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主 编辑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号,简称为主,与公主对应的男性称号为王。
起源,《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不亲自主持婚礼,让同为姬姓公爵级别的诸侯主婚,这便是“公主”的由来。并且因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儿也称“王姬”,《诗经·召南·何彼襛矣》就写到:“何彼襛矣,美王姬也。”此后“王姬”也成为帝王的女儿的代称。诸侯之女也称为公主,《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公主并不等同于皇女,反之也有宗室女会被授予公主身份。迎娶公主称“尚公主”,公主下嫁称“将嫔”。
中文名:公主
外文名:Princess
所处时代:秦朝至清朝
相关事迹:下嫁
含义:君主的姐妹、女儿、姑母
拼音:gōng zhǔ
兄弟:皇帝、太子
性别:女
丈夫:驸马(国婿)
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周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
公叔为相,尚(娶)魏公主。——《史记·吴起列传》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田文既死, 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而害吴起 。”
宋高承《事物纪原·天地生植·公主》:“《春秋公羊传》曰:天子嫁女於诸侯,至尊不自主婚,必使同姓者主之,谓之公主。盖周事也。《史记》曰: 公叔相魏 ,尚魏公主 , 文侯 时也,盖僭天子之女也。《春秋指掌碎玉》曰:天子嫁女, 秦汉以来,使三公主之,故呼公主也。”
五代冯鉴 《续事始》卷十:“ 汉制天子女为公主,姊妹曰长公主,帝姑为大长公主。”
《明史·公主传》:“ 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
2.对某些妇女的尊称。 晋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汉礼,皇后采桑,祀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称也。”
3.现代衍伸词汇。夜总会的房间专职服务员也称之为公主,单纯的职业称呼。备受宠爱的漂亮豪门千金也被称为公主。在恋人之间男性会称呼女性为你是我的“公主”。
下嫁
公主如未年幼夭折而是顺利活到成年,大多数情况下会下嫁臣子。在汉代及三国时期,公主或直接下嫁列侯,或下嫁臣子的同时臣子被给予列侯的爵位,如陆景就因尚公主而获封毗陵侯。由于公主的丈夫基本是列侯出身,公主也可以丈夫的爵位改称。如汉景帝女阳信公主,下嫁平阳侯曹时后又称平阳公主。
晋代以后,因爵位改制,公主丈夫不再封侯爵而是多拜为驸马都尉。驸马都尉在汉代本是指掌副车之马的官职,多授予功臣或皇帝的外戚一族,后来逐渐成为迎娶公主者的专属官职。后世因此多称公主之夫为驸马。
自驸马成为公主之夫专属称谓以后,对公主及婿家干政防范日严。唐代开始,驸马成婚后大多给予闲职不会被授予重要职务。在明朝为防止公主及婿家干政,多将公主嫁予一般平民而非在朝为官者。但有时会因为选择不慎造成骗婚事件,如永淳公主事件。
出家
公主选择终生不婚而出家为道士或尼姑,在唐朝中后期较为常见,如唐睿宗女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出家为道士。也有先出家再还俗者,如太平公主年幼出家为女道士,后还俗并下嫁薛绍。
再婚
秦汉时代,妇女改嫁是极为平常的事,对于公主也不例外,有的公主甚至三度结婚,如平阳公主先嫁曹参曾孙曹寿,后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长平烈侯卫青。
隋朝首次出现了禁止寡妇改嫁的诏命,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诏九品已上妻、五品已上妾夫亡不得改嫁。唐太宗下诏任凭妇女改嫁、寡妇改嫁,不禁止寡妇改嫁。唐太宗下诏“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其鳏夫年六十,寡妇年五十已上,及妇虽尚少,而有男女,及守志贞洁,并任其情,无劳抑以嫁娶”。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太祖下诏令守寡的女儿金华公主出家为尼。被认为是太祖为推恩公主夫家,令公主守住妇节。
宋朝公主改嫁的极少。随着贞操观念日渐严格,明朝和清朝入关后亦无公主改嫁的记录。
概要
公主的封号通常有三种:
以郡县名:称某某郡(县)公主,如新城公主、馆陶公主、长乐公主、平原公主、平阳公主等。但此处的郡公主、县公主仍是公主,而非“郡主”“县主”,最常见的封号种类。
以美名:以各种褒义词命名,如太平公主、文成公主、药茶公主、宁定公主等。
历史沿革
先秦
黄帝时代至商朝为止,有关于君王女儿的封号及制度皆不明。周朝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周王室为姬姓,因此周天子之女被称作王姬,但这不是正式的封号,仅是称谓,因为其他和周室同姓的诸侯国,亦称女子为某姬。
周天子嫁女,并不亲自主婚,王姬的婚礼由姬姓诸侯中的公、侯,如鲁、晋等国国君主持婚仪;《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此乃后世公主的词源。之后东周战国时期,诸侯之女称公主(亦称君主),但周天子之女仍称王姬。秦灭周后,王姬之名遂废。
秦朝
秦国时延续周朝制度,女子皆称姓;而由于秦国王族为嬴姓,因此秦国女子称为“某嬴”,如怀嬴、文嬴等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秦朝后,对于君王之女的称呼或封号不详,但北宋司马光所编写的《资治通鉴》中,称秦始皇之女为公主。
两汉
西汉初期,皇女和宗女的册封、晋封、待遇逐渐形成制度,皇女称公主,诸王之女称翁主(或称王主)。 同时,由于史料的缺乏,对公主的境遇很难有全面的了解。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女儿被称为鲁元公主。“鲁元”二字做何解,未有定论。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秩律》有“李公主申徒公主荣公主傅主家丞秩各三百石”的记载,整理小组认为是“李公主申徒公主荣公主傅【公】主”(李公主、申徒公主、荣公主、傅公主,挛鞮公主)。有认为她们分别是李姓、申徒姓、荣姓、傅姓,挛鞮的刘邦或汉惠帝刘盈姬妾所生的女儿。这是以“从母姓”的方式,对公主进行区分。但此时,如何册封公主,仍不可知。公主的食邑又称汤沐邑。鲁元公主的食邑有数城,她的异母长兄齐王刘肥的封地则有七十余城,两者相距甚远。
到了汉文帝时,史书对皇女有更多的记载,亦可知此后对公主的册封已较为规范。从汉文帝嫡长女刘嫖起,公主的封号通常是“某某公主”,“某某”即“某某县”,可能是她们食邑所在的县,这体现了正式的册封程序。以刘嫖为例,她的封号是馆陶公主,馆陶即馆陶县。汉文帝时,刘嫖为公主。在其兄汉景帝登基后,则为长公主。到了她的侄子汉武帝时,又晋大长公主。但由于史料缺乏,仅知诸公主中有尊宠者,可加号为长公主或大长公主,是否形成定制则不得而知。同时,由于公主非世袭的爵位,因此会有相同封号的公主。如两位不同时代的馆陶公主——刘嫖和刘施。有时,她们的封号也会与列侯重复,如阳信公主和阳信侯刘中意。
王莽建新朝后,改公主为室主,并封嫡长女孝平皇后为黄皇室主,但王莽另两女王晔、王捷,则依序被封为睦脩任、睦逮任。
东汉以后,翁主一号不复见。东汉皇女以县名为封号,称县公主,仪服同列侯,诸王之女以乡、亭之名为封号,称乡公主或亭公主。 此外,和西汉相同,诸公主中有尊宠者,可加号为长公主,仪服相当于各刘姓藩王。
三国
三国时期,由于《三国志》仅有人物纪传而无志书、体制等记载,史料缺损严重,未能确定各国体制。
曹魏大致沿用东汉仪制,如有平原懿公主、德阳乡主、长乐亭主、升迁亭公主等等。东吴公主则冠以夫姓称呼,如吴大帝孙权的长女孙鲁班、三女孙鲁育分别冠以夫姓全姓和朱姓,分别称为“全公主”和“朱公主”,没有汤沐邑。蜀汉则无相关记载。
三国的皇女或皇姊妹未必全部皆封公主,如魏文帝曹丕三位曾为汉献帝刘协后妃的妹妹曹宪、曹节、曹华,在曹丕称帝、刘协降为山阳公后,只封为山阳公夫人。孙权两位姐姐以及妹妹孙夫人皆没有被封为公主的纪录。
晋朝
帝女仍称公主,但改以郡名为封号,称郡公主;诸王之女封县公主。
南北朝
多有宗女封为皇女者,如北魏和南陈就曾封宗女为公主,以郡名或县名为封号。
隋朝
帝姑母成大长公主,帝姐妹为长公主,帝女为郡公主如乐平公主兰陵公主是以郡名为封号,亲王女封县公主如丰宁公主 大宁公主 永丰公主用县名为封号。
唐朝
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皇太子之女封郡主,亲王女封县主。
宋朝
帝姑祖母为两国大长公主、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姐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皆以美名二字为封号,婚后改以国名为封号。
北宋宋徽宗于政和三年(1113年),应大臣蔡京之奏,仿周朝制度改公主号为帝姬,同时将封号从国名改为喻意吉祥的嘉名,如柔福帝姬,并改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北宋亡后,帝姬、宗姬、族姬等号遂废。
元朝
蒙朝时期亦随汉制,皇女、诸王之女皆称公主。
明朝
明朝皇帝姑母为大长公主,皇帝姐妹为长公主,皇帝之女为公主,其夫婿为驸马都尉;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之女为县主,郡王孙女为郡君,曾孙女为县君,玄孙女为乡君,其夫婿皆为仪宾。
清朝
后金时期,朝仪粗备,皇女与宗女皆称为格格。自清太宗一朝开始,改皇女为公主。清朝初期仍有部分生母地位较低的皇女被封为县君、乡君,甚至有皇女直到死去未曾得任何封号,是制度不严谨的结果。
清世祖入关后,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制订皇女、宗女封号如下:
皇帝嫡女为固伦公主、庶女为和硕公主。亲王嫡女为郡主、庶女为郡君。世子、郡王嫡女为县主、庶女为县君。
高丽
高丽。高丽王朝时期,高丽王之女被封为公主、宫主、宅主、翁主、殿主,如乐浪公主、积庆宫主、遂安宅主、长宁翁主、天寿殿主等等,但诸号间的等级差异或受封资格不明。
朝鲜
朝鲜王朝时期,国王嫡女封为公主、庶女封为翁主。王世子嫡女封郡主、庶女为县主。宗室嫡女封郡君,庶女封县君。
日本
日本天皇的女儿、孙女称“内亲王”,三代以下称“女王”。因为有些翻译错误,将日本一般高官的女儿都写做的“xx姬”翻译成公主,应该翻译成小姐、千金。
欧洲
欧洲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之女儿、姊妹、姑母和其他直系王室成员之女的称号princess翻译为公主,有时候会依照与君主的亲疏翻译成公主和郡主。此外,一些非君主直系亲属而被封为Princess的女性有时也会翻译为公主,如茜茜公主、戴安娜公主(戴安娜王妃)。
秦朝
封号 | 本名 | 父亲 | 母亲 | 丈夫 | 子女 | 备注 |
---|---|---|---|---|---|---|
嬴元嫚 | 秦始皇嬴政 | - | - | - | - | |
阳滋公主 | 嬴阴嫚 | 又称阴嫚公主 | ||||
公主 | 嬴诗嫚 | - | ||||
华庭公主 | 嬴嫶嫚 | - | ||||
公主 | 嬴惠嫚 | - | ||||
公主 | 嬴丽嫚 | - | ||||
公主 | 嬴季嫚 | - |
汉
封号 | 本名 | 父亲 | 母亲 | 丈夫 | 子女 | 备注 |
---|---|---|---|---|---|---|
鲁元公主 | - | 汉高祖刘邦 | 吕雉 | 张偃、张嫣 | 女为惠帝皇后 | |
馆陶公主 | 刘嫖 | 汉文帝刘恒 | 窦皇后 | 陈须、陈蟜,陈氏 | 又称堂邑公主,窦太主,女为武帝皇后 | |
绛邑公主 | - | - | 周胜之 | - | 柏杨认为封号是昌平公主 | |
平阳公主 | - | 汉景帝刘启 | 王皇后 | 曹时 | 曹襄 | 又称阳信公主 |
夏侯颇 | - | |||||
卫青 | - | |||||
南宫公主 | - | 张坐 | - | - | ||
耏申 | - | |||||
- | 陈蟜 | - | - | |||
- | 汉武帝刘彻 | 卫皇后 | 曹襄 | 长女,又称当利公主 | ||
栾大 | - | |||||
诸邑公主 | - | - | - | 坐巫蛊之祸而死 | ||
石邑公主 | - | - | - | - | ||
鄂邑公主 | - | - | 王受 | 王文信 | 汉昭帝时,进封鄂邑长公主,又称盖主 | |
- | - | 昭平君 | - | - | ||
阳石公主 | - | - | - | - | 德邑公主,坐巫蛊之祸而死 | |
馆陶公主 | 刘施 | 汉宣帝刘询 | - | 于永 | - | - |
- | - | 张临 | 张放 | - | ||
- | 赵钦 | - | - | |||
- | 薛宣 | - | - | |||
平阳公主 | - | 汉元帝刘奭 | 卫婕妤 | - | - | - |
平都公主 | - | - | - | - | ||
颍邑公主 | - | - | 杜业 | 无子 | - | |
阳阿公主 | - | 不详 | - | - | - | 献赵飞燕于成帝 |
封号 | 本名 | 父亲 | 母亲 | 丈夫 | 子女 | 备注 |
---|---|---|---|---|---|---|
黄皇室主 | - | 王莽 | 王皇后 | 汉平帝 | 无 | 西汉孝平皇后、定安公太后 |
睦脩任 | 王晔 | 增秩 | - | - | - | |
睦脩任 | 王捷 | 开明 | - | - | - |
封号 | 本名 | 父亲 | 母亲 | 丈夫 | 子女 | 备注 |
---|---|---|---|---|---|---|
湖阳公主 | 刘黄 | 南顿君刘钦 | 樊娴都 | 胡珍 | - | 光武帝长姐 |
新野公主 | 刘元 | 邓晨 | 邓泛,邓棠,三女 | 光武帝次姐 | ||
宁平公主 | 刘伯姬 | 李通 | 李音 | 光武帝妹 | ||
舞阳长公主 | 刘义王 | 光武帝刘秀 | - | 梁松 | 梁扈 | 光武帝长女 |
涅阳公主 | 刘中礼 | 光烈皇后 | 窦彪 | - | ||
馆陶公主 | 刘红夫 | 郭皇后 | 韩光 | - | - | |
淯阳公主 | 刘礼刘 | - | 郭璜 | 郭举 | - | |
刘绶 | - | 阴丰 | - | 被丈夫阴丰杀死 | ||
- | 东海恭王刘彊 | - | 窦勋 | 窦宪,二女 | 女为章帝皇后 | |
获嘉公主 | 刘姬 | 汉明帝刘庄 | - | 冯柱 | 冯石 | 明帝长女 |
平阳公主 | 刘奴 | 贾贵人 | 冯顺 | - | - | |
隆虑公主 | 刘迎 | - | 耿袭 | - | - | |
平氏公主 | 刘次 | - | - | - | - | |
沁水公主 | - | 邓乾 | 邓成 | - | ||
平皋公主 | 刘小姬 | - | 邓藩 | - | - | |
浚仪公主 | 刘仲 | - | 王度 | - | - | |
刘惠 | - | 来棱 | 来历 | - | ||
鲁阳公主 | 刘臣 | - | - | - | - | |
乐平公主 | 刘小迎 | - | - | - | - | |
成安公主 | 刘小民 | - | - | - | - | |
武德公主 | 刘男 | 汉章帝刘炟 | - | - | - | 章帝长女 |
平邑公主 | 刘王 | - | 冯由 | - | - | |
阴安公主 | - | - | - | - | ||
修武公主 | 刘保 | 汉和帝刘肇 | - | - | - | - |
共邑公主 | 刘成 | - | - | - | - | |
临颍公主 | 刘利 | - | 贾建 | - | - | |
闻喜公主 | 刘兴 | - | - | - | - | |
平氏公主 | 刘直得 | 清河王刘庆 | - | 来定 | - | 安帝妹 |
阴城公主 | 刘贤德 | - | 班始 | - | 安帝姐妹 | |
舞阴公主 | 刘别得 | - | 邓裦 | - | 安帝妹 | |
濮阳公主 | 刘久长 | - | 耿良 | - | 安帝妹 | |
涅阳公主 | 刘侍男 | - | 岑熙 | - | 安帝妹 | |
刘生 | 汉顺帝刘保 | 虞美人 | - | - | 顺帝长女 | |
冠军公主 | 刘成男 | - | - | - | - | |
- | - | - | - | |||
- | 蠡吾侯刘翼 | - | 耿援 | - | 桓帝妹 | |
益阳公主 | - | - | 寇氏 | - | 桓帝妹,寇荣从兄之子 | |
刘华 | 汉桓帝刘志 | - | 伏完 | - | - | |
颍阴公主 | 刘坚 | - | - | - | - | |
刘修 | - | - | - | - | ||
- | 汉灵帝刘宏 | - | - | - | - | |
长乐公主 | 刘曼 | 汉献帝刘协 | - | - | - | 曹黄初四年封长乐公主 |
三国
封号 | 本名 | 父亲 | 母亲 | 丈夫 | 子女 | 备注 |
---|---|---|---|---|---|---|
- | 魏武帝 曹操 | 刘夫人 | - | - | ||
- | 杜夫人 | 一子 | 与秦朗为同母异父兄妹 | |||
高城公主 | - | - | - | 与金乡公主或为一人 | ||
- | 尹夫人 | 荀甝,荀霬 | - | |||
- | 魏文帝 曹丕 | 文昭皇后 | - | - | - | |
平原公主 | 曹淑 | 魏明帝曹睿 | - | - | - | 早夭,冥婚甄黄,谥号“懿” |
- | - | 李韬 | 三子 | - | ||
任恺 | - | - | ||||
临汾公主 | - | 不详 | - | - | - | - |
封号 | 本名 | 父 | 母 | 丈夫 | 子女 | 备注 |
---|---|---|---|---|---|---|
公主 | - | 蜀汉后主 | - | 武乡侯诸葛瞻 | - | 延熙六年尚主 |
公主 | - | - | 汉寿亭侯关统 | 无 | - | |
公主 | - | - | 成乡侯费恭 | - | - |
封号 | 姓名 | 父亲 | 母亲 | 丈夫 | 子女 | 备注 |
---|---|---|---|---|---|---|
全公主 | 吴大帝 孙权 | 步皇后 | 周循 | - | 大帝长女,字大虎 | |
刘公主 | - | - | 刘纂 | - | 大帝次女,早卒 | |
朱公主 | 孙鲁育 | 步皇后 | 朱皇后 | 字小虎,女为景帝皇后,姐死后嫁刘纂为继室 | ||
刘纂 | - | |||||
陆公主 | - | 南阳王孙和 | 张妃 | 陆景 | - | 末帝嫡妹 |
滕公主 | - | - | - | - | 黄武年间尚主 | |
公主 | - | - | - | - | 永安年间尚主 |
两晋
封号 | 姓名 | 父亲 | 母亲 | 丈夫 | 子女 | 备注 |
---|---|---|---|---|---|---|
- | 晋宣帝 | 张春华 | 荀霬 | - | - | |
高陆公主 | - | - | - | - | ||
- | 晋文帝 | 王元姬 | - | 又称长广公主 | ||
- | - | 王济 | - | 双目失明 | ||
- | 晋武帝 | - | - | 未婚而卒 | ||
荥阳公主 | - | - | 华俊 | - | ||
- | - | - | 离异 | |||
司马修袆 | - | 王敦 | - | - | ||
平阳公主 | - | 杨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万年公主 | - | - | - | - | 早逝 | |
武安公主 | - | 胡贵嫔 | - | 永嘉之乱遭凌辱 | ||
广平公主 | - | - | - | - | 永嘉之乱遭凌辱 | |
司马修丽 | - | - | - | - | ||
- | - | 王粹 | - | - | ||
河东公主 | - | 晋惠帝 | 贾皇后 | 孙会 | - | - |
始平公主 | - | - | - | - | ||
弘农公主 | 司马宣华 | 傅宣 | - | - | ||
哀献皇女 | 司马女彦 | - | - | 早夭 | ||
- | 羊皇后 | 曹统 | - | 原封清河公主 |
封号 | 姓名 | 父亲 | 母亲 | 丈夫 | 子女 | 备注 |
---|---|---|---|---|---|---|
寻阳公主 | - | 晋元帝司马睿 | 郑阿春 | 荀羡 | - | - |
司马兴男 | 晋明帝司马绍 | 庾皇后 | 桓温 | - | 南康长公主,桓楚追尊宣皇后 | |
南郡公主 | - | - | 羊贲 | - | 谥号“悼” | |
司马男弟 | - | - | - | |||
寻阳公主 | - | 晋成帝司马衍 | - | 王祎之 | - | - |
- | - | 刘赤松 | - | - | ||
余姚公主 | - | 晋穆帝司马聃 | - | - | - | - |
- | 晋简文帝 | - | 桓脩 | - | - | |
寻阳公主 | - | - | 王袆之 | - | - | |
新安公主 | 司马道福 | 徐贵人 | - | 初封余姚公主,女为东晋安僖皇后 | ||
王神爱 | ||||||
- | 李陵容 | - | - | |||
晋陵公主 | - | 晋孝武帝 | - | 谢混 | 二女 | 被迫与谢氏离绝,南朝宋后,降封为东乡君 |
鄱阳公主 | - | - | 王嘏 | 王偃 | 南朝宋后,降封为永成君 | |
海盐公主 | 司马茂英 | 晋恭帝 | 褚皇后 | - | 刘宋少帝皇后 | |
富阳公主 | - | - | - | - |
南朝
封号 | 姓名 | 父亲 | 母亲 | 丈夫 | 子女 | 备注 |
---|---|---|---|---|---|---|
会稽公主 | 刘兴弟 | 宋武帝 | 臧爱亲 | 徐逵之 | 徐湛之、徐淳之 | 宋武帝长女 |
吴兴公主 | 刘荣男 | - | 王偃 | 王藻,王懋,王攸, 王臻 | 宋武帝二女 | |
- | - | 周峤 | - | 宋武帝四女,谥号“德” | ||
吴郡公主 | - | - | 褚湛之 | 褚澄 | 宋武帝五女,继室 | |
富阳公主 | - | - | 徐乔之 | - | 宋武帝六女 | |
始安公主 | - | - | 褚湛之 | - | 宋武帝七女 | |
刘欣男 | - | 徐乔 | - | 宋武帝幼女,谥号为康,女为宋前废帝皇后 | ||
- | 何瑀 | 何迈,何令婉 | ||||
义兴公主 | 刘惠媛 | 张阙 | - | - | 义兴长公主 | |
新安公主 | - | - | 王景深 | - | 离绝 | |
刘英娥 | 宋文帝 | 袁齐妫 | 王僧绰 | - | - | |
海盐公主 | - | 蒋美人 | - | 与兄始兴王私通,和赵倩离婚 | ||
临海公主 | - | - | 何颙之 | - | 宋文帝四女 | |
长城公主 | - | - | 谢纬 | 宋文帝五女 | ||
- | - | 江恁 | - | 宋文帝九女 | ||
南阳公主 | - | - | 徐恒之 | - | 宋文帝十五女 | |
刘英媛 | - | 王藻 | 王彻 | 陷害王藻下狱死,离婚 | ||
庐江公主 | - | - | 褚澄 | 褚令璩 | 女为南齐东昏侯的皇后 | |
南郡公主 | - | - | 褚渊 | - | 谥号献 | |
琅邪公主 | - | - | 褚暧 | - | - | |
新蔡公主 | 刘英媚 | - | 何迈 | - | 先嫁何迈,后被其侄刘子业纳为贵嫔,伪称谢氏 | |
前废帝 | - | |||||
寻阳公主 | - | - | 郗烨 | 郗徽 | 女为梁武帝皇后 | |
临贺公主 | - | - | - | - | 曾参与巫蛊事件 | |
山阴公主 | 刘楚玉 | 宋孝武帝 | 王皇后 | 何戢 | - | 孝武帝长女,后被宋明帝赐死 |
临淮公主 | 刘楚佩 | - | - | - | ||
皇女 | 刘楚琇 | - | - | 早夭 | ||
康乐公主 | 刘修明 | 徐孝嗣 | 徐绲 | - | ||
- | - | 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词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