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 编辑

广东省清远市下辖县

阳山县阳山县

阳山县隶属于广东省清远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清远中部,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地处东经112°22’01’~113°01’06’,北纬23°58’47’~24°55’52’之间,是广东省2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战国时期境内有阳禺国,秦朝末年设阳山关,西汉高祖时置阳山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阳山县总面积3330平方千米,辖12个镇1个瑶族乡。截至2022年末,阳山县户籍人口为57.93万人。

阳山县距广州160千米,是珠三角“两小时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路交通便利,连江自北向南流经县境,常年可通航150吨货轮。阳山县自然资丰富,生态公益林面积全省最大, 是“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主要风景名胜有广东第一峰、神笔山、北山古寺、连江风景带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

2022年,阳山县实现生产总值140.25亿元,同比增长1.6%。 2023年阳山县实现生产总值144.42亿元,同比增长3.5%.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阳山县

外文名:Yangshan

行政区划代码:441823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广东省清远市

地理位置:广东省西北部、清远中部

面积:3330 km²

下辖地区:12个镇1个瑶族乡

政府驻地:阳城镇

电话区号:0763

邮政编码:513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7.77 万(2023年末户籍总人口)

著名景点:广东第一峰、神笔山、北山古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车牌代码:粤R

地区生产总值:144.42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阳山县阳山县

阳山地域,古为南交地,周时属楚,战国时境内有阳禺国,治所在今县之东,即青莲峡头一带。

秦时为长沙郡南境。

西汉,汉高祖析长沙郡南部设桂阳郡,置阳山县,属荆州桂阳郡。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取桂阳郡地,遂属孙权。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入含洭县。

甘露元年(265年),析桂阳郡置始兴郡,仍属荆州,以含洭县之桃乡置阳山县,属始兴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始兴郡隶属广州;永嘉元年(307年),始兴郡改隶属湘州,咸和三年(328年),始兴郡又改为隶属荆州。阳山县皆随始兴郡改属。

南朝宋时,阳山县属始兴郡。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始兴郡隶属广州。元嘉三十年(453年)又改隶属湘州,阳山县皆随郡改属。南朝宋太宗泰始六年(470年),析始兴郡置宋安郡,隶属湘州,阳山县属湘州宋安郡。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废宋安郡,阳山县仍归属始兴郡。南朝宋后废帝元徽四年(476年),改始兴郡为广兴郡,阳山县属湘州广兴郡。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又改广兴郡为始兴郡,阳山县属湘州始兴郡。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置阳山郡、梁乐郡(今县境南部,治所失考),属衡州(治所在含洭)。阳山郡辖含洭、阳山、桂阳、广德四县,梁乐郡辖梁乐、洊安两县。陈因之。

隋开皇十年(590年),平陈,废阳山、梁乐两郡,置连州,阳山、梁乐两县属连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梁乐县改为宣乐县。大业三年(607年),废连州,置熙平郡,隶属荆州,阳山、宣乐两县属荆州熙平郡。大业十三年(617年),宣乐县并入阳山县,熙平郡属萧铣。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改熙平郡为连州,阳山县属连州。贞观元年(627年),连州属江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改连州为连山郡,隶属岭南道。乾元元年(758年),连山郡复为连州,隶属湖南道。大历三年(768年),连州改隶岭南道。阳山县俱随州郡改属。

阳山夜景阳山夜景

五代南汉时,阳山县属连州。

宋开宝四年(971年),平南汉,阳山县属广南东路连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连州路,阳山县属连州路。元至十九年(1282年),升桂阳县为桂阳州,初隶属湖南道,后隶属广东道,阳山县属桂阳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阳山县仍属桂阳州。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废桂阳州,阳山县并入连山县,属韶州府。洪武十四年(1371年),复置阳山县,属广州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连山县从阳山县析出。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置连州,阳山县隶属广州府连州。

清初,阳山县仍属广州府连州。雍正七年(1729年),改连州为直隶州,阳山县属连州直隶州。

民国三年(1914年),阳山县属广东省岭南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属广东省北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广东省第二行政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属广东省北江区。1952年9月,属广东省粤北行政区。1956年3月,属广东省韶关专区。1958年11月,阳山县并入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年10月,复置阳山县,均属广东韶关专区。1979年,属广东省韶关地区。1983年6月,属广东省韶关市。1988年2月属广东省清远市。

行政区划

编辑

 阳山县地图 阳山县地图

截至2018年10月,阳山县辖12个镇、1个民族乡:阳城镇、岭背镇、青莲镇、七拱镇、太平镇、黎埠镇、小江镇、黄坌镇、江英镇、杜步镇、杨梅镇、大崀镇、秤架瑶族乡,县人民政府驻阳城镇。

阳山县行政区划表

乡镇名称

村 委 会 名 称

居委会名称

阳城镇

(21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

鱼水、蕉湾、河坪、大里、湟池、五爱、水口、范村、高村、大莲塘、城南、雷公坑、畔水、麦冲、石坳、车路、元江、黄竹、暗浪陂、城北、通儒

城北东、城北西、城南东、城南西、环城新村

小江镇

(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小江、沙寮、双山、船洞、下坪、坦塘、石螺、黄牛滩、塘冲、罗汉、塘楼、珠光、水槽

小江

七拱镇

(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七拱、塘坪、火岗、和平、龙虎坑、潭村、芙蓉、西路、合上、新圩、三所、龙脊、石角、桂花、隔坑、岩口、西连

七拱

黎埠镇

(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黎埠、隔江、联坝、大龙、六古、均安、水井、南村、孟山、燕岩、扶村、保平、升平、凤山、大塘、洞冠、界滩、鲁塘

黎埠

太平镇

(12个村委会)

太平、龙塘、毛崀、大城、杏棠、清水、围龙、田庄、白莲、湖洞、大清、沙陂

——

岭背镇

(12个村委会)

岭背、莲花、黄屋、户稠、蒲芦洲、大册洞、犁头、牛备、松木、水建、岗头、马落桥

——

青莲镇

(12个村委会)

深塘、江佐、中心、青莲、南塘、大洞、峡头、朋塘、寺山、屋村、山口、柳塘

——

秤架瑶族乡

(10个村委会)

东坑、杜菜、炉田、太平洞、大坳、秤架、大陂、五元、漏水坪、茅坪

——

江英镇

(15个村委会)

江英、英阳、岩洞、田心、坑边、长富洞、马坪、上坪、宫花、立夏、大桥、龙家、荣岗、三联、大塘坪

——

黄坌镇

(7个村委会)

黄坌、雷村、白屋、塘底、王村、高陂、大坪

——

杜步镇

(8个村委会)

杜步、旱坑、石溪、湟川、山坪、大路、东江、东山

——

大崀镇

(8个村委会)

大崀、茶坑、琶迳、沙田、坑塘、木家塘、松林、振民

——

杨梅镇

(6个村委会)

杨梅、坪洞、理洞、何皮、蕉坑、大平

——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介于东经112°22’01’~113°01’06’,北纬23°58’47’~24°55’52’之间。县境东接乳源县、英德市,南连清新、广宁县,西界怀集、连南县,北与连州及湖南省的宜章县接壤。阳山县境之四至:最东为秤架乡的亚叉顶,与乳源县为邻;最南为杨梅镇的大风坳顶,与广宁县、清新县相接;最西为黎埠镇的排角,与连南县接壤;最北为秤架乡太平洞的猛坑石,与乳源县、湖南省宜章县相连。县境东西相距最宽67.05千米,南北相距最长104.07千米,呈橄榄形状,全县面积3330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92%,占全国总面积的0.0356%。

阳山县

地形地貌

阳山县大山深处阳山县大山深处

阳山县地形复杂,总体地形为南、北高峻,并以单斜山地不规则地由两端向腹地倾斜,形成中间低缓,四周较高的船形地貌。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0%,盆地及冲积平原约占10%。地层分布颇广,包括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下第三系丹霞群、第四系。

阳山县侵入岩比较发育,主要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岩浆活动均活动伴随燕山构造旋回而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侵入期,共有10个岩体,其中以大东山岩体和连阳岩体规模最大,其余均为大岩体附近的小岩体。它们具有岩基或岩株的产状,基本都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

阳山县地质构非常发育,按地质力学观点,多构造体系在这里联合作用,造成了错综复杂的构造网络。东西向构造带以大东山岩体和连阳岩体为代表,它们是南岭纬向构造的两个亚带。华夏构造体系在阳山县的表现是形成一组北东走向的褶皱和断裂,出露于县东北部。新华夏构造体系非常发育,在县中部和西部翼为代表,出露县东南部。南北构造以连阳岩体中的断裂为突出,还有一些南北向的褶皱出露于县南部。

气候

阳山县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春、秋短而夏日长,雨热同季,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春季温和潮湿,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由于季风交替的不稳定性,阳山县灾害性天气频繁,春有低温阴雨,夏有暴雨和高温,秋有干旱和寒露风,冬有霜、雪与结冰。春夏有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按照月平均气温14℃~24℃为春秋季,低于14℃为冬季,高于24℃为夏季的标准划分季节,阳山县的春季为3~4月,夏季为5~9月,秋季为10~11月,冬季为12~2月。

阳山县年平均气温15.5℃~20.4℃;七月平均气温23.0℃~28.7℃,为最热月;一月平均气温5.2℃~10.3℃,为最冷月;极端最高气温35.0℃~41.0℃,极端最低气温-8.0℃~-3.2℃;无霜期270~310天。

阳山县各地平均年降水量1500~2200毫米,其中:东北部和西南部为2000毫米左右,中部为1850毫米左右,西北部为1600毫米左右。但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年际变化大,造成有的年份久旱不雨,有的年份又暴雨成灾。

日照时数平均为1568.3小时,上半年日照偏少而下半年日照充足。

春季,是冬、夏季环流交替的季节,偏南风逐渐增多,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变化迅速,“乍暖乍冷”、“春寒雨至”;阴湿多雨雾,常有低温阴雨天气,是全年日照最少的季节,雷电、暴雨、冰雹等激烈的天气也常有出现。平均气温河谷盆地17℃~18℃、山区14℃~16℃;各地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易出现春旱,个别年份会出现春涝。

夏季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盛行偏南风,天气炎热,多激烈的雷雨天气。平均气温河谷盆地26℃~27℃、山区22℃~24℃;降水量1100~120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初夏降水强度大,雨量集中,易出现大雨、暴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还可能出现特大暴雨,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繁,是全年降雨最集中的时期,常诱发江河洪水和山洪,导致渍涝和地质灾害。盛夏是全年气温最高、热量最多的时期,常受高温晴旱的困扰;短时性、局部性的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受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或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或出现暴雨洪涝天气。

秋季是夏、冬的过渡季节,多吹偏北风、气温逐渐下降,“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风、霜降风天气常有出现,个别年份山区会遭受寒潮影响,出现低温和霜,造成低温冻害。平均气温河谷盆地19.0℃~19.5℃、山区16℃~18℃;个别年份仍有高温天气出现,俗称“秋老虎”。进入秋季,雨季结束,各地降水量在120毫米左右。秋季早晚清凉,天气晴朗、空气干燥,秋旱常有发生,个别年份在10月滴水不下,也有个别年份出现水灾。

冬季,是全年最冷的季节,盛行偏北风。平均气温河谷盆地11.0℃~11.5℃、山区8.0℃~10.0℃;最低气温可低至-8.0℃~-3.2℃;常有低温、霜冻,高海拔地区有降雪,少数年份严寒天气持续10天以上。各地总雨量在190~210毫米之间,冬旱或冬春连旱现象常有出现,一些年份会出现暴雨天气。

水文

阳山县内河系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境内小河流众多,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支河流有13条。连江为干流,青莲水、七拱水、庙公坑、钟鼓水、冠洞水为一级支流,桃花水为绥江一级支流。河流大多属山区型。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阳山县青莲河阳山县青莲河

阳山县境年均径流量79.08亿立方米(不含过境客水),过境客水径流量38.6亿立方米,水量充足。已建中型水库3宗、小(一)型水库11宗、小(二)型水库38宗,较大的塘坝129宗,总控制集雨面积252.29平方千米,总库容1.096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阳山县林业用地面积2623.88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85%。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2.97%,林木绿化率为76.5%,活立木总蓄积量8247485立方米。阳山县省级生态公益林居全省之首,面积达1626.69平方千米。占全县林业用地的62%;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310.12平方千米,占全县林业用地的49.9%商品林地997.18平方千米,占全县林业用地的38%。

矿物资源

阳山县地下矿产主要有24种。分别为:铁、锰、铜、铅、锌、铝、钨、锡、铌、钽、滑石、石灰岩、白云岩、萤石、瓷土、重晶石、磷、硼、水晶、硫铁矿、高岭土、石棉、毒砂、煤。县内铁矿矿点30个,其中磁铁矿25个,褐铁矿4个,菱铁矿1个。大部分矿点铁矿蕴藏量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之间,白莲沿坑点蕴藏量达300万吨。大多数铁矿品位45%~64%。

县内除青莲、水口、白莲3个乡镇外,其余19个乡镇均有煤资源分布。地质储量约1.7亿吨,可开采量3763万吨。有矿点9个,矿化点2个。2006年开始阳山全县禁止挖煤。

生物资源

阳山县地貌、气候、土壤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了阳山独特以森林为主体的动植物共生竟长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中国南方珍稀动植树物的物种基因库,经初步调查,阳山县共有植物271科,1031属,2678种。其中苔藓类53科,115属,206种。蕨类43科,94属,180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银杏、柏乐、红豆杉、苏铁、莎萝、报春苣苔、伞花木、广东松、红椿、樟树、毛果木莲等。动物有:陆栖类25科,58属,86种;两栖类7科,19属,33种;爬行类动物74种,鸟类217种,鱼类143种,被列入省或国家保护的动物水鹿、大灵猫、小灵猫、狗熊、短尾猴、白鸥、虎纹蛙、猫头鹰、老鹰、蟒蛇、山瑞等。林木种类繁多,用材植物近200种。杉、松、桉和阔叶树为主。林副土特产品有松香、棕皮、竹笋、茶油、桐油、香胶粉、山苍子;水果品种主要有板粟、沙田柚、洞冠梨、枇杷、桃、柑、桔、沙梨等。

政治

编辑

阳山县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邓菲

县长

罗振宇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焕明

县政协主席

钟土城

县政法委书记

李志文

县纪委书记

岳雷

参考资料

人口

编辑
阳山县自西汉置县,对唐以前的姓氏人口如何传入无考。宋元两代的人口也甚少,仅知道新圩乡岩口管理区鸦山湖村的陈、谢两姓于宋代从福建传入,水口镇新风村何姓于元代从南海传入。大部分姓氏人口是明清时期传入繁衍的,且多为省内传入,少数为外省传入。

县境主要为汉族聚居区,也有少许瑶族等少数民族居住。汉族居住各乡镇,瑶族主要居住秤架乡,其他少数民族为参加工作而散居在工作单位。

明、清及民国时期,县内人口民族构成无考。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普查人口287093人,汉族人口285994人,占普查人口的99.62%,少数民族人口1099人(瑶族1061人,回族12人,壮族22人,白族1人,黎族3人),占普查人口0.38%,其中瑶族占普查人口的0.37%。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普查人口405886人,汉族404044人,占普查人口的99.55%,少数民族1842人(瑶族1759人,回族、白族各22人,壮族21人,彝族5人,朝鲜族、傈僳族各4人,黎族2人,苗族、满族、侗族各1人),占普查人口的0.45%,其中瑶族占0.43%。随后,贯彻国家民族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可以改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增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普查人口450308人,汉族447386人,占普查人口的99.35%,少数民族2919人(瑶族2806人,壮族82人,回族15人,苗族4人,白族、满族、黎族、蒙古族、土家族各3人),占普查人口的0.65%,其中瑶族占0.62%。

截至2022年末,阳山县户籍人口57.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人,其中城镇人口15.32万人,乡村人口42.6万人;男性人口30.64万人,女性人口27.2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668人,死亡人口3801人,出生率9.8‰,死亡率6.57‰,自然增长人口1867人,自然增长率3.23‰。

2023年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57.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553人。全年出生人口5407人,死亡人口3855人,出生率9.42‰,死亡率6.88‰,自然增长人口1552人,自然增长率2.54‰。

经济

编辑

综述

阳山县阳山县

2022年,阳山县实现生产总值140.2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0.2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2.94亿元,下降3.2%;第三产业增加值67.05亿元,增长0.6%,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5.8︰16.4︰4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127元,增长1.5%。

根据清远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阳山县实现生产总值144.4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6.38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66.66亿元,增长3.7%,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5.6︰18.3︰4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245元,增长3.4%。

第一产业

2022年,阳山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43万亩,同比增长0.5%;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58万亩,同比下降2.6%;蔬菜种植面积54.94万亩,同比增长2.1%。

2022年,阳山县粮食产量10.15万吨,同比增长0.2%;油料作物产量1.94万吨,同比下降3.2%;蔬菜产量78.34万吨,同比增长11.7%;园林水果产量9.92万吨,同比增长10.2%。

2022年,阳山县肉类总产量6.44万吨,同比下降1.3%;其中,猪肉产量4.02万吨,同比下降6.8%;禽肉产量2.19万吨,同比增长11.0%。

2022年,阳山县农用柴油使用量4725吨,同比下降0.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923吨,比上年减少0.7%,农药使用量775吨,同比下降1.5%。

2023年阳山县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51.38亿元,增长4.2%。

第二产业

2022年,阳山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1亿元,下降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7亿元,下降8.7%,分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0.86亿元,下降39.6%;制造业增加值4.19亿元,下降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7.7%。分类型看,轻工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39.2%;重工业6.01亿元,下降21.7%;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22亿元,增长20.1%;民营企业增加值4.32亿元,下降30.7%;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4.02亿元,下降8.7%。

2022年,阳山县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总产值22.07亿元,下降3.1%,其中,轻工业产值9.42亿元,增长55.5%;重工业产值12.65亿元,下降24.3%;国有控股企业产值2.53亿元,增长28.6%;非公有工业产值19.25亿元,下降6.4%;大中型企业产值12.28亿元,增长6.2%。

2022年,阳山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2.62亿元,下降4.2%;利润总额1.92亿元,下降30.1%。资产负债率56.4%,下降4.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0.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4%,下降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9.1%,下降1.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2.33万元/人年,下降8.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8家,亏损总额0.48亿元,提高302%。

2023年阳山县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26.38亿元,增长1.3%。

第三产业

2023年阳山县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66.66亿元,增长3.7%。

旅游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2022年,阳山县接待游客64.92万人次,旅游收入5.16亿元。

消费市场稳步增长

2022年,阳山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2亿元,增长1.3%,其中,限上企业和个体2.23亿元,增长32.6%;限下批零和住餐31.49亿元,下降0.4%。实现销售总额35.32亿元,增长2.8%。其中,限上企业和个体2.97亿元,增长32.7%;限下批零和住餐32.35亿元,增长0.7%。按行业分:批发业5.15亿元,增长1.2%;零售业25.49亿元,增长4.6%;住宿业0.73亿元,下降14.9%;餐饮业3.95亿元,下降2.5%。共有12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其中5家为零售企业,7家为住餐企业。限额以上汽车类企业销售额下降28.85%,零售额下降28.8%;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企业销售额增长85.8%,零售额增长38.4%。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2022年,阳山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下降52.2%,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37倍;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1.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0.2%。分类型看,建筑安装投资下降56.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3.2%;房地产投资下降28.4%。

财政金融平稳增长

2022年末阳山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5.14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达149.64亿元,增长12.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92亿元,下降3.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17.14亿元,增长4.7%,住户贷款64.58亿元,增长6.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亿元,增长21.1%。中长期贷款59.88亿元,增长5.1%。共有各类保险营业机构(含网点)27个,其中财产险机构13个,人身险机构14个。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2.82亿元,下降12.5%。其中,人身险保费总收入1.58亿元,下降15%;财产险保费总收入1.24亿元,下降9.1%。

交通运输

编辑
阳山县水陆交通和通信便利,县城距广州170千米,至清远110千米。清连高速公路、107、323国道和省道206、114线贯穿全县东西南北。县到乡镇通二级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水运以小北江为主,水上运输直通清远、广州等地,长年可通航150吨左右货轮。

水路经小北江可达珠江三角洲各地。陆路沿清连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到广州160千米,车程约2.5小时;从县城沿323国道至韶关169千米。阳山与毗邻的连州、连南、连山、怀集、乳源、清新、英德等县(市)均有公路直达,游客前来阳山观光旅游十分方便。县城开通专线巴士前往主要旅游景区,60辆出租小汽车投放市场,至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均有空调客车直达。

社会事业

编辑

文化事业

2022年,阳山县拥有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电影院、融媒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各1个。图书馆藏书16.26万册。博物馆收藏文物613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89件(套)。2022年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体育馆举办各类运动会2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1070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5.61万人次。全年放映电影8216场,观看人数达3.21万人次。

教育事业

2022年,阳山县有幼儿园、托儿所合计66所,入园(所)儿童数15550人;小学学校数30所(不含教学点),小学招生6034人,在校生36581人,毕业生5379人,小学专任教师2093人。普通中学学校数25所,普通中学招生7289人,其中高中招生2049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9475人,其中高中在校生5468人;普通中学毕业生6193人,其中高中毕业生1623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7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99.61%和91.62%。

阳山县阳山中学阳山县阳山中学

科学技术

2022年,阳山县专利授权总量285件,比上年增长39%,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14件。全县高技术产业企业6家,比上年增加1家。

医疗卫生

2022年,阳山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8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含分院)15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慢性病防治站各1家,民营医院3家。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200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851张;2022年,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2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92‰;婴儿死亡率3.16‰。

社会保障

2022年,阳山县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2667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188人(含离退休人员17662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1479人。24836人参加工伤保险,15063人参加失业保险,45337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022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13155人。24461参加生育保险。各项基金总收入4.33亿元,各项基金总支出4.21亿元。

2022年,阳山县列入低保对象5381户10472人(其中城镇142户227人,农村5239户10245人),共发放低保救济金6874万元。共有五保户2533人,其中敬老院供养的155人,分散供养的2378人。拥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213张,收养105人;敬老院13个,床位299张,收养人数95人;居家养老服务站29个,床位192张。

历史文化

编辑

方言

综述

阳山县境内使用的方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阳山白话(本地话),属粤语范畴,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55%;一种是客家话,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35%。此外,还零星分布着瑶话、惠州白话、星子话、湖广话方言点,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0%。县城与某些大集镇同时兼用广州白话和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相比较而言,阳山白话在全县的影响最大,客家方言区、瑶语区的居民进城一般都能操县城白话,境内普遍存在双语双方言兼用现象。

阳山白话:在粤语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分布于阳城、江英、青莲、杜步、大崀、岭背、黄坌、小江、杨梅等乡镇,使用人口26.6万人。阳山白话内部的差异不大,可以阳城白话为代表,但又有东山话、岭背塘、三所声等各具特色。近几十年来,由于青莲受外来的南海人到阳山生活和香港、广东电台电视台的影响,阳山人的白话口音更接近粤语。

阳山客家话:阳山讲客家话的人,大部分祖先从粤东的梅州、河源、惠州和韶关的新丰迁来,主要分布于县境西部的黎埠和西南部的七拱、太平、杜步等乡镇。此外,青莲的南山、杨梅的河皮、大牵、秤架的大陂、黄坌镇的北部等地都有一些讲客家话的村寨。全县讲客家的人口近20万人。阳山各地的客家话各有细小的差别,大体一致。以使用的人口数而言,可以黎埠客家话为代表。

阳山湖广话:阳山县湖广话方言分布在阳城镇元江村委会蕉迳村,全村近400人,据《欧阳氏族谱》记载,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麻田镇麻田村移居蕉迳村,约200多年,全村都说湖广话方言。阳城镇石彻村委会圹下村约300人,七拱镇新圩大江村委会齐头坑村约100人,他们都是来自湖南省宜章县麻田村欧阳氏家族,其方言都是湖广话。据了解,黎埠镇界难村李氏家族也讲湖广话。

文物古迹

韩愈石像韩愈石像

韩愈石像:南宋绍兴十六至二十年(1146-1150年),原宰相张浚谪居连州。期间,将所藏韩愈像刻石立于连州州学,是最早的韩愈像。绍熙二年(1191年),知州陈晔重刻此像,并题词。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连州知州曹镐在阳山县韩文公读书台镌刻韩愈像,今存。此像应与张浚、陈晔刻本一脉相承,今是广东省内唯一古代韩愈石像。

崇韩题刻:绍熙二年(1191年),韩学家、广东提刑方崧卿至连州,为校对《燕喜亭记》碑文作记,指此碑“宋咸平六年(1003年)、康定二年(1041年)”二次重刻。嘉定五年(1212年),其子方信孺赴任道州知州,路过连州,也至此瞻仰韩公遗迹。宋代,燕喜亭崇韩石刻有转运使向宗道题名二则,提点刑狱李宗仪一则,连州知州金杰、陈晔、朱诜等人也有题名,共计十三则。阳山县韩文公钓鱼台崇韩石刻,有阳山知县郑伯谦题名等二则。其中,保存完好的《张浚题名》最为有名。紫岩张浚携子栻游燕喜亭,阳山唐赋、陈宗谔、欧阳献可、欧阳相,武夷宋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朴同来。皇宋绍兴己巳(1149年)清明前一日,浚书。此石刻确载其时、其人、其事,史料价值颇高,兼其笔力刚健,字体苍劲,是罕见的宋代金石珍品。

风景名胜

编辑
阳山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人文资源方面,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贤令山摩崖石刻”,有“读书台”,“远览亭”,“千岩表”,有庄严气派的“北山古寺”、“学发公祠”,有古人类生活遗址“七拱三山寨”,有清乾隆年间建造的“莫氏镬耳楼”,有享誉国内外的“四驱车赛场”等;自然资源方面,有广东省内最高峰、原始生态保存良好的“广东第一峰”,有“洞中张家界”美誉的“神笔洞”,有依山傍水、景色优美的“石螺森林温泉”,有“广东漓江”之称的“鱼水景区”等。

玉龙宫

玉龙宫玉龙宫

玉龙宫位于阳山县西北面8千米处的冷水黎洞村,旁有连江黄燕滩大坝,总面积2200平方米,游览路程1280米,是粤北的一处洞府旅游胜地。玉龙宫坐南朝北,洞里是一个大石笋,有7米之高,该石笋已经有3万年的历史。

北山古寺

北山古寺北山古寺

北山古寺坐落于阳山县城之贤令山麓,座北朝南,依山构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古寺占地26万4千平方米,其四周群山拥抱,树木葱茏,是连阳地区唯一一间佛教寺院。北山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之后历代屡经增修。寺前门叠浪,馨泻而下;寺为四楹大院,首楹右为郑仙翁祠,左为韩大仙祠,中为大门,横眉上刻“北山古寺”四字,一双石狮雄居山门左右。

学发公祠

学发公祠学发公祠

学发公祠位于七拱镇和平村委会大禾岗村小组,公祠面宽90.8米,进深120.5米,整体建筑总占地面积10941.4平方米,为粤北华侨建筑之最,背山面水、坐南朝北,由爱国华侨朱海均先生为纪念其先父朱学发而建造。学发公祠始建于1923年,历时12年,基本落成于1935年。

贤令山风景区

贤令山风景区贤令山风景区

贤令山是阳山县人文景观旅游区。位于阳山县城北面,原名牧民山,因韩愈任阳山县令时,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阳山,促进了当地人知识的开化和经济的发展。贤令山,就因韩愈是“贤令”而得名,贤令山景点“摩崖石刻”历经八百多年仍保存良好,有唐至清代石刻36题,其中尤以打字岩的石刻最为珍贵。打字岩高约7米,宽约13米,上有韩愈“鸢飞鱼跃”草书题刻,另有宋绍熙元年(1190年)阳山令张本中的楷书《皇宋圣传颂诗并序》,古劲遒秀,是广东杰出的宋刻。在中国摩崖石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与潮州葫芦山、肇庆七星岩和英德南山并列为广东四大摩崖石刻。

鱼水旅游风景区

鱼水旅游风景区鱼水旅游风景区

鱼水旅游风景区位于阳山县杜步镇境内,距离县城约10千米,风景区四面环山,沿河两旁奇峰林立,乘竹排漂游于江上,碧水蓝天,意境盎然。这里曾是第四届全国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乡音》的外景拍摄基地。景区开设有竹筏漂游、竹林烧烤场、乡土风情餐厅、休闲酒廊露天吧、垂钓、农家乐、帐蓬露营、国际标准高尔夫球练习场等项目。

特产美食

编辑
阳山鸡

阳山鸡是广东省八大优良鸡种之一。阳山县有着饲养阳山鸡的悠久历史,但主要还是由农户自发零星散养,该品种面临退化,濒临灭绝。

洞冠梨

洞冠梨是阳山县稀有的珍贵果品,其特点:一是果实硕大,单果一般有0.75-1.5千克,重者可达2.5-3千克;果实直径10-16厘米,高10-12厘米。

阳山野生灵芝

灵芝(野生灵芝),有“仙草”、“瑞草”之称,是阳山土特产之一,一般在五、六月份有采。

阳山板栗

阳山县地处广东省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山区县,有大面积的低山、丘陵、谷地等较为丰富的板栗种植资源,是广东省最大的板粟生产基地之一,现全县13个乡镇种有板栗7万多亩、年产量达1万多吨。据史料记载,阳山人种植板栗已有100余年的历史,群众有种植板栗的传统和经验。

阳山酥李

阳山县盛产李子,每年通过收购的鲜李可加工酥李60-100吨,采用鲜李果,经科学方法加工制作而成。

阳山豆腐

阳山县盛产大豆,当地农民历来善于制作豆腐。阳山豆腐主要有“酸水豆腐”和“石膏豆腐”两种,尤其七拱豆腐,豆腐焖、煮、烩均美味可口,这是阳山各宾馆酒楼的招牌菜。

所获荣誉

编辑
2019年10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1年2月18日,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位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3年1月,入选广东省首批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