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 编辑

江苏省南京市辖区

栖霞区栖霞区

栖霞区,江苏省南京市辖区,位于南京市中北部,是国家重要的科教科研中心和航运物流中心,国家东部地区现代科技、人才集中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是以科技教育、航运物流、医药电子、风景名胜、机械制造为主要职能的现代化江滨区。

栖霞区建区始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于民国时期的第九区(燕子矶区)和第十区(孝陵区),因“第一金陵名秀山”栖霞山位于境内,故名栖霞区。栖霞区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氏族聚落,文化积淀丰厚,历史遗存众多,区内幕府山、太平山、栖霞山沿江风光带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名胜古迹遍布;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之多,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等尤为闻名;南京市标中的神兽“辟邪”即取形于此,成为南京的象征。明代金陵四十八景中,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等沿江史迹占了六景。

截至2023年6月底 ,栖霞区辖9个街道,29个村、102个社区 ,总面积395.44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栖霞区常住人口101.27万人 。

2022年,栖霞区地区生产总值1746.43亿元,增长1.5%。 2023年,栖霞区地区生产总值1783.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0%。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栖霞区

外文名:Qixia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320113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江苏省南京市

地理位置:南京市中北部

面积:395.44 km²(含长江水面)

下辖地区:9个街道

政府驻地:文枢东路1号

电话区号:025

邮政编码:210046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01.27 万

著名景点:栖霞山、栖霞寺、燕子矶、幕府山(等)

火车站:仙林站

车牌代码:苏A

地区生产总值:1783.56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7000年前,栖霞地区已有先民从事渔猎活动,并创造了农业文明。公元前20世纪至前17世纪,栖霞境内开始出现两大原始聚落,一为玄武湖聚落,一为东北沿江聚落。

春秋战国时,栖霞地区先属,继属越,后属楚。

明 张宏《栖霞山图》明 张宏《栖霞山图》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置江乘(后讹为嵊)县,为栖霞区域最早的县级行政建制,治所设在江乘村(今摄山镇西湖村)。其时,县境辽阔,西起石头城、白石垒沿江而东,至今句容市下蜀镇,再转向南达江宁县淳化镇一带。连同今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区、建邺区、白下区、秦淮区、雨花台区统在其领属之下。隶属会稽郡。今栖霞区地域皆在古江乘县境内。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平西楚霸王项羽,“以项羽所分楚地王韩信”,江乘县属之。高祖六年,刘邦杀韩信,立刘贾为荆王,自会稽郡析置鄣郡,江乘县归属鄣郡,隶于荆。元朔元年(前128年),割江乘县东境分设句容、胡孰(后汉时期改为湖熟)两县,今区境东部归句容县。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安徽宣城),江乘县改属丹阳郡。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丹阳郡为宣亭郡,江乘县改为相武县,属宣亭郡。至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23年),始恢复丹阳郡、江乘县旧称。建安十七年(212年),孙吴废江乘县改设典农都尉。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恢复江乘县,至南北朝时仍沿袭县的建制。东晋元帝大(太)兴三年(320年),始在江乘县金陵乡置琅琊侨郡和怀德侨县。咸和六年(331年),在江乘县境内先后置东海、兰陵、东平等侨郡;咸康元年(335年),析江乘县西境侨立临沂县,隶属琅琊侨郡。咸康六年,割江乘县西界侨立即丘、阳都等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临沂等侨县及江乘县,均并入江宁县。唐上元二年(761年),江宁县更为上元县。

五代十国时期,于杨吴天祐十四年(917年),析上元置江宁、上元两县,今栖霞区域分属上元、句容两县,至宋、元、明、清,区境大体属上元县石步镇(后称石埠)和钟山、慈仁、开宁、北城、清风、宣义、长宁诸乡及句容县琅琊乡。

民国元年(1912年),废上元、江宁两县,改设南京府,次年,废南京府重置江宁、句容两县,今区境大部遂为江宁县域,东隅为句容县域。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1日,成立南京市政府,今区境内燕子矶、迈皋桥、尧化等镇与八卦洲乡属南京市,其他地域仍属江宁、句容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江宁县燕子矶和孝陵卫地区划归南京市,10月,设南京市燕子矶(第九区)和孝陵(第十区)两个乡区,治所分别在燕子矶镇和孝陵卫镇苜蓿园。中山陵园则隶属国民党中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区内其他地域仍属江宁、句容两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南京市划定市界,今区境内燕子矶、孝陵卫地区从江宁县划归南京市。10月,在燕子矶地区设立第九区,区公所驻燕子矶镇,下辖乌龙、笆斗、太平、万山、和平、燕子矶、栅栏、金固、七里(包括八卦洲、尼滩洲)等乡镇;在孝陵卫地区设立第十区,区公所驻孝陵卫镇,下辖尧化、仙鹤、马群、孝陵、海新、谷秀等乡镇。区境内中山陵园区域,时属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今区境栖霞、龙潭等其他地域,时仍属江宁、句容两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16日,日伪国民政府改第九区、第十区为燕子矶区和孝陵卫区,辖地不变。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伪国民政府改燕子矶区为南京特别市乡区自治实验区,仍辖原1镇8乡,分为89保、765甲。孝陵卫区辖孝陵、牌楼、马群、仙鹤4镇及太平乡,分为53保、468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政府于抗日战争胜利后还都南京,废除汪伪区划,恢复第九区、第十区,仍以燕子矶区为第九区,辖区扩大到下关车站、东炮台、煤炭港铁路线北侧,面积180.32平方千米,设25保、383甲;以孝陵卫区为第十区,辖区北扩以京沪铁路为界,面积71.31平方千米,设37保、355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江宁县之汤水(今汤山)、麒麟、古泉、东流4乡镇划归南京市,成立第十三区,为乡区,面积93.56平方千米,设10保、161甲。麒麟地区属今栖霞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燕子矶区析出八卦洲,单设南京市第十四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仍沿用原第九、第十、第十三区、第十四区建制。5月,中共南京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接管国民政府南京市第九区和第十区区公所。6月,成立第九区、第十区人民政府(1955年5月,改设区人民委员会,简称人委),治所未变,撤销第十四区,仍归第九区。

1950年6月15日,重新划片设区,第九区改称第八区,第十区改称中山陵园区。第八区以旧九区为基础,划出宝塔桥地带,增加旧六区一部分即中央门外地带,辖14乡1镇,即:上坝、中桥、下坝、巽离、七里、笆斗、兴武、藤子、吉祥、尧化、万寿、迈皋桥、大庙、小市14乡和燕子矶镇。中山陵园区以旧十区为基础,东自岔路口向南,至上五旗、下五旗、马群各乡村;南自五棵松沿枣园、棕园一线至后庄;西自明城墙至太平门外岗子村至沪宁铁路;北与第八区、江宁县毗连。辖蒋王庙、高桥门、马群、牌楼、沧波5乡和孝陵卫镇。

1953年7月7日,由从江宁县划归南京市的尧辰、石埠、衡阳、仙女、新合、栖霞6个乡镇,摄山乡二村至六村5个村,三阳乡便民村及句容县所辖的龙潭镇,新建南京市第九区。与此同时,第八区八卦洲七里、上坝、中桥、下坝、巽离5个乡划归六合县。

1955年8月初,第八区改称燕子矶区,第九区改称栖霞区。

1958年11月,撤销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建制,成立南京市郊委。1960年9月,南京市郊委撤销,原辖地域分属鼓楼、玄武、下关等区。

1958年11月,撤销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原燕子矶区燕子矶、小市镇和迈皋桥乡划归下关区,其它12个乡合并为燕子矶、八卦洲、尧化3个公社,原栖霞区5个乡3个镇合并为十月、龙潭2个公社,原中山陵园区5个乡1个镇合并为紫金山公社,6公社统归同时成立的南京市郊委。

1960年9月,南京市郊委撤销,十月、龙潭、紫金山3公社及龙潭、栖霞、孝陵卫三个镇划入玄武区,燕子矶公社划入鼓楼区,八卦洲公社划入下关区。

1961年6月,小市镇转划鼓楼区。

1962年7月,除小市镇仍归鼓楼区外,原划入城区的公社和镇,划归南京市郊办。

1963年4月,南京市郊办撤销,燕子矶区、陵园区(7月复称中山陵园区)和栖霞区三区建制恢复,治所未变。7月,将所属5个公社划小为34个公社和栖霞、孝陵卫、龙潭、迈皋桥、燕子矶5个镇。燕子矶、八卦洲两公社划为上坝、中桥、巽离、下坝、七里、下庙、迈皋桥、藤子、燕子矶、柳塘、笆斗山、兴武12个公社;十月、龙潭两公社划为三阳、东阳、东花、龙泉、摄山、十月、长林、衡阳、乌龙、尧辰10个公社;紫金山公社划为蒋王庙、孝陵卫、石门坎、高桥门、牌楼、沧波门、马群、百水桥、仙鹤门、岔路口10个公社。

1965年5月28日,燕子矶、栖霞、中山陵园三区合并,成立栖霞区人民委员会,治所在栖霞镇(1968年迁至板仓镇,1971年5月迁至尧化门)。

1967年4月19日,成立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栖霞区分会。

1968年3月9日,区军管会撤销,成立栖霞区革命委员会(简称区革委会)。

1970年1月22日,南京市革委会决定将栖霞区所辖马群、紫金山、玄武湖三公社和孝陵卫镇划出,加上中山陵园管理处,成立南京市钟山区,治所在灵谷寺(1973年4月,迁至孝陵卫镇)。

1980年10月11日,恢复栖霞区人民政府建制。一直到1999年底,区人民政府建制及治所均未变变动。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56年2月,江宁县牌楼、沧波2乡划归中山陵园区,江宁县龙永乡、三阳乡、句容县东阳乡划归栖霞区,六合县八卦洲区复归燕子矶区。

1956年2月,江宁县的牌楼、沧波两乡划归中山陵园区;江宁县龙泉乡、三阳乡、句容县东阳乡划归栖霞区;六合县八卦洲5个乡划归燕子矶区。

1959年12月,尧化公社撤销,尧化大队并入十月公社,兴武、笆斗、柳塘、万寿、下庙、兴卫等大队并入燕子矶公社。

1965年3月,鼓楼区小市镇重新划归栖霞区,中山陵园区孝陵卫镇石门坎居委会划归雨花台区七里镇。5月28日,燕子矶区、中山陵园区、栖霞区合并成立栖霞区,下辖燕子矶、迈皋桥、紫金山、玄武湖、马群、尧化、十月、摄山、便民河、八卦洲10个公社及小市、迈皋桥、燕子矶、栖霞、龙潭、孝陵卫6个镇。

1974年3月13日,便民河公社并归摄山公社。

1975年4月30日,钟山区建制撤销,除中山陵园管理处划归市城建局领导外,其地域社镇划归栖霞区。

1981年12月,成立尧化镇。

1983年4月,十月公社并入栖霞镇,栖霞区下辖燕子矶、迈皋桥、紫金山、玄武湖、马群、尧化、摄山、八卦洲8个公社和小市、迈皋桥、燕子矶、栖霞、龙潭、孝陵卫、尧化7个镇。9月中旬,栖霞区撤销8个人民公社,改设8个乡人民政府。

1984年6月29日,小市镇建宁路、大庙、水关桥、金陵村4个居委会和迈皋桥乡的大庙等村划入下关区,7月,玄武湖乡玄武湖村、锁金村和小市镇韶山路居委会以及火车站、新庄、岗子村、板仓一线划入玄武区。此时,栖霞区下辖迈皋桥、燕子矶、玄武湖、紫金山、马群、尧化、摄山、八卦洲8个乡和栖霞、迈皋桥、燕子矶、孝陵卫、龙潭、小市、尧化7个镇。栖霞区总面积370.3平方千米,除长江水域外,陆地总面积306.65平方千米,与其他区县接壤界线总长为78.8千米。

1987年5月1日,江宁县的长江、营防和花园3个乡划入栖霞区。

1993年底,栖霞区对所辖乡镇进行撤乡并镇调整,撤紫金山乡并入孝陵卫镇,燕子矶乡并入燕子矶镇,迈皋桥乡并入迈皋桥镇,尧化乡并并入尧化镇,花园乡并入龙潭镇,撤销玄武湖乡、马群乡和摄山乡,建立玄武湖镇、马群镇和摄山镇。此时,区辖八卦洲、长江、营防3个乡及孝陵卫、马群、尧化、摄山、栖霞、龙潭、燕子矶、迈皋桥、玄武湖、小市10个镇,栖霞区总面积452.21平方千米,除长江水域外,陆地总面积386.13平方千米。

1995年4月,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区辖小市镇(整建制)及迈皋桥镇五塘村划入下关区,玄武湖镇(整建制)及孝陵卫镇(各一部分)划入玄武区和白下区,迈皋桥镇小营、藤子、红山3个村划入玄武区。

1999年末,栖霞区辖马群、尧化、摄山、栖霞、龙潭、燕子矶、迈皋桥7个镇和长江、营防、八卦洲3个乡。

2000年5月30日,撤销迈皋桥、燕子矶、尧化和马群4镇,分别改为街道。撤销摄山镇,并入栖霞镇,组建新栖霞镇;撤销长江乡、营防乡,合并后组建靖安镇。

2001年12月14日,撤销栖霞镇,设立栖霞街道;撤销八卦洲乡,设立八卦洲镇。栖霞区乡的建制消亡。

2002年3月26日,经市政府批准,原属南京市奶业集团的南京仙林农牧场改列为栖霞区政府直属单位,更名为“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农牧场”。12月11日,市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龙潭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龙潭街道,下辖5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

2004年2月6日,市政府批复同意,在仙林新市区规划范围内成立仙林街道,下辖1个社区委员会。

2005年5月16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八卦洲镇和靖安镇分别设立街道,至此栖霞区镇的建制消亡。

2009年7月30日,经南京市政府批准,设立西岗街道,下辖4个社区居委会。

2012年7月,撤销靖安街道,将其行政区域整建制划入龙潭街道。区划调整后,龙潭街道辖区面积107.63平方千米。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底,栖霞区辖9个街道,29个村、102个社区;区人民政府驻仙林街道文枢东路1号。

栖霞区政区图(2021年12月) 栖霞区政区图(2021年12月)

栖霞区行政区划简表

街道

下辖社区、村

尧化街道

尧化社区、尧石二村社区、尧安新村社区、尧辰社区、尧新社区、尧化新村社区、金尧花园社区、青田雅居社区、尧胜社区、王子楼社区、吴边社区、翠林山庄社区、尧林仙居社区

马群街道

马群社区、青马社区、果场社区、花岗社区、芝嘉花园社区、百水家园社区、百水芊城社区、宁康苑社区、润康苑社区、文康苑社区、馨康苑社区、南湾营社区、石坝社区、紫金社区、金陵驿社区、向上社区、蛇盘社区

迈皋桥街道

长营社区、南塑社区、合班村社区、金宁新村社区、十字街社区、东井村社区、晓庄社区、华电社区、迈皋桥街社区、万寿村社区、兴卫村社区、奋斗社区、春晓园社区、汇虹园社区、景和园社区、山水园社区、馨合园社区、瑞丰园社区、秋韵园社区

燕子矶街道

太平村社区、晓庄村社区、幕府山庄社区、吉祥庵社区、南化新村社区、电瓷新村社区、石化村社区、化纤新村社区、燕子矶社区、燕华花园社区、祥和雅苑社区、下庙村社区、柳塘村社区、樊甸社区、佘冲社区

栖霞街道

银矿地质社区、栖霞社区、滨江社区、南炼新村社区、南水新村社区、栖化新村社区、甘家巷社区、华侨城社区、江南水泥厂社区、江苑社区、红梅社区、石埠桥社区、五福家园社区、石埠桥村、新合村、摄山村

栖霞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东阳社区、西花社区

龙潭街道

中国水泥厂社区、龙潭街社区、靖安佳园社区、龙岸花园社区、江畔人家社区、兴隆村、花园村、上首村、营防村、大棚村、南中村、飞花村、上坝村、长江村、马渡村、太平村、靖安村、联盟村、孙庄村、滨江村、陈店村、龙潭村

仙林街道

仙林新村社区、仙鹤社区、杉湖路社区、亚东社区、咏梅社区、和园社区、仙龙湾社区、羊山湖社区、文澜社区、汇通社区

八卦洲街道

八卦花园社区、新闸村、中桥村、外沙村、下坝村、东江村、上坝村、七里村

西岗街道

西岗社区、闻兰社区、观梅社区、听竹社区、齐民路社区、仙林湖社区、广志路社区、孟北村、桦墅村

表中信息更新时间截至2023年6月底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栖霞区,位于南京市中北部,面积395.44平方千米(含长江水面),北起龙潭街道马渡村东长江中心航道,与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市接界;自马渡村沿便民河至龙潭街道,经东阳至漳桥一线,与句容市接界;再绕西岗果牧场南端,以灵山与南京市江宁区接界。南以仙林街道、马群街道,与南京市江宁区、南京市玄武区接壤。西以迈皋桥街道十字街起、至燕子矶街道与南京市鼓楼区毗邻。北从燕子矶街道渡师石起,绕八卦洲街道北,经栖霞街道,至龙潭街道马渡村,以长江中心线为界,与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隔江相望。

栖霞区

地质

栖霞区地质构造属宁镇褶皱带,是地质学上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命名地。

地形地貌

“江南第一明秀山”栖霞山“江南第一明秀山”栖霞山

栖霞区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地形大势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岗地连绵起伏,海拔多在50~300米之间,栖霞山雄峙江左,海拔284.7米。北部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水面、滩涂资源丰富。

气候

栖霞区地处中纬度,近地面层受季风交替影响,故季风气候明显,并形成冬寒、夏热、春温、秋暖四季变化明显的气候特征。常年气温平均为15.3℃,年日照时数约2100小时,年日照率在47%左右,无霜期为7个月。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数年平均在110天左右,以降液态的雨水为主,占全年降水的90%以上,间有少量的雪、冰雹等固态水降落。

水文

长江横贯东西,有长江岸线80多千米(含八卦洲环江岸线)。

土壤

栖霞区土壤类型,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含洲地)区三种。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

栖霞区年降水量约4.45亿立方米。因多丘陵和岗地,径流系数按26%计算,径流量为1.16亿立方米,为当地形成的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

栖霞区长江南岸漫滩区,含水厚度为25~30米,地下水丰富,其水质与长江水有关,龙潭至仙鹤门是地下水出水量最大的地区,可考虑用作大、中型供水水源开采地区。客水资源长江在区内年均过境水量(大通站)为8690亿立方米,是栖霞区当地径流量的7490倍,客水资源丰富,为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

栖霞区土地总面积为376.09平方千米(含水域水面),包括国有土地140.95平方千米(合14095公顷),占总面积37.48%;集体土地235.14平方千米(合23514公顷),占总面积62.52%。在土地总面积中,岗地丘陵面积约160.21平方千米(合16021公顷),占总面积42.60%;平原洲地面积约109.67平方千米(合10967公顷),占总面积29.16%,在土地总面积中,水域面积约106。21平方千米(合10621公顷),占总面积28.24%。水资源状况:除地表水域面积106.21平方千米外,年降水量约4。45亿立方米,径流量为1.16亿立方米;地下水含水厚度为25米~30米。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栖霞区在生态地理动物群方面,属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牙獐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蹄类的优势种,扬子鳄、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等为特有动物,已少见。

鱼类据不完全统计,栖霞区有鱼类18种。有中华鲟、鲥鱼、长颌鲚、白鲟、刀鱼、银鱼、鳗鲡、棒花鱼、蛇鲍、南云马口鱼、青鱼、草鱼、短尾鱼白、翘嘴红鱼白、银飘鱼、逆鱼、大鳞泥鳅、刺鳅。

爬行类有大头乌龟、乌龟、黄喉水龟、鳖、石龙子、北草晰、赤链蛇、双斑锦蛇、黑背蛇、虎斑游蛇、乌梢蛇、蝮蛇、丽效蛇、扬子鳄。

哺乳类有大蹄蝠、菊头蝠、黄鼬、鼬獾、猪獾、狗獾、大灵猫、豹猫、狐、田鼠、豪猪、河狸、野兔、牙獐、江豚、白鳍豚、刺猬。

植物资源

栖霞区自然植被受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影响。在低山丘陵地区,落叶阔叶树种有栎树、黄檀、枫香、刺槐,常绿阔叶树种有冬青、杨梅、石楠等,基本上保留自然生态特点。60年代后,推行绿化荒山坡地,退耕还林,新栽植的成片常绿针叶树有黑松、马尾松。在低岗缓坡地带,主要是发展茶园、果园。

水生植被栖霞区野生水生植物主要有野菱、芡实、苦草、兰藻、硅藻。60年代,引进水花生(始作绿肥,后成为有害杂草),江边与低洼荡田中有野生芦苇、昌蒲。90年代,开始在低洼荡地及水沟、河、塘中人工栽培水芹、茨菇、荸荠、菱藕等作物。

药用植物区内野生药用植物达790多种。纤维植物主要有柳、化香等。淀粉植物以栓皮栎、麻栎、芡、菱、百合贯众等为主。油脂植物以山胡椒、乌桕等为主,多为工业用油脂植物。芳香植物主要有山胡椒、狭叶山胡椒等,所提取的芳香油,供化妆、制皂、食品和医药用。树脂树胶植物树脂植物主要有马尾松、黑松等。树胶植物有臭椿、皂荚、乌蔹莓、石蒜等。保健植物有野山楂、悬钩子等。

矿产资源

栖霞山蕴藏丰富的铅、锌、银、石灰石等矿藏资源,铅、锌、银等矿已开采多年。栖霞区金属、非金属、土地、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主要有白云石矿、石灰石矿、石膏矿、黏土矿、脉石矿、煤矿等;金属矿分布广泛,主要有铅锌矿、银矿、金矿、锰矿等。

人口

编辑

少数民族共22个,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仫佬族、羌族和朝鲜族等。其中,回族居多,为1990人,满族次之,为364人,而傣族、达斡尔族、撒拉族、阿昌族最少,各为1人。

截至2022年末,栖霞区常住人口100.58万人,比上年增长0.84%。人口出生率4.89‰,死亡率3.19‰,人口自然增长率1.7‰,比上年增长0.08个千分点。城镇化率93.77%,比上年增长0.02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01.27 万人,比上年增长0.69%。城镇化率93.88%,比上年增长0.11个百分点。

政治

编辑
现任栖霞区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戴华杰

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承江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波

区政协主席

杨白英

截至2024年8月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栖霞区地区生产总值1746.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2亿元,可比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26.15亿元,可比增长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12.26亿元,可比下降1.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46:58.76:40.78。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83.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0%。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3亿元,可比增长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3.01亿元,可比增长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82.32亿元,可比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46:55.68:43.86。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栖霞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2%。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高新技术投资同比下降11.7%,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9.3%;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2%。

2022年,栖霞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7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7%。施工面积1090.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13.9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新开工各类房屋面积142.4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2%。其中住宅新开工102.0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3.4%。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77.7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5.2%,全年房地产销售额达209.41亿元,比上年下降57.5%。

财政

2022年,栖霞板块财政总收入(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243.3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79亿元,同口径(还原留抵退税)下降3.12%。

支出结构持续改善。2022年,栖霞板块实现财政支出(含经开区)174.88亿元,同比负增长30.4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11亿元,同比负增长9.1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卫生健康、城乡社区等八项支出6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同比下降11.4%。

人民生活

2022年,栖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07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4689元,比上年增长5.3%,工资性收入是我区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近六成,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对居民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7863元,比上年增长3.1%,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10.5%;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7923元,比上年增长5.6%,财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10.5%;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4632元,比上年增长1.1%,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19.5%,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第二大来源。

第一产业

2022年,栖霞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1.65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8.38亿元,增长1.3%;林业产值0.18亿元,增长89.9%;牧业产值1.08亿元,增长12.2%;渔业产值1.36亿元,增长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5亿元,增长6.2%。全区粮食播种面积6.43万亩,增长2.6%,实现总产量2.56万吨,增长1.2%。

2022年,栖霞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稳定在2234公顷,主要发展特色果蔬、优质稻米、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44万亩、总产量2.56万吨,完成抛荒地复耕复种1808亩;蔬菜复种面积8.07万亩、总产量10.4万吨;生猪出栏量4.05万头;水产品养殖总产量3735吨。

2021年,栖霞区绿色农产品占比62%。完成9个总投资1.6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目标。桦墅村、外沙村民宿先后挂牌南京市总工会职工疗休养基地,桦墅村成为2021年南京唯一上榜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民宿客房114间、床位190张。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陌上花渡园区荣登南京市抖音游玩榜第三位。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收入增长39%。

2021年,栖霞区累计建成美丽乡村60个。建设“绿色银行”等2130 亩;查处违法捕捞案件12起、违法垂钓案件18起。外沙村、太平村试点村环境大幅提升,管护实际支出降低30.3%。村级集体资产总额约15.79亿元,村集体总收入约4.02亿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约2.7亿元。

2021年,栖霞区完成全区43个村(社区)村民委员会账套、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账套分开做账。2015年以来成立区、街农村产权交易中心4家(农业农村局、龙潭、西岗、栖霞街道),累计产权交易946笔,总金额约3.12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342家,其中,列入江苏省优先扶持合作社名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创建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8家、示范家庭农场26家、龙头企业12家。清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31家。培训高素质农民365人,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市级贷款贴息资金66.55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栖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717亿元,同比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976.4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税352.2亿元,同比下降17.3%;实现利润总额148.7亿元,同比下降24.9%。从三大门类看,全区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3614.89亿元,同比增长10.3%;采矿业累计完成产值4.18亿元,同比下降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产值97.88亿元,同比增长12%。从企业类型看,全区内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60.02亿元,同比增长15.5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2.71亿元,同比增长4.77%;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94.23亿元,同比增长4.92%。

2022年,栖霞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1903.74亿元,同比增长3.3%;全区高技术产业企业完成产值1631.42亿元,同比增长5.2%。

建筑业

2022年,栖霞区131家建筑企业首次突破900亿大关,实现总产值900.07亿元,同比增长15.5%;建筑工程产值831.03亿元,同比增长14.2%;安装工程产值44.32亿元,同比下降54.2%;其它产值24.72亿元,同比增长425.9%。以房屋施工为主的建筑工程完成产值在全区占比达到九成以上。

第三产业

旅游业

2022年,栖霞区旅游接待538.9万人次,同比下降19.9%,旅游收入74.5亿,同比下降10.1%。

国内贸易

2022年,栖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98.87亿元,同比下降1.8%。

对外贸易

2022年,栖霞区进出口总额1014.2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进口总额526.3亿元,同比增长6%,出口总额487.9亿元,同比下降5.4%;完成实际使用外资6.96亿美元,占全市比重14.4%;新设立外资项目69个,增资项目18个,总投资/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24亿美元。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栖霞区驻有南京大学(仙林校区) 、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 、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 、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仙林校区) 、南京警察学院(仙林校区) 、南京体育学院(仙林校区)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仙林校区) 等普通高校。

2023年,栖霞区引进1名市学科带头人,全年招聘99名新教师,面向全国引进20名骨干教师;重点配置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全年开标61次,共投入技装经费9854万元;投入使用配建小学1所,幼儿园4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约108960平方米;校舍抗震加固与扩建改造项目2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0.13亿元;加大维修经费投入力度,完成校舍维修17.417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7545万元。

栖霞区小学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南京市晓庄小学

南京市晓庄第二小学

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

南京市靖安小学

南京市长江小学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

南京市栖霞区栖霞中心小学

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南京市栖霞区石埠桥小学

南京市金陵小学(南京大学金陵小学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 )

南京市太阳城小学

南京市南湾营小学

南京市紫金小学

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南京市花港第二小学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

南京市丁家庄小学

南京市中电颐和家园小学

南京市青秀城小学

南京市丁家庄第二小学

南京市丁家庄第三小学

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

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庄小学

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

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桥小学

南京市艺术小学

南京市金陵小学兴智路分校

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华侨城小学

南京晓庄实验学校小学二部

栖霞区初级中学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南京市营防中学

南京市花园中学(南京大学金陵初级中学 龙潭校区、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龙潭校区 )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初级中学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仙林校区 (南京大学金陵初级中学 仙林校区)

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华侨城中学

南京市第一中学思益学校(南京市第一中学马群分校)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

南京市华电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家庄初级中学

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

南京市伯乐中学

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

栖霞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

栖霞区普通高级中学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南京市栖霞中学

南京远景实验中学

栖霞区完全中学名录

南京市星辰实验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

栖霞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

栖霞区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南京时代双语学校

南京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南京贝赛思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栖霞区职业学校名录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名录

南京市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

(以上名录截至2024年5月 )

科学技术

2021年,栖霞区入选省“双创计划”4人,其中“双创人才”3人(行政区2人,经开区1人),“双创博士”1人;入选区中青年优秀人才12人(行政区12人);入选紫金山英才先锋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3人(行政区24人,经开区9人),紫金山英才·栖霞先锋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74人(行政区42人,经开区32人)。21人入选紫金山英才先锋计划创新型企业家项目21人(行政区13人,经开区8人),3人入选紫金山英才高峰计划(行政区1人,开发区2人)。17人入选省“333”工程。

2021年,栖霞区出台“科技创新22条”,发布“新医药政策20条”和三年行动计划,兑现恒道医药100万元政策资金。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营收超330亿元,产业链龙头企业11家,获市生命健康专项立项6个、市级经费支持640万元。召开政策宣讲会、业务培训会等近100场,拨付高企奖励8140万元、市级新研扶持资金1650万元。获2021年度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立项2家、市重大科技专项1家,立项资金3000万元。1122家企业注册科技金融新系统,审核通过296家企业的1046条科技贷款申请,授信金额共19.75亿元。年度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考评获优秀、良好各一家,绩效奖励90万元。

2021年,栖霞区已建面积有550万平方米,新增民营园区70万平方米。11家科技孵化器参与省级绩效评价,评A率63.64%。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14家、增长70.2%。净增高企131家,高企总数828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速14.4%;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3.65%。5家企业入选南京市“十大创业之星”、1人入选“十大科技之星”。1家企业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研发型企业。12家科技服务企业成为江苏省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

2021年,栖霞区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新研及孵化引进企业营收67.42亿元。新研市级绩效评估一等奖5家。入选高水平新研培育对象6家,市级重点平台型新研3家。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市级人才定制实验室5家,支持3位院士与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4.3%,增长0.08%。收集科技成果项目347项,企业技术需求137个。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校企对接活动近100场,服务区内企业近2000家,解决企业需求超200项,累计线上签约技术合同额2.13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66.4亿元。帮助33家企业获得省市级技术转移奖补资金超110万元,促成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0项。搭建校企人才流动平台,推动60位高校人才担任企业首席科学家,88位高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担任企业科技副总。

2021年,栖霞区印制并发放宣传折页及科普防疫挂图5000余份,录制5部科普防疫视频。开展高校科普游、学者进校园等活动20余场。与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签订共建合作协议,新成立3家企业科协,建成社区科普能力建设试点社区9家,在八卦花园社区建立首家科普特色阵地,在马群街道成立全市第一支老年人科普志愿服务队。引进推广新品种6个,推广种植面积超35亩;围绕农村科技服务超市“1+3”模式,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0期,培训农户289人。获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代农业)立项1项、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3项。

文化事业

2021年,栖霞区区属文化场馆“12小时开放”,区文化馆、图书馆延长闭馆时间至晚9点,并开展各类图书导读、阅读分享等全民阅读活动及夜间特色公益艺术培训班。争取省市财政补助资金约400万元,在区、街道建成11家少儿图书室(阅读空间),新建1个城市书房。组织原创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文艺等方面6个作品参加全市公共文化星辰奖评选,其中,有3个作品获星辰奖,2个作品获入围奖,成绩名列全市第一方阵。

体育事业

2021年,栖霞区新建全民健身路径91套,篮球场3个,健身步道0.5公里,6片灯光球场,完成国民体质测试5038人。

2021年,栖霞区组队参加2021南京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跆拳道、柔道、击剑、赛艇、射击等18项目比赛,获得金牌66块、银牌70块、铜牌59块。举办区第十八届全民健身运会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区第二届“足协杯”比赛、2021年“栖霞电力杯”区第七届业余围棋大奖赛,承办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南京站)、2021首届南京大学生龙舟比赛、南京市体育嘉年华暨2021第三届南京市健身瑜伽社区大联赛等。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250余场。

医疗卫生

2022年,栖霞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8家(含驻区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4家(省中医院紫东院区、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二级医院9家(栖霞区医院、瑞东医院、万寿医院、贝鹤雅康口腔医院、新颐和康复医院、明州康复医院、南京瑞霞明州康复医院、钟山老年康复医院、银城康复医院),公共卫生单位3家(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9家,互联网医院1家,另外还有社会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门诊部以上医疗机构50家,养老机构医务室19家,护理院(站)28家,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等135家。全区编制床位3740张,实际开放床位3671张(不含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卫生技术人员602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46人,护士2531人,全区平均每千人口有床位3.79张、卫技人员6.10人、执业(助理)医师2.37人、注册护士数2.56人。

2021年,栖霞区已建成社区医院3家,达标率30%。以栖霞区医院为纽带、以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护理站为补充的区域“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互联网+护理”共服务患者4901例。累计报告阳性病例1例,排查管控1200名涉疫人员(202名密接、998名次密)。累计排查重点人员33.52万人,集中隔离入境人员1.76万人。禄口机场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启用38个隔离点,投入各类工作人员1987人,保障管理集中隔离人员11639人(我区5682人、江宁3591人、扬州637人、省市联合医疗队1729人)。

2021年,栖霞区全员核酸检测315.9万人次、常态化防控核酸检测147.39万人次,冷链食品核酸检测1.92万份、进口货物7973份。3个发热门诊累计接诊发热患者3.56万人次。驻区高校在校师生20.29万人,全区16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师生12.6万人。累计接种81.24万人、178.6万剂次,常住人口首针接种率82.24%,全区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首针接种率61.97%,3~11岁人群接种率69.16%,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25.5%。成立216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组建72个流调小组。组织开展3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共出动医护等专业人员8714人次,保障各类重大活动和会议1356场次、93.18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22年,栖霞区城镇新增就业22151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5712人,新增大学生就业参保2510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235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9453人,扶持大学生创业658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1673人,新增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0个,累计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11801户;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含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22895人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8508人,新型学徒制培训296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取证1303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207人,新招收博士后16人,累计留学回国5624人,新增区级企业专家工作室5个,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14家;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合同审查630份,劳动保障书面审查9499户,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

2021年,栖霞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15734人,本市户籍社会保险中断缴费续保4519人,五项社会保险费征收总额549956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45764人,电子社保卡申领23.92万张,新增参保单位5125户。调整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至985元。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309.8万元。

2021年,栖霞区累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病重残儿童生活补贴276万元。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220张、居家养老床位数168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5张;完成335户家庭适老化改造,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全区覆盖率95%以上,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占比40%。

2021年,栖霞区实施“社区微幸福项目”30个,“掌上云社区”已建立微信群1363个,入群人数30.1万人。疫情防控期间,发布防疫资讯2万余条。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总数达1802家,其中,社会基金会3家,社会团体137家,民办非企业1662家;实施公益创投项目42个、薪火项目10个,承接市级公益创投项目8个,涉及资金533.8万元;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率80%以上。

交通

编辑

公路

栖霞区是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区,辐射江苏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截至2017年底,栖霞区境内有沪宁高速公路、宁杭公路、宁镇公路、312国道、南京绕城高速公路等穿境而过。

2021年,栖霞区交通道路总里程468.769公里,公路网密度118.54公里/百平方千米,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80.32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388.449公里。公交线路总长1156.6公里,线网长度810.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3公里,完成公共停车场建设4个,增加泊车位2236个,优化公交线路6条。

铁路

截至2022年底,栖霞区境内有仙林站(高铁站)、南京东站(编组站)和龙潭站,沪宁铁路、宁芜铁路、沪宁高铁、南京城北铁路环线穿境而过。

水运

截至2022年底,栖霞区境内有南京港新生圩港区(即新生圩港)、南京港龙潭港区(即龙潭港)、南京港栖霞港区和南京港马渡港区四个港区。

南京港是亚洲最大内河港口,是中国沿海的主枢纽港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也是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处于铁路、公路、管道、航空和水运的交会点,是长三角唯一实现集装箱铁路与水路无缝对接的港口,已成为中国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江海换装、水陆中转、货物集散和对外开放的多功能江海型港口,也是中国连结全球的江海转运综合枢纽。

公共交通

地铁

截至2022年底,栖霞区境内有5条地铁线路。

线路

起讫站

站数

里程

车辆编组

标志色

南京地铁1号线

八卦洲大桥南站,中国药科大学站

32

45.44 km

6A

天蓝色

南京地铁2号线

鱼嘴站,经天路站

30

43.35km

6A

枣红色

南京地铁4号线一期

龙江站,仙林湖站

18

33.8km

6B

青紫色

南京地铁7号线北段

仙新路站,幕府西路站

10

13.84km

6B

墨绿色

南京地铁S6号线

马群站,句容站

13

43.7km

4B/6B

丁香色

其他

过江通道

截至2022年底,栖霞区境内有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和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3条过江通道。

历史文化

编辑

栖霞地区文化底蕴深厚,龙潭及东阳附近出土的文物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在“湖熟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秦建县后,交通便利的优势进一步凸现,山川优美,风物宜人,文人墨客慕名游览,尤喜在燕子矶夜泊,即景赋诗,栖霞山更是雅士向往的地方。南朝以降,谢月兆、江总、皇甫冉、綦毋潜、刘长卿、权德舆、皮日休顾况徐铉王安石文天祥张岱、曹寅等,都在栖霞留下瑰丽诗文。仅乾隆皇帝咏诗便有一百余首。栖霞山是南京佛教文化重要地域,栖霞寺被推崇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所藏经书丰富,佛文化声名远播。栖霞境内的南朝石刻,在世界雕塑史上享有盛誉。南唐画家赵干所绘《江行初雪图》,描绘南京沿江一带的严冬景色,其景十之六七都在栖霞境内。龚贤的《摄山栖霞图》明丽秀雅,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而《江行初雪图》则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20世纪末,在栖霞山千佛岩发现的“飞天”壁画,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新热点,为中华文化史再添一颗璀璨明珠。

风景名胜

编辑

栖霞区旅游资源丰富,区内名胜古迹遍布,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38处之多,其中,栖霞寺、舍利塔、燕子矶、六朝石刻等尤为闻名,南京市标——神兽辟邪和著名的华表原型均坐落区内。幕府山、太平山、栖霞山等沿江风光带的人文景观众多,“红枫节”、“新年撞钟”等活动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

栖霞区主要景点

简介

景点图片

栖霞山

栖霞山位于栖霞区北部,又名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栖霞山古迹名胜众多,最为出名的深秋红叶、“东飞天”石窟是招徕海内外游客的名片,深秋的栖霞山,满山红叶,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作品,所以南京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栖霞山有三峰,主峰凤翔峰海拔286米;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栖霞山的地学内涵极为丰富,古生物化石众多,是许多地学名称的命名地,被专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教科书”。

栖霞山栖霞山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位于栖霞区栖霞寺山门外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在全国现存唐碑中,也是极罕见的珍品,作为化石标本更是全国罕见。明征君碑是中国最早的行书碑之一,艺术价值很高。该碑碑材为距今2.8亿年的海百合茎和中国孔珊瑚等浅海动物化石,是地质界罕见的化石标本,其地学价值也十分高。

明征君碑明征君碑

三台洞

头台洞距观音阁西约500米,头台洞系岩山十二洞之一。头台洞有"龙牙滴水"、"犀牛望月"、"象鼻洞"、"明代武土"、"仙女出浴"等景观。二台洞东距头台洞里许,依岩构屋,还开凿了一个观音龛,洞内原有明万历年所刻吴道子绘童子拜观音及秀岩山人李言恭所写《般若经》。三台洞位于头台洞西400米,清人华长卿有诗云:"仙境灵岩几度寻,观音门外拜观音。攀梯独访三台洞,掬饮清泉洗俗心"。洞顶钟乳下垂,一泓清泉适当洞山内,泉瀑水满,水底石脉,历历可辨,池后洞回泉转,泉上架有石桥,桥的端处,为一木雕观音像。

三台洞三台洞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栖霞境内的南京南朝陵墓石刻是全国区县级南朝陵墓石刻保存最多的一地。这些石刻的留存为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区境南朝陵墓石刻,大都雕刻精美、形象生动,是中外闻名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萧景墓神道东辟邪石刻造型最为优美,其造型被市政府市徽图案采用,其神道柱是南朝陵墓神道柱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尊。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幕府山

幕府山位于南京市西北郊的长江之滨,西起上元门附近的老虎山,东至燕子矶,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6千米,其西北侧,濒临长江,南侧,缓坡徐徐,毗邻市郊,地理形势险要。从高空俯视幕府山,大致呈直角三角形:临江一侧为斜边;南侧,上元门至迈皋桥可视为底边;东侧,迈皋桥至燕子矶,则为对边。其最高峰,偏向西侧,即北崮山,海拔204米。其北侧,两峰夹涧对峙,合称为“夹萝峰”,亦称“夹骡峰”、“翠萝峰”。两峰海拔分别为186米和130米。

幕府山幕府山

燕子矶

燕子矶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是岩山东北的一支。海拔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古代是重要渡口。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停留。乾隆帝在此书有“燕子矶”碑。“燕矶夕照”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燕子矶附近有弘济寺、观音阁等建筑。岩山有12洞,为江水冲击而成,大多是悬崖绝壁。其中以三台洞最为深广曲深。

燕子矶燕子矶

二桥公园

南京二桥公园是中国建设规模最大,拥有桥梁资料最丰富的桥梁主题公园。占地面积大约700亩,公园地势开阔,正与长江之浑莽与大桥之磅礴相衬相映。园内分为三大区域,即中外桥梁展示馆、沿江观光带和休闲活动区。桥梁展示馆,其设计风格新颖现代,馆内采用先进的声、光、电科技手段,生动展示二桥建设历程和世界名桥大观,令游人回味建桥之艰辛、大千世界桥梁历史发展之概况。

二桥公园二桥公园

幕燕滨江风貌区

长江观音景区位于南京主城区以北的幕燕滨江风貌区,是中国长江沿线首个最大的观音文化主题景区,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滨临长江,山奇水秀,名木林立,东西方向呈线型布局,全长约1.5km。沿途划分为观音阁、百子林、石经苑、头台洞、二台洞、情缘广场、三台洞、梵音苑等八大分景区,供有圣像观音、送子观音、千手观音、施药观音、龙头观音、卧莲观音、水月观音、重宝观音等众多不同主题的观音塑像,集中展示了中国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观音文化。其中观音阁乌木所塑三尊观音像为景区镇阁之宝。

幕燕滨江风貌区幕燕滨江风貌区

对外交流

编辑
栖霞区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

所属州、区/省、县、郡

所属国家

结好日期

哥廷根市

下萨克森州/哥廷根县

德国

2010年10月23日

奥胡斯市

中日德兰大区/奥胡斯郡

丹麦

2012年

荣誉称号

编辑
栖霞区荣誉称号

荣誉

时间

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4年1月

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48。

2023年8月

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29。

2022年12月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2021年9月

2021年赛迪百强区

2021年8月

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11月

“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41位

2020年9月

江苏省2019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0年8月

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3月

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67

2020年1月

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2月2日

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2018年12月

2018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18年11月

2018年中国百强区

2018年9月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2017年12月

南京市创新型试点区

2017年12月

2017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17年12月

2016年度江苏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2016年12月

首批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5年5月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2015年4月

全国文明单位(仙林街道)

2015年3月

江苏省双拥模范区

2014年7月

2013年度江苏省价格工作先进单位(栖霞区物价局)

2014年2月

南京市“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2014年1月

江苏省无“小耳朵”先进区(栖霞区文广局)

2014年1月

2012年度南京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3年4月

全国安全社区(仙林街道)

2012年9月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2011年12月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

2010年2月

中国龙舞之乡

2006年

下一篇 雨花台区

上一篇 秦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