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绣 编辑
沈绣又名仿真绣,美术绣,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以沈寿(女,江苏苏州吴县人)命名的苏州刺绣流派。它是在苏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刺绣艺术,在绣艺上沈寿独创了仿真绣,首用旋针来表现人物的肌理,运用丰富多彩的丝线调和色调,展示绣线的自然光泽,使沈绣的作品色彩调柔和自然,透气,栩栩如生。
沈绣在2007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沈绣与中国传统刺绣相比,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与特征。作品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的技法于刺绣技法中,使得作品立体感强、物像生动逼真。
沈绣以人物绣最为擅长,人物肖像的表现生动、传神、逼真,针法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沈绣作品
沈寿绣《美国女优贝克像》
画稿以油画、照片和自然界的物体为对象,吸收西洋油画的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用中国传统的刺绣针法和绣线来表现西方艺术,为典型的中西方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其色彩比传统的苏绣更加丰富,丝线的自然光泽与独特的针法、明暗关系所展示的刺绣作品变化莫测,立体感强,从不同角度观看都会显示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在用针和用线方面充分体现了刺绣的针法与绣线的工艺,作品具有仿真的艺术效果。
用针
沈绣
沈绣作品《贵妃醉酒》
用色
沈绣以画稿为主,以画稿的色调去配色;若以真花为主的,就要按真花的色调去配色。丝线的自然光泽、明暗关系的处理,绣面神态变化无常,是绘画所不能及的。油画能调出的颜色丝线都能表现。一种颜色以浓淡色差之分有十几种甚至百种,丰富了绣线的表现力。
沈绣作品 耶稣像
用光
仿真绣中追求光的效果,这主要在于如何用线配色。西方油画、铅画、摄影因受光不同,产生明暗变化,仅用一种色线表现达不到仿真效果。于是沈寿潜心研究,用几种色线合并于一针来润色调绣,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并进一步说明颜色的使用必须和谐统一,灵活多变。
沈寿
沈寿代表作品
珍藏于南通博物苑的《蛤蜊图》是沈寿的一幅精致作品。作品采用了缠针、施针、滚针等多种针法,以黑灰白线配色,通过明暗对比逼真地表现了蛤蜊的质感,充分显现了“仿真绣”的生动表现力。
20世纪初,沈绣《意大利皇后像》和《耶稣像》曾获得世界万国博览会“至大荣誉卓越奖”和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一等大奖”。
国家元首绣像
普京总统肖像
2013年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俄期间赠送给普京总统的国礼《普京总统肖像》受到普京总统赞赏。这幅作品由南通沈寿艺术馆馆长卜元组织工艺美术大师李锦云、印俊平、冯丽、花丽等6人组成团队,采取组合移动法,3小时换一次班历时91天完成。 刺绣大小60×50厘米,所用色线近70种,刺绣以乱针铺底,小短针、小乱针、大乱针、发绣针等70多种仿真绣技法覆盖。
普京的眼睛,有蓝、绿、黄、黑、灰多种颜色,绣制的色线达几十种,一根丝线分成24细丝,用极为细小的针精准表现眼球色彩,堪称点睛之笔。整幅作品抓住人物神韵,把普京带领俄罗斯走向新时代那种坚毅强悍的气质、充满智慧和活力的性格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达到“乱真”的程度。
保护状况
2007年3月,沈绣被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沈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 年,南通海门创立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