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牧 编辑
中国汉代至宋代的官名
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出自《书经·周官》。
中文名:刺史
职能: 监察
职官名。州牧为每州的最高长官。《书经·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后指朝廷所委派的州郡最高行政首长。《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刺史、州牧,乃知州之两号。”
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以六百石官监察包括二千石的太守在内的地方官。部为监察区,刺史为监察官。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
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都等于割据政权。以后历代设都督、总管、节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废。
唐宋时惟京师或陪都地方最高长官以亲王充任者,尚称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