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经 编辑
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龚遂、翟方进等皆以明经入仕。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如:西汉时期的召信臣、王嘉等,皆是因射策中甲科而为郎。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中文名:明经
时期:汉朝
废除:宋神宗时期废除
作用:选举官员的科目
汉朝
先儒范子宁像
西汉时举“明经”科不按人口,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开始,以人口多少定举数,后来加上年龄限制,年50至70岁才可入太学 。但在东汉初,年纪轻而精通经学,也可应举明经。如张玄“少习《颜氏春秋》,兼通数家法,建武初,举明经。”
汉代许多名臣,如孔安国、贡禹等都是明经科出身,韦贤、韦玄成父子皆以明经科入仕,先后位居宰相。重经之风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
唐朝
经书像砖
神龙元年(705年)明定明经科考试有三场。第一场帖经,第二场试义,第三场试时务策。
杨国忠之子杨暄举明经,落第。主考官之子见过杨国忠曰:“奉大人命,相君之子试不中,然不敢黜落。”杨国忠骂道:“我儿何虑不富贵,岂藉一名,为鼠辈所卖耶!”主考官以“国忠恃势倨贵”,“奈何以校其曲直”,于是“致暄于上第”。
宋朝
科举除进士外,诸科中亦有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学究等科,乃是经由唐代明经科转变而来,考试之法亦与唐相近。嘉佑年间,又于进士、诸科外别设一明经科,分二经、三经、五经,考试时问大义十条,试时务策三条,出身同于进士,直至宋神宗时方废除。
内容简介
唐代主考官杨绾指出,进士“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长而博文,不越诸家之集。……《六经》则未尝开卷, 《三史》则皆同挂壁”。赵赞更指出,明经举子“比来相承,唯务习帖,至于义理,少有能通”。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与参由明经高第为沁源令,吏治明敏,清节著闻,秩满擢新宁守,才品经济尤为世重。”
“明经”匾额
历代选官制表
赠匾事由:此匾为时任福建学政王杰为贡生吕时捷题赠。
题匾者简介: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园、畏掌。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状元,授修撰,入值南书房。初为尹继善、陈宏谋幕僚,后迁至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擢左都御史,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上书房总师傅、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在枢廷数十年,遇事无不委曲陈奏,与权臣和坤相对抗。嘉庆亲政时,任为首辅,历事两朝,以忠直得宠,晋太子太傅。屡上疏言朝政得失,建议免被兵地区钱粮,重统兵大臣之权;罢乡勇之名,实行募兵制度;整饬吏治,清理驿站;皆得准行。工诗文,善书法。卒谥“文端”。著有《葆淳阁集》。
年代:乾隆乙酉年(公元1765年)
尺寸:67cm×183cm
现存地: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