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遇乐·长忆别时 编辑
《永遇乐·长忆别时》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展开回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下片通过对周围景象的描写,更加渲染了词人内心的思念以及回忆。全词通过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将词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作品名称:永遇乐·长忆别时
作者:苏轼
创作年代:北宋
出处:《全宋词》
作品体裁:词
作品别名:永遇乐·寄孙巨源
孙巨源2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3,坐别于景疏楼4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5,至楚州6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7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8,孤光9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10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11上,能道使君12深意。凭仗13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14清禁15,夜永16露华17侵被18。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词句注释
1.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此调有平、仄两体。此体为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仄韵。
2.孙巨源:名洙,苏轼友人。
3.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
4.景疏楼:在海州东北。宋叶祖洽因景仰汉人二疏(疏广、疏受)建此楼。
5.润州:今江苏镇江。
6.楚州:今江苏淮安。
7.太守:汉时郡长名。宋时改郡为府、州,长官称知府、知州,但仍习惯称太守。此指继知海州的陈太守(名不传)。
8.三度:指三度月圆。孙巨源八月十五日离海州,至东坡十月十五日作此词,三见月圆。
9.孤光:日月之光,此指月光。
10.伊:第三人称代词。指月。
11.濉(suī):水名,宋时自河南经安徽到江苏萧县入泗水。
12.使君:指孙巨源,甫卸知州任,故仍以旧职称之。以上三句谓客人带来孙巨源对自己的问候。
13.凭仗:凭借。
14.西垣(yuán):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别称西垣,又称西台、西掖。
15.清禁:宫中。时孙任修起居注、知制诰,在宫中办公,故云。
16.永:长。
17.露华:露水。
18.侵被:沾湿了被子。
白话译文
八月十五日孙巨源离开海州,这之前我在景疏楼上为他送别。后来不久他又与我在润州相聚,一路同行到楚州才分别。我十一月十五日回到海州,与太守相会于景疏楼上,想起巨源兄所以作这首词寄给巨源。
我时常回忆,我们分别的时候,坐在景疏楼上,那月光像水一般。喝着美酒,唱着清歌,可惜友人难留,只有月光跟随着你一同到千里之外。你走之后正好三个月了,月亮圆满了三次,今天,又是一个月圆之日,我一个人喝着酒,冷冷清清,与谁同醉?我卷上珠帘,凄然地看一眼月影,同着月光,一宿无眠。
今天有个客人,来自濉水旁,他告诉我你也很想我。你的相思泪融入清清的淮水,流进大海。而今你在哪呢?你在宫中,在漫漫长夜里,露水沾湿了被子。这时的你,在回廊里看着月亮,也应该暗暗思念我吧。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是为寄托对好友孙巨源的怀念而作。
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首三句写景疏楼上饯别时“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写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随人千里”;下六句写别来三度月圆,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无眠。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但这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词人这样着力刻画,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实际上是写词人自己怀人之思。
过片三句点破引发词人遥思之因,有客从“濉上”来,捎带了巨源“深意”,遂使词人更加痴情怀念。“凭仗”三句,又发奇想。淮河发源于河南,东经安徽、江苏入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入海。此时孙巨源在汴京,苏轼在海州,友人泪洒清淮,东流到海,见出其思念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泪,又说明怀友之意切。举目所见,无不联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泪,将对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为具体形象,设想精奇,抒情深透。“而今”以下六句,又翻进一境,再写意想中景象,回应上片几次点月,使全篇浑然圆妥,勾连一气,意脉层深。“夜永”句设想巨源在西垣(中书省)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长夜无眠,孤清寂寞,“此时看、回廓晓月”,当起怀“我”之情,刻画更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词人不说自己彻夜无眠,对月怀人,而说对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应暗记”,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这里有人有我,深细婉曲,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确信巨源会“暗记”往日的情景,二人绵长情思,具见言外。
此词以离别时的明月为线索抒写友情,艺术上别具一格。全词五次写到月:有离别时刻之月,有随友人而去之月,有时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词人孤独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词之上片以写月始,下片以写月终,月光映衬友情,使作品词清意达,格高情真。
名家点评
近代学者、诗人俞陛云《宋词选释》:观“清淮”、“到海”三句,知与巨源交谊之深,更忆及“西垣清禁”,同此月明,抚今追昔,不尽低回。言为心声,知公天性之厚也。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冯振《诗词杂话》:(东坡词)云:“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又云:“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正反两用,要从杜老“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灏堆”来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上一篇 南乡子·送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