,并且这些新芽中,当年仅有一芽萌发成为当年生新枝,该类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黄”等。
稠枝型:当年生新枝节间短,着生新芽较多,一般3-5个,新芽发枝力强,每个新芽在当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较稠、丛生。这类品种的植株一般较矮,分枝密。如“瑛珞宝珠”、“丹炉红”、“脂红”等。
|
|
|
叶片
牡丹叶互生,由叶片、叶柄组成。叶形、大小、色泽、质地等因品种而异可分为以下几类:
大形圆叶型:全叶大而圆,长40厘米以上,宽25厘米以上,小叶宽大,圆纯而肥厚,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小叶边缘缺少;叶面多平展。如“王红”、“大胡红”、“墨魁”、“首案红”等。
大形长叶型:全叶大小同前,但小叶较狭长,呈长椭圆形,质较薄,边缘缺刻少而尖,叶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银粉金鳞”、“冰凌罩红石”等。
小叶圆叶型:全叶较小,长约20-30厘米,小叶短而厚,边缘缺刻少而圆纯。如“葛巾紫”、“蓝田玉”、“美人红”等。小形长叶型:全叶大小同上,但小叶较狭,边缘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红”、“烟龙紫”等。
中形叶型:全叶中等大小,长约30-40厘米,小叶长椭圆形,边缘缺刻多且较尖又上卷,叶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状元红”、“大棕紫”等。
另外,还有特殊的叶形。如“三奇集盛”,每个叶柄上只生三枚不规律的圆形叶片,比一般品种少三分之二,为二回一出复叶;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叶柄上着生三组叶片,分为顶五后六共十一枚小叶,比一般品种多二片。牡丹叶的颜色以绿色、黄绿色为主,个别品种的叶有深浅不同程度的紫晕;有的叶面上还缀有紫色或黄色的斑点;叶背面多为灰绿色和浅灰色,个别的品种(如“鹤白”)茸毛特别多。
|
|
|
花朵
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有的品种花器齐全,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如“似荷莲”、“凤丹白”等;但有的品种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
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形态特征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
有关牡丹专家学者与产区的科研人员一起,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经多年实地观察研究及对牡丹花的解剖观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构成的演化规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类,即把牡丹花型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
单瓣型:花瓣2-3轮,10-15片,宽大平展,雄蕊200-300个,雌蕊4-6枚,雄、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此类花型以“鸦片紫”、“石榴红”、“凤丹白”等品种为代表。
荷花型:花瓣4-5轮,20-25片,花瓣宽大,形状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但个别品种偶有雄蕊或雌蕊柱头瓣化现象。此类花型以“似荷莲”、“锦云红”、“玉板白”等品种为代表。
皇冠型:外花瓣2-5轮,宽大平展,雄蕊大部分或全部瓣化成细碎曲皱花瓣,瓣群周密高耸,形似皇冠。内花瓣排列不规则,瓣间常杂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间也常残留有花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结实。此类花型以“蓝田玉”、“胡红”、“姚黄”、“首案红”、等品种为代表。
绣球型:雄蕊充分瓣化,内外瓣形状大小近似,拥挤隆起,呈球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无结实能力。此类花型以“豆绿”、“绿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种为代表。
菊花型:花瓣6轮以上,花瓣形状相似,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自外向内逐渐变小,并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长或退化变小。有些品种柱头有瓣化现象,结实力较差,此类花型以“玫瑰红”、“丛中笑”、“银红巧对”、“锦袍红”等品种为代表。
蔷薇型:花瓣多轮,花瓣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以“紫二乔”、“乌金耀辉”、“红霞争辉”等品种为代表。
金环型:外花瓣2-3轮,宽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狭长直立大花瓣,中心花瓣与外轮花瓣之间有一圈正常雄蕊成金环状,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差。此类花型以极少,以“白天娥”、“俊艳红”、“粉面桃花”、“玉美人”品种为代表。
托桂型:外花瓣2-5轮,宽大整齐,部分雄蕊瓣化成细长花瓣,瓣端常残留有花药或花药痕迹,瓣间杂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规则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此类花型以“淑女装”、“娇红”、“仙娥”、“三变赛玉”等品种为代表。
楼子台阁型:下方花雄蕊瓣化较充分,与正常花瓣形状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数量较少,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种退化消失。此类花型以“赤龙焕彩”、“盛丹炉”、“玉楼点翠”、“紫重楼”等品种为代表。
千层台阁型:下方花瓣4轮以上,花瓣排列整齐,形状近似,瓣间不杂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少,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变小,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此类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红”、“寿星红”等品种为代表。
|
|
|
|
|
|
|
|
|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20℃,但开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北京、临夏、彭州、铜陵县等。通过中原花农冬季赴粤、闽、浙、深圳、海南进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几个地区安家落户,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
中原
1.历史沿革:中原品种群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中国牡丹的主要栽培中心,始终位于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牡丹园艺品种体系形成的主线。中原是中国牡丹园艺品种的发祥地。
2.栽培分布: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分布中心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和北京。实际上中原牡丹品种的栽培分布,向南在上海、杭州;向东已在青岛、烟台,向西在甘肃兰州,向北在长城以南都能正常开花。如今经防寒越冬,已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牡丹江、尚志以及到青海西宁等地也能露地栽培,正常开花;稍加防寒即可安全越冬。可见中原品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在国外,已经引种栽植到日本、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等国。
3.野生原种:主要野生原种是矮牡丹
河南洛阳:
中国国花园、国际牡丹园、王城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白云山、白马寺
中国国花园是中国最大的牡丹专类观赏园,享有“中国国花第一园”之美誉。园内种植牡丹750亩,60余万株,1080多个品种。配植各种乔、灌木380多万株,180多个品种。是一个近千亩的牡丹主题公园,园内单个牡丹品种大面积种植,整体观赏效果宏观、大气,美不胜收,是中国赏牡丹好去处。4-5月是牡丹花的盛花期,此时牡丹花的视觉盛宴展开,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国际牡丹园是中原地区较大的晚花牡丹园及中外牡丹精品园,牡丹园总面积380多亩,以蜚声海内外的洛阳牡丹精品为中心,汇聚中外牡丹名优品种680多个,芍药品种330多个,品种总数超过1000个,集赏花、科研、生产、休闲于一园,以“品种优、晚花多、花期长、景观好”而驰名。牡丹花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左右,每年这个时候,洛阳都将举办盛大的“洛阳牡丹花会”活动,人潮花海,争奇斗艳,来这里赏牡丹也是不错的选择。
菏泽牡丹
山东菏泽:
最佳赏花地:曹州牡丹园、菏泽牡丹园、中国牡丹园、曹州百花园、古今园、何家花园、冠宇牡丹园、绿美牡丹园。
牡丹园有48万亩牡丹,牡丹品种1237个,总量达到80万株,牡丹花期为4月初-5月中下旬左右。景区内还建有国花馆、花海群芳、菏山流霞等40余个牡丹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极具观赏品位的景点,每逢谷雨前后,花海人潮,花色丰富多彩,花型千变万化,蔚为壮观。曹州牡丹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蔚为壮观,堪称中华之最。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栽培面积12万亩,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237个品种,菏泽牡丹的九大色系是红、白、黄、黑、粉、紫、蓝、绿和复色,可谓千姿百态,各俱风韵。
最佳赏花期:4月1日-5月20日左右
彭州牡丹
四川彭州:
大唐牡丹园、盛世牡丹苑、丹景山牡丹园
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为中国天彭牡丹的发源地。“大唐牡丹园”坐落于彭州市隆丰镇。大唐牡丹园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相传为当地富商周仁兴所建,原名“仁兴苑” ,后唐玄宗御赐名为“大唐牡丹园” 。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牡丹花种植基地,多达300万株的牡丹花,在这300万株牡丹花中汇集了300多个牡丹花品种,无论是国内人们熟知的牡丹花品种,还是国外那些知名的牡丹花品种,在这里都可以全部看到。
尚湖牡丹
江苏常熟:
尚湖风景区自1990年从菏泽引种首批牡丹500多株,建立了2万多平方米的牡丹园,此后陆续引进洛阳、宁国、盐城、彭州、日本等地的牡丹精品,形成了红、黄、蓝、黑、紫、绿、粉、白8大色系,品种数量、种植面积均居江南之首,一时间成为江南知名旅游品牌。
尚存一株生长了400多年的牡丹,传说乾隆下江南时曾观赏过,至今仍枝繁叶茂,每年适季开花。“春天看牡丹,相约尚湖来”,已成为江南新民俗。
北京牡丹
北京:
景山、怀柔桥梓镇国色天香牡丹园、北京植物园
景山公园早在元代已开始栽培牡丹,近年来不断引进新品种,目前既有皇家御园传统的牡丹名品,也有洛阳牡丹、菏泽牡丹,珍奇的甘肃牡丹、江浙牡丹、日本牡丹等共达150多个品种,涵盖八大色系、九个花型。黄色的姚黄、一花红白双色的“花二乔”、黑色的“青龙卧墨池”、绿色的“豆绿”、白色的“昆山夜光”等名贵品种争芳斗妍,好不热闹。
北京国色天香牡丹园位于怀柔桥梓镇,占地3500亩,近600个牡丹品种,100多万株牡丹。
北京植物园的牡丹园,是北方最大的牡丹园,每逢开花时节,“魏子 ”、“大胡红”、“梨花雪”、“乌龙卧墨池”等珍贵品种都相继吐露芬芳,姿态万千,妩媚得让人迷恋。
最佳赏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垫江牡丹
重庆:
垫江牡丹园、恺之峰旅游区
垫江牡丹园所在的太平镇位于垫江县城南8千米处。种植牡丹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垫江牡丹樱花世界景区共种植精品牡丹150余亩。牡丹盛开时漫山红遍,蔚为壮观;有太平红、凤山白、凤丹粉、紫斑白、凤丹、大通墨玉品种,花色不仅有红花、白花、粉红花、粉紫花、紫花、粉绿二乔,而且有一株自然开两种甚至三种花的品种。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开花。
恺之峰的百年牡丹园,又名花王之园;位于百灵山顶,系山水牡丹之源,种植牡丹面积2.5万亩,品种有太平红、千层香、凤丹等60多个品种,有玫瑰红、粉红、白色等花色,与山、水、石、竹、树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无与伦比,充分展示了牡丹之美,之清,之幽。
丫山牡丹
安徽芜湖:
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植牡丹500余亩,涵盖9大类200多个品种。丫山向有“牡丹之乡”的美称。景区内拥有三个牡丹观赏园。收集中外牡丹品种繁多,有红、黄、紫、白、粉、蓝、黑、绿诸多花色,各色之间还有过渡色。有些花朵硕大,花瓣层迭高耸多达百叶,有些花龄长久,丫山牡丹王寿逾百年;还有些花色富于变化,甚是奇妙。牡丹盛开的四五月份,持续数十天的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和特色互动节目都会免费提供给日以万计的游客们欣赏、参与。每年一届的牡丹节庆已成长为华东地区具有影响的旅游与文化盛事。
安徽铜陵:
安徽凤凰山牡丹园位于铜陵,这里的牡丹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牡丹,它是名贵的药材,名为:凤丹,1987年,牡丹被铜陵市民评选为市花。凤凰山牡丹既可供观赏,又可入药。铜陵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西晋时,著名道家葛洪,就曾载植过牡丹。据清代乾隆《铜陵县志》记载:“长山石窦中有牡丹一株,高丈余,花开二,三枝素艳绝丽,相传乃晋人葛洪所植。”被称为“仙牡丹”。
狼牙山牡丹
河北保定:
狼牙山牡丹园规划面积约2000多亩,引进了国内外牡丹品种600多种,栽植30多万株。每年谷雨前后,园中的牡丹花竞相绽放,花期持续一个多月。拥有典雅的“粉乔”、出众的“金阁”、艳丽的“花王”等。每年谷雨前后,园内各种姿态色彩的牡丹花竞相绽放,花期长达一个多月。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景区都会举办牡丹节,游客既可赏牡丹,又可参与牡丹节特色活动。
洋县朱鹮梨园景区牡丹
陕西汉中:
洋县朱鹮梨园景区牡丹园、富平县牡丹园、渭南合阳县牡丹园
洋县朱鹮梨园景区牡丹园始建于2016年。2017年,牡丹园第一次开园就吸引30万游客进园观赏。该园在增加牡丹品种、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不断丰富文化内涵,200多个品种的牡丹竞相开放,形成“龙凤呈祥 花开富贵”的吉祥图案,令游客流连忘返。园内拥有9大色系、200多个品种、3000多万株各色牡丹,其中油用牡丹8000多亩 ,观赏牡丹1000多亩。预计牡丹花期可持续到4月底。
临汾牡丹
山西临汾:
临汾牡丹园、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
牡丹园位于石壁乡三合村,牡丹花在每年4月底至5月初开放,花大如盘,洁白如雪。园中有一株牡丹株高1.83米,冠幅4米,丛围15米,每年花开400余朵且花期长。经专家考证为中国现存单株最大的野生白牡丹,素有“牡丹王”之称,已被《中国牡丹全书》收录,被全国牡丹协会赞誉为“天下第一牡丹”。因其生长年代久远,并有颇多神奇之处,当地百姓又尊称她为“牡丹仙子”。
近来,牡丹景区在以往设施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新修了几座与之相称的亭台楼阁,以供游人一睹牡丹芳容,应景生情,细品着美丽的传说犹如身临其境。
德州牡丹园
山东德州:
德州牡丹园位于东风路以北、东方红路以南的减河东岸,占地60余亩,目前拥有9大色系、400多个品种,花期可持续到五一前后,园内还有4万株芍药,5月即将盛开,景区内一年365天都有人打理,而最佳的游览时间是4月和5月,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牡丹和芍药会分批次开放吸引游客。
临洮牡丹
甘肃临洮:
●临洮县天香牡丹园,种植牡丹1000多亩,古牡丹树约4000棵。拥有紫斑牡丹苗木22.1万株,优良品种366种。
●凤凰山牡丹园,八里铺镇凤凰山已栽植牡丹35000多株,面积达120亩。
●曹家坪原野牡丹园,千亩牡丹园正在打造中,4万多株牡丹可供欣赏,10万株油用牡丹。
●太石丰太山牡丹园,打造有千亩牡丹园,4万多株牡丹可供欣赏,10万株油用牡丹。
●韩家湾牡丹园,种植牡丹80亩,花期牡丹约20000株。
●马家窑彩陶小镇牡丹园,种植牡丹20亩,紫斑牡丹160个品种,总计约2000多株。
●八里铺雍家庄紫斑牡丹繁育中心,种植紫斑牡丹60亩,约20000株。
●南屏易寿天成牡丹小镇,牡丹种植420亩。
●东山牡丹园,太平堡临达路沿线和东山林场各种植牡丹10000多株。
林芝牡丹
西藏林芝:
在西藏东南部、林芝地区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药洲米林,每年5月,随着高原大地的回温,西藏濒危植物野生大花黄牡丹悄然睁开了休眠的双眼,含苞待放,数千株野生大花黄牡丹将在米林上演一场花的盛宴。大花黄牡丹仅生长在中国西藏的米林、隆子等县的海拔2500-3500米的雅鲁藏布江开阔河谷及山坡林级灌丛中。目前,野生大花黄牡丹仅存一万株左右,数量极少。正因为其面频着濒危现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