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帝 编辑
中文名:武帝
类型:古代谥号
建立正规的察举制度,令郡国举孝廉及秀才、贤良方正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设五经博士,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又令郡国皆立学官。因迷信神仙,热衷于封禅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自元朔二年(前127年)起,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徙漠北。命张骞岀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曹操亲自参加并指挥了大小近50次战役,既打硬仗恶仗,又打智仗巧仗,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整理了孙武的《孙子兵法》,写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是“重战”、“慎战”、建立强大的军队、保障充足的给养、以法治军、赏罚分明、灵活运用机动的战略战术等。
在文学上,以四言诗见长,悲凉慷慨,气势宏伟;散文多是政令军策,意到笔随,简洁明快。还借政治地位倡导文学,奖励作家,尊重创作个性,开展文学评论,是建安文学的领袖。
晋武帝司马炎
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他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333年,石勒驾崩,其皇位由儿子石弘继承。翌年,石虎废杀石弘,自立为王。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国(今中国河北邢台)迁至邺(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石虎在位期间,表现了其残暴的一面,因此被评为五胡十六国中的暴君。
曾祖刘混东晋时渡江侨居京口,父刘翘曾为郡功曹,早亡。刘裕少贫困,以樵渔及贩履为生,曾为北府兵将领孙无终冠军府司马。隆安三年(399)任前将军刘牢之参军,随从镇压孙恩起义(见孙恩、卢循起义),累官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对桓玄外示恭顺,内则团结北府将士伺机反抗。桓玄逼安帝退位篡晋后,刘裕于元兴三年(404)与刘毅、何无忌、檀凭之等二十七人自京口起兵,杀镇京口的桓修,次年击溃桓玄。刘裕以平乱功,加侍中,进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京口。义熙四年(408),以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入京辅政,独揽朝权。
占据山东地区的鲜卑慕容氏南燕政权乘东晋衰乱之际屡次侵扰东晋边境。义熙五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刘裕兴兵北伐。四月,率水军从建康北上,收复青、兖两州,追获慕容超。七年,镇压卢循起义军。八年,消灭刘毅,以及可能形成威胁的诸葛长民、晋朝宗室司马休之等,清除异己势力,巩固了后方。九年,西攻谯纵,收复巴蜀。十二年,乘机率大军分兵四路北伐后秦,进攻关洛。途经黄河,击败北魏军,翌年进克洛阳,至潼关,姚泓投降,后秦亡。
刘裕南返后,加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安帝死,恭帝即位,征其入铺,封为宋王。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改元永初。他在称帝前后,注意节俭,整顿东晋朝纲弛紊的局面,抑制豪强,减轻刑罚,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江南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为元嘉年间(424~453)“氓庶繁息,余粮栖亩”的状况奠定了基础。
陈武帝
初仕梁,曾辅佐王僧辩讨平侯景之乱。天成元年(公元555年),杀僧辩,立敬帝,自为相国,封陈王。败北齐,排僧辩馀党,受百姓所拥戴,后受禅称帝,国号陈,都建康,在位三年,谥武皇帝,庙号高祖。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志度弘远,恭俭勤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