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士 编辑
国士,读音:guó shì,汉语词语,意思为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
中文名:国士
外文名:The people of
拼音:guó shì
注音:ㄍㄨㄛˊ ㄕˋ
解释: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
《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宋·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似臣呵,常人有数;论此人,国士无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隆冬寒月,权且罢兵。今以将军与荆州刘表俱有国士之风,故来相请耳!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维扬生》:“以张良 、 韩信之才,不识为国士。”
2、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
《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
《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王先谦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尉缭子·将理 》:“笞人之背,灼人之胁,束人之指,而讯囚之情,虽国士有不胜其酷而自诬矣。今世谚云:‘干金不死,百金不刑。’”
3、太平天囯 改翰林为“囯士”。
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改翰林为囯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报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