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熊国 编辑
有熊国,又称为“有熊古国”为黄帝时期的城邦国家,位于姬水(今河南新郑),是上古时期居住在有熊地区(今河南新郑)的夏族(阪泉之战后改称“华夏族”)居民建立的城邦国家,后世称有熊国。有熊开国始于少典,传至黄帝,相继打败蚩尤与炎帝,遂成为华夏共祖 ,史载黄帝元年(前2697年)即位,定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后迁都涿鹿古城(今河北涿鹿县);前2697----前2395年在位。死后葬于涿鹿黄帝陵。在位时初制冕服 。号“轩辕氏”。
根据战国以来的文献记载,特别是汉晋以来的相关史志,都记有河南新郑为有熊之墟(即有熊古国),而又与新郑境内的有关传说和考古资料相印证。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
黄帝轩辕氏打败蚩尤及炎帝神农氏之后,继承了伏羲部落的“龙”图腾以及同时代的仰韶文化,建立了由有熊国少典-轩辕家族轮流执政的黄帝王朝。
中文名:有熊国
别名:有熊古国
定义:是对“有熊城邦”的形象说法
所处时代:中国上古时期
领导者:有熊氏(少典)、轩辕氏(黄帝)
所属朝代:黄帝王朝
都城:新郑、涿鹿、商丘、濮阳、沁阳
奠基人:少典
开朝君主:黄帝轩辕氏
末代君主:帝挚青阳氏(青阳二世)
存在年限:前2697----前2168年
存在年限参考:三皇五帝年表
所处文化层:裴李岗-仰韶-龙山文化时期
相关文化遗址:裴李岗-仰韶-龙山文化遗址
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挚(青阳二世)9年
实质:城邦国家
图腾:龙
相关墓葬:少典墓、涿鹿、荆山黄帝陵、少昊陵、颛顼帝喾陵、帝挚陵(待发掘)
相关神话传说: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嫘祖养蚕、仓颉造字、颛顼战共工
地理位置:黄河流域
部落首领名叫少典,系无怀氏所生,善于射猎,经常出入深山密林。有一次,少典进山打猎,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朦胧之中,他觉得有什么东西轻轻推他的手臂,睁眼一看,原来是一只大熊站在面前。大熊见少典醒来,连忙跪在地上叩头,并卧伏在少典的身边,轻声吼叫着,少典就骑上了熊的脊背。
大熊驮着少典,进入了一条阴森的大峡谷,看到一头巨兽。这时,从峡谷里走出来一群熊,一齐趴在巨兽面前。巨兽走进熊群,扑杀了两只吃掉。少典目睹这一凄景,终于领悟了大熊求他消灭巨兽的意思,急忙拉弓对准巨兽喉咙嗖地一箭,将巨兽射死。
少典成了熊的救命恩人,可以任意役使熊群。有一年,居住在箕山(今河南禹州市南)的狼部落向北扩展,与少典部落发生了冲突,少典部落被狼部落打败,失去了不少土地,损失惨重。后来,少典带领着群熊赶走了狼部落人,夺回土地,重建家园。少典部落就改名为熊部落,又称有熊氏。后来,这个部落逐渐强大,发展成为有熊国,少典就成了有熊国的国君。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少典娶有乔氏姐妹为妃,长曰女登,次曰附宝。女登在华亭游玩,遇神龙来伴而孕,生炎帝,取名榆冈。次妃附宝,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有大电光缠身,绕北斗而去,感而受孕,怀胎二十四个月,生下黄帝,起名叫姬云。这样说来,少典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和炎帝的共同祖先,而有熊国也是华夏民族的前身。
汉,焦延寿《焦氏易林》:“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授国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
《帝王世纪》:“(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郑也,古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
或曰: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御览》百五十五),或言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矣。(《水经・洧水》注)
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魏,郦道元《水经注》:“或言新郑县,故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也。”
唐,李泰《括地志》:“黄帝征战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唐,杜佑《通典》:“新郑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地,本郑国之地。”
宋,《路史·国名记》:“少典,有熊之开国,今郑之新郑。
从以上文献来看,史传的有熊地望大致在今河南新郑的周边,这里也曾经是祝融之墟。
仰韶文化文物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其一,古代“有熊国”的地域,要比当前的河南新郑市的地域广,当应包括河南禹州的东北部、河南长葛的北部、河南新密的东部、河南中牟的西南部、河南尉氏的西部、郑州市区的南部,以及山东省的一部分。
裴李岗文化文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