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国 编辑
滇国(前278年——前109年),是中国古代西南边疆的割据政权,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
《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楚国遣楚将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征服当地人后,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不过,滇国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是否可归功于庄蹻,尚不可知。而且据考古学者研究,尚不能在滇文化中找到明显的楚文化因素。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一百七十年,出现于战国后期而消失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武帝赐滇王金印。
中文名:滇国
外文名:Dian State
疆域: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
性质: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国都旧址:昆明市晋宁区
存在时间:前278年——前109年
滇王金印
庄蹻(M41墓主)(前278年——前256年)
M33墓主(前256年——前224年)
M12墓主(前179年——前87年)
M3墓主(前179年——前157年)
M13墓主(前156年——前141年)
M71墓主(前?年——前123年)
尝羌(M6墓主)(前140年——前87年)
考古资料证实,古滇国出现的时间最迟不晚于战国初期。
公元前7世纪左右的春秋时期,古滇国国家机器已经趋于健全和完备了。
公元前278年,楚将庄硚率军到达滇池地区,其目的是征服当地滇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遵从当地习俗建立滇国。
公元前223年,庄硚之孙将滇国都城从呈贡迁晋宁区。
公元前122年,汉使始通滇国,滇王留下汉使,为他们派人,查找通向西面的道路,欲通身毒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之印,令其复长其民,其后,史料无滇国记载。
河泊所遗址汉代简牍中还出现“滇国”等记述 。
春秋战国时期滇国的地域范围,盖即后来西汉武帝征服滇国时即其境设置的益州郡的地域范围。
服饰
滇人服饰最普及、最常用的是麻织品 ,毛、皮也是滇人重要的服装原材料。滇人的服饰有挑花、刺绣装饰。
滇人男女衣着相同,上身穿圆领对襟外衣,不系扣,衣长及膝,袖短而宽,长及肘。内衣略短,为圆领。在不同的场合其衣着略有不同,如舞蹈时,穿曳地的长衣,头饰羽毛等。
滇国社会风貌
扣饰是滇青铜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器物之一,因其背有一个钩状扣,故名。其形状有圆形、长方形和根据所表现的题材形成的自然形等。据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又有素面型、图案型、贴嵌宝石型、浮雕嵌宝石型、镂雕嵌宝石型等。佩带扣饰的是滇人 中的上层人物。滇人的扣饰既是一种饰件,又是一种用具,系于腹间,圆形扣饰为日常生活中使用,长方形和自然形扣饰可能是在祭祀、迎宾、集会或其它特殊场合使用。
饮食
滇人对稻作很重视,王后亲自负责,春耕时举行“籍田礼”,甚至杀人祭祀,秋收时节还专门组织人手贮存粮食。滇人的饮食既有汤羹,也有米饭,滇人最重要的肉食来源是一种巨角隆脊的“封牛”。滇青铜器中常见到雉鸡、孔雀、蛇等动物,也是滇人口中之物。因为濒临滇池的缘故,滇人常见食物包含鱼类 和贝类。
建筑
滇人多滨水而居,住在“干栏式”建筑中,干栏式建筑分为两层,人 居上层而下层用来豢养牛羊 。在后期主要居住在井干或者干阑式建筑中 。其他还有半地穴式的建筑 。此外,石寨山、李家山都出土了铜枕、铜镇等文物。
出行
滇国的贵族出行,男子骑马,女子乘肩舆 ,平民只能以步行为主。滇人的马具华丽而完备,西汉中晚期滇人的马具已经很完整了,相对完整的马络头,马的项带、额带、鼻带、咽带、颊带等都已齐备,马络上有缨络装饰,马前有攀胸,马颈系铃。鞍辔也较成熟。西汉时期, “绳圈式”马蹬在滇国已经出现。同时乘船是滨水而居的滇人最常见的交通方式。
农牧业
滇人的青铜器中,有用来翻土、点种的尖叶形锄、宽平刃锄、宽弧刃锄、瓦形锄、插等;有用来收割的角尺形镰和爪镰;有用来砍削的斧、锌、凿、锯。滇人在农业生产中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从出土生产工具和贮贝器上所刻划的出行图和上仓图,可见滇人农业是锄耕农业。出土青铜器中,还有很多表现家畜的文物,有牛、马、羊、猪、鸡等,其中以牛、马题材的文物最多。这些家畜题材文物和贮贝器上刻划的牧畜图、圆雕牧牛场面说明滇人的牧业仍处于昼牧夜圈阶段。
手工业
滇青铜器中有划麻工具、纺线工具、织布工具、缝纫工具等。这些青铜器说明,滇人的纺织工艺处于手工捻线、腰机织布的发展阶段。
滇人的衣着主要是麻织品。种麻,制麻丝,再织布成衣,当是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出现了专业作坊或手工业大户。
贸易
贮贝器因出土时内均装有贝,而这些贝当是积攒所至,故名,反映了滇人喜好贮贝和视贝为贵的观念。滇人把换来的贝作为财富或宝物存贮起来,或在本地作为一般等价物,用于交换牲畜、金属、奴隶、宝石等。
滇国提供的产口主要是一些土特产品和原料。由于记载匮乏,能获知的产品主要有牛、马、羊等牲畜和金、银、铜等矿产品。 滇国还向外输出一项特殊的商品即“僰僮”。
外部输入滇国的商品,多是滇国缺乏或者不能生产的物品。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显示,主要是一些手工业产品和外地特产及艺术品。如丝绸、铜镜、弩机、铁剑、斗、钟、鍪、熏炉、玛瑙、玉石、绿松石、孔雀石珠管、金饰珠片、贝丝等等。丝绸、铜镜、弩机、铁剑等手工业产品主要由内地输入。
滇国同外部进行商品交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直接以物易物。二是通过等价物进行。
出行方式
滇国的贵族出行,男子骑马,女子乘肩舆 ,平民只能以步行为主。滇人的马具华丽而完备,西汉中晚期滇人的马具已经很完整了,相对完整的马络头,马的项带、额带、鼻带、咽带、颊带等都已齐备,马络上有缨络装饰,马前有攀胸,马颈系铃。鞍辔也较成熟。西汉时期, “绳圈式”马蹬在滇国已经出现。同时乘船是滨水而居的滇人最常见的交通方式。
据兵器的功能分有长兵器、短兵器、射击兵器、防护用具等。长兵器有戈、矛、斧、锌、钱、戚、啄、棒、叉等。短兵器有剑和环首刀。射击兵器有弩机、链和箭旅。防护兵器有盔、甲和盾。在滇青铜兵器中,最具特点的是横鉴兵器,这类兵器除鉴面装饰纹饰外,还饰以圆周动物或人物。
1、滇人属羌人
认为滇人属于羌人的学者大多依据以下史料:其一,《史记.西南夷列传》上有滇王名 “尝羌”者,此羌字与羌人的族称相同,又《汉书.西羌传》上有羌人酋长名 “滇零”、“滇吾”者,此滇字又和滇国名称相同,但这种联系未免太牵强;其二,《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有“叟”,而滇国也是“南中”的一部分、“叟”又属羌人,但“南中”很广,“南中”有“叟”不代表滇国有“叟”;其三,今滇池附近分布着很多彝族,一般认为彝族为羌人后裔,以此推断古滇国是羌人政权,但这种推断也经不起推敲,古代民族迁徙不断,民族分布不能等同于两千多年前的民族分布,况且彝族是典型的山地游牧民族、而滇人则是典型的坝区稻作民族。
2、滇人属濮人
认为滇人属于濮人的依据是:《华阳国志.南中志》将“滇”与“濮”二字连称为“滇濮”。但“濮”实为古代中国西南地区诸民族的泛称,并不是单一民族。
3、滇人属越人
认为滇人属于越人的依据是:出土的古滇国文物与东南沿海“百越”诸族分布地出土的文物有些相似。但“越”只是古代中国东南沿海诸族的泛称,并不是单一民族;况且在全球不同地方,都曾经发现过相似的文物、而两地完全没有联系,只能说明全球各地的人类文明都有一定相似性。
4、滇人就是滇人
认为滇人就是滇人,不是哪个民族的分支,其后裔已经演变成当今傣泰民族。
司马迁在告诉我们古滇国概况时,也留下许多谜团。总之众说纷纭,各持一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