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簸箕 编辑
簸箕,拼音是bò ji,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有三种,一是铲状器具,用以装垃圾;二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扬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民间多称为“斗”),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中文名:簸箕(撮子)
外文名:dustpan
别名:畚箕
释义1:一种收运垃圾的铲状器具
释义2:一种编织的扬米去糠的器具
拼音:bò ji
相关文献: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方言:撮子(cuō zi)、撮cuō箕
(2)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扬米去糠的器具。
(3) :簸箕形的指纹。.指纹的一种,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中间成封闭圆形的谓之“箩”,如果开口延伸出去谓之“簸箕” 。
正宁县
簸箕
核桃峪编织簸箕用料极其考究,做工十分精细。做簸箕用的主要原料是柳条,来源于子午岭山麓的转角、马兰、龙嘴子和东店头一带及陕西省的麟游山区,后来也有人到合水县的太白、大山门和陕西富县一带找寻。还有少数人栽植柳条,自割自用。但大多数人都是采用天然野条。簸箕条有芽条、秋条、蒸条之分。三月割的条子,也就是春季草木发芽时割的条子,皮利容易剥,叫作芽条;六七月割的利皮条子叫秋条;凡皮不利,需要蒸后方可剥下的条子,叫蒸条,这种条子是簸箕条中的上等品,用其制做的簸簸柔韧性强,经久耐用,色泽清白,受人喜欢。在蒸条时火候、湿度都尤为重要,随时要掌握,不可掉以轻心,蒸得太老了,色泽不白亮,蒸得太嫩了皮不利。作簸箕时除了条子而外,还需要麻绳和簸箕舌头。麻绳的粗细要适度,一律要用上品麻捻绳,否则会影响簸箕的使用寿命。大簸箕的舌头长1米左右,宽4至5厘米左右,厚4至5毫米,小簸箕的舌头大小根据需要和材料而定,没有定规。
山西长治地方农用---簸箕
簸箕
簸箕的品种有大簸箕、小簸箕,还有净物簸箕。净物簸箕是介乎大小簸箕之间的一种小型簸箕,没有撑角,主要是装物时用。随着生活用途的多样化,编织者也生产出一种变型的簸箕。这种簸箕三面立起,一面敞开,况且有舌头,用以“吐废物”,而这种变型的簸箕叫笸篮,有似我们日常应用的洋瓷脸盆。从容量上看,有大笸篮、小笸篮,从形体上看,有正方形笸篮、圆笸篮、长方型笸篮;从用途上分有盛馍笸篮、针线笸篮、旱烟笸篮等。笸篮的做工较之簸箕简单点,但工艺更讲究,还加了一道涂染、勾画的工序。鸟鱼花草等绘于其上,了了数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而笸篮不仅是家庭生活的日用品,而且还是一个民间艺术产品,在开发其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赋予其艺术生命力。
簸箕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簸箕和笸篮除了播扬杂物、盛装粮食、美化生活而外,还可用作农家晒枣、晒核桃、晒花椒、养蚕等。这就是说除了液体不能盛而外,再盛其他都随方就方,随圆就圆。用来盛晒物品易干又不粘脏物,所以人们即便生活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簸箕和笸篮与人们关系不但没有疏远,而且显得更加密切,什么吹风机、扬场机、风扇远远不能代替它。这是因为“物用使其然”。
大簸箕又称斗枪(音译),圆状,周边凸起,用竹篾编制而成,将斗枪平放在地或者放在几个木凳上,可以在里面晒谷物、豆子等。
簸箕纹与斗纹
孔成德
簸箕
阎吉明
阎吉明1950年3月生,中共党员,中专文化。自198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多年来,将富民强村作为首要任务,科学制定全村发展规划,带头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995年,在全镇第一个号召试种大棚西瓜,学习钻研西瓜大棚技术,及时确立了全村的主导产业--大棚西瓜生产,仅此一项,全村年人均增收2000元,推动了太平镇大棚西瓜的规模性种植发展。自1980年以来,孔家坊村成为全镇第一个亩产吨粮村、第一个实施村庄规划村、第一个西瓜专业村、第一个通柏油公路村、第一个户户安装电话村。阎吉明先后获“济南市乡村科技拔尖人才”“济南市模范共产党员”“济阳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草帽簸箕风铃
把它买回来,当然不会用来簸米了。葡萄提供的用途是:
用途A:盛水果是没有问题的,环保、干净,田园风格,恍惚中以为是在果园;
用途B:还可以放在玄关的鞋柜上收纳钥匙,也是一道另类的风景;
用途C:放在化妆台上收纳形色各异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同样可爱;
用途D:书桌、办公桌上凌乱的曲别针盒、订书机、电话本等办公物件,用它一收纳,也就整齐轻松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