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王朝 编辑

中国历史上统一九州的封建王朝

大一统王朝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王朝,中国历史上统一九州的封建王朝,以统一华夏故地为衡量标准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一统王朝

别名:统一王朝

基本定义:中国古代统一华夏的政权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

社会性质:封建社会

所属国家:中国

朝代介绍

编辑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汉朝、新朝、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元朝、明朝、清朝 。

关于夏商周是否是大一统,学者、政治人物谢玉堂认为夏商周属于大一统,理由是在舜帝时期实现了华夏、东夷和三苗的统一。 秦的统一不是“大一统”的最早开端。 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也认为夏商周是十四个统一王朝之一。 对于夏商周是否大一统,相关争论如下:

关于夏商西周三代的国家形态和结构问题,传统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夏商周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另一种则把三代的各个王朝看作是由许多“平等的”邦国组成的联盟。第一种观点虽然可以解释战国时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渊,但其“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说”本身却脱离了历史的真实。第二种观点,即“邦国联盟”说,也无法解释战国时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渊源,更主要的是它不能合理地解释三代王朝国家的结构,忽视了夏王、商王和周王对地方诸侯邦国的支配作用。

针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局限,有学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夏商西周三代是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所谓“复合制国家结构”,处于“外服”的各个诸侯邦国是王朝内的“国中之国”;处于“内服”的王邦即王国,属于王朝内的“国上之国”,是王权的依靠和基础。具体来说,复合制国家结构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区别在于:作为复合制国家结构内处于属邦地位的侯伯等国,与后世郡县制下的行政机构或行政级别不同;有一些商王朝的属邦是夏朝时即已存在的邦国,在商时这些属邦与商王有隶属或从属关系,可受商王的调遣和支配,但并没有转换为商王朝的地方一级权力机构,它们臣服或附属于商王朝,主权虽不完全独立,但作为邦国的其他性能都是存在的,所以,形成了王朝内的“国中之国”。从属于王朝的诸侯邦国,虽然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独立性,但它们无论是与商王还是周王之间绝非联盟关系;这些诸侯国君都以王为“天下共主”,受王的调遣和支配,是王朝的组成部分,只是这种结构关系呈动态发展而已。

朝代列表

编辑

大一统王朝列表

王朝

简介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前221年统一华夏,至前209年爆发秦末农民起义,维持统一12年,历两帝。

西汉(前202年~8年)

前202年灭亡西楚,至8年王莽篡汉,维持统一210年,历十四帝。

新朝(8年~23年)

6年王莽称摄皇帝,不久改称假皇帝,8年接受劝进称皇帝。13年左右,绿林军、赤眉军相继成立,天下大乱。

东汉(25年~220年)

22年刘秀刘縯起义,36年平定成家政权统一全国,至184年爆发黄巾起义,维持统一148年,历十四帝。

西晋(265年~316年)

280年攻灭东统一全国,至304年刘渊起兵,维持统一24年,历四帝。

隋朝(581年~618年)

589年攻灭南陈统一全国,至611年爆发隋末农民起义,维持统一22年,历三帝。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628年灭梁师都。755年爆发安史之乱 。至859年爆发裘甫起义。历二十一帝。

武周(690年~705年)

690年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政变,李显复辟,复唐国号。

元朝(1271年~1368年)

1279年攻灭南宋统一全国,至1351年爆发红巾军起义,维持统一72年,历十一帝。

明朝(1368年~1644年)

1368年灭元统一中国,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维持统一276年,历十六帝。

清朝(1636年~1912年)

1683年平定台湾 ,1757年灭准噶尔汗国,1776年平大小金川 ,至1911年爆发武昌起义,维持统一228年,历十一帝。

促成原因

编辑
1、中原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这里东有大海,西有青藏高原和荒漠,北有西伯利亚高寒区,南有南海和热带高温区,因此中原地区自然成为亚洲东部的地理中心。与此同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在数千年间始终能够创造出领先的文明与文化,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层出不穷,从而进一步形成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政治中心,并对周边地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2.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到秦始皇书同文,中国人始终使用象形文字符号体系(准确说是拼形文字),汉字有着非常稳定的信息传输性能(几千年前的字都很容易认得),而且能够超越语音进行信息交流,并极大地促成不同地区之间的认同。

3.中国人很早就拥有大一统的哲学理念和政治抱负,例如孔子倡导的和而不同,天下一家,以及历代有识之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

4.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采取怀柔远方异国、同化异族的政策,有利于形成大一统的国家和大中华文化圈。

下一篇 隋末农民起义

上一篇 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