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袭 编辑
世袭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shì xí,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
中文名:世袭
拼音:shì xí
近义词:世及
反义词:选举
性质:一种社会概念
分类: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
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
统治制度:封建世袭制度
开始废止:汉朝
世袭财产
宋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 太祖 不勤远略,如 夏州 李彝兴 、 灵武 冯晖 、 河 西 折御卿 ,皆因其酋豪,许以世袭,故边圉无事。”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七回:“但身系世袭职员,罔知法纪,私埋人命,本应重治,念伊究属功臣后裔,不忍加罪,亦从宽革去世职。”
2、清 制凡爵位世袭都限定世数,其不限次的前加“世袭罔替”字样,以示区别。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因封 大纪 为一等 嘉义伯 ,世袭罔替,赐银一万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康熙 间, 福建 提督 施琅 平定 台湾 ,功第一。诏封 琅 靖海侯,世袭罔替。”
《清史稿·穆宗纪一》:“﹝ 僧格林沁 ﹞得旨嘉奖,仍以亲王世袭罔替。”
自秦朝开始,官职不许世袭。虽然现实中官职的授予多集中在现有的士族、官僚家族中,也留有某些世袭的痕迹,但是在法律上的由某个家族世代担任特定职务的制度被废除。
从魏晋时代开始,世袭被进一步区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前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后者的意思是世袭次数有限、而且每承袭一次,承袭者只能承袭较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
从宋朝开始,出现了爵位不能世袭的现象,类似于英国的终身贵族。
明朝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公、侯、伯三等爵亦有可世袭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