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台区 编辑
汉台区,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汉中市中部,南临汉水与南郑区 隔江相望,西隔褒河与勉县相邻,东连城固县以洪沟河为界,北靠秦岭与留坝县接壤,区域面积556平方千米,是汉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截至2022年10月,汉台区下辖8个街道、7个镇。2022年末,汉台区常住人口62.17万人。
汉台区历史厚重、源远流长,史前时代,人类先祖就在此繁衍滋长、生生不息。夏,属褒国。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置南郑县。西魏废帝三年(553年),改为光义县。隋开皇初年(581年),复称南郑县。1949年12月6日,南郑解放,以县城及近郊设南郑市。1953年11月13日,南郑市改为汉中市。1996年2月21日,撤消县级汉中市,设立汉台区。2007年11月,汉台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22年,汉台区实现生产总值426.51亿元,比2021年增长1.0%。
中文名:汉台区
别名:汉台
行政区划代码:6107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陕西省汉中市
地理位置:汉中市中部
面积:556 km²
下辖地区:8个街道、7个镇(截至2022年10月)
政府驻地:中山街80号
电话区号:0916
邮政编码:723000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62.17 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汉中市博物馆、石门栈道景区、兴汉胜境景区、天台国家森林公园、褒河森林公园
火车站:汉中站
车牌代码:陕F
地区生产总值:426.51 亿元(2022年)
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置南郑县。为历代郡、州、府、路、道、区治及附郭首县。
晋泰始二年(206年),置梁州,州、郡、县同治南郑。
西魏废帝三年(553年),改为光义县,治所不变。
隋开皇初年(581年),复称南郑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设山南道,辖梁州,道、州、县治南郑。兴元元年(784年)二月,升附郭南郑县为“赤县”,与京城长安同等
宋,置利州路,辖兴元府,路、府、县均治南郑。
元,改兴元府为兴元路,路、县治南郑。
明洪武三年(1370年),兴元路改为汉中府,治南郑。
至清末,府、县治不变。
民国二年(1913年),汉中府改为汉中道,治南郑。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消。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及县府驻南郑。
1949年12月6日,南郑解放,以县城及近郊设南郑市。同年12月12日,南郑市人民政府成立。辖原南郑县的城关五镇及近郊的石马、汉水。同时设南郑县,治所十八里铺(今铺镇),辖原南郑县的农村乡镇。
1953年11月13日,南郑市改为汉中市。
1958年12月,汉中市、南郑、褒城、留坝县及黎坪中心区部分地方合并为汉中市。
1961年9月11日,市县分设,恢复南郑和留坝县。汉江以南8个公社属南郑县辖区(县政府驻周家坪),马道、留坝两社归属留坝县。城区、褒河、铺镇、武乡、石马、汉水属汉中市辖区。
1964年6月5日,汉中市改为汉中县。
1980年8月17日,恢复汉中市。
1996年2月21日,撤消县级汉中市,设立汉台区。
汉台区
区划沿革
1996年7月18日,汉台区辖7个街道(东大街、东关、汉中路、中山街、北关、舒家营、鑫源),8个镇(河东店、铺镇、武乡、宗营、龙江、老君、汉王、七里),2个乡(徐家坡、望江)。
2001年3月,鑫源开发区、鑫源街道上划汉中经济开发区(北区)。同年12月,改设七里镇为七里街道。汉台区辖7个街道,7个镇,2个乡。
2011年7月,舒家营街道、龙江镇合并为龙江街道,徐家坡乡、望江乡合并为徐望镇。汉台区辖7镇,7个街道。
2017年12月,鑫源街道划归汉台区。汉台区辖8个街道,7个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汉台区辖8个街道、7个镇:北关街道、东大街街道、汉中路街道、中山街街道、东关街道、鑫源街道、七里街道、龙江街道、铺镇、武乡镇、河东店镇、宗营镇、老君镇、汉王镇、徐望镇,汉台区人民政府驻地中山街80号。
位置境域
汉台区位于汉中市中部,南临汉水与南郑区 隔江相望,西隔褒河与勉县相邻,东连城固县以洪沟河为界,北靠秦岭与留坝县接壤,地处东经106°51~107°10´和北纬33°02~33°22´之间,南北长37千米,东西宽23千米,区域面积556平方千米。
汉台区
地形地貌
汉台区南依汉江,北偎秦岭余脉天台山。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大致分为三带:南部为汉江冲积平原,占土地面积38%;中部为沟梁相间的丘陵地带,海拔541~700米,占土地面积28%;北部属秦岭南坡山地,属秦岭东西构造带的一部分,为中心地貌类型,地形形态受岩石性质控制,地貌特征表现为山高、谷深、坡陡,海拔700~2000米,占土地面积34%。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光山、大屋基、圆包石、蒿坪岭、青㭎坪、大光山、玉皇坪、马鬃山。最低处为铺镇小寨村,海拔478米;最高处为河东店镇花果村溜石板梁,海拔2038米,南北高差1551米。
气候
汉台区地处亚热带与南温带交界的秦巴气候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雨热同季、四季分明。1951~2010年,年平均气温14.5℃,1月平均气温为2.4℃,极端最低气温-10.1℃(1957年1月14日);7月平均气温为25.7℃,极端最高气温38.0℃(1953年8月18日)。最低月均气温-1.7℃(1992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3.0℃(1994年8月,2002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3.8℃。无霜期年平均234天,最长达276天,最短为20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78.4小时,年总辐射105.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855.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23.3天。极端年最大雨量1462.8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30.3毫米(1995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10月,9月最多。
水文
汉台区的河流属汉江流域,水系主要由汉江、褒河两大过境河流以与境内18条较大的沟道组成。境内无大的天然湖泊,有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池塘。汉江过勉县在本区孤山村入境,经龙江、北关、汉中路、东关、七里街道和铺镇,由铺镇小寨村洪沟河口入城固县,境内流程27.4千米,年径流量平均32.4亿立方米。褒河是汉江较大的支流之一,自留坝县青桥铺入境,经河东店镇、龙江街道,至龙江孤山村入汉江,区内流长27千米。1969年在距市区17千米的褒谷口修建了石门水库,设计库容1.1亿立方米。褒河年平均径流量为10.5亿立方米,每年至少可给城市提供9000万立方米的地表水资源。浅山及丘陵地带有较大沟道18条,总控制面积73.9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0.3亿平方米。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水,区域地下水流向是北北西向南南东,深度在125米以上,粘土和亚粘土的单层厚度小于10米,大致以埋深70米左右的隔水层为界、70米以上属于潜水,70米以下属于承压水,分层不很明显。地下水埋深,在水量丰富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约5~10米,含水层厚度10~70米。
自然灾害
汉台区的主要灾害有水灾、旱灾、冰雹,一般发生在个别年份和局部地区。有史记载的2100多年中,曾发生水灾77次,旱灾52次,水、旱灾之比为1∶0.67。1951年以来,水灾平均五、六年发生一次。旱灾平均七、八年发生一次。周期在缩短,发灾较频繁。水灾最严重的一次是1980年7月2日,沿褒河、汉江的6个公社遭洪水袭击,冲毁渠道40条,淹没庄稼1.4万多亩,倒塌房屋431间。旱灾最严重的一次是1969年的伏旱,137个塘库干涸,褒惠渠一度流量仅0.44立方米/秒,11万亩水稻未插秧,已插的干死1.5万亩。冰雹灾害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79年6月18日,降冰雹约40分钟,35950亩农作物遭严重毁坏。地震最严重的一次是2008年“5.12”地震,受灾人口35万人,因灾死亡5人,伤96人,倒塌房屋912间,造成严重危房1137间,损坏房屋3264间,山体滑坡5处,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586人,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此外风、虫、鼠以及泥石流滑坡等灾历年来虽有发生,但未造成大的灾害。
矿产资源
汉台区境内已探明矿藏主要有锰、磷、石英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粘土等。锰矿资源储量800万吨,产于下寒武统地层中,与磷矿共生,为磷矿层的直接顶板。属浅海相沉积型碳酸锰矿床。矿区产锰矿二层,下层矿为主矿层,呈层状产出,长2860米,厚度0.07~7.7米,一般2米左右。上层矿呈透镜状,不连续,厚度0.4~2.9米,一般2米左右。矿石品位金属锰含量8.9~43.2%,一般为30%左右。磷矿资源总储量5000万吨,分布于东起雷家山,西到沥水沟,长约15千米的范围内,呈近东西方向的带状分布。分为雷家山——塔南坡、哑姑山、沥水沟3个矿区,总称为天台山磷矿。磷矿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由于断层破坏和沉积相变尖灭,共分割成23个矿体。石英岩资源储量2亿吨,分布在天台山——沥水沟一带,长15千米,有大小石英岩矿体20余条,厚度数10到百余米。有沥水沟、夏家沟、哑姑山3个矿段。石英岩矿呈层状,产于下寒武统地层中,属沉积变质矿床。
生物资源
汉台区境内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35.2%,活立木总蓄积90.5万立方米。有野生动物71种,其中兽类17种,两栖类2种,鸟类47种,蛇类5种,主要栖息在北部山林区。有鱼类63种。国家珍稀鱼类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均有分布。有乔灌木50余科220余种,花卉30余科60多个品种,中草药1231种(其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182种)。
职务 | 姓名 |
---|---|
汉中市委常委,汉台区委书记 | 叶稳太 |
区委副书记、区长 | 赵亿谋 |
区委副书记 | 崔皓亮 |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 苏烨 |
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 汤新军 |
区政协副主席 | 薛强、王玲、马千里、张岚 |
参考资料
综述
2022年,汉台区实现生产总值42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7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60.98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244.36亿元,同比增长0.5%;人均生产总值68671元,比上年增长0.7%。
2022年,汉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1%,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2.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2.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8%。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为3.9%、12.0%和84.1%。
2022年,汉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582元,增长4.7%;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81元,增长0.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528元,同比增长4.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267元,下降0.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98元,同比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625元,增长3.7%。
第一产业
2022年,汉台区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7.82亿元,同比增长3.9%。粮食种植面积25.18万亩,同比增长2.6%;粮食产量11.65万吨,同比增长0.3%;油料种植面积6.1万亩,油料产量1.0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36万亩,产量28.9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和4.6%。新发展设施蔬菜1500亩,改良柑桔5000亩,栽培食用菌 400万袋。新增“双品一标”产品3个。全区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1.24万吨。
2022年生猪、家禽、牛羊年出栏量分别达到12.42万头、155.38万只和0.88万头;肉类、禽蛋、鲜奶产量分别达1.29、0.91和0.5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1.03万吨,同比增长9.5%。
第二产业
2022年,汉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2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82.30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区属企业完成总产值201.53亿元,同比下降3.8%;开发区企业完成总产值80.77亿元,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
分轻重工业看:2022年,汉台区的轻工业完成产值56.34亿元,同比下降16.0%;重工业完成产值225.96亿元,同比增长4.5%。
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产值完成5.79亿元,同比增长16.6%;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完成34.31亿元,同比增长20.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完成58.79亿元,同比增长19.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完成5.92亿元,同比增长64.4%。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完成88.59亿元,同比增长7.2%。
2022年,汉台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9.63亿元,同比增长8.6%;103户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33.7亿元,同比增长8.7%。全年共签订合同额409.21亿元,同比增长22.1%;新签订合同额264.27亿元,同比增长15.8%。
第三产业
2022年,汉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47亿元,同比增长3.3%。从企业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8.98亿元,同比增长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49亿元,同比增长6.3%。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25.45亿元,同比增长0.1%;商品零售210.02亿元,同比增长3.7%。
教育事业
2022年,汉台区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成人高等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技工学校2所,普通中学29所,普通小学53所,幼儿园127所。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1250人,专任教师1935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4070人,专任教师4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3862人,专任教师197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7555人,专任教师35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205人,专任教师2234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27146人,专任教师245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544人,专任教师1716人。
科学技术
2022年,汉台区共获授权专利691件,其中,发明专利153件,实用新型专利464件,外观设计专利74件。
文化事业
2022年,汉台区有剧场、影剧院12个,艺术表演团体53个;文物保护区18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8.3万册;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100%,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22年,汉台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4个,其中:综合医院14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035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873人,其中:注册执业(助理)医师2773人,注册护师护士4271人。
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
2022年,汉台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96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639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755人,劳务输出7.82万人。
社会保险
2022年,汉台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7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5.68万人、2.62万人、5.26万人和3.3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94万人。
社会救济
2022年,汉台区城市低保人数3873人,发放保障金2478.77万元;农村低保人数6827人,发放保障金3085.91万元。优待优抚对象458人,优待总金额5433.94万元。
老年人事务
2022年,汉台区的养老服务机构9所,提供床位1814张。
名称由来
汉台原为汉中城内一高台,相传是刘邦为汉王时所居之处,自古为汉中郡或知府署驻地。1996年,原汉中市改为区时,以“汉台”名之。
文物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位于汉台区河东店镇,由褒斜道遗址、石门遗址和石门石刻组成。褒斜道上的石门(石门隧道)是中国最早的人工隧道,长16.5米,宽4.4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石门内及附近有东汉至明清时期的摩崖题刻百余方,统称石门石刻,其中《鄐君开通褒斜道碑》《石门颂》《石门铭》等十三通是汉魏时期的石刻。1961年3月4日,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汉中东塔
汉中东塔(又称净明寺塔),位于汉台区东关街道,建于南宋,为单层多檐式实心方砖塔,高约15米,原13层,因塔顶坍毁,1953年维修时顶部两层被清理,改缮为11层。2013年3月5日,汉中东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中东塔
汉台遗址
汉台遗址,位于汉台区东大街26号,是汉代刘邦驻跸汉中的行宫遗址,为典型的秦汉宫廷模式。1992年4月20日,汉台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汉台遗址
拜将坛遗址
拜将坛遗址,位于汉台区南一环1018号,是汉代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古坛场遗址,外观呈秦汉时期典型的覆斗型。2008年9月16日,拜将坛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拜将坛遗址
饮马池遗址
饮马池遗址,位于汉台区南团结街饮马池巷,饮马池与汉王刘邦进驻汉中有关,是刘邦经常饮马的地方,也是城内一泓碧水。2018年7月3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饮马池遗址
汉中市博物馆,位于汉台区东大街26号,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依托“西汉三遗址”之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建立的集遗址保护、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展示教育、园林景观、文化旅游有机结合的组团群落式博物馆。
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栈道景区
石门栈道景区,位于汉台区河东店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以石门水库为依托,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景观的城郊型水利风景区。
石门栈道景区
兴汉胜境景区
兴汉胜境景区,位于汉台区兴汉新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以汉文化遗存和山水生态环境为依托,打造的中国汉文化旅游度假区。景区内现拥有汉文化博物馆、汉乐府、兴汉城市展览馆、汉人老家街、丝路风情街五大主题聚落。
兴汉胜境景区
天台国家森林公园
天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汉台区武乡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辖天台山、哑姑山、太白、石堰四大景区共112处景点。
天台国家森林公园
褒河森林公园
褒河森林公园,位于汉台区北郊18千米处,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有汉王山、黄花河、老丈沟、褒姒铺四大景区。
褒河森林公园
奖项 | 授予单位 | 授予时间 |
---|---|---|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 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 | 2002年2月22日 |
2005年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 | 国家体育总局 | 2006年2月23日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国家旅游局 | 2007年11月 |
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 | 陕西省政府 | 2008年 |
首批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20年11月4日 |
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 水利部 | 2020年11月25日 |
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 2021年1月14日 |
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 国家卫生健康委 | 2021年1月18日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