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文化研究会 编辑

1993年民政部成立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中国食文化研究会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CFCRA)创建于1993年10月25日,经文化部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的全国性的食文化学术研究组织,国家一级社团法人。研究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下,依法独立开展工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食文化研究会

外文名:CHINESE FOOD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英文缩写:CFCRA

组织性质: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办会宗旨

编辑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党对本机构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供制度保障。以中国食文化建设为核心,建设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食文化建设的繁荣兴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食文化和食品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本团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业务范围

编辑
(一)依照有关规定系统深入研究中国食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扩展中国食文化的深远影响,确立学术研究成果的核心地位。

(二)依照有关规定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对食文化诸多领域开展研究、论证、认定工作。

(三)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国内外食文化的研讨和国际间的食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人才培训活动,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学术发展需要,举办相关展示。

(四)依照有关规定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食文化专家和业界的联系,广泛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同行,以食文化研究和成果转化为纽带和桥梁,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借鉴与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食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影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全面客观地介绍宣传中国的食文化、优秀先进的企业。

(六)依照有关规定组织研究中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习惯以及营养结构,加强研究中国宗教食文化、茶禅文化、素食文化,宣传科学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七)依照有关规定从名特食品、地方风味食品、相关食品加工技艺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积极引导饮食和食品企业增强文化意识,进行科技创新。

(八)依照有关规定开展食文化研究成果的咨询等服务。

(九)依照有关规定开展食文化领域内的传承保护工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食文化。

(十)依照有关规定创办会刊、会报、工作通讯,组织编撰出版与食文化有关的图书、论文集、中外著名食文化专家传记等。

(十一)加强扶贫工作,尤其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加强扶持力度。

业务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须经批准的事项,依法经批准后开展。

组织机构

编辑

内设机构

秘书处

主要职责:协助秘书长处理好研究会的日常工作;团结协调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开展创新工作;负责与各省市研究会、团体组织、饮食企业与相关部门的项目合作及信息交流工作;负责研究会重大活动会议的策划、筹备工作。

分支机构

分支机构一览表(2020年7月)

序 号

分支机构名称

建立时间

现任负责人(主任)

地点

1

民族食文化委员会

2013年3月

张立方

北京

2

餐饮文化委员会

2015年9月

朱永

北京

3

茶饮品委员会

2016年1月

王 文

江苏

4

健康団膳发展委员会

2016年6月

苏喜斌

北京

5

青年厨艺委员会

2016年7月

陈光平

湖北

6

食疗文化专业委员会

2016年8月

纪烈军

北京

7

茶禅文化委员会

2016年12月

张思泉

福建

8

健康生态委员会

2017年3月

曹 俊

江苏

9

羌族文化委员会

2017年5月

徐艳红

四川

10

黔菜委员会

2017年6月

茂钊

贵州

11

养生素食委员会

2017年11月

张世

江苏

12

餐饮传承委员会

2017年12月

杜广贝

北京

13

火锅烧烤专业委员会

2018年6月

曹德森

北京

14

蛋品委员会

2018年6月

陈家勤

福建

15

百合分会委员会

2018年6月

邓连修

山东

16

食品分会

2018年8月

侯振建

河南

17

素食义工部

2019年1月

朱 珠

浙江

18

徽文化委员会

2019年7月

江长明

北京

19

晋唐文化委员会

2019年7月

叶建平

山西

20

餐饮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9年9月

樊建

陕西

21

调味品专业委员会

2019年10月

余长生

江苏

22

食材专业委员会

2019年10月

马道子

北京

23

美食文明溯工程办公室

2020年1月

贾云峰

北京

24

校餐专业委员会

2020年7月

常维臣

北京

组织章程

编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是: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英文名称:CHINESE FOOD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缩写:CFCRA。

第二条 本团体是从事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社会团体自愿结成的学术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团体的宗旨: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党对本机构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供制度保障。以中国食文化建设为核心,建设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食文化建设的繁荣兴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食文化和食品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本团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 本团体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业务主管单位文化和旅游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本团体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第五条 本团体的住所:北京市西城区。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

(一)依照有关规定系统深入研究中国食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扩展中国食文化的深远影响,确立学术研究成果的核心地位。

(二)依照有关规定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对食文化诸多领域开展研究、论证、认定工作。

(三)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国内外食文化的研讨和国际间的食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人才培训活动,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学术发展需要,举办相关展示。

(四)依照有关规定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食文化专家和业界的联系,广泛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同行,以食文化研究和成果转化为纽带和桥梁,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借鉴与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食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影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全面客观地介绍宣传中国的食文化、优秀先进的企业。

(六)依照有关规定组织研究中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习惯以及营养结构,加强研究中国宗教食文化、茶禅文化、素食文化,宣传科学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七)依照有关规定从名特食品、地方风味食品、相关食品加工技艺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积极引导饮食和食品企业增强文化意识,进行科技创新。

(八)依照有关规定开展食文化研究成果的咨询等服务。

(九)依照有关规定开展食文化领域内的传承保护工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食文化。

(十)依照有关规定创办会刊、会报、工作通讯,组织编撰出版与食文化有关的图书、论文集、中外著名食文化专家传记等。

(十一)加强扶贫工作,尤其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加强扶持力度。

业务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须经批准的事项,依法经批准后开展。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团体的会员种类: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团体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团体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团体的意愿;

(三)在本团体的业务(行业、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五)从事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且具有很高研究能力和专业业务水平,经申请,可以成为本团体个人会员。

(六)从事食文化研究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经申请,可以成为本团体单位会员。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企业会员提交本单位营业执照附本,个人会员提交大学毕业证及职务职称;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理事会闭会期间,由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四)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团体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团体的活动;

(三)获得本团体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团体的决议;

(二)维护本团体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团体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本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团体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并修改会费标准;

(五)决定终止事宜;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本团体设立常务理事会。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团体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团体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

(四)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五)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六)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七)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本团体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本团体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5年,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 本团体会长为本团体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团体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如因特殊情况,经会长委托,理事会同意,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可以由副会长或秘书长担任法定代表人。

本团体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条 本团体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第二十九条 本团体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条 本团体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条 本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如果本团体在业务范围内有进行评比、评选、表彰等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二条 本团体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三条 本团体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四条 本团体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五条 本团体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 本团体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七条 本团体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条 本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九条 对本团体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条 本团体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四十一条 本团体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二条 本团体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三条 本团体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四条 本团体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五条 本团体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章程经2018年7月20日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团体的理事会。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地址

编辑
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17号9层1011。

图书著作

编辑

《食至名归:中国美食品牌营销新论》《食至名归:中国美食品牌营销新论》

2022年,由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出版,贾云峰、洪嵘联合主编的《食至名归:中国美食品牌营销新论》一书正式发行上市。

下一篇 汤王陵

上一篇 烤全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