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谶纬 编辑
谶纬,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为神学说。谶纬是盛行于秦汉代的重要社会思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纬书是对秦汉以来“纬”“候”“图”“谶”的总称。其中保存了大量关于神话民俗文化的记载,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综合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研究中国思想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谶是秦汉间儒家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后来中国民间发展为庙宇或道观裏求神问卜,渐渐地更加简化为求签。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
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纬书是上古谶纬思想学说的辑录,并非出于某一作者。谶纬出于神学,谶是方士们造作的图录隐语,纬是相对于经学而言、即以神学附会和解释儒家经书的。由于先秦天命神权、天人感应观念的流行,出现许多祥瑞灾异、神化帝王和河图洛书、占星望气等等说法。其中也涉及炎、黄的传说,保存了不少古史、天文、乐律、农学、医药以及原始社会状况等零散资料,经过去伪存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文名:谶纬
外文名:Divination
产生: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汉语拼音:chèn wěi
注音:ㄔㄣˋ ㄨㄟˇ
总用:保存了大量关于神话民俗文化的记载
谶含义:秦汉间儒家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
纬含义: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
纬书是上古谶纬思想学说的辑录,并非出于某一作者。谶纬出于神学,谶是方士化儒家造作的图录隐语,纬是相对于经学而言、即以神学附会和解释儒家经书的。由于先秦天命神权、天然感应观念的流行,出现许多祥瑞灾异、神化帝王和河图洛书、占星望气等等说法。其中也涉及炎、黄的传说,保存了不少古史、天文、乐律、农学、医药以及原始社会状况等零散资料,经过去伪存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其中天文地理、神话传说无所不包,荒诞而精彩,和受佛教影响的道教经书相比,儒家谶纬神学有着纯粹的华夏远古神话与宗教色彩,体现了古人宏大的宇宙观。《文心雕龙·正纬》篇赞曰∶荣河温洛,是孕图纬。神宝藏用,理隐文贵。世历二汉,朱紫腾沸。芟夷谲诡,采其雕蔚。
所谓的“谶纬”,其实是“谶”与“纬”的合称。“谶”是秦汉间的巫师、方士编造的预言吉凶的隐语、预言作为上天的启示,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谶有谶言、图谶等形式,如“亡秦者胡也”即为秦代的一句谶言。“纬”即纬书,是汉代儒生假托古代圣人制造的依附于“经”的各种著作。东汉时流传的“七纬”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孝经纬》和《春秋纬》,皆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 。谶大概起源于先秦时期,《左传》中就有一些谶语的记载。纬则较为晚出,通常认为出现在西汉。后来谶、纬逐渐合流。
谶,许慎《说文解字·言部》云:“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之书曰谶。”《后汉书·张衡传》说:“立言于前,有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辞海》曰:“谶,预言,预兆,如符谶。”总之,所谓谶,便是对于未来带有应验性的预言和隐语,它们往往假托天命与神意的形式而出现。《说文解字》云:“纬,织横丝也。”《释名·释典艺》云:“纬,围也。反覆围绕以成经也。”“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是由经典所衍生出的意义,是方士化的儒生被河图洛书所影响,伪托孔子以神学迷信观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解释,旨在宣扬国家治乱兴衰、帝王将相出世等都是天命的安排。
许慎,徐铉(校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1.
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1207.
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496.
许慎,徐铉(校注).说文解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57.
王先谦(撰集).释名疏证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11.
这些书总的思想属于阴阳五行体系﹐其中虽包含一部分有用的天文﹑历法﹑地理知识和古史传说﹐但绝大部分内容荒诞不经﹐可以穿凿附会地作几种不同的解释﹐并可任意证实其中一种是“正确”的﹐为改朝易代制造根据。王莽﹑汉光武帝都利用图谶称帝﹐取得政权以后﹐发诏颁命﹑施政用人也引用谶纬。汉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又正式“宣布图谶于天下”﹐定为功令的必读书﹐“言五经者﹐皆凭谶纬说”。儒生为了利禄﹐都兼习谶纬﹐称“七经纬”为“内学”﹐而原来的经书反称为“外学”。谶纬的地位实际上凌驾于经书之上。其后﹐汉章帝又召集博士和儒生于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见白虎观会议)﹐由班固写成《白虎通德论》﹐把谶纬和今文经学糅合在一起﹐使经学进一步谶纬化。
明孙盝《古微书》、清殷元正《纬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黄奭《汉学堂丛书》中都有辑录,而以赵在翰所辑《七纬》和乔松年的《纬攟》较为完备。日本安居香山和中村璋八又将以往各家所辑佚文汇集为《纬书集成》,是此类书的总汇。
比如秦朝时,“亡秦者胡”,秦始皇误以为说的是匈奴,于是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后来历史表明,“亡秦者胡”指的是胡亥。
唐代时,有人预言“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以为是李君羡,找个借口把他杀了,结果历史表明预言说的是武则天。
南北朝后期,曾流传过一条神秘的预言,预言将有一位“黑衣人”降临成为天子以终结乱世。初期预言是“亡高者黑衣”,结果穿黑衣的北周灭了高家的北齐,后来预言变为“黑衣临天位”,穿黑衣的佛教盛行,连皇帝都出家为僧了。
在四大名著中也有许多谶纬
三国演义中关羽年轻时,有一位老人对他说:"雨水盛,麦子亡”这句谶纬中暗示了关羽水淹七军与在麦城被谋害。
水浒传中鲁智深,一位禅师告诉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谶纬之学对东汉政治、社会生活与思想学术均产生过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东汉末年渐衰。由于谶纬本就是人为制作的,可以被一些人利用来散布改朝换代的政治预言,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危险,魏晋以后屡加禁止。隋炀帝正式禁毁之后,谶纬之书大量散失。
谶纬充斥着浓重的神学迷信色彩,注定不能与儒家经典长期并行,很快就从经学中被剥离了出去。但谶纬中并非全是荒诞的东西,其中还含有许多天文、历数、地理等方面的古代自然科学知识。此外,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作为两千年中国君主专制社会的最高伦理规范,其最初的确切表达即是《白虎通义》从礼纬《含文嘉》中引来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