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章行 编辑
《豫章行》是魏晋时期诗人傅玄所作的一首诗。
作品名称:豫章行
作者:傅玄
创作年代:魏晋
作品体裁:诗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
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
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
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
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
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
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
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
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
又两首:
一
轻裘缀孔翠。明珂曜珊瑚。
二
琅玕溢金匮。文璧世所无。
男子当家撑门户,一生下来威风凛。
雄心壮志溢四海,驰骋万里望风尘。
女儿自小无欢爱,家人轻视少关心。
长大躲于深闺间,藏头遮首怕见人。
眼含热泪嫁他乡,宛如雨滴离开云。
低眉下首面带笑,皓齿咬住双红唇。
跪拜难以计其数,侍奉婢妾如贵宾。
感情相投如牛郎天河会织女,仰赖丈夫如葵藿三月向阳春。
情意相背似水火,百般恶气撒我身。
玉貌逐渐变苍老,丈夫喜新弃旧人。
曾似形影不相离,今如胡秦两下分。
胡秦尚可常相见,夫妻隔绝似参辰。
诗的开头就点明了题意:“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苦相”,本是一种以貌相算命的迷信,认为貌相苦则命苦。诗人却首先点破“身为女”即是“苦相”,而男儿却“堕地自生神”,用对比的写法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的命运,难道真的是取决于人的貌相、性别,而不是取决于社会地位和社会的伦理、风尚吗?诗人并没有直接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通过对女主人公一系列不幸遭遇的陈述,来揭示正确的答案。
在具体地描述女子的“卑陋”之前,诗人首先采用扬彼以抑此的对比手法来概写男子的命运:“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当门户即当家,亦即处于家庭经济的支配地位。男子当家,这是由封建宗法制度所决定的。因此,诗歌刚开头,就已经暗示了“命运”与经济地位、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接着,诗人通过女子降生成长、出嫁、被遗弃三个阶段来具体叙写她们的不幸。“女育无欣爱”四句,是写女子从一出生便不受欢迎,成长中也备受歧视与约束。“垂泪适他乡”八句,写出了女子出嫁后在婆家的地位。诗歌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表现主题:“忽如雨绝云”,比喻女子出嫁似泼水难收,意味着与家人生离死别;“婢妾如严宾”是说明妇女在婆家地位的卑贱,毫无温暖可言;“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是用牛郎织女相会比喻欢爱的难得与短暂,又用葵藿向阳比喻女子对丈夫的仰赖,这就说明夫妻的恩爱既不久长,又不牢靠。最后八句写女子被丈夫厌弃。这一部分又连用了四个比喻:水与火比喻感情背乖,绝不相容;形与影比喻亲密;胡与秦比喻疏远;参与辰比喻永久的隔绝。“形影”与“胡秦”是对比反衬,“胡秦”与“参辰”又是对比递进。这一连串比喻的运用,用简洁凝炼的语言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感染力。
这首诗歌对女子神态、动作的刻画并不着意雕琢或渲染夸张,却能生动传神。如“藏头羞见人”一句,既写出了少女害羞的神情,也写出了管束之严。“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二句,表现了女子忍气吞声的表情与逆来顺受的温顺性格。而“跪拜无复数”这五个字,则更能激起读者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像这样品貌端正、温顺善良的女子,却“百恶集其身”,最后惨遭遗弃,这究竟是为什么?诗人用“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二语,进一步揭示了悲剧之所以产生,并不是女子本身品行不端,更不是什么“苦相”,而是由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与男子可以随意抛弃女子的封建道德观。这也就更进一步点出了“女子苦相”的实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