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山楚源 编辑
中文名:荆山楚源
人物:楚先王熊绎
地区:湖北荆山地区
荆山楚源
楚文化我们从“楚”字开始,就像小学生练字从一点一横开始一样。“欲速则不达”,因为楚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变迁,同“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和“齐鲁文化”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华夏文化(也称汉文化)。
首先“荆”亦称“楚”,荆,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色小花,其子“黄荆子”可入药,保康一带该丛木都出皆是,叫“黄荆条”。因此木最粗不过小碗粗,无法做木材用,有“千年锯不成板,万年架不了桥”的说法,据说经过石灰泡过可以编制农用品,但因没有竹子的韧性好,一般只用于以前农村打薅,砍渣子,捆柴的楆子,或用于锄头,斧头等农村工具的握把。又因其木表面光滑无刺,古时的行刑的杖棍多用此木如成语“负荆请罪”,其木细而直“幡柄”(旗帜的握柄)也多用黄荆木。
保康在线网站指出,现代人应该都不迷信了,在保康马良的峡峪河却有个地方让人匪夷所思,传说龙王洞(也叫老王洞,当地口音,本人认为应该叫龙王洞)求雨很灵。在仓奇岩与鸡冠岩之间,峡峪河在这里顺山而下,有个并不出奇的岩洞,而出奇的是当地人叫龙王洞。因为以前干旱季节村里人会自发组织到这来鸣炮,放鞭,烧火纸,以求龙王降雨。并且有规定不得带黑狗,不得乱讲话,不得带雨伞,并且有人说这里龙王耳朵聋,放炮要对着聋耳朵,声音越大,雨下的越大。十年前我随村里人去过一次,在几个很大巨石下,听人讲那是龙口,河水(应该是暗河)哗哗,巨石之间有一岩洞,有拜台,求雨村民在此烧纸放鞭炮。拜台上有一块石碑,石碑是光绪年间有村民自发组织修整此洞的功德碑,还真有我曾祖父的名字。巨石上有一狭长岩洞是龙耳,洞内有水,看不清洞有多深。在洞内放炮声音大,效果最好。那次回来我们走了两里路程,到一个叫“磨盘石‘的地方,天真下了几滴雨,让大家也不枉此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