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化无方 编辑
变化无方(拼音:biàn huà wú fā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变化无方指善于变化而没有固定的方向和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中文名:变化无方
拼音:biàn huà wú fāng
近义词:变化无常、变幻莫测
反义词:一成不变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注音字母:ㄅㄧㄢˋ ㄏㄨㄚˋㄨˊ ㄈㄤ
语法结构:主谓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定语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变化无方”。
董卓出关向义军进逼,袁绍手下有十多万人,却不敢接战。曹操说:“举义兵是为了诛暴乱,联军已经组成,董卓弃关中之险来攻,我们可以一战而平定天下,机不可失!”结果只有曹操带着几千兵在荥阳跟卓将徐荣交战,因众寡悬殊,打了个大败仗。
董卓死后,曹操力量日渐强大,中原出现袁、曹争霸的局面。曹操大本营在许昌,袁绍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准备攻打许昌。刘备占领徐州,响应袁绍,曹操东向攻打刘备,许昌空虚。谋士田丰劝袁绍急促进军。
袁绍说:“我儿子正在生病,等他病好了再发兵不迟。”田丰说:“处在战乱的年代,因婴儿生病丢失良机,可惜啊!”等到曹操击败刘备,袁绍才率军从冀州出发,到达黄河边上的黎阳,派颜良为先锋渡河作战。沮授说:“颜良虽勇,但遇事不会变通,不宜让他独当一面。”袁绍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颜良遇上曹操主力,被斩于阵。袁绍另一大将文丑沿河追击主动撤军的曹操,在延津被曹军杀个回马枪,文丑阵亡。
曹操军队继续撤退到官渡。两军在官渡初遇,袁军打了几次小胜仗,袁绍便骄傲地对沮授说:“你们谋士就是怕冲锋陷阵,渡江之前,田丰也劝过我,说是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方,人众虽少,不可轻视。曹操是善于用兵,但我也久经行阵,加上人多势众,压也压垮他。现在不是打了胜仗了吗?”
但是后来,由于袁绍屡次不听谋士的苦谏,再加上曹操确实善于用兵,变化无方,官渡之战,最后以袁军彻底失败告终。
“变化无方”指善于变化而没有固定的方向和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唐·杨炯《公卿以下冕服议》:“山者,布散云雨,象圣王泽沾下人也;龙者,变化无方,象圣王应时而教也。”
明·谢谠《四喜记·祸禳左道》:“帐下张鸾卜吉,他二人变化无方,瘸师左黜,神通不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