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醪河 编辑
投醪河,又名劳师泽,亦写作箪醪河。从浙江省绍兴市鲍家桥至稽山中学的投醪河河段,东西长251米,宽约7米,保存完整。勾践在公元前473年出师伐吴雪耻, 三军师行之日,越国父老敬献壶浆,祝越王旗开得胜,勾践“跪受之”,并投之于上流,令军士迎流痛饮。士兵感念越王恩德,同仇敌忾,战气百倍,人百其勇,无不用命,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吴国。投醪河亦由此长传不朽。
中文名:投醪河
别名:劳师泽
地理位置:浙江绍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投醪河
投醪河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万,其中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64万。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面向新世纪,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争取到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尚存禹陵胜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
一代文学巨擘鲁迅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游览绍兴,也许就是一次鲁迅文化的怀旧之旅,站在河边,你可以看到戴着小毡帽的船夫以及戴着银项圈的玩童;迈进咸亨酒店,你可以尝尝正宗的茴香豆;回到乡间,去看一场传统的社戏……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绍兴的市花是兰花。
投醪河东段,通过两道石棚栏横穿府学宫,成了学宫的内河。河上有低栏石桥,桥北紧连着泮池桥,桥南是凝重肃穆的大成门,门前有宫道,两端各竖着一座牌坊,涂着大红油漆的牌坊柱,筑在1米来高的石台上。东牌坊刻着“德配天地”,西牌坊刻着“道冠古今“,字约有两尺见方大。牌坊上有飞檐挑梁的瓦顶,在越中绝无仅有。府学宫立于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祀至圣孔子。民国廿一年(公元1932年),府学宫辟为稽山中学,牌坊在沦陷时被拆去。学校对面的望花小区,原系是一块空旷的场地,想必越王曾在这里屯兵操练。 投醪河出府学宫后汇入庙河,庙河上有一小桥,桥上刻着“文汇桥”三字,但当地人称金刚庙桥。因河边有韩文公祠,后改作了金刚庙,桥亦由此而易名。
投醪河两边植有垂枝杨柳,“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收游人眼里。由于河水来自南大江,水色清澈见底,小鱼像飞镖一样射来射去,碰在河底1米多高的水草上,水草就会袅袅娜娜地舞之蹈之。春日,清风徐来,河边柳枝轻飏,树影婆娑,河面吹皱一脉春水,此时此景,便是稽中八景之一的“投醪春色”。
往事悠悠逝水知,习流尚想报吴时。
一壶解遣三军醉,不比夫差酒作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