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匈和亲 编辑
汉匈和亲是中国古代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响深远。汉初的和亲是汉王朝向匈奴求和亲,意在以暂时的屈辱,换取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是一种被动的、迫不得已的措施。而后期的和亲则是匈奴在自身虚弱,慑于汉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情况下,主动向汉王朝臣服和求婚的,此时汉王朝和亲的目的是要在其恩威的情况下,使匈奴永远臣服于汉朝。所以,汉朝对匈奴的和亲基本上可以说是处理敌对国家间的一种政策。
中文名:汉匈和亲
分类:兄弟式、臣服式
性质:处理敌对国家间的一种政策
发生时间 :西汉
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史称当时人民富足,国库充盈,社会安定。汉武帝加强了中央专制权力,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已有足够的力量与匈奴抗衡,于是,汉武帝废和亲政策,而集中力量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它意味着汉匈关系开始发生新的转变。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行王恢建议以诈献马邑的办法,将匈奴主力诱至马邑包围歼灭,武帝准许,遂派30万大军在马邑周围设伏。然而被匈奴识破计谋,围歼计划破产。由此,双方激战开始。从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汉军与匈奴多次交战,而最关键的战役有三次:
第一次是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兵由云中郡出击,横扫河套南部直至陇西,赶走匈奴白羊、楼烦王,收复秦末失地河套地区。汉军在与匈奴的历次交战中第一次取得大胜。
第二次是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等两次由陇西、北地出击匈奴各部,深入河西走廊,捕斩匈奴混邪王子、相国、都尉等百余人,士兵4万多,大胜。
第三次也是决定性的一次大战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10万精骑及数十万步兵,辎重队伍,越沙漠寻歼匈奴主力。匈奴经过几次沉重打击,尤其是第三次打击,更加远离汉区,以至“漠南无王庭”,西汉建国以来匈奴边患问题基本解除了。
汉宣帝时期,“匈奴人民死者十三,畜产十五”,属国解体。后又因内部五单于争立,战乱不已。呼韩邪单于战败穷困,为郅支单于所逼,乃率部降汉,是为南匈奴。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南匈奴呼韩邪遣子右贤王入汉作“质子”。甘露三年,属国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到长安朝觐汉宣帝。宣帝对他优礼相加,仪节高于其他藩国和诸侯王。又从军事上给他以帮助,使南匈奴呼韩邪部渐渐恢复发展。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汉与北匈奴的战争中,汉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诛杀北匈奴郅支单于于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后呼韩邪重返北庭,恢复故土,收集余民,政权开始安定下来。
呼韩邪既欣喜又害怕,喜的是多年的对头北匈奴已被汉朝远征军诛灭,怕的是汉王朝下一个消灭目标指向自己。思来想去,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再次入朝朝觐汉天子,并自请为婿。元帝应允,即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嫱(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即以其为“宁胡阏氏”。又上书元帝,愿意承担为汉王朝守边的任务,建议撤除汉王朝边塞吏卒,以省减汉民徭役负担。虽然汉元帝没有答应呼韩邪的建议,但双方和平相处,史称“边域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西汉末。
昭君和番,给汉匈双方都带来了边陲和平,生产发展、生活安定,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的良好结果。但是应该注意到,这时的和亲已与汉初的和亲根本不同了。汉初是汉王朝向匈奴求和亲,以汉宗室女奉献匈奴单于,意在以暂时的屈辱,换取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是一种被动的、迫不得已的措施。而此时的和亲则是匈奴在自身虚弱,慑于汉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情况下,主动向汉王朝臣服和求婚的。汉王朝已不是以庄重的对等婚姻形式嫁公主于匈奴单于,而是以高傲的姿态赐宫女于匈奴单于。其目的则是要在其恩威的情况下,使匈奴永远臣服于汉朝。所以说,汉朝对匈奴的和亲基本上可以说是处理敌对国家间的一种政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