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夜啼 编辑
乌夜啼,词牌名,又名“圣无忧”“锦堂春”“乌啼月”等。以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另有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变体。代表作品有陆游《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等。
词牌名:乌夜啼
别名:圣无忧、锦堂春、乌啼月
字数:四十七、四十八、五十
始兴年代:唐代
流行年代:宋代
代表作品:《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乌夜啼,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崔令钦《教坊记》曾言其本事,因诸本文字皆略,任二北《教坊记笺订》从《乐府诗集》卷四七所引原文补足:“《乌夜啼》者:元嘉二十八年,彭城王义康有罪放逐,行次浔阳;江州刺史衡阳王义季,留连饮宴,历旬不去。帝闻而怒,皆囚之。会稽公主,姊也,尝与帝宴洽,中席起拜。帝未达其旨,躬止之。主流涕曰:‘车子岁暮,恐不为陛下所容!’车子,义康小字也。帝指蒋山曰:‘必无此’!不尔,便负。’初宁陵、武帝葬于蒋山,故指先帝陵为誓。因封馀酒寄义康,且曰:‘昨与会稽姊饮,乐,忆弟,故附所饮酒往。’遂宥之。使未达浔阳,衡阳家人扣二王所囚院曰:‘昨夜乌夜啼,官当有赦。’少顷,使至,二王得释,故有此曲。亦入琴操。”此曲有燕乐杂曲与雅乐琴盐之分,唐时并行,杂曲曰《乌夜啼》,琴曲曰《乌夜啼引》。《乐府诗集》卷六〇《琴曲歌辞》列《乌夜啼引》,用李勉《琴说》曰:“《乌夜啼》者,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系狱,有二乌止于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前者为清商曲,后者为琴曲,义同事异,其曲亦异。唐人亦盛奉乌之迷信,张籍、元稹皆有诗,其俗其曲皆受六朝影响。
用作词调后,盖借旧曲名,另翻新声,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太和正音谱》注“南吕宫”,又“大石调”。宋欧阳修词名《圣无忧》,赵令畤词名《锦堂春》,贺铸词名《乌啼月》。又按此调五字起者或名“圣无忧”,六字起者或名“锦堂春”。宋人俱填“锦堂春”体,其实始于南唐李煜,本名“乌夜啼”也。《词律》反以“乌夜啼”为别名者误。惟“相见欢”一词,乃别名“乌夜啼”,与此无涉。
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以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为代表。此词前段起句五字,欧阳修“圣无忧”词及权无染词正与此同。 欧词前段第二句“十年一别须臾”,“十”字仄声。权词后段第三句“与君高却看花眼”,“高”字平声。
变体一,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以赵令畤《乌夜啼·春思》为代表。此调前段起句六字,宋人皆同,惟苏轼词前后段第三句“若见故人须细问”、“更有鲈鱼堪切鲙”,平仄独异。前段第一句,卢祖皋词“柳色津头泫绿”,“柳”字仄声;刘迎词“离恨远萦杨柳”,“远”字仄声,“杨”字平声。
变体二,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以程垓《乌夜啼·墙外雨肥梅子》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结句作三字两句异。汲古阁本《书舟词》误刻《西江月》,《词律》犹沿其误。今从《词纬》改定。至《词律》收程珌词,乃《锦帐春》,与《锦堂春》迥别,另编不列。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仄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敧枕,起坐不能平。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乌夜啼·春思》
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中中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中中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乌夜啼·墙外雨肥梅子》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墙外雨肥梅子,阶前水绕荷花。阴阴庭户薰风洒,冰纹簟,怯菱芽。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春尽难凭燕语,日长惟有蜂衙。沈香火冷珠帘暮,个人在,碧窗纱。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南唐·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北宋·苏轼《乌夜啼·寄远》
南宋·陆游《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南宋·陆游《乌夜啼·金鸭余香尚暖》
金·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赠裴十四
上一篇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