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突 编辑

汉语词语

搪突,读音是táng tū。亦作搪揬。意思是冒犯;抵触;接触。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拼音:táng tū

释义:冒犯;抵触;接触

解释

编辑
冒犯;抵触;接触。

出处

编辑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是故彊毅之人,狠剛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順撓厲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難與入微。”

晋 法显 《佛国记》:“旃荼羅名爲惡人,與人别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搪揬。”

清 黄宗羲 《避地赋》:“誰謂莫來莫往兮,亦有麋鹿之搪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洪稚存》:“ 朱 正色曰:‘吾爲君之師輩,乃敢搪突若爾?’”

下一篇 权疑

上一篇 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